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成都2025届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徐州会战 D.淮海战役2.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建设三线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地区。“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一战略旨在A.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B.增强我国的国防能力C.推进落后地区的发展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据史料记载,两宋时江浙地区曾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大量粮食通过大运河运往北方。但到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几乎每年要从湖广、江西等地调运大量粮食。对此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明清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农业生产技术渐趋衰退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政策调整导致人口剧增4.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A.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B.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5.如图为《国际先驱导报》上刊登的一幅关于好创东亚共同体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B.区城集团化已成为东亚各国的共识C.历史因素阻断了东亚地区的合作D.历史问题影响东亚国家的合作关系6.下表为在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武器和刑罚统计情况(部分)。这反映出商朝A.强制性权力已出现 B.对外征战十分频繁C.实行严刑峻法统治 D.社会阶级矛盾激化7.如表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地农户(占全部农村人口45%)的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A.封建生产关系仍占据主要地位B.农民对土地和地主的依赖性减弱C.拥有土地者成为国民革命对象D.国民大革命导致土地集中较严重8.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9.南宋时,临安人谢国明往来中日等国经商,后定居博多(今日本福冈市),并成为当地航运界首领。最便于他商旅活动的港口是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月港10.“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最能体现下列哪一时期官员的出身结构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1.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年份人口(百万)粮食产量(千顿)粮食种植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千克/公顷)1400722052019.8103616501233505532.0109517502607410048.01544182038110858559.01840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发展C.支撑了人口的高速增长 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12.公元前2世纪后。罗马出生率明显降低,一度影响到了兵源的稳定。公元前18年,通过了朱莉亚婚姻法,规定25—60岁的男子和20—55岁的女子必须结婚,违反者将丧失在遗嘱上自由继承遗产的权利。这说明罗马法A.凸显国家利益至上 B.特别重视私法建设C.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D.剥夺公民婚姻自由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先哲,他们在历史的太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成人艺术比较》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予,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引自《论语》材料三当人达到他最高的发展程度时,他是一切动物中最好的;同样,当人违背法律与正义时,他就是最坏的动物。……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每种社会团体的建立,都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及其内在关系。(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有何不同?(3)两者对人的定义的差别在治国思想上有何表现?他们的治国思想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14.(20分)材料清军初入关时,由于连年战乱,留下满目疮痍,地荒人亡,赋税无征。顺治三年(1646年)摄政王多尔衮谕户部曰:“国计民生首重财赋,明季私征滥派,民不聊生。”……朝廷几度刊行修订《赋役全书》,明确章法条令、采取有效办法催促课税,制止乱摊派。康熙年间,鉴于土地的不断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无地、少地的农民越来承担不起丁税的情况,清政府又宣布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多征。但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只是固定了丁银数额,并未废除丁银,丁役负担不均的问题仍存在。为了彻底解决负担不均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清政府于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将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即所谓“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制”。规定把康熙五十年固定下来的丁银(人丁2462万,丁银335万余两)摊入田赋银中一并征收。——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内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并结合三大战役可知,淮海战役使南线国民党军的精锐主力基本被消灭,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处在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崩溃。D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A错误;平津战役发生在北京、天津一带,B错误;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组成部分,发生在山东、江苏一带,C错误。故选D。2、B【解析】
依据材料中“备战、备荒、为人民”信息可知,这一战略将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因此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是这一战略的主要目的,排除。故选B。3、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工商业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选项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人口变化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故选A。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各国政治的动荡能够说明当今世界局势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答案选B,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CD两项不符合当今国际关系的史实。考点:多极化趋势中的世界格局点评:当今世界是一个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快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仍然动荡与冲突不断,这说明殖民主义思想并未完全消除,利益的争夺依然激烈。高考对该项内容的考查主要从政治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命题。5、D【解析】
漫画中东亚各国手拿放大镜查看东亚各国的历史问题,说明东亚各国过度关注历史问题,这不利于东亚各国的合作,故选D;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A;漫画信息不能体现东亚各国的共识,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6、A【解析】
从材料中把人的手脚铐起来、把人关进监狱、把人活埋等刑罚可以看出商朝已经是国家,出现强制性权力,故选A;材料出现人拿着武器不能说明征战十分频繁,B错误;实行严刑峻法从法家出现才开始,C错误;阶级社会固有的阶级矛盾,但是材料不能显示阶级矛盾激化,D错误。7、A【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仅占全部农村人口14.4%的富农和地主阶级却占有8I%的土地,这说明当时封建生产关系仍占据主要地位,A正确;仅依据表格数据无法得出B项;国民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C与史实不符;土地集中严重的现象早就存在,并不是国民革命导致的,D错误。故选A。8、D【解析】
雅典戏剧及神庙这些的出现都受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故D正确。9、C【解析】
南宋的明州,即今天的宁波,距离日本较近,便于中日商旅往来,C正确;广州、泉州、月港(今福建漳州)距离日本较远,于商旅不便,排除A、B、D。10、C【解析】
唐朝实行科举制,但科举制不如宋代完善。宋代科举制程序比较规范,录取比重较大,从而出现比唐代更显著的学而优则仕状况,故排除B,C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实行察举制,以才德的标准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人才了,具有半封闭的特征,所以读书人难以真正脱颖而出,故A不符合题意;元朝文人地位低下,科举制几乎停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C【解析】
表格数据显示,明清时期“粮食产量”和“人口”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说明农业发展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故C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和世界的相关数据,排除A;明清时期中国农业仍然是传统农业技术,生产力没有取得了质的发展,排除B;表格数据没有显示生态环境的信息,排除D。故选C。12、A【解析】
根据题干“一度影响到了兵源的稳定”“通过了朱里亚婚姻法”可知,为了保证罗马的兵源,罗马通过了相关的婚姻法,这说明罗马法凸显国家利益至上,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私法建设,B错误;题干信息不能说明罗马法内容体系完备,C错误;罗马法规定公民到一定年龄必须结婚,不等于剥夺公民婚姻自由,D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核心内容:仁、礼内在关系:“互为表里”(2)定义:孔子:人是有仁爱之心,要讲究礼仪。亚里士多德:人有理性的,要注重法律与正义。(3)表现:孔子:以礼治国,人治、倾向于等级制。亚里士多德:法治、倾向于民主制。意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治国。【解析】
(1)根据“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内在关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互为表里。(2)根据“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可知孔子对人的定义是人有仁爱之心,讲究礼仪;根据“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可知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是人有理性,要注重法律与正义。(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治国思想上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倾向于等级制;亚里士多德主张依法治国,倾向于民主制。二者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依法治国上。14、(1)背景:清初连年战乱使经济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尖锐;借鉴明代相关经验教训;土地兼并,人口增长;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2)意义:废除了人头税,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步松弛;赋税负担更公平,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赋役的均平和合并简化以减轻负担);客观上起到了鼓励人口增殖的作用。【解析】
(1)背景:根据“清军初入关时,由于连年战乱,留下满目疮痍,地荒人亡,赋税无征”得出清初连年战乱使经济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尖锐;根据“明季私征滥派,民不聊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施工组织与管理铁道工程系84课件
- 2025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合同(动员预付款银行保函)
-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2 (新版)湘教版
- 《第7课 搜索文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三年级下册
- 2025建筑工程总包合同附加协议
- 《精通超市购物技巧》课件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作文能力提升》课件
- 《汇添富投资分析课件》
- 【武汉大学】2025DeepSeek驱动下的地图生成报告
- 高空作业简答试题及答案
- 反邪教测试题及答案
- 跨语言文本生成-全面剖析
- 天车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预见性护理及早期风险识别
- 中途入伙开店协议书
- 外科学普外科试题及答案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形势与政策(7)》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解读与培训
- 100MW山地光伏(渔光互补)项目质量验收范围划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