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达标(二十七)一、选择题1.(2024·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A.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确定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D.中心政府政治上限制地方的须要C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的缘由在于周公作礼,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确定的影响,由此反映了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故C项正确。2.(2024·长郡中学三模)孔子在确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指责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民本思想B.主见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确定汤武革命B解析材料借助孔子与孟子二人评价“国君与人臣”这一对关系来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旧的政治体制的破坏与重建,孔子希望复原破坏了的稳定的等级秩序,孟子所提倡的思想则主要体现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择明君而行的理想,具有很强的流淌性,变更周制下的等级僵化,故B项正确。3.(2024·青岛调研)《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白顺天有为的主见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A解析据题干材料,《论语》记述的孔子的言论,其实是体现对鬼神敬而远之,先事人事,而老子坚持无为而治,故选A项。老子和孔子同处于春秋时期,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B项错误;老子主见无为而治,C项错误;老子的天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推崇仁礼与君权神授无关,D项错误。4.(2024·贵阳摸底)孔子曾说:“为国以礼。”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A.礼仪教化与政治分别B.凸显宗族、亲族关系C.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D.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C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可知孔庙“祭祀之礼”既是国典又祭祀祖先,可知是利用伦理礼制巩固国家统治,故选C项。具有利用礼仪教化维护政治的作用,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凸显宗族和亲族关系不能体现出祭孔之礼作为国典的作用,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祭祀祖先和天神,不能反映出祭孔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D项错误。5.(2024·滨州调研)《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中说:“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强调变革和法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重视规则和秩序D解析材料表明当时学者在某些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见解,反映的是当时学者都重视规则和秩序,故选D项。6.(2024·德州期末)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A.重视礼义道德教化B.提出“仁政”思想C.主见治国礼法并施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C解析依据材料中“现实主义倾向”并结合所学可知,荀子在继承孔、孟“礼”的同时,也汲取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符合社会实际,故选C项。7.(2024·太原期末)《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辩。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对此,辕固生的反对极为有力:“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明显是儒生辕固生赢了。据此可知()A.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B.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须要C.汉初“百家争鸣”仍旧持续D.争辩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D解析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故A项错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与西汉初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有利于经济的复原,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道家和儒家的辩论,不能说明“百家争鸣”,故C项错误;材料中“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说明争辩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最终有利于维护西汉政权合法性的辕固生获得了成功,故D项正确。8.(2024·江西五市八校联考)汉儒董仲舒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构成新的儒学体系,对儒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B.“大一统论”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性三品论”B解析董仲舒新儒学汲取传统儒学思想,主要是迎合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须要,故选B项。9.(2024·安徽十校联盟摸底)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A.儒道起先出现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须要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C解析解读题干,材料反映北魏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说明白主见道家主动适应社会改革的须要,故选C项。题干材料未反映儒道之间的相互融合,解除A项;从材料看,说明当时儒家思想影响依旧很大,B项错误;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的宗旨,D项错误。10.(2024·长沙一中月考)汉末灵帝熹平四年,汉政府曾将儒家经典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即“熹平石经”。其字体全是工整的隶书。曹魏时,又增加了《尚书》《春秋》二经的“古文”本刻石,世人称为“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由此可见,自东汉以后()A.儒学起先确立正统地位B.古文经的影响力扩大C.官方意识形态发生突变D.儒家分化出不同流派B解析从材料汉末灵帝熹平四年的“熹平石经”到曹魏时“正始石经”又增加了《尚书》《春秋》二经可知,自东汉以后古文经的影响力扩大,故选B项。西汉汉武帝时儒学即已确立正统地位,A项错误;不论古文经还是今文经均属于儒家思想,官方意识形态并未发生突变,C项错误;古文经与今文经在西汉时已产生,D项错误。11.(2024·资阳二模)霍光在推举刘询为帝(汉宣帝)的奏议中说:“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孝武皇帝曾孙……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霍光奏议表明汉代()A.尚存原始民主制遗风B.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C.儒学已成为统治思想D.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霍光在推举理由中,特殊强调了儒家的“仁”和“礼”,并依据材料“孝武皇帝曾孙”,他是汉武帝的曾孙,儒家思想已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12.(2024·枣庄期末)“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汉代出现的这一思想()A.维护了君主统治B.解决了王国问题C.背离了儒家思想D.完善了监察制度A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提出是为了加强君权,维护君主的统治,故选A项。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减弱王国力力,解决了王国问题,B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背离,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天人感应”,未涉及监察制度的完善,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4·苏北四市质检)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假如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荀子》材料二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惊,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韩非子》材料三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1)据材料一,归纳荀子思想主见。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2)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见。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汉元帝与汉宣帝治国理念的分歧及其本质。答案(1)主见:人天性不知礼义(或人性本恶);通过学习、思索获得礼义;礼义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背景: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封建制确立);礼崩乐坏。(2)主见:以法治国;厚赏;重罚;法令统一。影响:主动:加强中心集权,巩固统一;消极:造成暴政,激化冲突。(3)分歧:元帝重儒;宣帝儒法并用。本质:维护统治。14.(2024·长郡中学试验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吩咐激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减弱它,在道义上恒久是不正值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行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听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则,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日立下一条规则,明天另立一条。——西塞罗(古罗马法学家)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提取出两条关于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不同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合理,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信息一:内容不同。韩非子: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好用性,主见严刑峻法,认为法律是统治者强化统治的工具。西塞罗:强调自然法的理性、正义原则,认为自然法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永恒性。说明:韩非子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兼并斗争;思想百家争鸣,文化旺盛;小农经济产生,韩非子从维护专制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市大学城高中英语 Unit 5 Enjoying food Reading教学设计 重庆大学版必修2
- 2025年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电工作业)
- 2025年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 湘艺版一年级下册第八课(演奏)少年队鼓号曲教学设计
- 关于我校专业群建设规划的分析报告-徐州教育信息网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综合训练
- 2025年劳动合同续签年限规定
- 店铺转让合同书范例
- 事业单位员工合同暂停履行申请书
- 2024北京海淀区初三一模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无人驾驶航空植保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重庆高考化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公务车辆定点加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西亚》教学课件(第1课时)(25张)公开课教案课件
-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初三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详解
- 黑产大数据 信贷欺诈虚假流水研究报告 2024
- 2022信息物理系统(CPS)安全技术研究
- 2024年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药学服务技能大赛(省赛)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