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学能力测试卷集萃_第1页
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学能力测试卷集萃_第2页
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学能力测试卷集萃_第3页
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学能力测试卷集萃_第4页
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学能力测试卷集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试卷第=PAGE1*2-11页(共=NUMPAGES1*22页) 综合试卷第=PAGE1*22页(共=NUMPAGES1*22页)PAGE①姓名所在地区姓名所在地区身份证号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3.不要在试卷上乱涂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内填写无关内容。一、现代汉语语法测试1.名词短语结构分析

题目:请分析以下句子中的名词短语结构。

“在繁华的都市里,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愈发快。”

答案:

“繁华的都市”是偏正短语,其中“繁华”修饰“都市”。

“人们的生活节奏”是偏正短语,其中“人们”修饰“生活节奏”。

解题思路:

分析句子中名词的修饰关系,识别修饰成分和被修饰成分,判断短语类型。

2.动词短语结构分析

题目:分析以下句子中的动词短语结构。

“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

“坚持不懈地努力”是偏正短语,其中“坚持不懈地”修饰“努力”。

解题思路:

识别句子中动词的修饰成分,判断修饰成分与动词之间的关系,确定短语类型。

3.形容词短语结构分析

题目:分析以下句子中的形容词短语结构。

“春天的田野一片绿油油。”

答案:

“春天的田野”是偏正短语,其中“春天”修饰“田野”。

“绿油油”是单纯短语,用来形容“田野”。

解题思路:

识别句子中形容词的修饰关系,判断形容词修饰的对象,确定短语类型。

4.介词短语结构分析

题目:分析以下句子中的介词短语结构。

“他每天按时上下班。”

答案:

“每天按时”是介词短语,介词“在”连接“每天”和“按时”,表示时间。

解题思路:

识别句子中介词的使用,分析介词与其宾语的关系,确定短语类型。

5.句子成分分析

题目:分析以下句子成分。

“他阅读了一本好书。”

答案:

主语:他

谓语:阅读

宾语:一本好书

解题思路:

根据句子成分的功能,判断每个成分的作用和位置。

6.句子成分缺失填充

题目:填写以下句子缺失的成分。

“小明(主语)去了(谓语)图书馆(宾语)。”

答案:

“小明去了图书馆。”

解题思路:

根据句子的意思,填补缺失的主语、谓语或宾语成分。

7.句子成分位置调整

题目:调整以下句子成分位置。

“我喜欢吃水果,尤其是苹果。”

答案:

“我喜欢尤其是苹果。”

解题思路:

根据语法规则和句意,调整成分位置,保持句子的通顺。

8.句子语序调整

题目:调整以下句子的语序。

“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很详细。”

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详细。”

解题思路:

根据汉语的语序规则,调整句子的语序,使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答案及解题思路:二、现代汉语修辞学测试1.比喻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那只鸟儿像一支画笔在天空勾勒。

B.他的笑声如雷鸣。

C.她的眼神深邃如井。

D.他的心冷如冰。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暗喻修辞手法的是:

A.他勇敢地站了出来。

B.她像一朵盛开的花。

C.那座山像一条巨龙。

D.他非常努力。

(2)简答题

请简述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2.对比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对比修辞手法的是:

A.他在风雨中坚定前行,如同岩石一般。

B.这本书厚如砖,轻如鸿毛。

C.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心情低落至谷底。

D.那里的风景如画,令人陶醉。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是:

A.她的笑容如同阳光。

B.那只蝴蝶翩翩起舞。

C.那里的天空碧蓝如洗。

D.他勇敢地面对困难。

(2)简答题

请简述对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3.排比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春天来了,桃花红了,柳树绿了。

B.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C.她唱得婉转动听,跳得优美动人。

D.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她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B.那片海碧波荡漾,天空湛蓝,沙滩柔软。

C.他的眼睛明亮,鼻子高挺,嘴唇丰满。

D.那座山巍峨壮观,水清澈见底,树木郁郁葱葱。

(2)简答题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4.设问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设问修辞手法的是:

A.你知道吗?春天来了。

B.这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C.为什么他会这么做?

D.他为什么会失败呢?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

A.他为何不回答?

B.那是谁?

C.他在哪里?

D.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2)简答题

请简述设问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5.反问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反问修辞手法的是:

A.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错的吗?

B.你不是应该这么做吗?

C.他能不努力吗?

D.你怎么能这样?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

A.你怎么不去学习?

B.他怎么能这样?

C.你不是知道答案吗?

D.他不应该是这样的人。

(2)简答题

请简述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6.引用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引用修辞手法的是:

A.“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B.他引用了那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C.她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D.他的发言中充满了引用名言警句。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引用修辞手法的是:

A.他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

B.她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C.他的话让我想起了古人的名言。

D.他的发言中充满了引用名言警句。

(2)简答题

请简述引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7.双关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双关修辞手法的是:

A.这里的“花”既指花朵,也指花费。

B.他的话中有话,让人难以捉摸。

C.她说:“你真是个‘好’人。”

D.他问:“你有没有时间?”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双关修辞手法的是:

A.他是个“聪明”人。

B.她的笑话让人哭笑不得。

C.他的回答让人一头雾水。

D.他的话中有话,让人难以捉摸。

(2)简答题

请简述双关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8.比拟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比拟修辞手法的是:

A.那只猫的眼睛像两颗宝石。

B.他走路的样子像一只企鹅。

C.她的声音像天籁之音。

D.他的心情像被刀割一样痛。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拟修辞手法的是:

A.那片叶子像一只蝴蝶。

B.他的笑声像一阵春风。

C.她的眼神像一道闪电。

D.他的心情像被刀割一样痛。

(2)简答题

请简述比拟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答案及解题思路:

1.比喻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D

2.C

(2)答案: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在于通过相似性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现代汉语中,比喻广泛应用于文学、广告、演讲等领域。

2.对比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D

2.B

(2)答案:对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异同,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果。在现代汉语中,对比常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演讲等。

3.排比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D

2.A

(2)答案: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列举相似的结构,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在现代汉语中,排比广泛应用于诗歌、散文、演讲等。

4.设问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B

2.A

(2)答案:设问修辞手法的特点在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表达效果。在现代汉语中,设问常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演讲等。

5.反问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C

2.B

(2)答案: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在于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表达效果。在现代汉语中,反问常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演讲等。

6.引用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D

2.A

(2)答案:引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在于引用他人的话语或名言警句,增强说服力。在现代汉语中,引用广泛应用于文学、演讲、新闻报道等。

7.双关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D

2.B

(2)答案:双关修辞手法的特点在于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上下文语境,使句子具有双层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双关常用于文学作品、广告、日常生活等。

8.比拟修辞手法分析

(1)选择题

1.D

2.A

(2)答案:比拟修辞手法的特点在于将一个事物比拟成另一个事物,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增强表达效果。在现代汉语中,比拟广泛应用于文学、广告、演讲等领域。三、现代汉语语法错误纠正1.词语误用

(1)原句:他昨天去超市买了一些“蔬菜”。

修改后:他昨天去超市买了一些“蔬菜”,包括白菜、西红柿等。

解题思路:原句中的“蔬菜”一词使用不当,应指明具体种类。

(2)原句:这个产品“非常”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修改后:这个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极大”喜爱。

解题思路:原句中的“非常”与“极大”搭配不当,应使用“极大”来修饰“喜爱”。

2.句子成分残缺

(1)原句:他突然想起了

修改后:他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

解题思路:原句缺少宾语,应补充具体内容。

(2)原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

修改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解题思路:原句缺少谓语,应补充谓语动词。

3.句子成分赘余

(1)原句:他认真地学习了很长时间。

修改后:他认真地学习了很长时间。

解题思路:原句中的“很长时间”与“认真”搭配,但“很长时间”属于赘余成分,可删除。

(2)原句:他每天早上都准时起床。

修改后:他每天早上都准时起床。

解题思路:原句中的“每天”与“早上”搭配,但“每天”属于赘余成分,可删除。

4.句子语序不当

(1)原句:我昨天去书店买了一些书,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修改后:我昨天去书店买了一些书,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解题思路:原句语序正确,无需修改。

(2)原句:她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修改后:她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解题思路:原句语序正确,无需修改。

5.句子逻辑混乱

(1)原句:因为天气太冷,所以他穿上了厚衣服。

修改后:因为天气太冷,所以他穿上了厚衣服。

解题思路:原句逻辑正确,无需修改。

(2)原句:他因为生病了,所以没有参加比赛。

修改后:他因为生病了,所以没有参加比赛。

解题思路:原句逻辑正确,无需修改。

6.句子搭配不当

(1)原句:他用心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修改后:他用心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解题思路:原句搭配正确,无需修改。

(2)原句:她用微笑的表情向别人表示了感谢。

修改后:她用微笑的表情向别人表示了感谢。

解题思路:原句搭配正确,无需修改。

7.句子结构混乱

(1)原句: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然后就去实施了。

修改后: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然后就去实施了。

解题思路:原句结构正确,无需修改。

(2)原句:她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就哭了起来。

修改后:她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就哭了起来。

解题思路:原句结构正确,无需修改。

8.句子语义不清

(1)原句: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

修改后: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红楼梦》。

解题思路:原句语义不清,应补充具体书名。

(2)原句: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些

修改后: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解题思路:原句语义不清,应补充具体成果。四、现代汉语修辞效果分析1.比喻修辞效果分析

题目:请分析以下句子中比喻的修辞效果:“他的笑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解题思路: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将“笑容”比喻为“春日的阳光”,通过比较,突出了笑容的温暖和感染力,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答案:比喻修辞效果:通过将笑容与春日的阳光进行类比,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对比修辞效果分析

题目:请分析以下句子中对比的修辞效果:“他勇敢无畏,她却胆小如鼠。”

解题思路: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他”与“她”进行对比,突出了二者的性格差异,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对比修辞效果:通过对比二者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对二者的形象有更加鲜明的印象,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排比修辞效果分析

题目:请分析以下句子中排比的修辞效果:“春华秋实,夏雨冬雪,一年四季,轮回不息。”

解题思路: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重复的句式结构,强调了四季变化的规律性和不息的轮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答案:排比修辞效果:通过排比句式,使得语言节奏鲜明,突出四季变化的规律性和不息的轮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4.设问修辞效果分析

题目:请分析以下句子中设问的修辞效果:“人生如梦,谁主沉浮?”

解题思路:此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提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答案:设问修辞效果:通过设问,引导读者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思考,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5.反问修辞效果分析

题目:请分析以下句子中反问的修辞效果:“难道这不是你的责任吗?”

解题思路: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句式,强调了对对方的责问,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反问修辞效果:通过反问句式,强调了对对方的责问,使得语气更加坚定有力,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引用修辞效果分析

题目:请分析以下句子中引用的修辞效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解题思路:此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引用经典语句,表达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答案:引用修辞效果:通过引用经典语句,表达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语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7.双关修辞效果分析

题目:请分析以下句子中双关的修辞效果:“他这个人,真是‘人老心不老’。”

解题思路:此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通过“人老心不老”这一双关语,既指他年纪大,但心态依然年轻,又暗含他为人热情、乐观。

答案:双关修辞效果:通过双关语,既表达了他年纪大但心态年轻的特点,又暗含他为人热情、乐观的性格,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幽默感。

8.比拟修辞效果分析

题目:请分析以下句子中比拟的修辞效果:“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满了大地。”

解题思路:此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喻为水,使得月光具有流动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意境。

答案:比拟修辞效果:通过比拟手法,将月光比喻为水,使月光具有流动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意境。五、现代汉语语法应用1.词语运用

(1)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

B.融会贯通

C.举世无双

D.画蛇添足

(2)填空题

2.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句子完整、通顺:

他()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2.句子结构应用

(1)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结构完整、逻辑通顺的一项是:

A.我昨天去书店,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B.关于历史,我去书店买了一本。

C.我去书店买了一本关于历史书。

D.我昨天去书店买了一本关于历史书。

(2)改错题

4.将下列句子中的错误进行修改:

她不仅聪明,而且有毅力,是班级里的一名优秀学生。

3.语法结构应用

(1)选择题

5.下列句子中,语法结构正确的一项是:

A.我把这本书借给了他。

B.这本书我借给了他。

C.我借这本书给了他。

D.我把这本书他借了。

(2)改错题

6.将下列句子中的错误进行修改: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三本书。

4.语义理解应用

(1)选择题

7.下列句子中,语义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他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这场演出非常精彩,观众们反响热烈。

C.她生病了,所以没有来上课。

D.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得到了领导的赞扬。

(2)填空题

8.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语义通顺:

他的成绩()提高,这让老师非常高兴。

5.语法错误判断

(1)选择题

9.下列句子中,存在语法错误的一项是:

A.她不仅聪明,而且有毅力。

B.我昨天去书店,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C.这本书很厚,有五百多页。

D.他的态度很认真,总是按时完成任务。

(2)改错题

10.将下列句子中的错误进行修改:

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但是忘记带了。

6.句子连贯性判断

(1)选择题

11.下列句子中,连贯性最强的一项是:

A.她不仅聪明,而且有毅力,是班级里的一名优秀学生。

B.我昨天去书店,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回家后看了几页。

C.这场演出非常精彩,观众们反响热烈,演员们的表演赢得了掌声。

D.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同事们都对他很佩服。

(2)排序题

12.将下列句子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①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②他成为了班级里的学习榜样。

③他不仅聪明,而且有毅力。

④他获得了许多奖学金。

7.句子逻辑性判断

(1)选择题

13.下列句子中,逻辑性最强的一项是:

A.他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这场演出非常精彩,观众们反响热烈。

C.她生病了,所以没有来上课。

D.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得到了领导的赞扬。

(2)改错题

14.将下列句子中的错误进行修改,使逻辑通顺:

他不仅聪明,而且有毅力,是班级里的一名优秀学生,但是他从不骄傲。

8.句子准确性判断

(1)选择题

15.下列句子中,准确性最高的一项是:

A.他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这场演出非常精彩,观众们反响热烈。

C.她生病了,所以没有来上课。

D.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得到了领导的赞扬。

(2)改错题

16.将下列句子中的错误进行修改,使准确性提高:

这本书很厚,有五百多页,但是内容却很浅显。

答案及解题思路:

1.D(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2.①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②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③举世无双:意思是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形容十分稀有,十分珍贵。④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3.C(B项缺少主语,C项语序不当,D项语序不当。)

4.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连接两个并列成分。)

5.A(B项缺少主语,C项语序不当,D项语序不当。)

6.①他认真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认真:形容词,修饰动词“完成”。)

7.D(A、B、C三项语义表达准确,D项语义表达不准确,因为“她生病了”与“没有来上课”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8.①显著(显著:形容词,表示程度很高。)

9.B(A、C、D三项语法结构正确,B项语序不当。)

10.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但是忘记带了。(将“但是”改为“却”,表示转折关系。)

11.C(A、B、D三项连贯性较弱,C项连贯性最强。)

12.③①④②(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原因→结果。)

13.C(A、B、D三项逻辑性较弱,C项逻辑性最强。)

14.他不仅聪明,而且有毅力,是班级里的一名优秀学生,但是他从不骄傲。(将“但是”改为“却”,表示转折关系。)

15.A(A项准确性最高,其他三项准确性较低。)

16.这本书很厚,有五百多页,内容却很丰富。(将“浅显”改为“丰富”,使句子准确性提高。)六、现代汉语修辞应用1.比喻修辞应用

1.1请判断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a.那个城市的夜晚,就像一幅泼墨山水画。

b.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1.2根据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比喻修辞。

a.他的声音如同夜莺。

b.她的舞姿优雅,如同白天鹅。

2.对比修辞应用

2.1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对比修辞,并说明其效果。

a.红尘之中,有欢笑也有泪水。

b.雪白的婚纱与黑色的礼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请将下列句子修改为使用对比修辞的形式。

a.她的歌声很动听。

b.他的画技很精湛。

3.排比修辞应用

3.1请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使用了排比修辞,并说明其作用。

a.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b.星星闪烁,月亮皎洁,太阳高照。

3.2将下列句子修改为使用排比修辞的形式。

a.他聪明、勇敢、有爱心。

b.花园里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

4.设问修辞应用

4.1请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使用了设问修辞,并说明其作用。

a.你为什么总是这样沉默?

b.这样的生活,值得我们去追求吗?

4.2根据下列句子,提出一个设问修辞。

a.你知道幸福是什么吗?

b.这场比赛,他们会赢得冠军吗?

5.反问修辞应用

5.1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反问修辞,并说明其效果。

a.这样的错误,难道你不应该反省吗?

b.这么简单的题目,难道你不会做吗?

5.2将下列句子修改为使用反问修辞的形式。

a.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朋友呢?

b.这个世界,难道没有公平吗?

6.引用修辞应用

6.1请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使用了引用修辞,并说明其作用。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2根据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合适的引用修辞。

a.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b.知足常乐,知止常止。

7.双关修辞应用

7.1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双关修辞,并说明其效果。

a.这个人太聪明了,一语双关。

b.他的话里藏着深意,让人琢磨不透。

7.2请将下列句子修改为使用双关修辞的形式。

a.他总是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b.你这孩子,真是人小鬼大。

8.比拟修辞应用

8.1请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使用了比拟修辞,并说明其作用。

a.那棵树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b.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8.2根据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合适的比拟修辞。

a.这座城市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

b.她的舞蹈就像一首优美的诗。

答案及解题思路:

1.1a.比喻修辞,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美丽;b.比喻修辞,生动地形容了笑容的温暖。

1.2a.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排比修辞);b.他的舞姿优雅,如同白天鹅(比喻修辞)。

2.1a.对比修辞,突出了红尘的复杂;b.对比修辞,强调了婚纱与礼服的鲜明对比。

2.2a.她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对比修辞);b.他的画技,精湛无比(对比修辞)。

3.1a.排比修辞,强调了三个方面的热爱;b.排比修辞,突出了星星、月亮、太阳的美丽。

3.2a.他聪明、勇敢、有爱心(排比修辞);b.花园里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排比修辞)。

4.1a.设问修辞,引发读者思考;b.设问修辞,质疑对方的行为。

4.2a.你难道不知道,这样对待朋友是不对的吗?(设问修辞);b.这个世界,难道就没有公平吗?(设问修辞)。

5.1a.反问修辞,表达了对方应该反省;b.反问修辞,暗示对方应该会做。

5.2a.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朋友呢?(反问修辞);b.这个世界,难道没有公平吗?(反问修辞)。

6.1a.引用修辞,引用了诗句,表达了人生的意义;b.引用修辞,引用了诗句,表达了友情的珍贵。

6.2a.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引用修辞);b.知足常乐,知止常止(引用修辞)。

7.1a.双关修辞,一语双关,既指聪明,又指语言含蓄;b.双关修辞,一语双关,既指深意,又指让人琢磨不透。

7.2a.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双关修辞);b.你这孩子,真是人小鬼大(双关修辞)。

8.1a.比拟修辞,将树的动作与人的动作相提并论;b.比拟修辞,将笑容与阳光相提并论。

8.2a.这座城市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比拟修辞);b.她的舞蹈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比拟修辞)。七、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综合测试1.语法与修辞结合

题目:下列句子中,语法和修辞手法结合得最恰当的是:

A.“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灯光像撒在黑绸上的珍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