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士拥有一定财产,无须生产劳作,必须小心谨慎地为卿大夫效劳。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则不同,孔子公然竖起“学而优则仕”的旗帜,墨家派遣弟子拿起武器帮助宋国守城,法家导演了众多的变法活动。这一变化反映了()A.官僚制度的形成B.思想流派的对立C.社会活力的增强D.政治权力的集中2.如表是史籍中关于“贾谊之死”的记述。据此可知()记述出处《史记》《读通鉴论》A.贾谊之死应与怀王堕马有关B.《读通鉴论》成书较晚更为客观C.文献史料记载详实价值最高D.综合诸多史料即可还原历史事实3.十六国时期,前燕奠基者慕容廆“著《家令》数千言”,要求子孙慎刑狱、敬贤人、务稼穑;西凉建立者李暠亲作手令诫其诸子,希望他们克己修身,识治乱之本,明安危之机。这些举措()A.巩固了宗法制度B.向基层渗透了儒家伦理C.促进了文化认同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4.)A.科举制度的初步完善B.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C.唐初政治的复古取向D.士族衰落是大势所趋5.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大运河两岸要用石头筑牢堤坝,以免泥土落入;以石块铺设路面,以免道路泥泞;道路两旁栽植柳树等树木。这()A.维持了自然生态的平衡B.体现了水陆交通体系的完备第1页/共6页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转移D.说明了政府重视运河的治理6.如表是明代中后期赋役折色(指将原本应缴纳的实物或劳役,折算成其他物品征收)变化表。据此可知,该时期()年号折色物品成化绢、布、丝、银弘治绢、布、丝、钞、银嘉靖绢、丝、银万历—崇祯银A.赋役征发呈货币化趋势B.纺织行业转型受挫C.财产是征税的主要标准D.人身依附关系强化7.19世纪后期,一位英国人在参观了福州船政局后感叹:“这个船厂和外国任何其他造船厂并没有多少区别”。该厂制造的“平远”号“船式之精良、轮机之灵巧、钢甲之紧密、炮位之整严”与当时外购的“致、靖、经、来式不甚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大力支持洋务事业B.早期现代化取得了一定突破C.实业救国主张得以践行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大为改善8.20世纪20无政府主义,也有主张约束政府的自由主义,还有民生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据此可知,当时()A.工人运动蓬勃发展B.新文化运动存在局限性C.新旧思想趋于调和D.国人积极探索国家出路9.不去,小宝宝,也不去。爹爹忙,栽树秧,妈妈忙,去采桑,宝宝忙着上学堂。树长大,作房梁,蚕长大,)A.歌谣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B.文艺作品彰显了时代精神C.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D.沦陷区群众反抗日伪压迫10.1956巴金等人应邀参加晚会。这次春节大联欢()A.展现了团结奋斗的社会风貌B.贯彻了“双百”方针的要求第2页/共6页C.受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D.庆祝了“一五”计划的完成如图为1978—2018年中国国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和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变化趋势图。由此可见,中国()A.科研经费的支出已居于世界首位B.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C.技术引进与研发的经费同步增长D.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12.902年,日本朝廷发布命令,禁止宫廷贵族私占新开垦的田地,禁止“百姓以田地舍宅卖寄权贵”,同时申明“原来相传为庄家,券契分明,无妨国务者,不在此限”。该命令意在()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维护朝廷经济基础C.取缔封建庄园经济D.规范民间商贸行为13.18到鼻子底部。这两条线相交角度越大,就拥有更大的脑容量以及更高的智力。按照这一标准,他认为古希腊人是模范,当代白种人次之。这一观点()A.发扬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B.表明近代科学重视实证研究C.适应了西欧殖民扩张的需要D.有利于荷兰殖民霸权的建立14.1869内铺设了6英里铁路,华工则在一天内铺设了7英里铁路并赢得了比赛。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美国繁重劳动主要依赖华工B.爱尔兰工人与华工矛盾尖锐C.铁路建设加快南北战争进程D.移民对北美的开发贡献突出15.如图为1941年英国一幅时政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第3页/共6页A.维护正义的力量有所增强B.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C.意识形态的对立基本消除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建立16.1988色的时候了”。这可用于说明()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B.印尼成为新兴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第三世界国家谋求国际话语权D.不结盟运动亚非会议奠定基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养老院的肇始可追溯至南朝梁武帝在都城建康创办的“孤独园”。宋代朝廷命各地州府建立“福田院”,以收养50岁以上的孤独老人,后改名“居养院”并普及至县城。苏轼任职杭州时,曾创设“安乐坊”,帮助过不少老人。元世祖忽必烈听从汉臣建议,在当时各路均设“众济院”,用以救助和收养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之人。明初,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建立“养济院”和“惠民药局”,救济贫病老者。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大增,官办养老院在资金、人力上都已力不从心,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摘编自孙津华《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启示》材料二晚清时期,由于国家多难,清政府已无暇顾及敬老养老的公益活动,早年的一些优待老人的政策也不能正常执行。地方上所设的养老院如普济堂、孤贫院、广仁堂等,均由地方官募款建立。每个堂院收养人数有定额,每人每月所发生活费亦有定额。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各地养老院基本上维持着一种低下的水平。——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养老院的服务项目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生活保障,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内容逐渐融为一体。20世纪90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第4页/共6页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41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9万个。——摘编自于建明《政策视角下新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养老机构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养老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简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养老机构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其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有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有大规模水利设施。城中有大型宫殿式建筑,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古城周围分布着多处祭坛、墓地、居址、作坊。王陵区大墓,出土的随葬玉器多达600多件,其中有用以沟通天地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权的玉钺,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距今约5000年,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两河流域的乌鲁克文化走向兴盛。乌鲁克城建有9千米长的城墙,城内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拥有众多宏大的神庙。该城的贵族区出土了青铜器、印章等象征权力的器物,平民区仅见粗陶等生活用具。——摘编自韩建业《早期中华与西亚、埃及文明化进程比较》等(1)根据材料,分析良渚文化与乌鲁克文化的共同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西亚早期文明发展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教育发展大事记中世纪早期,学校多由教会创办,学生多系贵族子弟。12世纪,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开始重视知识的学习,在伦敦等城市出现多所公共学校。13世纪中叶开始,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各自校长的带领下与教会进行斗争,逐渐获得自主权。15世纪下半叶,由城镇和富商创办的世俗学校数量大增,许多学校用英语和拉丁文教授文法,并设有地理、自然史、希腊学等新课程。牛津大学等学校出现研究希腊学的热潮。18世纪初,一些大学开始设立自然科学讲座。1839年,枢密院教育委员会成立。19世纪中叶,女子高等教育开始起步,但是发展步履维艰。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189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