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学 课件 04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05章 天然药物的质量保障_第1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04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05章 天然药物的质量保障_第2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04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05章 天然药物的质量保障_第3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04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05章 天然药物的质量保障_第4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04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05章 天然药物的质量保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植物分类基础知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和常用药用植物的名称、科名、入药部位、药用植物的鉴别技能。2.熟悉植物分类等级、植物的命名原则。3.了解植物界的分类类群、植物检索表。能力目标:1.识别和区别近似种;能够科学地描述植物。2.通过植物分类学的学习,强化植物的形态基础特征。素养目标:

熟悉植物演化的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和素养。目录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第二节低等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一、植物分类等级二、植物的命名四、植物的分类方法及系统五、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三、植物的类别

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规律的学科。植物分类学的目的:掌握药用植物分类知识,可以准确鉴定天然药物、中药、民间药、民族药等原植物种类,保障药物来源的可靠性;可利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探寻紧缺天然药物的代用品和新资源;可以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利用、保护和栽培等提供依据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

一、植物分类等级植物分类等级又称分类单位。分类等级高低常以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形态相似性和构造的简繁程度来确定。由大至小主要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各分类等级根据需要还可以在该等级之下增设亚级,如亚门、亚纲、亚属等。

种是指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群。种内个体间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并可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种内各居群产生变异而产生种下等级:亚种、变种、变型。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以人参为例来说明分类等级:界

植物界Regnumvegetable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目

伞形目Umbellales科

五加科Araliaceae属

人参属

Panax种

人参PanaxginsengC.A.Mey.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亚种(subspecies,缩写为subsp.)是一个种内的居群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并具有地理分布、生态或季节上的隔离。变种(varlets,缩写为var.)是一个种内的居群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变异比较稳定,它的分布范围比亚种小,并与种内其他变种有共同的分布区类单位。变型(forma,缩写为f.)是一个种内有细小变异,但无一定分布区的居群。变型是植物最小的分类单位。如四大药用菊花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天然药物学二、植物的命名《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了植物采用统一的科学名称,即学名(scientificname),用拉丁文来命名。国际通用林奈倡导的“双名法”:每种植物的名称有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为该植物所隶属的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属名和种加词均为斜体。学名后附命名人的姓名或姓氏。

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二、植物的命名

如:1.人参

Panax

ginsengC.A.Mey.

(属名)

(种加词)

(命名人姓名缩写)2.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L.

(属名)

(种加词)

(命名人姓名缩写)

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在学名中通常用缩写,如亚种用subsp.或sp.、变种用var.、变型用f.表示。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三、植物界的类别

藻类植物:包括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等8个门。

菌类植物:包括细菌门、黏菌门、真菌门等3个门,其中真菌门作为药用植物使用的种类较多。低等植物又称无胚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藻菌共生体的地衣门。

高等植物又称有胚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

孢子植物(隐花植物)与种子植物(显花植物):种子植物包括棵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剩下的14个门植物均为孢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一般苔藓植物门和蕨类植物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颈卵器,称之为颈卵器植物(裸子植物亦有颈卵器退化的痕迹)。维管植物: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的植物体内有维管系统,称之维管植物。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三、植物界的类别图4-1植物界的分类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四、植物的分类方法及系统植物的分类系统可以分为人为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两类。

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系统,它力求客观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一般分类系统主要指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著名的如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在我国有吴征镒系统和张宏达系统。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1.恩格勒系统

修订后共62目,344科,以假花学说为基础,认为无花瓣、单性花、风媒花、木本植物等为原始特征,有花瓣、两性花、虫媒花、草本植物为进化特征2.哈钦松系统修订后共111目,411科。以真花学说为基础,认为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类群,且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两支平行发展类群。目前我国的标本馆、《中国植物志》等,主要采用了早期发表的恩格勒系统并稍作变化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五、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采用二歧归类方法进行编制,以对比的方式编制而成的。编排方式常见的有3种:定距式、平行式和连续平行式。通常使用的是定距式检索表,将每一对相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的序号,每下一序号后缩一格排列。应用检索表鉴定植物时,首先要全面而仔细地观察标本,要清楚地了解花的各部分构造等主要特征,然后用分门、分纲、分目、分科、分属、分种依次顺序进行检索最常用的是分门、分科、分属、分种三种检索表。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低等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植物3种。

共有特征:植物体构造简单,多为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个体发育不经过胚的阶段,由配子结合成合子直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一、藻类植物在植物界,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8个门植物被统称为藻类第二节低等植物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低等植物表4-1藻类植物的特点形态结构植物体的构造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多细胞群体、叶状体或枝状体。生活方式植物体内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属自养型植物。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生活环境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土壤、树皮、石头上【常用药用植物】

常用药用植物如蓝藻门的葛仙米、绿藻门的石莼、红藻门的石花菜以及褐藻门的海带与海蒿子

昆布EckloniakuromeOkam.(海带科),藻体暗褐色至深褐色,革质,高30~100cm或更多。叶状体扁平宽大,中部稍厚,两侧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裂片长舌状,略皱缩,边缘具粗锯齿。分布浙江、福建沿海。图4-2昆布原植物第二节低等植物二、菌类植物菌类为异养植物,异养方式有腐生、寄生和共生等多种,包括细菌门、黏菌门和真菌门。细菌门是单细胞无核生物;

黏菌是介于动物与真菌之间的生物,生长期和营养期无细胞壁,繁殖期产生具壁的孢子;

真菌除少数为单细胞外,绝大多数是由多细胞菌丝构成,真菌门集中了本类中大多的药用植物。常见中药有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香菇等。第二节低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赤芝(多孔菌科)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子实体有柄,栓质,菌盖半圆形或肾形,盖表褐黄色或红褐色,盖边渐趋淡黄,有同心环纹,具亮漆状光泽。菌柄圆柱形,侧生或偏生,与菌盖色泽相似。

分布全国大部分省区。生于阔叶树伐木柱旁。子实体(灵芝)能补气血、益心神、健脾胃。图4-3赤芝原植物第二节低等植物三、地衣植物门地衣门植物为多年生,由一种真菌与一种藻类组合而成的共生复合有机体。真菌绝大多数为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藻类主要是藻和绿藻。全世界地衣植物约有500属,2500余种,它们的分布极为广泛。是检测环境污染程度的指示性植物。本类药用植物较少,如石耳、松萝等。第二节低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石耳(石耳科)GyrophoraesculentaMiyshi。地衣体生于裸露的硅质岩石上。子实体作中药石耳入药,能养阴润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有较高的滋补价值。图4-4石耳原植物第二节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

特征:植物体(孢子体)除苔藓植物外均有根、茎、叶的分化;内部构造从蕨类植物开始出现维管组织;生殖器官为多细胞,合子(受精卵)先发育成胚,由胚成长为新植物体,故又称有胚植物。配子体产生须卵器和精子器,属于颈卵器植物。绝大多数高等植物为陆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一、苔藓植物门约23000种,根据其配子体形态分为苔纲和藓纲两大类。

特征:1.形态结构:植物体构造简单,为扁平叶状体(苔)或具茎叶的分化(藓),无真根;茎内尚未分化出维管束构造。2.生活方式:绿色自养生物。3.繁殖方式:具明显世代交替,有性世代(配子体)发达,无性世代(孢子体退化,寄生在配子体上)4.生活环境:绝大多数为陆生,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第三节高等植物天然药物学【常用药用植物】地钱MarchantiapolymorphaL.属于苔纲地钱科。植物体为绿色、扁平、二分叉、有背腹之分的叶状体,在背面可见表皮上有气室和气孔,腹面具紫色鳞片及假根。地钱具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两种方式,分布于全国各地,生于阴湿土坡和岩石上。图4-5地钱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二、蕨类植物门

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产生了维管系统;配子体退化,和孢子体均独立生活。蕨类植物孢子体大多为多年生草本,少数为一年生草本。孢子体上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产生孢子,孢子囊又有各种聚集状态。孢子成熟后散落到适宜的环境中即萌发出配子体。第三节高等植物孢子体主要特征:1.根为不定根,吸收能力较强。2.茎多为根状茎。茎维管系统形成各种类型中柱,输导组织在木质部中为管胞,韧皮部中为筛胞,一般无形成层。3.叶多从根状茎上长出,根据来源和形态分为大型叶(如石韦、贯众等)和小型叶(如木贼、卷柏等);根据功能分为营养叶(不育叶)和孢子叶(能育叶)。4.孢子囊和孢子孢子囊呈多种形状,内有多数孢子。小型叶蕨类常形成孢子叶球和孢子叶穗,如木贼。大型叶蕨类聚集成不同形状的孢子囊群或孢子囊堆,生于孢子叶的背面或边缘。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barometz(L.)J.Sm.(蚌壳蕨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卧,密生金黄色节状长毛;叶丛生,叶片宽卵形,三回羽状深裂。孢子囊群生于裂片下部边缘的小脉顶端,囊群盖两瓣,形如蚌壳。

生于山脚沟边及林下阴湿处酸性土上。根状茎作中药狗脊入药,能强腰膝、祛风湿、利关节。图4-6金毛狗脊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

卷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Beauv.)Spring.(卷柏科)多年生直立草本,全株莲座状,干燥时枝叶向顶上卷缩。叶鳞片状,有中叶(腹叶)与侧叶(背叶)之分,覆瓦状排成4列。孢子叶穗着生枝顶,四棱形。

全国分布。生向阳山地或岩石。全草生用能活血通经。图4-7卷柏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三、裸子植物门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和被子植物之间的维管植物。属颈卵器植物,又能产生种子。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包被,所形成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故名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合称为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共有5纲,12科,71属,800余种,我国有11科,41属,300余种。其中已知药用植物有10科,25属,100余种。有的是中国特有种和第三纪子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如银杏、水杉、榧树、红豆杉、银杉、金钱松等。第三节高等植物裸子植物形态特征:1植物体发达。乔木、灌木、亚灌木或藤本,大多数常绿2茎内维管束环状排列,有形成层及次生生长,木质部仅有管胞,韧皮部有筛胞而无伴胞。3针形、条形、鳞片形,极少呈阔叶。无托叶。4花单性,无花被或仅具原始的花被;雄蕊多数,聚生成雄球花;雌蕊的心皮不形成密闭的子房,丛生或聚生成雌球花;胚珠裸生于心皮的边缘。种子外无子房形成的果皮包被。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银杏GinkgobilobaL.(银杏科)

特征:落叶乔木,有长、短枝之分。叶扇形,2裂,2叉脉序。花单性异株,雄球花柔荑花序状;种子核果状,外种皮肉质,成熟时橙黄色,子叶2,胚乳丰富。

我国特有。去肉质外种皮的种子作中药白果入药,能敛肺定喘。银杏叶可用于降血压。图4-8银杏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四、被子植物门被子植物是现今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和生长最茂盛的类群。共有25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

我国被子植物已知有2700多属,约3万种。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药用被子植物约有213科,1957属,10027种(含种下分类等级),占我国药用植物总数的90%,中药资源总数的78.5%。第三节高等植物(一)被子植物特征1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度退化,有草本、灌木、乔木2有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木质部中有导管,韧皮部中有筛管、伴胞。3具真正的花,花通常由花被(花萼和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故称有花植物;胚珠生于密闭的子房内;具有双受精现象;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即由此而得名)。第三节高等植物(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和药用植物被子植物分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主要区别如下:第三节高等植物器官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根直根系须根系茎维管束环列,具形成层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具网状脉具平行脉花通常为5或4基数3基数

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花粉粒具单个萌发孔胚具2片子叶具1片子叶第三节高等植物【知识拓展】部分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特征相同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特征有交叉,如双子叶植物纲的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有的植物具须根系,胡椒科、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等具有散生维管束;樟科、小檗科、木兰科、毛茛科有的具3基数花;毛茛科、小檗科、睡莲科、伞形科等有1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纲中的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蓣科等有的具网状脉;百合科、百部科、眼子菜科等有的具4基数花等。图4-9车前的须根系图4-10掌叶半夏的网状脉1.双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分离瓣花亚纲(原始花被亚纲)和合瓣花亚纲(后生花被亚纲)2亚纲。(1)离瓣花亚纲离瓣花亚纲又称原始花被亚纲,是比较原始的被子植物特征:无花被、单被或重被;若为重被花,花瓣分离,雄蕊生在花托上。第三节高等植物天然药物学木兰科18属415余种。我国14属216种,主要分布东南和西南。药用8属约90种。常用中药有厚朴,辛夷、五味子、八角茴香等。科特征:1.木本。具油细胞,有香气。2.单叶互生,托叶大,包被幼芽,早落,留有环状托叶痕3.花多单生,常两性。4.花被片3基数,多为6或95.雄蕊和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或轮状排列在延长花托上6.聚伞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望春玉兰MagnoliabiondiiPamp.

落叶乔木。冬芽密生长绒毛。叶椭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等,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花先叶开放;花被9,外轮3片紫红色,中内两轮白色,外面基部常紫红色。聚合蓇葖果圆柱形,稍扭曲。种子深红色。

主要分布我国北亚热带,全国有栽培。花蕾作中药辛夷入药,能散风寒、通鼻窍。图4-11(b)望春玉兰花特写第三节高等植物图4-11(a)望春玉兰原植物毛茛科Ranunculaceae约50属2500种。我国39属约665种,分布全国。药用30属近500种。常用中药有川乌、附子、黄连、牡丹皮、芍药、威灵仙、升麻、白头翁等。科特征:1.草本,少木质藤本;多为单叶;无托叶2.花常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3.萼片3至多数,常花瓣状。花瓣3至多数或缺;4.雄蕊和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在凸起的花托上;5.子房上位,1室。聚合蓇葖果或聚合瘦果,稀浆果。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凤丹PaeoniaostiiT.HongetJ.X.Zhang

落叶灌木。一至二回羽状复叶。单花顶生;萼片5;花瓣10~15,多为白色;紫色革质花盘全包心皮;心皮5~8。聚合蓇葖果。多有栽培。根皮作中药牡丹皮入药,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图4-12(b)凤丹原植物(果实)第三节高等植物图4-12(a)凤丹原植物(花)【常用药用植物】

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窄卵形。花数朵,顶生或腋生;花白色或粉红色;肉质花盘包裹心皮基部。聚合蓇葖果。

安徽、浙江多栽培。栽培芍药根的去皮加工品作白芍入药。图4-13芍药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蔷薇科Rosaceae124属3400余种。我国55属900余种。药用48属400余种。常用中药有仙鹤草、金樱子、地榆、木瓜、山楂、苦杏仁、乌梅、覆盆子、枇杷叶等。科特征:1.草本或木本,常具刺。叶互生,常有托叶2.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排成伞房、圆锥花序;花托凸起或凹陷,花被与雄蕊合成托杯(被丝托);3.花被5基数,花瓣分离;雄蕊常多数;心皮1至多数,分离或结合,4.子房上位至下位,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

落叶乔木。通常有刺。叶宽卵形至菱状卵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边缘有尖锐重锯齿;托叶镰形。伞房花序;花白色。梨果近球形,直径1~1.5cm,深红色,有灰白色斑点。

分布秦岭准河以北。果实能消食积、化瘀滞。图4-14山楂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

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Sweet)Nakai

落叶灌木。枝有刺。叶卵形至长椭圆形,叶缘有尖锐锯齿;托叶大型,肾形或半圆形。花先叶开放,猩红色,稀淡红色或白色,3~5朵簇生;花梗粗短;被丝托钟状。梨果球形或卵形,直径4~6cm,黄色或黄绿色,芳香。

果实(中药木瓜),能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图4-15(a)贴梗海棠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图4-15(b)贴梗海棠果实豆科Leguminosae约684属18000种。我国169属1576种,药用109属600余种。常用中药如合欢、决明子、黄芪、甘草、苦参、葛根、鸡血藤等。图4-16(b)紫藤的蝶形花第三节高等植物科特征:叶互生,多为复叶,有托叶及叶枕(叶柄基部膨大的部分)花两性;多为蝶形花,少数为假形花和辐射对称花;雄蕊10,二体,稀多数;边缘胎座。荚果。图4-16(a)紫藤原植物【常用药用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长。羽状复叶,小叶9~25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黄白色;荚果膜质,膨胀,卵状矩圆形,有长柄,被黑色短柔毛。

分布华北、东北及甘肃、四川、西藏等地。根能补气固表、利水排脓。图4-17膜荚黄芪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

全株被黄色长硬毛。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冠紫色。荚果条形,扁平。

分布全国。根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图4-18野葛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伞形科Umbelliferae约280属2500种。我国97属590种。药用55属234种。本科常用中药较多,如当归、白芷、独活、羌活、川芎、藁本、前胡、柴胡、防风等。科特征:1.草本,常含挥发油。茎有纵棱,常中空。2.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3.复伞形花序,稀为伞形花序,常具总苞片;4.两性花;花5基数;子房下位,花柱2,具上位花盘。5.双悬果,每分果有5条主棱。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多年生高大草本根长圆锥形。叶三出二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复伞形花序,花黄绿色。

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多栽培。根作中药白芷入药,具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功效。图4-19(b)杭白芷果实第三节高等植物图4-19(a)杭白芷原植物【常用药用植物】

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

多年生大型草本。根粗短,具香气。叶三出式羽状分裂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狭卵形。复伞形花序,花绿白色。双悬果椭圆形,背向压扁,每分果有5条果棱,侧棱延展成宽翅。

分布西北、西南,多栽培。根(当归)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图4-20当归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2)合瓣花亚纲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又称后生花被亚纲(Metachlamydeae)。花为重被花,花瓣连合成花冠筒;雄蕊着生在花冠筒上。花多连合成各种形状的花冠,如漏斗状、钟状、唇形、管状、舌状等,由辐射对称发展到两侧对称。花冠各式的连合增强了对昆虫传粉的适应及对雄蕊、雌蕊的保护。合瓣花类群被认为较离瓣花类群进化。第三节高等植物唇形科Labiatae约220属3500种。我国约97属808种。药用75属437种。为药用大科,常用中药有益母草,薄荷、黄芩、丹参、紫苏、香薷、荆芥、广藿香等。科特征:草本,多含挥发油。茎四方形。叶对生。轮伞花序或再组成各式花序;唇形花两侧对称;雄蕊4,2强;子房上位,2心皮4深裂形成假4室,4枚小坚果。第三节高等植物天然药物学【常用药用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长柔毛及腺毛。根肥壮,外皮砖红色;羽状复叶对生;轮花序组成假总状花序;花二唇形;花冠紫蓝色;能育雄蕊2,药隔长而柔软。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栽培。根及根茎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图4-21丹参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基生叶卵状心形或近圆形,边缘浅裂;中部叶掌状3深裂,柄短;顶生叶近于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轮伞花序腋生;花萼具5枚刺状齿;花冠淡红紫色;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

分布全国。全草(益母草)能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图4-22益母草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桔梗科Campanulaceae约60属2000余种。我国16属170种,分布全国。药用13属111种。常用中药有桔梗、南沙参、党参等。科特征:1草本,常具乳汁。无托叶。2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萼5裂,宿存;花冠常钟状或管状,5裂;雄蕊5枚,分离或合生;雌蕊常由3心皮合生,中轴胎座3蒴果,稀浆果。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

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叶对生、轮生或互生。花萼5裂,宿存,花冠钟状,蓝色;花丝基部变宽;雌蕊5心皮合生。蒴果顶部5裂。分布全国。根能宣肺祛痰、排脓消肿。图4-23桔梗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菊科Compositae

为世界第一大科,包含舌状花亚科和管状花亚科。约1000属30000种,我国22属2300种。药用158属780种。常用中药较多,有菊花、红花、旋覆花、蒲公英、白术、苍术、木香、青蒿、茵陈、小蓟等。第三节高等植物菊科Compositae科特征:1草本,稀灌木。舌状花亚科有乳汁。2头状花序,外有总苞;每朵花的基部有1枚苞片(托片),呈毛状或缺;花两性;萼片常变成冠毛,或呈针状、片状,或缺;花冠管状或舌状;3雄蕊5枚,聚药雄蕊;雌蕊由2心皮合生,1室,子房下位,柱头2裂。4瘦果图4-24蒲公英的管状花(左)和舌状花(右)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全体被白色绒毛。叶缘有粗大锯齿或羽裂。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边缘膜质;缘花舌状,为雌性花;盘花管状,为两性花,具托片。瘦果无冠毛。

各地栽培。花序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图4-25菊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肥,结节状,具香气。叶无柄,下部叶常3裂。头状花序顶生;花冠白色。

分布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各地。根状茎(苍术)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图4-26茅苍术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2.单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Monocotyledoneae,根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具鞘,叶脉常为平行脉和弧形脉;花常为三基数,花粉粒常为单个萌发孔或沟;种子常为1枚子叶。部分科简要介绍见后第三节高等植物百合科Liliaceae约230属3500种。我国61属570种。药用52属374种。本科常用中药较多,如百合、贝母、知母、黄精、玉竹、重楼、麦冬等。科特征:1多年生草本为主,地下茎形态多样。2花两性,稀单性;常辐射对称;花被片6,2轮,离生或部分连合;3雄蕊通常与花被片同数;子房上位,稀半下位,常3室,中轴胎座,每室胚珠1至多数。4蒴果或浆果。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

根状茎粗短,呈结节状。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先端拳卷或弯曲成钩。花被乳白色至淡黄色,花被筒中部稍缢缩。浆果黑色。

分布东北、华北、华东、西北。根状茎能润肺养阴、健脾益气。图4-27黄精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常用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华重楼)ParispolyphyllaSmithvar.chinensis(Franch.)Hara根状茎粗厚,茎不分支。叶6~8枚或更多,轮生。花单生,外轮花被片绿色,狭卵状披针形,内轮花被片狭条形;雄蕊8~10枚,蒴果。

分布长江流域及以南。根状茎作中药重楼人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瘀。图4-28七叶一枝花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天南星科Araceae115属2000多种。我国35属210多种,药用22属106种。常用中药有半夏、天南星、石菖蒲、虎掌南星、白附子等科特征:1多年生草本。地下茎多样;常含乳汁。2叶常基生,网状脉,叶柄基部常具膜质鞘。3肉穗花序,花序外面有佛焰苞4单性花无花被;花雌雄同序,雌花在下,雄花在上5浆果。第三节高等植物天然药物学【常用药用植物】异叶天南星Arisaemaerubescens(Wall.)Schott.

块茎扁球形;叶片1枚,鸟足状分裂,;佛焰苞绿色至紫色,管部圆筒形,檐部常三角状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先端骤狭渐尖;单性异株,肉穗花序;附属器棒状,圆柱形,直立;雄蕊2~4;子房卵圆形。浆果。

分布全国。块茎作中药天南星人药,能化痰散结、祛风止痉。图4-29异叶天南星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兰科世界第二大科,约700属2万种。多集中在热带,我国171属1247种。药用76属287种。常用中药有天麻、白及、石斛等。科特征:1陆生、附生或腐生草本。2地下变态茎多样;具有假鳞茎。叶常互生。3花两性,花被片6,2轮;萼片3,离生或合生;花瓣3,中央1枚特化为唇瓣;花柱、柱头与雄蕊合生成合蕊柱;;花粉常粘合成花粉块;4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蒴果。第三节高等植物天然药物学【常用药用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

块茎扁球形。叶狭长圆形或披针形。花大,紫红色或粉红色;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状椭圆形,白色带紫红色,具紫色脉;唇瓣上面具5条纵褶片。

分布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块茎(白及)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图4-30白及原植物第三节高等植物本章小结谢谢观看第五章天然药物的质量保障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天然药物采收的一般原则与采收期的确定方法。2.掌握天然药物在贮藏过程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其防治。3.掌握天然药物鉴定的依据和方法。4.熟悉天然药物鉴定的程序。能力目标:1.具备一定的贮藏保管天然药物的能力。2.具备一定的天然药物鉴定的能力。3.具备运用一体化教材和资源库素材来学习天然药物的质量保障的能力。学习目标素养目标:1.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天然药物资源。2.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生活和工作态度。目录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采收、加工、贮藏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第三节天然药物的鉴定

目的、依据与程序、方法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1.采收期的确定天然药物采收期的确定主要考虑其质量与产量两个因素。

(1)有效成分的含量高峰期即为该药材的最佳采收期。

(2)有效成分的含量最大时即为最佳采收期。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2.传统采收原则(1)根及根茎类一般为秋后至次年初春。太子参、浙贝母、延胡索等例外。大黄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2.传统采收原则(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如大血藤等。沉香等全年可采。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2.传统采收原则(3)皮类多在春夏之交采收。如黄柏等。肉桂等宜在秋冬两季采收。黄柏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2.传统采收原则(4)叶类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时,花蕾将开放时或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采收。桑叶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2.传统采收原则(5)花类一般在花刚开放时采收。槐米、丁香等宜花蕾期采收;红花宜在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收;蒲黄等花粉入药宜脱落前采收。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2.传统采收原则(6)果实与种子类果实多在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如山楂等;种子类多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如决明子等。枳实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2.传统采收原则(7)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收,如穿心莲等;花期采收,如益母草等益母草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2.传统采收原则(8)动物类依据种类、生长规律、活动习惯等,选择适宜的适宜的时间与方法进行采收。如梅花鹿茸在清明后适时采收。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2.传统采收原则(8)菌、藻、地衣类采收情况不一,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马勃在成熟期采收;海藻在夏、秋季采收;松萝全年可采收。茯苓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2.传统采收原则(10)矿物类一般不受季节限制,大多与采矿结合采收,如石膏、朱砂等。朱砂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天然药物在采收时一定要遵循

“采上留下”、“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及严禁滥捕滥杀的原则。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天然药物的采收【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讨论皮类药材多在春夏之交进行采收,一般不采用环剥或伐木剥皮的方法。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其原因是什么,从中又能得到哪些启示?解析:环剥或伐木剥皮的方法,会破坏植株的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不利于药物资源的保护。我们应该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药物资源,使天然药物沿着健康的方向有序发展。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二、天然药物的加工1.产地加工产地加工,又称为“产地初加工”。常用的加工方法:挑选、洗刷;切制;蒸、煮、烫;发汗等方法。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二、天然药物的加工1.产地加工挑选、洗刷

除去杂质或非药用部分,以保证药物的纯净。

部分药材一般不宜水洗,如薄荷、黄芩等药材。黄芩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二、天然药物的加工1.产地加工切制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需要趁鲜切成块、片,以利于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等。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二、天然药物的加工1.产地加工蒸、煮、烫

富含浆汁、淀粉或糖分的药材,经过蒸、煮、烫处理后便于干燥,如天冬、北沙参、天麻等;桑螵蛸、五倍子等经过蒸煮后能够杀死虫卵;使酶灭活,防止有效成分分解,如黄芩;某些花类药材如杭菊,经蒸后不散瓣。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二、天然药物的加工1.产地加工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置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色、变软、增加香气、减少刺激性,以利于干燥,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常见药材如杜仲、茯苓、地黄等均需发汗处理。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二、天然药物的加工2.干燥常见的干燥方法:

晒干最经济方便的干燥方法,多数药材可用。薄荷等含挥发油的药材;黄连、红花等外表色泽或所含有效成分受日晒易变色、变质的药材;厚朴、郁金等暴晒易开裂的药材,均不宜采用本法。

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二、天然药物的加工2.干燥常见的干燥方法:烘干

利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对含挥发油或需保留酶活性的药材,如薄荷、芥子等不宜用此法。

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二、天然药物的加工2.干燥常见的干燥方法:

阴干

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叶类和全草类药材,如薄荷、玫瑰、桉叶、荆芥等。此法的缺点是温度低、干燥慢,需经常翻动,以防霉变。

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三、天然药物的贮藏1.常见的变质现象

虫蛀

易虫蛀的药材主要为含多量脂肪油的药材,如杏仁、桃仁、酸枣仁等;含大量淀粉的药材,如川贝母、浙贝母、山药等;含大量蛋白质的药材,如多数动物药。虫蛀大黄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三、天然药物的贮藏1.常见的变质现象

生霉

又称霉变,即真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一般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15%以下,仓库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温度在15℃以下,可达到防霉的目的。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三、天然药物的贮藏1.常见的变质现象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容易发生虫蛀和发霉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防护?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三、天然药物的贮藏1.常见的变质现象变色

色泽是药材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色泽的改变意味着药材质量的改变。易变色的药材:

颜色鲜艳的药材,如花类、叶类;含黄酮、羟基蒽醌、鞣质等成分的药材;有些含糖及糖酸类成分药材。天然药物学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三、天然药物的贮藏1.常见的变质现象走油

某些含油脂药材因贮藏不当,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含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或“泛油”。天然药物学枸杞子(走油)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三、天然药物的贮藏2.天然药物的贮藏方法库房管理

加强入库验收与在库定期检查;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阴凉、整洁;入库后应勤检查;贯彻“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分类管理。天然药物学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三、天然药物的贮藏2.天然药物的贮藏方法天然药物学【知识拓展】毒性中药品种(《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前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阳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三、天然药物的贮藏2.天然药物的贮藏方法常见的贮藏养护方法:

干燥养护、

冷藏养护、

对抗同贮、

气调养护、

化学试剂等方法。天然药物学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三、天然药物的贮藏2.天然药物的贮藏方法对抗同贮是利用不同性能的药材具有相互制约作用,抑制虫蛀、发霉、变色、走油等现象的贮藏方法。天然药物学牡丹皮泽泻第一节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三、天然药物的贮藏天然药物学【知识拓展】气幕防潮技术气幕防潮法是药材贮藏养护方法之一。又称气帘防潮法,指借助装在库房门上排放冷风的装置,同自动门的开启同步配合,及时排出干燥的冷空气,防止库外的湿热空气进入库房,达到防潮并使库房内的温度相对恒定的一种技术措施。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一、炮制的目的1.除去杂质,纯净药材2.增强药物疗效,提高临床疗效3.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4.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5.便于制剂与贮存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7.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给药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二、炮制的方法1.净制净选加工2.切制

常见的饮片类型:片、丝、段、块。3.炮炙常见的炮炙方法:炒、炙、煅、水火共制、煨、水飞、制霜等方法。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天然药物学类型规格适用范围实例片极薄片0.5mm以下坚硬的木质类及动物骨、角质类药材羚羊角、鹿角、降香等薄片厚1~2mm质地致密坚实、切薄片不易破碎的芍药、乌药、天麻等厚片2~4mm质地松泡,粉性大的药材甘草、黄芪、泽泻等段短段长5~10mm,长段长10~15mm全草类或体形细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麻黄、石斛、白茅根等块1cm3左右便于炮制神曲、阿胶、何首乌等丝细丝宽2~3mm皮类药材黄柏、厚朴等宽丝宽5~10mm宽大的叶类药材荷叶、枇杷叶等饮片类型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二、炮制的方法1.净制净选加工2.切制

常见的饮片类型:片、丝、段、块。3.炮炙常见的炮炙方法:炒、炙、煅、水火共制、煨、水飞、制霜等方法。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3.炮炙(1)炒法---清炒依据程度不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炒黄: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者,如炒莱菔子等;炒焦:用中火炒至药物表面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味者,如焦山楂等;炒炭: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内部焦黄,但仍保留有药材固有的气味者,如荆芥炭等。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3.炮炙(1)炒法---加辅料炒(固体辅料同炒)

依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米炒、土炒、麸炒等方法。

米炒能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降低药材毒性,如米炒党参、斑蝥;

土炒能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如土炒白术、山药等;

麸炒能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矫臭矫味,如麸炒白术、枳壳、僵蚕等。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3.炮炙(2)炙法(液体辅料拌炒)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方法称为炙法。

根据辅料不同分为:酒炙、蜜炙、盐炙、醋炙、姜汁炙、油炙等方法。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3.炮炙(2)炙法(液体辅料拌炒)酒炙: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矫臭矫味。如酒炙大黄、川芎、当归、乌梢蛇等。蜜炙:增强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的作用;缓和药性;矫臭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蜜炙甘草、黄芪、枇杷叶等。盐炙: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缓和药性;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如盐炙杜仲、小茴香、补骨脂、知母等。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3.炮炙(2)炙法(液体辅料拌炒)醋炙: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矫臭矫味。如醋炙乳香、没药、芫花、延胡索等。姜汁炙:降低药物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增强疗效。如姜汁炙竹茹、厚朴等。油炙:羊脂油加热熔化去渣后用,增强温肾助阳作用。如油炙淫羊藿。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3.炮炙(3)煅法

将药物直接置于无烟炉火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

依据方法和要求不同,分为明煅法、煅淬法和扣锅煅法。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二、炮制的方法4.水火共制

其目的在于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扩大用药范围。常用的方法有蒸、煮、燀、炖等方法,如蒸地黄、煮川乌、燀桃仁、炖何首乌等。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二、炮制的方法

5.煨法

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直接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摊铺在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这些方法统称为煨法。

目的:增强疗效;去除部分油质及刺激性成分,降低副作用;缓和药性,如木香、肉豆蔻等。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二、炮制的方法

6.水飞法

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制备成极细腻粉末的方法,称为水飞法。

目的:使药材更加洁净和细腻;防止药物在研磨时粉末飞扬;除去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如水飞朱砂、雄黄等。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二、炮制的方法7.制霜法

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称为去油制霜法。

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如巴豆、柏子仁等。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1.对苷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破坏药材中酶的活性,防止发生酶解,保存苷类成分,如蒸黄芩、炒槐花等;

分解苷类成分或产生新成分,进而改变药物的作用,如何首乌蒸制后结合蒽醌分解为游离蒽醌,使其泻下作用减低,补益作用增强。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2.对生物碱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增强生物碱的溶出度,提高疗效;

破坏毒性生物碱,降低毒性。

如醋制延胡索,使延胡索中生物碱成盐,提高其溶出度,增强其止痛作用;砂烫马钱子,使部分士的宁发生改变,从而降低药物的毒性。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3.对挥发油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炮制后挥发油的含量降低,影响其疗效,如薄荷等;

适当的炮制方法去除部分挥发油,以达到临床需求,如麸炒苍术,降低其燥性。天然药物学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4.对有机酸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有机酸大多能溶于水,炮制时应尽量避免与水接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加热可破坏有机酸,如山楂炒焦后,其酸性降低,降低了其刺激性。有机酸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炮制时不宜用金属容器。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5.对鞣质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鞣质能溶于水、乙醇等极性较大的溶剂,尤其易溶于热水,因此炮制时应尽量少泡多润。此外,鞣质与铁能产生沉淀和颜色变化,故含鞣质的药材不宜在铁器中炮制。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6.对油脂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油脂通常具有润肠、通便、致泻等作用,有一些油脂具有毒性。为防止其泻下作用过于峻猛,降低毒性或消除其泻下作用,可采用去油制霜法去除部分油脂。如巴豆去油制霜后可缓和其泻下作用,降低毒性。第二节中药材的炮制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7.对无机盐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无机盐大多能溶于水,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用水处理。矿物类、贝甲类及化石类所含有效成分多为无机盐,常采用煅烧或煅淬的方法,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提高疗效。有些含结晶水的无机盐类药材,经过炮制后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化合物,达到新的医疗目的,如煅石膏。天然药物学第三节天然药物的鉴定一、天然药物鉴定的目的

天然药物进行鉴定,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一是鉴定药物品种的真伪;

二是鉴定药物品质的优劣。第三节天然药物的鉴定二、天然药物鉴定的依据与程序1.天然药物鉴定的依据

天然药物鉴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简称局颁药品标准)。天然药物学第三节天然药物的鉴定二、天然药物鉴定的依据与程序【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

鉴定天然药物时,鉴定依据应该如何选择?《天然药物学》教材属不属于法定依据?请同学们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同时思考以上问题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有哪些启示?解析:鉴定天然药物时,首先要遵循国家药品标准,其次遵循各地方药品标准。教材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能作为法定依据。从中,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并应该做到遵纪守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三节天然药物的鉴定二、天然药物鉴定的依据与程序2.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程序

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程序是:报告检品登记取样真实性鉴定品质优良度鉴定

第三节天然药物的鉴定

2.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程序

(1)检品登记:内容一般包括送检单位、日期、送检目的、样品数量、状态及包装等。

(2)取样: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作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第三节天然药物的鉴定

2.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程序同批药材包件中取样原则:

不足5件,逐件取样;

5~99件,抽5件取样;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l%取样。

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天然药物学第三节天然药物的鉴定

2.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程序

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每1包件的取样量一般规定:

一般药材100g~500g,

粉末状药材25g,

贵重药材5g~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第三节天然药物的鉴定

2.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程序若抽取样品数量超过检验用量数倍时,可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画“X”字,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份;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至最后剩的量足够完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为止,此为平均样品。天然药物学第三节天然药物的鉴定

2.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程序

所取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的三倍量。即1/3供实验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