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聚合物板桩护岸技术规范_第1页
高分子聚合物板桩护岸技术规范_第2页
高分子聚合物板桩护岸技术规范_第3页
高分子聚合物板桩护岸技术规范_第4页
高分子聚合物板桩护岸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体标准

T/JSSLKX0032022

高分子聚合物板桩护岸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协会发布

T/JSSL―2022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评定及验收准备等。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河道护岸、农田水利、市政、滩涂围垦等工程中,挡土高度4m

以下的土质边坡防护。

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0.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8813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GB/T9341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GB/T16422.3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

GB/T16825.1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

GB/T17632土工布抗酸碱性能试验方法

GB/T38295塑料材料中铅、镉、六价铬、汞限量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48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19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744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SL37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SL39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

SL63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

SL634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

DB32/T2334.1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第1部分:基本规定

DB32/T2334.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第2部分:建筑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32/T????―2017

3.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

利用高分子材料及增强改性材料通过挤出工艺制成,具有工程性能优越、绿色环保、经济美观、

等特点新型护岸的总称。

3.2生态透水仓

调节高分子聚合物板桩前后水头差,可通过填充砂石、活性珍珠岩等形成反滤、净化水质效果的装

置。

3.3ASA抗紫外保护层

通过共挤工艺,采用ASA材料在高分子聚合物护岸表面复合形成牢固的抗紫外保护层。

3.4盖帽

设置于高分子聚合物护岸顶部,可提升整体性能的构件。材质可为高分子聚合物,也可为现浇砼。

3.5生态绿植篮筐

利用高分子材料及增强改性材料通过模压拼装制成,用于栽种各类水生、陆生植物的装置。

4一般规定

4.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挡墙级别应根据所属水工建筑物级别按表4.1确定。

表4.1水工建筑物的挡墙级别划分

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次要建筑物级别

Ⅰ13

Ⅱ23

Ⅲ34

Ⅳ45

Ⅴ55

注:主要建筑物中的挡墙是指一旦失事将直接危及所属水工建筑物安全或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挡墙;

次要建筑物中的挡墙是指失事后不致直接危及所属水工建筑物安全或对工程效益影响不大并易于修复的挡墙。

4.2独立布置的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挡墙的级别,应根据其重要性按GB50286及SL252的有关规定确

定。

4.3工程设计前,应对工程区域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和调查,深度应满足各阶段设计

要求。

4.4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和调查成果进行设计,必要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工艺试验。

4.5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文明管理措施,必要时需编制专项方

案,经批准后实施。

4.6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挡土墙的施工方案应根据设计要求、结构特点、工程地质、现场地形、作业环

境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4.7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质量控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4.8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质量检验与评定。

2

T/JSSL―2022

5材料与构件

5.1材料

5.1.1材料的环保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得含有铅、镉、六价铬、汞等重金属物质,检测方法应符合GB/T38295的规定。

2不得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检测方法应符合SN/T2249的规定。

3不得含有氧化锌,检测方法符合GB5009.14的规定。

5.1.2材料的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拉强度标准值不小于32MPa,断裂伸长率不小于30%,检测方法应符合GB/T1040.2的规定;

2抗压强度强度标准值不小于70MPa,检测方法应符合GB/T8813的规定;

3抗弯强度标准值不小于55MPa,检测方法应符合GB/T9341的规定;

4缺口冲击强度不小于20kJ/m2,检测方法应符合GB/T1843的规定;

540℃环境温度,12MPa载荷下,24h蠕变测试应变值小于5%,蠕变检测方法GB/T11546.1规范的

规定。

5.1.3材料的耐久性应符合下列要求(检测方法应符合GB/T1040.2的规定):

1酸碱度PH值为3.0~11.0范围内,其抗拉强度保持率不应小于95%。

2表面采用ASA抗紫外复合层,复合层厚度不小于30μm,紫外线照射500h后,拉伸强度保持率不

小于95%;

3在温度-40℃~+45℃的环境温度,其抗拉强度保持率不应小于90%。

5.1.4材料的弹性模量2400N/mm2。

5.2结构选型

5.2.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的选材和断面型式应综合考虑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便用条件、施工方法

等因素,经综合分析确定。

5.2.2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经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性挤压成型,其截面形式可采用U型、F型、FM型、

GZ型、FM型等(图5.2.2),也可根据工程要求另行设计。

3

DB32/T????―2017

(a)U型(b)F型

(c)FM型(d*)GZ型

H:高度,W:宽度,t:厚度

图5.2.2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常用截面型式

5.2.3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可采用图5.23中的组合的形式(图5.2.3),组合系列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可按

照本规程附录B进行截面选型。

(a)F型+U型组合(b)FM型+U型组合

(c)U+GZ型组合(d)GZ型+FM型组合

图5.2.3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常用组合型式

5.2.4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的连接如图5.2.4中的Ω型凹凸锁扣进行的直接连接。

Ω凹型接口Ω凸型接头

图5.2.4高分子聚合物护岸Ω型锁扣型式

5.2.5锁扣凹凸型锁扣连接横向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桩身强度。

4

T/JSSL―2022

6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生态景观功能

6.1护岸间可采用基于分子生态网络技术填充经人工强化的生物填料,通过在U型护岸迎水面配置可移

动生态绿植篮筐,在生态篮、生态仓中添加活性填料,对于水体中起到截污和去污作用,改善护岸周边

的水质,促进河岸沿线生态体系的修复和重构。其结构如图6.1所示。

U型F型

FM型

图6.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生态结构图

6.2护岸主体结构经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性挤压成型,同时表面共挤一层ASA,提升材料耐久性,ASA

可根据需求调配各种色彩、图案,增强外观性能。

5

DB32/T????―2017

图6.2高分子聚合护岸桩结构图

6

T/JSSL―2022

7设计

7.1基本规定

7.1.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结构选型。

2荷载及其组合。

3挡墙稳定计算。

4挡墙结构计算。

5构造要求。

7.1.2设计应取得工程勘察与试验资料,包括边坡的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各土层的重度、渗透系数,

土的内摩擦角、凝聚力等物理力学指标。深度应满足各阶段设计要求。

7.1.3设计应调查、收集场地周围环境条件、场地地形、周边的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的情况。

7.1.4设计应收集河道防洪、通航要求、施工条件等相关情况。

7.1.5高分子聚合物护岸作为无锚结构使用时,需根据地基土特性、墙后填筑料、结构特点及施工条件

等因素,计算“踢脚”稳定,以及桩体所在河坡的整体稳定性。

7.1.6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可结合钢筋混凝土底板作为悬臂式挡土墙墙身结构使用,设计时需根据具体情

况,与砼底板设置有效连接措施。

7.2荷载组合

7.2.1作用在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挡土墙上的荷载可分为基本荷载和特殊荷载两类,并可细分为下列各项

荷载:

1基本荷载主要有下列各项:

1)挡土墙结构及其底板以上填料和永久设备的自重;

2)挡土墙墙后填土破裂体范围内的车辆、人群等附加荷载;

3)相应于正常挡水位、设计洪水位或墙后正常地下水位情况下的土压力;

4)相应于正常挡水位、设计洪水位或墙后正常地下水位情况下的水重、静水压力和扬压力;

5)淤沙压力;

6)相应于正常运行水位、设计洪水位情况下的风浪压力;

7)冰压力;

8)土的冻胀力。

2特殊荷载主要有下列各项:

1)校核洪水位或墙后地下高水位情况下的土压力;

7

DB32/T????―2017

2)校核洪水位或墙后地下高水位情况下的水重、静水压力和扬压力;

3)校核洪水位情况下的风浪压力;

4)地震荷载;

5)施工各阶段的临时荷载等。

7.2.2荷载组合可分为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两类,应将可能同时作用的各种荷载进行组合,并符合《水

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744-2007表5.1.2中有相关规定。

7.2.3作用在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挡土墙的侧压力主要有土压力和水压力。

7.2.4高分子聚合物护岸作为无锚板桩设计时,作用在护岸上的水压力可按图6.2.5中的墙前水位和墙

后地下水位作为计算水位的静水压强分别计算。

1—墙后地面;2—高分子聚合物护岸;3—墙前泥面;4—墙前水压力;5-墙后水压力

图6.2.5水压力分布示意图

7.2.5作用在墙后的土压力宜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墙前土压力宜按被动土压力计算。土压力可按《水

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279-2007附录C计算。

7.2.6地震荷载可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GB51247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7.3稳定计算

7.3.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稳定计算应根据地基情况、结构特点及施工条件进行计算。在各种运用情况下,

结构应能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

7.3.2稳定计算应根据地基土和填料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指标进行。

7.3.3当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挡土墙墙后地下水位高于墙前水位时,应验算挡土墙基底的抗渗稳定性,必

要时可采取有效的防渗排水措施。土质地基上挡土墙基底的抗渗稳定性,可按GB50287的规定进行判

别。

7.3.4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挡土墙的抗渗压力可采用全截面直线分布法或数值法,挡土墙基底渗透压力可

按所属水工建筑物相关的标准的规定计算。土体的抗渗稳定性可按照GB50487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判别。

8

T/JSSL―2022

7.3.5高分子聚合物护岸作为无锚板桩依靠插入土体的墙体维持结构稳定,应验算护岸入土深度以保证

其自身稳定性,稳定计算应按附录D进行计算。计算中被动土压力系数需除以安全系数KD,KD值应按

表7.3.1采用。

表7.3.1板桩墙踢脚稳定安全系数KD

荷载组合

建筑物级别荷载组合

基本组合特殊组合

ⅠⅡ1.501.30

Ⅲ1.401.20

7.3.6高分子聚合物护岸作为无锚板桩设计时,稳定计算应考虑仿木桩前沿挖泥超深的影响,前沿挖泥

超深可采用0.2~0.3m。

7.3.7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结合钢筋混凝土底板作为悬臂式挡土墙墙身结构使用时,其底板与墙身作为整

体结构,抗滑稳定按《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279中6.3抗滑稳定规定计算,挡土墙基底应力计算应

满足下列要求:

1在各种计算情况下,挡土墙平均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最大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

允许承载力的1.2倍;

2挡土墙基底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不大于表7.3.2规定的允许值。

表7.3.2挡土墙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

荷载组合

地基土质

基本组合特殊组合

松软1.502.00

中等坚实2.002.50

坚实2.503.00

注:对于地震区的挡土墙,其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可按表列数值适当增大。

7.3.8土质地基上挡土墙沿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按《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279公式(6.3.5-1)

或(6.3.5-2)计算;挡土墙沿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SL-279中3.2.7规定的允许值。

7.3.9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按《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279中6.4抗倾覆稳定规定计算。挡土墙的抗

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应按公式(6.4.1)计算。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值不应小于SL-279中3.2.12条

和3.2.13条规定的允许值。

7.3.10挡土墙稳定计算单元应根据其结构及布置型式确定。

7.3.1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及挡土墙在土质地基上整体抗滑稳定可采用瑞典圆弧滑动法计算,并应符合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的规定。当持力层内夹有软弱土层时,应采用折线滑动法(复合圆弧滑

动法)对软弱土层进行地基整体抗滑稳定验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SL-279表3.2.7规定的允许值。

7.4结构计算

9

DB32/T????―2017

7.4.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结构计算应根据结构布置方案、结构尺寸、受力特点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

7.4.2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结构计算(结构内力和变形验算)应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设计。强度验算

应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承载力安全系数宜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的规定取值,结

构承载力安全系数应按建筑物级别取值,荷载设计分项系数可按照《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

的规定取值。变形验算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荷载宜取用标准值。

7.4.3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可按22MPa采用,抗压强度设计值可按48MPa采用,抗弯

强度设计值可按38MPa采用。

7.4.4无锚板桩式挡土墙应按插入地基的悬臂结构计算,其结构内力和变形宜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计

算,板桩式挡土墙结构内力计算公式见附录E。板桩式挡土墙还应验算桩顶的水平位移

7.4.5无锚板桩式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挡土墙应验算桩身泥面处的水平位移,入土点的桩身水平变位值不

宜大于15mm。

7.4.6土质地基上悬臂式挡土墙的前趾和底板可简化为固支在墙体上的悬臂板,按受弯构件计算;也

可按弹性地基梁计算。高分子桩体墙身可按固支在底板上的悬臂板按受弯构件计算,或按偏心受压构件

核算截面应力。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内力计算公式见附录E。

7.4.7土质地基上扶壁式挡土墙底板的前趾可简化为固支在墙体上的悬臂板,按受弯构件计算;底板、

墙身距墙身和底板交线1.5倍扶壁间距以内部分可简化为三边固支、一边自由的弹性板,按双向板计算,

其余部分按单向板计算;扶壁可简化为固支在底板上的悬臂梁,按受弯构件计算,但应加强斜面钢筋布

置,并应按中心受拉构件分段计算扶壁与墙身的水平连接强度、扶壁与底板的垂直连接强度。扶壁式挡

土墙结构内力计算公式见附录F。

7.4.8位于地震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的挡土墙,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7.5结构构造

7.5.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挡土墙的墙后填土面设置可有效排除地表水的设施,能有效降低墙后地下水位,

减少水平推力,改善挡墙受力状况。

7.5.2生态透水仓布置应根据地基条件和墙前、墙后水位差等因素,结合所在河道或水工建筑物的总体

布置要求分析确定。墙身排水孔宜沿高度方向分排布置,间距不宜大于3.0m,排水孔的直径宜为50mm~

80mm,排水孔后应设置级配良好的反滤层或性能良好的集、排水设施。

7.5.3墙顶可设置一定数量的永久观测点,观测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在施工期和使用期的沉降、水平位移、

桩体蠕变等。

7.5.4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挡土墙宜设帽梁,帽梁外缘与板桩外缘的距离不宜小于50mm。塑钢板桩伸入

帽梁深度不宜小于50mm,深入帽梁内的塑钢板桩宜穿孔以使帽梁内钢筋通过。

7.5.6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挡土墙帽梁应设变形缝,缝宽宜为20mm~30mm,缝间应采用弹性材料填充,

缝距宜为10m~30m,变形缝位置应与下部板桩连接缝一致

10

T/JSSL―2022

8施工

8.1基本要求

8.1.1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分析水文、地质资料,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8.1.2施工前应复核施工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点。

8.1.3施工单位应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专项方案施工。

8.1.4施工单位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8.1.5施工现场应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区域的表层硬物和地下障碍物。现场道路应保证施工车辆

的正常行驶,满足机械设备施工要求。

8.2吊运及堆放

8.2.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装卸及吊运宜采用两点吊装法,吊点位置宜在桩两头1/4处。

8.2.2吊运时,每次起吊桩数U型不宜超过35幅,F型、FM型不宜超过30幅,GZ型不宜超过20幅,

吊运时应注意保护锁口免受损伤。

8.2.2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堆放的地点宜选择在平坦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施工现场。堆放时应注意:

a)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应按方便施工布置;

b)高分子聚合物护岸要按不同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

c)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10幅,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4层,各

层间要垫枕木,每层枕木之间水平间距宜为2-3米,且上、下层枕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8.3沉桩施工

8.3.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的沉桩前应选择合适的夹具以固定桩体。

8.3.2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沉桩前应进行沉桩试验及拔桩试验,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及施

工工艺。试桩位置应选择施工区附近有代表性场地,试桩数量应不少于5幅。

8.3.3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沉桩方法可采用振动沉桩法、静压沉桩法等方式,如单一沉桩方法沉桩困难,

可采取其他辅助沉桩措施。

8.3.4采用振动沉桩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振动锤应根据沉桩试验及现有的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宜优先采用高频免共振振动锤沉桩;

b)振动锤夹紧桩体吊起,使桩垂直就位或锁口插入相邻桩锁口内,待桩稳定、定位准确且垂直后,

再振动下沉,发现偏差,及时纠偏;

c)沉桩过程中桩体下沉速度突然减小,应及时停止沉桩,查明原因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d)应保持桩体持续贯入,贯入速率应根据地层情况、周边环境、桩型号和工程经验等综合确定。

8.3.5采用静压沉桩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静压机械应根据沉桩试验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11

DB32/T????―2017

b)压桩宜连续一次性将桩压到设计标高,合理控制压桩速率;

c)终压控制标准以桩顶标高控制为主。当桩顶达不到设计标高或者上浮时,可采用复压。

8.3.6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沉桩应架设导向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双侧式导向架,当土质松软,桩长较短时,可采用单侧式导向架;

b)导向架应有一定的强度及刚度,不得随桩体的打设而下沉或变形;

c)采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控制和调整导向架的垂直度与水平度。

8.3.7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沉桩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土质松软,桩长较短时,宜采用逐根沉桩方式,对于硬质黏土层、密实砂层或桩长较长时,应

通过试验确定逐根沉桩方式的适用性;

b)对于沉桩精度要求高或止水效果要求严格的工程,宜采用屏风沉桩方式;

c)沉桩过程中当后一副桩沉桩带动前一幅桩下沉时,宜采用分层沉桩方式,分层次数通过现场试验

确定。

8.3.8应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沉桩顺序。宜沿桩墙轴线方向对称向两侧推进施工形成整体桩墙后,再在一

侧连续沉桩,也可从桩墙一角开始,逐块沉桩,直到工程结束。

8.3.9沉桩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桩头定位及垂直度,沉桩定位容许偏差:轴线方向偏差为±5mm,垂直于

轴线方向偏差为±10mm;垂直度容许偏差为≤1%。第一根桩为后续桩的基准桩,应准确定位并控制垂

直度。

8.3.10沉桩施工时应经常检查相邻两幅桩锁口连接部位,要求连接平顺、稳定。沉桩前可在锁口内涂

黄油混合物油膏,以减少沉桩时的摩阻力。

8.3.11沉桩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测导向架位置及标高,同时同步监控生态仿木桩的沉桩深度及垂直度。

8.3.12当在砂层中沉桩时,应在锁口下部安装保护栓帽。

8.3.13当采用振动沉桩施工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对毗邻建筑

物或构筑物的损害,或采用静力压桩法、高频免振振动锤施工。

8.3.14锚拉、锚碇、腰梁等支护结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码头结构施工规范》JTS215等的有关规定。

8.3.15沉桩施工记录表式见附录A表A。

8.4施工安全

8.4.1施工区域应按有关规定,落实安全生产措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8.4.2施工单位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劳动保护用品和救生

设备。

8.4.3机械、特种作业人员应经持证上岗,施工应按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

8.4.4施工监测人员涉水作业时,应穿戴救生衣。

8.4.5现场临时用电、机械操作等作业,按有关规定执行。

12

T/JSSL―2022

9质量检验与评定

9.1质量检验

9.1.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进场检验包括外观和材料性能检验,经监理、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9.1.2同一型号高分子聚合物护岸进场外观检验护岸顺水流向长度500m为一批,不足500m按一批计,

每批检验数量不少于6幅。

9.1.3不同型号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外观检验标准按下表9.1.3-1~表9.1.3-4执行,不同型号的高分子聚

合物护岸规格见表附录B表B。

表9.1.3-1U型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外观检验标准

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检验数量

1截面宽度W公称宽度W±1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2截面高度H公称高度H±1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3腹板厚度t1公称厚度t1±5mm游标卡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4腹板厚度t2公称厚度t1±5mm游标卡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5桩长L设计桩长的-10mm~5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6弯曲侧向弯曲S≤0.25%L,平面弯曲C≤0.5%L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7表面缺陷无明显缺陷目测每批逐根

8锁口形状无缺口、无明显变形,锁口内无杂质目测每批逐根

表9.1.3-2F型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外观检验标准

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检验数量

1截面宽度W公称宽度W±1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2截面高度H公称高度H±1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3壁厚t1公称壁厚t1±5mm游标卡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4壁厚t2公称壁厚t2±5mm游标卡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5桩长L设计桩长的-10mm~5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6弯曲弯曲C≤0.25%L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7表面缺陷无明显缺陷目测每批逐根

8锁口形状无缺口、无明显变形,锁口内无杂质目测每批逐根

表9.1.3-3FM型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外观检验标准

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检验数量

1截面宽度W公称宽度W±1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2截面高度H公称高度H±1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3壁厚t公称壁厚t±5mm游标卡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13

DB32/T????―2017

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检验数量

4桩长L设计桩长的-10mm~5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5弯曲侧向弯曲S≤0.25%L,平面弯曲C≤0.5%L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6表面缺陷无明显缺陷目测每批逐根

7锁口形状无缺口、无明显变形,锁口内无杂质目测每批逐根

表9.1.3-4GZ型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外观检验标准

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检验数量

1截面宽度W1公称宽度W1±1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2截面宽度W2公称宽度W2±1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3截面高度H公称高度H±1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4腹板厚度t1公称厚度t1±5mm游标卡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5翼板厚度t2公称厚度t2±5mm游标卡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6翼板厚度t3公称厚度t3±5mm游标卡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7桩长L设计桩长的-10mm~50mm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8弯曲侧向弯曲S≤0.25%L,平面弯曲C≤0.5%L钢尺量测每批抽检6幅

9表面缺陷无明显缺陷目测每批逐根

10锁口形状无缺口、无明显变形,锁口内无杂质目测每批逐根

9.1.4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材料性能检验包括力学性能检验、环保性能检验、耐久性检验。其中力学性能

检验按护岸顺水流向长度500m为一批,不足500m按一批计,每批检验数量不少于3组,环保性能及

耐久性检验根据设计要求送检。

9.1.5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力学性能检验标准按下表9.1.5-1执行,环保性能检验标准按下表9.1.5-2执行,

耐久性检验标准按下表9.1.5-3执行。

表9.1.5-1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材料力学性能检验标准

序号检测项目添加符号检验标准检验方法

1抗拉强度标准值(MPa)*≥32符合GB/T1040.2的规定

2断裂伸长率(%)*≥30符合GB/T1040.2的规定

3抗压强度标准值(MPa)≥70符合GB/T8813的规定

4抗弯强度标准值(MPa)*≥55符合GB/T9341的规定

5弯曲模量标准值(GPa)*≥3.0符合GB/T9341的规定

6缺口冲击强度(kJ/m2)*≥20符合GB/T1843的规定

7蠕变性能根据设计要求选做符合GB/T11546.1的规定

14

T/JSSL―2022

表9.1.5-2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材料环保性能检验标准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方法

1铅、镉、六价铬、汞等有害重金属物质不含符合GB/T38295的规定

2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不含符合SN/T2249的规定

3氧化锌不含符合GB5009.14的规定

表9.1.5-3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材料耐久性检验标准

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条件检验方法

1抗拉强度保持率(%)≥953.0≤PH≤11.0检查合格证

2拉伸强度保持率(%)≥95紫外线照射500h后检查合格证

3抗拉强度保持率(%)≥91-40℃≤环境温度≤+40℃检查合格证

9.2质量评定

9.2.1工程项目划分应符合DB32/T2334.1的规定。

9.2.2一般以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墙的段、块或平面长度100m~500m为1个单元工程。

9.2.3本单元工程为单工序单元工程。

9.2.4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沉桩工序质量检验项目与标准见下表。

表9.2.4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沉桩工序质量检验项目与标准

项次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检验数量

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型号、

满足设计要求钢尺量测全数

1规格、尺寸

2桩身弯曲度≤2%桩长钢尺量测抽检10%

项3桩顶高程±50mm水准仪量测抽检10%

轴线方向±5mm钢尺量测抽检10%

4桩位偏差

垂直于轴线方向±10mm钢尺量测抽检10%

一1锁口光滑度光滑、无杂质目测全数

锁口咬合度紧密目测全数

项2

目3垂直度≤1%经纬仪量测抽检10%

注:参照T/CECS720、DB32/T3755。

10验收准备

10.1当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报请验收。

10.2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提交符合要求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施工记录。

10.3工程验收资料应符合SL176、DB32/T2334、T/CECS72的相关规定。

15

DB32/T????―2017

附录A高分子聚合物护岸沉桩施工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单位工程编号

分部工程名称分部工程编号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单元工程编号

施工单位施工班组

高分子聚合物护岸型号施工日期

平面偏差(mm)

桩长桩顶标高桩弯曲度垂直度锁口连

桩号备注

接情况

(m)(m)(%)轴线方向垂直轴线方向(%)

记录校核

16

T/JSSL―2022

附录B高分子聚合物护岸

表B高分子聚合物护岸特性参数

U型护岸截面特性参数

单根材每米板面

有效有效腹板

截面截面

型号(宽度宽度高度厚度截面理论惯性截面理论惯性

模量模量

×高度)WHt1/t2面积重量矩Ix面积重量矩Ix

WxWx

(mm)(mm)(mm)cm2kg/mcm4cm2kg/m2cm4

cm3cm3

500867.4110.3132511.7334.9134.820.65023.4669.8

650893.7814.3495426.8586.7144.322.18348.9902.6

650x25065025011/9110.1116.84611436.0914.9169.425.917593.81407.5

680896.3514.748273.5894.4141.721.712166.91315.3

700897.7814.968193.0885.7139.721.411704.31265.3

720899.3815.218127.1878.6138.021.111287.61220.3

750x25075025011/9135.7420.76919498.91559.9181.027.725998.52079.9

750x30075030011/9141.221.60427642.91842.9188.328.836857.22457.2

F型护岸截面特性参数

单根材每米板面

有效有效腹板

截面截面

型号(宽度宽度高度厚度截面理论惯性截面理论惯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