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芣苢》第一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上册_第1页
第二单元《芣苢》第一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上册_第2页
第二单元《芣苢》第一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上册_第3页
第二单元《芣苢》第一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上册_第4页
第二单元《芣苢》第一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苢(第一课时)《诗经

·周南》高一—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子曰:

小子,

何莫学夫《诗》

?《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

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体会重章叠句的艺术手

法及其好处。•

2.把握重点词语,品味诗歌的情境,全面理解诗歌的

含意。•

3.感受古代先民的劳动场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精神。《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500年间的社会面貌。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

始称《诗经》。《诗经》

“六义

”指“风、雅、颂、赋、比、兴

”。基础知识回顾关于《诗经》基础知识回顾《诗经》按内容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

”指十五国风,是周代各地的地方歌谣,共160篇。“雅

”即正,指周人的正声雅乐,包括《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颂

”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有《周颂》、

《鲁颂》、

《商颂》

“三颂

”,共40篇。基础知识回顾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指的是直接铺陈叙

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起兴,用其他事物

引出要说的内容。“赋比兴

”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

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解题芣苢,即车前草。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

《毛传》

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

”《毛诗序》解

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

因为相传食芣

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故周代女子会基

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

《芣苢》就是采集

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国风

·周南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这首诗的句式有何鲜明特点?朗读诗歌,整体感知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

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六个动词有哪些细微区别?它们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请结

合诗歌具体内容思考,尝试分析。思考探究品味情境孔颖达疏曰:

“首章言采之,有之。采者,

始往之辞;有者,已藏之称,总其终始也。二章言

采时之状,或掇拾之,或捋取之。卒章言所盛之处,或袺之,或襭之,归则有藏之。

”思考探究品味情境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思考探究品味情境《芣苢》诗中“采、有、掇、捋、袺、襭

六个动词

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请结合诗歌思考分析。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

朋引伴“采之

”“有之

”,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

”,一把

把“捋之

”,再到手提衣襟“袺之

”,掖起衣襟“襭之

”,这是一个由少到多、

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思考探究品味情境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句式的美感,内容的丰富,情感的升华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吟咏诗韵,体会情感芣苢——劳动者的欢歌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

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

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清

·方玉润《诗经原始》

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元

·吴师道劳动的节奏,劳动的欢快,劳动的美感内容小结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子

衿青青子衿①

,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②音?青青子佩③

,

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④

,

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选自《诗经

·郑风》)[注]

①子衿:你的衣领。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你

”。

衿,衣领。②嗣:接续,继续。③佩:佩玉的带子。④挑兮达兮:独自徘徊

的样子。⑤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

作用。拓展阅读(1)特点:前两章句式重复,语句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

变换了个别词语——“子衿

”和“子佩

”,“我心

”和“我思

”,

“不嗣音

”和“不来

”。(2)作用:①内容上,“我心

”和“我思

”的变换显示了女

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

”和“不来

”的变换写出

了恋人既杳无音信,又不见踪影;女主人公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

”之假设与“子宁

”之反问反复咏唱,强化了相思萦怀之

情。②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

奏感。思维拓展!•

问题一: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手法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诗经》在章法上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也就是一首诗由

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的变换少数字词,反复

地进行吟咏歌唱。•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手法,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个是各段

歌词大体相同,意义相同,只在相应位置更换少数几个字,略微变

化而已;第二个是各段歌词大体相同,只在相同位置更换少数几个

字,诗情诗意深入,逐章递进。•主要作用是内容上借以营造氛围,深化主题,淋漓尽致地抒发

喜怒哀乐的情感;形式上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诗歌得以传达出无

穷的艺术魅力。••

问题二:

《诗经》中对于先民劳动的描写体现了怎样的内涵?对于

新时代青年有哪些启发呢?•《诗经》中对于劳动的描写,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传统的

体现,其中闪耀着劳动创造世界的光辉思想。勤则不匮,劳动是艰

苦的,但劳动又与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同在,与诗和远方同在。劳动

带来快乐,劳动创造幸福,这是中国先民的智慧,也是我们民族生

生不息的文化密码。•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

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

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

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

民族的光明未来。•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

座谈时的讲话•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

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

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