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_第1页
新课标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_第2页
新课标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_第3页
新课标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_第4页
新课标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后限时集训(十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4·怀化一模)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需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决、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这个政策有利于()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变更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C[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是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马上变更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故B项错误;外交队伍必需“立场坚决、纪律严明、有战斗力”“文装的解放军”,说明周恩来主见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项正确;中苏建交标记着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故D项错误。]2.(2024·潍坊模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实行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干脆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这一规定()A.标记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加快了抗战成功的进程B[1949年中苏建交,而1950年双方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故A项错误;依据条约的内容可知,条约规定有助于抵制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有利于维护新中国的政权,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政治方面的合作,并未能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故C项错误;抗日斗争是1945年成功的,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3.(2024·泉州中学毕业班质检)时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10-1950.1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1950.4-1950.10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由上表可以推知,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外交()A.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B.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C.“一边倒”并超越意识形态D.独立自主与不结盟C[这一阶段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大多为东欧民主主义国家,体现“一边倒”,但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所列主要是亚洲国家,但也有欧洲国家,故B项错误;建交国家既体现“一边倒”,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了不结盟,故D项错误。]4.1945年8月,中苏两国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斗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1950年2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表明()A.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同等外交关系B.美苏“冷战”对中苏关系变更影响有限C.对苏外交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核心D.两国政府坚持务实敏捷的外交原则A[新中国成立后,没有承认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的协议,而是以新的身份与苏联谈判,重新签订新的条约,表明新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同等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故B项错误;新中国外交的核心是维护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苏签订条约的历程,未体现务实敏捷原则,故D项错误。]5.(2024·广州二模)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逼C.中苏同盟关系的裂开D.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D[由材料“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可知中国奉行同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D项正确。]6.(2024·南昌二模)“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信任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A.达成了关于复原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B.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探讨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D.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C[由材料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1955年实行的万隆会议,周恩来在该次全部由发展中国家出席的亚非国际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探讨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故C项正确。]7.(2024·保定一模)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与探讨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述外交活动()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C[依据材料“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与探讨国际问题”“1955年……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都是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的展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故C项正确。]8.(2024·吉林二模)上个世纪六十年头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夫、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更的客观因素是因为()A.边疆局势的持续惊慌B.“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中苏两国关系起先恶化D.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发展A[20世纪六十年头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东北边疆形势持续惊慌,导致东北的国防战备相对吃紧,故A项正确;B项属于主观方面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起先于20世纪50年头中后期,与材料时间限制不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时间段朝鲜半岛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故D项错误。]9.(2024·汕头二模)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都不生活在生气的孤立状态之中。”尼克松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A.中国复原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已经破产D.中、美两国共同受到苏联的威逼D[由材料“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都不生活在生气的孤立状态之中”,结合材料中1969年的时间信息可知中美两国都受到苏联的威逼,故D项正确。]10.(2024·济南期末)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咨文中说:“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的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定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A.欲改善对华外交 B.加强资本主义C.强调中美差异 D.遏制政策成功A[依据材料“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得出在中美正常化的前夕,美国就已经有改善对华关系的考虑,故A项正确。]11.(2024·安徽亳州期末)下表为20世纪50-90年头中美苏日四国关系演进表,影响四国关系变更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关系50-60年头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60-70年头中苏分裂并接着与美日抗衡70-80年头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80-90年头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A.国际格局的走向 B.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的角逐 D.政治领袖的才智C[两极格局下美苏实力在不同时期是不尽相同的,国际格局的走向不是影响因素,故A项错误;中苏由同盟关系到裂开到修好、中美关系的变更说明意识形态的分歧不是主要缘由,故B项错误;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确定因素,故C项正确;政治领袖的才智是影响因素但非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12.(2024·天津滨海重点学校联考)2024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主动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主动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从材料可知,中国与世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下的外交举措,故B项错误;主动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与材料中国同美国、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友好外交关系,没有体现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体说来是向前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务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日期封面1950年12月11日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1954年5月10日封面人物是周恩来,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1972年3月6日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1979年1月1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地区平安战略报告》材料三包涵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记。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见国家间应相互敬重、同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提倡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涵发展的美妙世界》(1)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一中20世纪70年头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分析这一变更对中国、美国、世界的政治影响。(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战略变更,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缘由。(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涵”的历史传统来应对困难的国际环境。[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变更,依据材料一“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说明此时期美国对中国关系友好化;封面中内容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反映了尼克松访华的历史事务。结合所学学问可知,20世纪70年头美国结束了对中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次小问影响,结合史实从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三个角度回答。第(2)问中第一小问变更,依据材料二可知,美国在宣扬“中国威逼论”,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危及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其会将战略重点重新放回到亚太地区。其次小问,结合材料二可知,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联系所学学问可知,美国始终意图称霸世界,因而中国崛起对其称霸世界构成了威逼;再就是亚太地区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因而美国意图掌控亚太地区。第(3)问,依据材料三可知,中国“包涵”的历史传统即强调和谐共处,和平发展。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我国在外交关系中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敏捷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意图实现和谐共处;同时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综合国力;主动加强沟通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实现和平发展。[答案](1)变更:结束了对中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供应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对美国:极大地改善了美苏“冷战”和争霸中的不利局面,从越南斗争中得以抽身,缓解了国内反战心情,有利于政治稳定。对世界:打破了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国际惊慌局势有所缓和,有利于亚太地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变更:提出“中国威逼论”,战略重点重返亚太地区。缘由:中国的崛起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称霸世界是美国始终不变的对外战略;亚太地区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3)应对: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敏捷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综合国力;主动加强沟通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头,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昂扬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起先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嬉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头当美国好像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头当美国军事力气增加,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斗争时,它转向与美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