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文化传承与发展介绍_第1页
苏绣文化传承与发展介绍_第2页
苏绣文化传承与发展介绍_第3页
苏绣文化传承与发展介绍_第4页
苏绣文化传承与发展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绣江苏省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第一章苏绣简介第二章发展历史及其特点目录第一章苏绣简介《丽人行》,单面绣,镜框,79×79cm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第二章发展历史及其特点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国已将用于服饰。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晋王嘉《拾遗记·吴》:“孙权常叹魏蜀未夷,军旅之隙,思得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像。达(赵达)乃进其妹。权使写九州方岳之势。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宝;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既成,乃进於吴主,时人谓之‘针绝’。这幅山川地形军阵图,可视为我国刺绣艺术欣赏品的开端。

宋朝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

绣画受院体画影响,山水、楼阁、花鸟、人物等绣画构图简练,形象生动,设色精妙。《腊梅山禽》双面绣,地屏,100×63cm此绣品以黄荃画册原尺寸大小绣制。翠鸟停立芦草,芙蓉盛开。绣法以长短针。依花叶不同翻转和色彩变化交替运针,达到十分逼真的效果。宋代刺绣黄筌画花鸟芙蓉、翠鸟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绣像中间绣千手观音趺坐法坛,手持法器,上部为华盖,四周空中漂浮香花。绣线以褐色、白色为主,配以深浅不同的蓝、绿、橙等色。尤为重要的是绣线以双丝线绞合而成,即后来一针孔中同时穿入两根以上丝线的“合线”法。针法以长短参差的“套针”、“铺针”为主,针脚不露。北宋刺绣大士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绣件为秋季应景挂屏。画面绣花盆中盛开的菊花,飞舞的蝴蝶、蜻蜓、蜜蜂。挂屏下部用平绣铺满,而与兰花交界处则用色线勾勒出轮廓,色线搭配富丽典雅。显示了宋代画绣精湛的绣技。宋代刺绣菊花帘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梅竹山禽图台北故宫博物馆藏130.8×54.5cm

明代,苏州的丝织业日趋发达,苏州城东成为苏州丝织业的中心。与此同时,刺绣也随之兴起,明间家家养蚕,户户刺绣。豪门贵族的小姐“畴女红”,以此消磨时光,陶冶性情。

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它的发展。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明代金淑芳所绣《大士像》为难得一见的明代苏绣传世品。

观音右手托下巴,胳膊支撑在一块凹陷山石中,左手持一串宝珠,两手腕上,各佩有环钏。右腿蟠坐,左膝拱起。脸部线条柔和,神态内敛,恬静文雅,表现出一种母性的慈爱。观音头部四周围以莲花发饰,其上正中间嵌以阿弥陀佛像。头顶上的长发,束成两个圆环状发辫,脑后披发作束辫状,散乱地飘浮在双肩上。在观音身后,威严地站立着传说中的南方八大神将之一,匹天王及三十二将主位的韦陀,身穿坚固甲胄,手持金刚杵。

顾绣是在苏绣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对苏绣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至今仍存。以名画为蓝本,有“绣艺之祖”之称。继唐、宋以来苏绣技艺的成就,针法“细、平、齐、薄”。并创造了长短参差的擞和针法,解决了调和色阶及消除针批的大难题。上海露香园顾绣洗马图扁豆蜻蜓图清朝-精细雅洁清朝的苏绣发展到全盛时期,流派纷繁多样、名家百舸争流。乾隆时所修《上海县志》中记载:“苏绣之巧,写生如画,他处所无,小民亦习糊口,略与纺织等。其法劈丝为之,针细如毫发。”清代苏绣荷花鸳鸯图(局部)清乾隆苏绣灵仙祝寿图

清代苏绣之繁荣,使得苏州有“绣市”之称,并涌现了一批名家,如:蔡群秀、沈英、朱心柏、沈寿等,其中以沈寿最著名。

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全出于艺人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创新出现“仿真绣”“乱针绣”《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耶稣像》

沈寿定居南通。其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设立刺绣学校传授技艺,并将自己的绣艺口授张謇,由张謇执笔出版了较完整的一部刺绣理论著作《雪宧绣谱》。此书对前人的针法在理论上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总结了刺绣中常用的18种针法,填补了刺绣针法研究空白。这是首次研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在中国刺绣上的运用,对其独创的仿真绣艺术进行了理论研究,阐述了仿真绣艺术特色。当代中国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任嘒闲是当代著名刺绣艺术家,乱针绣传人、虚实乱针绣、双面异色异样绣创始人。

开创了“虚实乱针绣”。虚实乱针绣源于并超越了乱针绣,这一新型绣法借鉴素描单一的笔触,通过用针的疏、密、远、近,使交叉的线条有了立体感、层次感、透视感,在艺术上达到了以少胜多的独特境界。双面、异色、异样绣

姚建萍“苏绣皇后”姚建萍将油画、摄影、雕塑、国画、书法的线条、结构、色彩、光影变化融为一体,与传统刺绣针法有机结合,注重作品的唯美主义倾向,强调光影色彩的自然过渡,大胆追求色彩的斑斓丰富,充分运用平针绣和乱针绣的各自特点,中西融合,古今融合,巧妙变化中灵活运用平乱转换,以及吸收各大绣种流派的特点,集大成于一体。周恩来肖像《沉思》《英国女王》苏绣巨作《我爱中华》搭载卫星遨游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