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2021—2022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政治的治理理念主要由儒、法两家构成,并且形成了儒法互补、王霸并用的国家治理结构。中国传统政治的长期稳定,就因为这一套独特的儒法互补的治理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效能和民意两个目标。夏商周三代中,霸道治理首先指对外族的军事征讨和暴力征服,从而建立起以血缘为依据的封建制。同时也指朝廷对内部臣民的严酷刑罚和暴力统治,形成对王权建构和维护的统治秩序。王道治理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中,强调把民意与天命联系起来,将民意的力量理论化为天命,客观上制约着王权统治。三代国家关于霸道和王道相结合的治理经验,其实就是一种治理效能和民意表达达成相对平衡的机制,这是三代维持长久统治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分别继承夏商周三代王道和霸道的治理经验,分别在国家治理目标即“民意”和“效能”方面提出不同的国家治理目标和政治合法性依据。儒家将三代先王的民意为天、以德配天的观念发展为儒家的民本和仁政的政治思想体系,强调“立君为民”、“民惟邦本”、“民贵君轻”、“敬天保民”、“仁民爱民”等重要政治原则,表现出人民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民本”思想深刻揭示了政治治理目标的“民意”要求。儒家希望能够通过民本的政治原则而限制君主的政治权力,最终能够顺应和表达“民意”。总之,这是要求统治阶层自上而下地自觉追求圣贤、君子化的道德理想人格,最终实现“敬天保民”、“仁民爱民”的国家治理目标。法家思想在国家治理目标即治理的能力和效率方面有着突出优势,对正在争霸的诸侯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法家系统地提出法、术、势的学说,其实就是一种强调国家治理能力和效率的政治理论。“法”和“术”是维护“势”的重要手段,严刑峻法是君主治理能力体现,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有效性保证。“势”是指君主的权力、权势、威势,法家尤其突出“势”的功用,强调“势”是君主治理能力体现,也是国家治理具有效率的保证。法家的治理理论以自然人性为基础,认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其行为皆出于利益而已,而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利益交换,厚赏重罚立足于人的逐利本性,从而达成天下治理的最终目标。秦国正是依靠法家思想强盛,最终统一六国,但秦帝国太迷信政治权力,太追求治理效能,完全蔑视普遍民意,否定道德文化的力量,所以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却突然崩塌。可见,儒家或法家、王道或霸道,任何一方均不能形成相对平衡的治理结构。汉代形成儒、法互补、王霸杂之的多元一体的治理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汉帝国建构起稳定的治理秩序延续两千多年,其国家治理模式贯穿了中国古代。王与霸是儒、法两家的不同治理模式,儒家的理想政治以仁义道德作为统治原则和目的,是“王道”;法家的政治理想则强调以效能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目的,是“霸道”。但在历史活动和政治实践中,仅仅以“王道”或仅仅用“霸道”,皆不能够实现长治久安的政治治理。“王道”重德,关心民意:“霸道”重功,关心权位。但两者都有益于国家治理,故而“王道”和“霸道”须并用。(摘编自朱汉民《反思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思想》)材料二:中国传统时代有着丰富、独特且厚重、成熟的国家治理思想,它在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和文明的发达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研究。虽然如此,国内学术思想界出现的盲目膜拜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的观点却也因十分缺乏历史维度的分析而显失合理性。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不能提供现代问题解决的现成答案,不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理论宝库,只有经过了现代化过程的淘洗,完成了现代转换,才能真正成为现代国家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始终保留着王朝国家的理论框架、三纲五常的价值方向和君主集权的核心特点。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现代化的诸多国内政治挫折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传统国家治理思想在理论框架、价值方向和核心特点方面的遗留。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现代转化就是指要在理论框架、价值方向和核心特点上进行彻底的反封建。鸦片战争后,中西之间的政治落差明显加大,西方的政治优势和学术优势逐步为先进的中国人所认识和反思,传统国家治理思想现代转化的国内外条件逐步具备,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国家的实践提供了传统国家思想现代转化的可靠现实路径。(摘编自张师伟《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现代转化的条件与路径》)1.下列有关“霸道”“王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三代时期,霸道既包括国家对外族的军事征讨和暴力征服,也包括朝廷对内部臣民的严酷刑罚和暴力统治。B.王道取法于三代先王,它能够通过以民为本的政治原则来限制君主的政治权力,最终顺应和表达“民意”。C.霸道是以效能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目的,以“法”和“术”维护“势”,能有效地保证君主对国家的治理权威。D.王道以仁义道德作为统治原则和目的,主张以德治国,最终实现了“敬天保民”“仁民爱民”的治理目标。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法两家的治理理念是中国传统政治治理的主流,儒法互补、王霸并用的治理结构,使中国传统政治长期稳定。B.夏商周三代凭借其建立的以血缘为依据的封建制,形成对王权建构和维护的统治秩序,维持了长久的政治统治。C.秦国依靠法家思想治国,强调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利用人的逐利本性厚赏重罚,最终吞并六国统一天下。D.汉朝统治者弥补了秦朝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建构的治理秩序延续两千多年,治理模式贯穿了整个古代中国。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的“民本”思想深刻揭示了政治治理目标的“民意”要求,但其在传统治理结构中缺乏治理效能,所以,它不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治理思想。B.法家思想对正在争霸的诸侯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其富国强兵、君本政治、严刑峻法的政治思想,在治理能力和效率方面有突出优势。C.如果秦王朝统治者在追求治理效能的同时,适当重视普遍民意,肯定道德文化的力量,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持几百年的统治是可能的。D.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不管是儒家还是法家、王道还是霸道,关键是要使治理结构趋于相对平衡,做不到这一点,就都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你认为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应如何对待传统治理思想?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阐述。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苦菜花开于永军①春风拂过,苦菜花开。那一株林可爱的小精灵,穿着绿裙,挺着脖颈,扬着金黄色的关脸,尽情地炫耀着自己的快乐。清香弥漫,那似乎带着苦味的感觉顿时让我想起家乡漫山遍野满沟满坡的苦菜,想起那剜到母亲篓子里的或择洗干净放在菜板上的叶绿根白的苦菜。那是远远近近的记忆,那是深深浅浅的记忆。②我生长在“瓜菜代”的年代,野菜、草根、树皮、树叶、酒糟渣、观音土,凡是能充饥的东西,都“勇敢”地作过“穿肠过”的实验。至今我依然记得:树皮类只有榆树皮能吃,甜丝丝、黏糊糊的像地瓜枣;草根类只有茅草根能吃,可“进口”容易“出口”难,排泄时能憋死人;树叶类只有洋槐叶能吃,但会使人浮肿,那时我们村二百来户人家,一百多人得了浮肿病,我四岁的三弟,脸肿得像个皮球。那几年天灾加人祸,粮食没甚收成,野菜却疯长,饿极了的人们便扑向了野菜,什么麦蒿、七七菜、猫耳朵、疯狗草……只要能吃、药不死人,剜到篮里便是菜。苦菜让我记忆深刻,不只是因为它生命力顽强,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长;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完美奉献,根叶茎都能吃;更可贵的是,别的野菜过了季节就成了草,它却一枝独秀,过了春茬还有秋茬,鲜嫩时晒干,冬天用水一泡照样能吃。③1962年的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五口人吃不起饺子,父母只能用干苦菜插渣(做菜豆腐,老家方言叫“插渣”)。除夕早上,娘泡上了半锅干苦菜,又泡了半碗留待来春做种子的黄豆。傍晚,当家家户户响起刀剁案板声,娘剁苦菜、爹磨豆,做了一锅苦菜渣。那飘着清香的尤物,馋得我们兄弟几个口水直流。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土炕上,每人盛了一大碗。那渣吃到嘴里,苦中有香,香中稍苦,对长年肚子里罕见油水的孩子来说,那感觉着实美不可言。④这样的记忆留存了好些年。1974年秋,人民公社社员仍在温饱线上挣扎,我参军了,就要离开父母了。娘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最想吃苦菜渣。可惜,这个时候苦菜太少了。无心的一句话,娘却上了心。第二天,晚饭时分,炕上放着一小盆苦菜渣。原来,头天夜里,娘就泡上了黄豆,翌日一大清早便拎着篓子出了门,满山坡里寻苦菜。弟弟告诉我,为了这顿苦菜渣,娘整整在坡里找了一大上午,沟沟坎坎寻遍了,两只小裹脚都磨起了泡。那天娘催促我趁热吃、多吃点,而我,筷子还没有动,泪水便盈满了眼眶。⑤军旅生涯三十多载,一年两度黄花开。妹妹告诉我,打我参军之后,每当苦菜花开,娘都要上坡去剜苦菜,泡豆子插渣。年年如此。有好几次,老家有人到济南,娘还专门央人给我带一瓷钵呢。⑥有一年三月,又是苦菜花开时,领导特批让我回家看看,我想给娘一个惊喜,事先没有打电话。不承想,一到村口,大老远看见娘站在那儿张望。我不解地问娘,您在这儿等谁?娘说,在等你。我说,您怎么知道我今日回来?娘说,这两天我左眼一直跳,寻思着你该回来了,好几天都上这儿望望,没想到你还真的回来了,夜来(方言:昨天)还让你嫂子插了苦菜渣呢!⑦娘活了八十又四岁,找早逝的父亲去了。⑧苦菜花又开了。娘啊,您在哪里?(选自《于永军散文集》)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儿子无心的一句话,娘漫山遍野去寻找野菜,不辞劳苦,作者意在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B.春风拂过,苦菜花开。“那一株株可爱的小精灵”,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苦菜花的可爱。C.文章回忆在吃野菜、草根、树皮、树叶、酒糟渣、观音土的经历时,表明在生活艰苦的年代里乐于牺牲,勇于实验的精神。D.文章回忆艰苦年代的生活镜头,回忆苦菜花充饥的经历,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经历和苦难。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交代季节,紧扣文题,运用比拟手法描写苦菜花,拉近了苦菜花与读者的距离,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B.文章第六节写到了“娘的左眼一直跳”的细节,一方面表明娘对于儿子的思念,另一方面又强调了娘的封建迷信。C.文章写到有一年的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炕上一起吃苦菜渣的情景,意在表明一家人苦中有乐、自得其乐的精神。D.文章语言质朴,亲切自然,多用俚语,口语,短句较多,长句穿插,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凸显曾经遭遇的苦难物质生活。8.文章末尾“苦菜花又开了。娘啊,您在哪里?”有什么作用?9.作者对于苦菜有着“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记忆,请简要概括这些记忆,它是如何构成了文章最重要的血肉的?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昭德,京兆长安人也。少举明经,累迁至凤阁侍郎。长寿二年,增置夏官侍郎三员,时选昭德与娄师德、侯知一为之。是岁,又迁凤阁鸾台平章事,寻加检校内史。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初,都城洛水天津之东,立德坊西南隅,有中桥及利涉桥,以通行李。上元中,司农卿韦机始移中桥置于安众坊之左街,当长夏门,都人甚以为便,因废利涉桥,所省万计。然岁为洛水冲注,常劳治茸。昭德创意积石为脚,锐其前以分水势,自是竟无漂损。时则天以武承嗣为文昌左相,昭德密奏曰:“承嗣,陛下之侄,又是亲王,不宜更在机权,以惑众庶。且自古帝王,父子之间犹相篡夺,况在姑侄,岂得委权与之?脱若乘便,宝位宁可安乎?”则天矍然曰:“我未之思也。”承嗣亦尝返谮昭德,则天曰:“自我任昭德,每获高卧,是代我劳苦,非汝所及也。”承嗣俄转太子少保,罢知政事。延载初,凤阁舍人张嘉福令洛阳人王庆之率轻薄恶少数百人诣阙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则天不许,庆之固请不已,则天令昭德诘责之,令散。昭德便杖杀庆之,余众乃息。时朝廷谀佞者多获进用,故幸恩者,事无大小,但近谄谀,皆获进见。有人于洛水中获白石数点赤,诣阙辄进。诸宰相诘之,对云:“此石赤心,所以来进。”昭德叱之曰:“此石赤心,洛水中余石岂能尽反耶?”左右资笑。是时,来俊臣、侯思止等枉挠刑法,诬陷忠良,人皆慑惧,昭德每廷奏其状,由是俊臣党与少自摧屈。(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B.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C.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D.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兆,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的名称,也是我国古代对某些大型都市的称谓。B.明经,唐代科举中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主要考试经义;清代用作贡生的别称。C.凤阁,官署名,武则天时改中书省为凤阁,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最高长官称内史。D.太子少保,是太子太保副职,负责保护太子,与太师、太傅及其副职都属东宫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昭德年少有才,为官治事有方。他曾经参与都城改建事务,广受人们赞誉;又巧妙地运用积石分流,解决了桥梁漂损问题。B.李昭德很有见解,深得女皇信任。他说服武则天解除武承嗣的机要大权;而武承嗣对他的诬陷,则被武则天坚定地予以反驳。C.李昭德生性强直,不畏权贵皇亲。在王庆之聚众奏请立武承嗣为太子一事上,李昭德主动问责,态度强硬,最终杖杀王庆之。D.季昭德痛恨谀佞,敢于揭露指斥。来俊臣等歪曲刑法,诬陷忠良,人人惧怕,李昭德常于朝上奏其恶行,使其党羽略有收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我任昭德,每获高卧,是代我劳苦,非汝所及也。(2)昭德叱之曰:“此石赤心,洛水中余石岂能尽反耶?”左右皆笑。14.李昭德是如何劝说武则天不要将重权交给武承嗣的?四、小阅读—课外1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C.“凛生寒”呼应“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五、小阅读—课内1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请简要分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异同。六、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士”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来写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是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七、选择题18.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①,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②正确地认识世界,③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④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A.①因为②只要③就④因此B.①但是②只有③才④但是C.①但是②只要③就④因此D.①因为②只有③才④但是19.绝对反义词也称互补反义词,这类反义词在意义上互相排斥,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同时,否定甲就必肯定乙,否定乙就必肯定甲。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绝对反义词的一组是()A.完整—残缺 B.高兴—生气 C.寒冷—温暖 D.卑微—高尚20.下列选项中对于修辞手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日本的女子很多都叫什么子什么子的。(比喻)B.我问他,你不回去,想做些什么呢?他说,随便分配我做点什么工作都行。(设问)C.我回答说,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日本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借代)D.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排比)八、语言表达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过秦论》①________,使历史和现实交汇,在观察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的兴衰之理的过程中流露出了绵长而悠久的历史沧桑感。鲁迅先生说此书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贾谊如此细致地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②_______,而且是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希望君主能够以古鉴今,③_______,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王朝,表达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九、微写作22.①班里组织“小说人物谈”专题讨论会。请你从《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卫、《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他的认识以及可以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要求:符合作品内容,条理清晰,150字左右。十、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科技攻关最前沿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从创新创业第一线到国际交流大舞台,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2020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20年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也许你会觉得中国取得的成就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我们安定美好的生活根本离不开这些成就。也许你今天只是这些成就的见证者、享受者,但未来的中国需要更多、更大的成就,将来你也会成为中国成就的参与者、推动者。振华中学准备举办以“我和中国成就”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它能够通过以民为本的政治原则来限制君主的政治权力”说法错误,“儒家希望能够通过民本的政治原则而限制君主的政治权力”,是儒家希望能够……而不是“它能够……”。故选B。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治理模式贯穿了整个古代中国”说法有误,原文为“汉代形成儒、法互补、王霸杂之的多元一体的治理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汉帝国建构起稳定的治理秩序延续两千多年,其国家治理模式贯穿了中国古代”,治理模式指“国家治理模式”,选项扩大了范围,“贯穿了整个古代中国”与“贯穿了中国古代”也不同,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D。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所以,它不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治理思想”说法错误,原文为“但两者都有益于国家治理,故而‘王道’和‘霸道’须并用”,可知是值得采用的治理思想,只是需要与“霸道”并用。故选A。4.【答案】①首先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形成了儒法互补、王霸并用的国家治理结构,中国传统政治的长期稳定也得益于此,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效能和民意两个目标。②接着分别介绍了霸道和王道,并且指出三代维持长久统治的原因就是霸道和王道相结合,治理效能和民意表达达成相对平衡。③然后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分别继承王道和霸道的治理经验,分别在“民意”和“效能”方面提出不同的国家治理目标和政治合法性依据。接着分别具体介绍儒家、法家提出的不同的国家治理目标和政治合法性依据。④接着以正反例子论证儒家或法家、王道或霸道,任何一方均不能形成相对平衡的治理结构的观点。⑤最后正面强调“王道”和“霸道”须并用。(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六段。第一段“中国传统政治的治理理念主要由儒、法两家构成,并且形成了儒法互补、王霸并用的国家治理结构。中国传统政治的长期稳定,就因为这一套独特的儒法互补的治理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效能和民意两个目标”,中国传统政治形成了儒法互补、王霸并用的国家治理结构,中国传统政治的长期稳定也得益于此,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效能和民意两个目标。第二段“夏商周三代中,霸道治理首先指……同时也指……王道治理主要体现在……三代国家关于霸道和王道相结合的治理经验,其实就是一种治理效能和民意表达达成相对平衡的机制,这是三代维持长久统治的原因”分别介绍了霸道和王道,并且指出三代维持长久统治的原因就是霸道和王道相结合,治理效能和民意表达达成相对平衡。第三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分别继承夏商周三代王道和霸道的治理经验,分别在国家治理目标即‘民意’和‘效能’方面提出不同的国家治理目标和政治合法性依据。儒家将三代先王的民意为天、以德配天的观念发展为儒家的民本和仁政的政治思想体系……”第四段“法家思想在国家治理目标即治理的能力和效率方面有着突出优势,对正在争霸的诸侯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分别继承王道和霸道的治理经验,分别在“民意”和“效能”方面提出不同的国家治理目标和政治合法性依据。接着分别具体介绍儒家、法家提出的不同的国家治理目标和政治合法性依据。第五段“秦国正是依靠法家思想强盛,最终统一六国……可见,儒家或法家、王道或霸道,任何一方均不能形成相对平衡的治理结构。汉代形成儒、法互补、王霸杂之的多元一体的治理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汉帝国建构起稳定的治理秩序延续两千多年,其国家治理模式贯穿了中国古代”先由秦国的盛衰提出儒家或法家、王道或霸道,任何一方均不能形成相对平衡的治理结构的观点,接着以汉代形成儒、法互补、王霸杂之的多元一体的治理体系的正面例子印证观点。第六段“但在历史活动和政治实践中,仅仅以‘王道’或仅仅用‘霸道’,皆不能够实现长治久安的政治治理。‘王道’重德,关心民意:‘霸道’重功,关心权位。但两者都有益于国家治理,故而‘王道’和‘霸道’须并用”可知最后总结观点,即“王道”和“霸道”须并用。根据以上分析整理即可。5.【答案】①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治理思想精华的部分,比如儒法互补、注重效能和民意,儒、法互补、王霸杂之的多元一体的治理体系等。②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需要进行现代转化。③对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需要在理论框架、价值方向和核心特点上进行彻底的反封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国传统政治的长期稳定,就因为这一套独特的儒法互补的治理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效能和民意两个目标”“汉代形成儒、法互补、王霸杂之的多元一体的治理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汉帝国建构起稳定的治理秩序延续两千多年,其国家治理模式贯穿了中国古代”,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治理思想精华的部分,比如儒法互补、注重效能和民意,儒、法互补、王霸杂之的多元一体的治理体系等。由材料二“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不能提供现代问题解决的现成答案,不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理论宝库,只有经过了现代化过程的淘洗,完成了现代转换,才能真正成为现代国家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需要进行现代转化。由材料二“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现代转化就是指要在理论框架、价值方向和核心特点上进行彻底的反封建”可知对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需要在理论框架、价值方向和核心特点上进行彻底的反封建。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表明在生活艰苦的年代里乐于牺牲,勇于实验的精神”错误。表明对艰苦岁月的怀念之情,表现人不能忘记过去。故选C。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另一方面又强调了娘的封建迷信”错误。写“娘的左眼一直跳”的细节,表现的是娘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没有娘的封建迷信。故选B。8.【答案】①内容上,暗示又是一年苦菜花开,可母亲已不在了,由花及人,表达了对母亲的挚爱和缅怀之情。②结构上,照应题目,收束全文。③表达形式上,最后一句以问句收尾,激人深思,回味悠长,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内容上,结合“苦菜花又开了。娘啊,您在哪里”可知,苦菜花又开了,娘却不在了,不能再为我做苦菜渣了。暗示又是一年苦菜花开,可母亲已不在了,由花及人,由苦菜花想到了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挚爱和缅怀之情。结构上,结尾的“苦菜花又开了”照应了题目“苦菜花开”,收束全文。表达形式上,最后一句“娘啊,您在哪里?”以问句收尾,激人深思,回味悠长。当苦菜花开的时候,很自然的会想到母亲,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9.【答案】①“瓜菜代”时期吃苦菜使我记忆深刻;②年夜饭一家人吃苦菜渣是美好的记忆;③参军离家吃苦菜渣使我感动;④军旅期间回家探亲,娘做好苦菜盼我回家使我感到惊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我生长在‘瓜菜代’的年代,野菜、草根、树皮、树叶、酒糟渣、观音土,凡是能充饥的东西,都‘勇敢’地作过‘穿肠过’的实验。至今我依然记得”可知,至今我依然记得“瓜菜代”时期吃苦菜来充饥,可见吃苦菜使我记忆深刻。结合“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土炕上,每人盛了一大碗。那渣吃到嘴里,苦中有香,香中稍苦,对长年肚子里罕见油水的孩子来说,那感觉着实美不可言”可知,大年夜我们家吃不起饺子,母亲做苦菜渣给我们吃,苦菜渣苦中有香,香中稍苦,那感觉着实美不可言,可见年夜饭一家人吃苦菜渣是美好的记忆。结合“弟弟告诉我,为了这顿苦菜渣,娘整整在坡里找了一大上午,沟沟坎坎寻遍了,两只小裹脚都磨起了泡。那天娘催促我趁热吃、多吃点,而我,筷子还没有动,泪水便盈满了眼眶”可知,要参军了,我说最想吃苦菜渣。无心的一句话,娘却上了心,她为了寻找苦菜两只小裹脚都磨起了泡。当吃苦菜渣的时候,筷子还没有动,泪水便盈满了眼眶,可见参军离家吃苦菜渣使我感动。结合“有一年三月,又是苦菜花开时,领导特批让我回家看看,我想给娘一个惊喜,事先没有打电话。不承想,一到村口,大老远看见娘站在那儿张望。我不解地问娘,您在这儿等谁?娘说,在等你。我说,您怎么知道我今日回来”可知,领导特批我回家探亲,本来是想给娘个惊喜,结果娘却站在村口等我。可见军旅期间回家探亲,娘做好苦菜盼我回家使我感到惊喜。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长寿中,京都改建文昌台和定鼎、上东等门,又在城外建外郭,这都是李昭德所创建的,当时人们认为他很有能力。其中,“文昌台及定鼎门”都是动词“改作”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项;“又”字表明是另一件独立事件,应与前面断开,排除AB项;“制度”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且“时人”是“以为能”的主语,前面应当断开,排除C项。故选D。11.【答案】A【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也是我国古代对某些大型都市的称谓”错误,应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称谓。故选A。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主动问责”有误,原文是“则天令昭德诘责之”,是武则天让李昭德责问,不是他主动问责的。故选C。13.【答案】(1)自从我任用李昭德以来,常常得以高枕而卧(或:高枕无忧),他这是替我劳累辛苦,不是你能比得上的。(2)李昭德叱责他说:“这块石头有赤诚之心(或:忠心),洛水中其余的石头难道能都反叛吗?”旁边的人都笑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任,任用;每,常常;高卧,高枕而卧;是,这;劳苦,劳累辛苦;非……也,否定式判断句;及,比得上。(2)叱,叱责;岂,难道;反,反叛;左右,旁边的人。14.【答案】①从武承嗣本身而言,其地位(亲王)、身份(皇侄)本已高贵显赫;②从历史教训而言,父子反目成仇篡夺皇位已有前车之鉴,姑侄之间恐在所难免;③从武则天个人权益而言,武承嗣一旦趁机发难,她的皇位必然不保。【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解答时先对应题干要求找到原句,然后翻译大意;给原句分出层次,概括层意;再按照题干要求分点回答。题干问“李昭德是如何劝说武则天不要将重权交给武承嗣的?”找到原句,“承嗣,陛下之侄,又是亲王,不宜更在机权,以惑众庶。且自古帝王,父子之间犹相篡夺,况在姑侄,岂得委权与之?脱若乘便,宝位宁可安乎?”。分析这段语言,首先点明“承嗣,陛下之侄,又是亲王,不宜更在机权,以惑众庶”,武承嗣是陛下的侄儿,又是亲王,不宜加上机要的重权,来使众百姓生惑。这是从武承嗣本身而言,其地位(亲王)、身份(皇侄)本已高贵显赫;其次,“且自古帝王,父子之间犹相篡夺,况在姑侄,岂得委权与之?”,况且自古帝王,父子之间,还相互篡夺权力,何况在姑侄呢,哪里能把重要权力委托给他呢?这是从历史教训而言,父子反目成仇篡夺皇位已有前车之鉴,姑侄之间恐在所难免;最后指出“脱若乘便,宝位宁可安乎?”,如果他不受控制,随心用权,陛下的宝位怎么可能安稳呢?这是从武则天个人权益而言,武承嗣一旦趁机发难,她的皇位必然不保。这样层层推进,条理清晰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也说动了武则天。【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李昭德,京兆长安人。少年时就以明经科中举,多次升迁升到凤阁侍郎。长寿二年(693),朝廷增置夏官侍郎三员,当时选李昭德与娄师德、侯知担任。这年,他又升任凤阁鸾台平章事,不久又加检校内史之职。长寿中,京都改建文昌台和定鼎、上东等门,又在城外建外郭,这都是李昭德所创建的,当时人们认为他很有能力。当初,都城洛水天津的东边,立德坊的西南角,有中桥和利涉桥,用来通行人。上元二年(675),司农卿韦机才移中桥到安众坊的左街,对着长夏门,京都的人都认为很方便,因此利涉桥废而不用,节省钱财以万计。但是每年常被洛水冲击,必须经常出劳力修治。李昭德创新方法堆积石头桥墩,使对着流水的部位成尖形来分水势,从此,竟未出现洛水冲刷损坏的情况。当时,武则天以武承嗣为文昌左相,李昭德密奏:“武承嗣是陛下的侄儿,又是亲王,不宜加上机要的重权,来使众百姓生惑。况且自古帝王,父子之间,还相互篡夺权力,何况在姑侄呢,哪里能把重要权力委托给他呢?如果他不受控制,随心用权,陛下的宝位怎么可能安稳呢?”武则天惊惧地说:“我未考虑到这一方面。”武承嗣也曾返过来诬告李昭德,武则天说:“自从我任用李昭德以来,常常得以高枕而卧,他这是替我劳累辛苦,不是你能比得上的。”武承嗣不久转任太子少保,罢去参与政事的职务。延载初年(694),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洛阳人王庆之率轻薄恶少数百人到朝廷上表,请求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坚持请求没完没了。武则天令李昭德责问他们,命令他们散去。随即李昭德便用杖打死王庆之,余众才息。当时,朝廷奉承献媚的人多被选拔任用,所以想获得宠幸恩典的人,凡事无论大小,只要近于谄媚阿谀,虚假奉承,都能获得进见。有人于洛水中获得数点赤色的白石头,就到宫阙进见。诸宰相问这石头有何特点,回答说:“这块石头赤心,所以拿来进献。”李昭德叱责他说:“这块石头有赤诚之心,洛水中其余的石头难道都能反叛吗?”旁边的人都笑了。这个时期,来俊臣、侯思止等,歪曲刑法,诬陷忠良,人都惧畏,李昭德每次都在朝廷上奏他们的枉法情状,因此来俊臣的党羽也稍稍有所收敛。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分析错误。从诗中“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可知,钱塘潮来势凶猛,颇具气势,这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是不一致的。故选D。16.【答案】相同之处:都写出了没有声音比有声音的表达效果好。不同之处:白居易写的是在乐曲停顿的间隙能够给听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填补了乐曲本身的空白,实现了听众的再创造,更好地写出了乐曲的高妙。苏轼是想象自己和亡妻如果有缘再见,阴阳两隔已经十年,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以及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先看“相顾无言,惟有汨千行”,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为“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无声有泪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思念之深之苦。设想亡妻十年来年年肠断”,实际表明词人自己念念不忘。再看白居易《琵琶行》中“此处无声胜有声”,表面是形容琵琶弹奏达到了非常高深意境。而实际上结合全诗来看,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或音乐可以形象的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由此可以分析得出,这两句诗都写出了“无言”/“无声”比“有声”的表达效果更好。不同的是白居易写的是乐曲的停顿间隙能给人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好地表现了乐曲的高妙;而苏轼是想象自己和亡妻相见时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深情。17.【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3)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弘”“毅”“邪曲”。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①前句说“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后句又说“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可见这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选“但是”,排除AD.②③处,“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有效地改造世界”之间应该是必要条件关系,即必须有前者才能做到后者,但有了前者还不一定就能做到后者,故选“只有……才”,排除AC.④前句说“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即“改造”对于“认识”有反作用,而后句强调的仍是“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可见,后句与前句形成转折,故选“但是”。故选B。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不完整”即有残缺,“不残缺”即完整,故这是绝对反义词。B.“不高兴”虽然表示生气,但“不生气”不一定是“高兴”。C.“不寒冷”不一定是温暖,也可能是炎热;“不温暖”也不一定是寒冷,可能是凉爽。D.“不卑微”不一定是高尚,可能只是平凡普通;“不高尚”也不一定就“卑微”。故选A。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虽然有“像”字,但不是比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事物,且二者有相似点。而此句都是在说“名字”。B.前问后答,是设问。C.“干戈”代指战争,“玉帛”代指友好,是借代。D.“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结构、语气一致,是排比。故选A。21.【答案】①把前朝和本朝相贯通②不仅仅是为了阐发思古之情③接受自己的改革主张(施行仁政政策)【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第①处是引领句,根据横线后“历史和现实交汇”可以看出本句填“把前朝和本朝相贯通”。第②处是递进关系复句的一部分,从横线前的“历史教训”和横线后的“而且是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可知,应补写的语句为“不仅仅是为了阐发思古之情”。第③处填写的是一个展开句,要顺承前后语句之间的语意,从写作目的角度思考,“接受自己的改革主张(施行仁政政策)。”【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22.【答案】桑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硬汉形象,最具硬汉特质的是他的坚强:一个老无所依的渔民在那样现实的生活里,从来没有向困难低头,他晚年潦倒,连续八十多天都捕捉不到鱼,但是依然没有被厄运打到,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能够被击败的只有身体,一个人的意志是永远不能被打败的”。这启示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一定要奋争到底,永不言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本题是结合名著阅读的微写作:“请你从《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卫、《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带情境设置的题目,这是微写作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班里组织“小说人物谈”专题讨论会”任务明确:“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谈谈你对他(她)的认识以及可以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一般思路:首先选定题目范围中的自己熟悉的名著,选定其中感悟首先选定题目范围中的自己熟悉的名著,选定其中感悟较深的人物,尽量使用一个句子表述清楚你对他的认识。(选人物)然后想清楚人生启示是什么,再用一个完整的语句来表述。这将是文段的观点。(定观点)接着梳理出与此人物相关的情节,并挑出能够证明你观点的最主要的情节。(理情节)再者用三四句话围绕前面的观点,结合你梳理出的主要情节阐释观点。(做分析)最后,用一句话收束自己的议论。(应收束)以大卫为例写发言稿,首先定观点:做人要善良,待人诚恳,要勤奋好学,除此之外还要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理情节: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的知识分子典型。大卫自幼丧父,母亲改嫁后因受继父的虐待而死去。他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备受摧残,之后又被送到工厂当学徒,因为不堪忍受屈辱的地位,他离开了工厂到姨婆家,姨婆抚养他,让他学习法律,他的性格也在苦难、挫折中成熟,最终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后来成为一名作家,并与心爱的女友结婚。做分析: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收束:带着善良去奋斗,成功就会属于我们。结合字数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23.【答案】例文:您的成就,我们的幸福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您的成就,我们的幸福”。演讲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幸福吗?同学们可能感觉我这个问题太空泛了,没有什么价值。那我再追问一下:你身在在中国幸福吗?你现在站在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的中国大地上感觉到了幸福吗?我今天站在这里可以由衷地跟大家说一声:我很幸福,我更自豪!有您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我很幸福。我们是“00后”,生长在“互联网时代”,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科技飞速发展。我们生来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的就是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富裕,实际上我们过得就是衣食富足的生活,从来都不知道“苦”的滋味。我们是幸运的“00后”,我们要懂得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因为这个我们伟大的祖国给我创造的,我们见证着她的成就,享受着她的成就,我们就要好好地幸福地生活着。有了您的成就,我们底气十足。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