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语期中试题卷_第1页
2025年七语期中试题卷_第2页
2025年七语期中试题卷_第3页
2025年七语期中试题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春季学期期中作业检测七年级(语文学科)命题人日期:2025.4.13温馨提醒:全卷满分100分(含卷面书写3分),共15小题,考试时间100分钟。请沉着冷静,仔细审题,细心答题。七年级开展了以“涵养家国情怀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活动一:字里行间,感受家国情怀】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练习。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朴素情感。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感闪耀生辉;跨越历史的长河,家国情怀绵延不绝。从历史到现实,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小语:是啊,这样的榜样有很多,有为了中国核事业无私奉献的“两弹”元xūn_____邓稼先;有伟大的爱国者、民主战士闻一多;还有翻越老山界时,在崎岖不平的石子路上hān_____然入睡的红军战士们……小文:我认为那些鲜为人知的边防战士、____________(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的科研人员,还有每一位默默无闻、恪尽职守的普通人……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都是坚rèn_______、淳朴的无名英雄。小语:你说得对,木兰①“_____,_____”,细细梳妆打扮,说明她原本也是一个爱美的女孩子,但她也能②“_____,_____”,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她的英勇无畏给予了我们面对困难的力量;岑参③“________,_____”,虽然对故园相思眷恋,但他毅然选择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一片赤子之心感人至深。小文:是啊,这些榜样像④“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中的那轮明月一样,照出了生活中的美好,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杨花榆荚无才思,⑤__________”,(韩愈《晚春》)中蕴含的道理:珍惜光阴,抓住时机,绽放自己。1.(1)小义在记录讨论过程时,将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了,请你帮忙补全。(3分)A.元xūnB.hān然入睡C.坚rèn(2)请你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1分)2.请你帮助小义将对话中的诗句补充完整。(8分)3.文段中加点字“虽然”的词性是(3分)A.介词B.连词C.副词D.助词4.小语和小文,在一些文学常识上犯了难,请你帮助他们找找错误的一项()(3分)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B.《台阶》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辞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勤劳朴实、吃苦耐劳、坚韧执着、有理想有精神追求的父亲的敬佩和赞美,文中也有对农民艰难生存状况的同情。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他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对保姆阿长的感激、尊敬和怀念。5.(1)在阅读《骆驼祥子》以后,小语绘制出了“祥子的财富变化折线图”。请结合图示、名著情节和自己的阅读经验,在蓝色(伤感)、绿色(希望)、黑色(绝望)中选择一种,阐述祥子在该阶段的人生色彩。(3分)我的阐述:对于祥子“变成了野兽,是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的说法,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也有的人认为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请你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品读经典,感受人物力量】文学世界里,我们遇见了诸多有温度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徜徉文字,跟随他们,探寻精神家园。二、现代文阅读(15分)孤独温暖的旅程铁凝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②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③1989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④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排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使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⑤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⑥于是我又常想,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⑦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6.作者在回忆汪曾祺先生的时候,既有与汪老的直接接触,也有从书本中了解的汪老。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事件印象①目光温和而又剔透下放沽源研究土豆②③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带着自己采集、晾干的蘑菇回京,并为家人烹制④7.结合上下文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3分)“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这句话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8.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理解,说说标题“孤独温暖的旅程”有哪些含义?(4分)9.如果《孤独温暖的旅程》里的主人公汪曾祺遇到祥子,会怎样劝说祥子?请结合名著及本文内容简要说说。(4分)三、古诗文阅读(18分)(甲)木兰诗(诗略)(乙)英烈夫人者,韩蕲王①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②,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③技闻。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④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⑤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节选自《英烈夫人祠记》)(丙)王昭君⑥(其二)李白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注】①韩蕲王:韩世忠,字良臣,南宋名将。②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③角抵:古代两人相抵较量气力的一种运动。④铁浮图:又称为铁浮屠引,是金朝重骑兵的一种。⑤蹂践:踩踏,践踏。⑥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10.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4分)文言词句方法解释以角抵技闻课内迁移法:以我酌油知之(1)以:愿驰千里足课内迁移法(2)驰:于是意少懈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心情。③情趣。(3)意:(填序号)腰腹为敌刃割裂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4)为:11.用“/”给甲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12.同为塑造女英雄形象,为何乙文具体详实地描写了梁红玉与金人作战的激烈场面面,而《木兰诗》中对木兰沙场征战的场面却一笔带过?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写出你的发现。(4分)13.有人评价丙诗《王昭君》中“啼”字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3分)伟大刚强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无忧无惧所向披靡智勇双全伟大刚强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无忧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