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_第1页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_第2页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立德树人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用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积淀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发展必备的关键能力,为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文章分析了教师如何通过问题引导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分析人物行为、品读重点内容、多维阅读思考等策略开展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有效夯实学生的品德基础,推动他们逐渐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是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使学生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实现全面发展。在具体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建议,认真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规划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高效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既能学到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又能坚定理想信念,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一、问题引导学习,受到思想熏陶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走进文本内在天地,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体会课文中人物具备的道德品质,并从中汲取养分,进行自我反思,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电报的内容是什么”“毛主席踌躇的缘由是什么”“你从毛主席回复电报的细节描写中联想到什么”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并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在学生理解文章传递的情感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单元主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分析毛主席的性格特点,理解其伟大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接下来,教师进行总结升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使得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我不能失信》、四年级上册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则引入《礼记》的名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人物的行为、感悟这些人物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受到这些杰出人物的思想、行为影响。从上述教学案例来看,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熏陶。教师可以基于“文道统一”的理念探索开展阅读教学的思路,努力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引领结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入分析,使学生由此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二、创设教学情境,推动探索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围绕课文内容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由此掌握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体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建立文化自信[2]。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传统节日》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自己过传统节日时的感受。为了让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展示了一系列人们过节的图片、视频,这些教学资源色彩鲜艳、重点突出,学生可以很快发现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意识到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师创设的节日情境中,学生会回想起自己过节时参与的庆祝活动,记起自己过节时的愉悦感,从而产生比较强烈的表达欲和分享欲,愿意和同伴交流、讨论传统节日。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会记住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有关的习俗,并初步体会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性。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古诗《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介绍中国各地人们度过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了解各地民俗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形成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先展示东北地区人们赶集的景象,介绍甘肃、陕西等地区的社火表演和广东地区的迎春花市。在学生进入春节的热闹情境中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阅读《元日》这首古诗,分析诗人描写的节庆景象。此后,教师以同样的方式介绍清明节和重阳节的习俗、起源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底蕴,感受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期待。此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认真品读《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在课堂最后,教师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阅读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由此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立文化自信。从上述教学案例来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阅读,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阅读任务,理解课文寄托的情感,记住相关文化知识,从而逐步建立文化自信。教师应当在教学前认真分析课文内容,收集相关教学资源,以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推动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探索教学内容。三、分析人物行为,体悟革命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文中杰出人物的行为,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革命文化,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德、高尚情操,从而逐步形成家国情怀,增强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感、使命感[3]。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为人民服务》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结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行为,分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含义。由此,学生会得到结论—那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生命价值比泰山还重;而那些为了自己利益危害人民利益的人,生命价值比鸿毛还轻。此后,教师还设计了一项课后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各行各业为国为民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的故事,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他们的事迹,说明“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在学生总结人物事迹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突出这些杰出人物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为,着重展现其高尚人格。除此之外,教师也建议学生在写作时适当采取外貌、神态、语言描写。在完成这一课后探究任务时,学生主动阅读杰出人物的事迹,总结了袁隆平、邓稼先、刘华清、李四光、华罗庚、焦裕禄等人物的事迹,并由此真切感受到这些人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精神。从上述教学案例来看,学生可以在分析人物行为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同时顺利积累语言知识。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感悟革命文化的实质,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受到良好熏陶,坚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四、品读重点内容,明晰职责使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是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灵活使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品读重点内容,使学生逐步明晰自身应当承担的职责与使命。这样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形成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4]。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树立为国读书的意识。在学生自主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教师紧扣“中华不振”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总理面对“中华不振”的心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萌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而在学生自主阅读《梅兰芳蓄须》后,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等内容,鼓励学生咬文嚼字,分析梅兰芳的人物形象,并由此感悟梅兰芳坚定的爱国信念。从上述教学案例来看,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深度阅读,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文字描述感悟人物精神,使学生受到精神感召,从而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五、多维阅读思考,形成责任担当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让学生逐步增强责任感,形成担当精神[5]。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带领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还指导学生分析植树的意义,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从上述教学案例来看,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从课文内容出发,指导学生回顾生活经验、学习生活常识,在多维度的阅读、思考、学习中,领悟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增强责任感,形成担当精神。当然,教师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把德育融于小学语文教学时,自己需要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真正认识到良好品德的重要意义,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认真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托问题引导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分析人物行为、品读重点内容、多维阅读思考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真善美,让学生受到杰出人物的精神感召,反思自身行为,树立正确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