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消毒制度管理制度_第1页
食品消毒制度管理制度_第2页
食品消毒制度管理制度_第3页
食品消毒制度管理制度_第4页
食品消毒制度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消毒制度管理制度一、总则1.目的为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消毒管理,确保食品符合卫生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相关的场所、设备、工具以及人员的消毒管理。3.基本原则遵循科学、规范、有效的原则,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避免对食品及环境造成污染。二、消毒管理职责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食品消毒相关标准和规范,监督检查各部门消毒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组织消毒效果的检测与评估。2.生产部门负责按照消毒制度要求,组织实施生产场所、设备、工具等的日常消毒工作,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卫生要求。3.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并确保其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4.仓储部门负责食品储存区域的消毒管理,保证储存环境的卫生,防止食品受到污染。5.销售部门负责销售场所及相关设备的消毒工作,维护销售环境的清洁卫生,向消费者宣传食品卫生知识。6.人员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员工个人卫生及消毒管理制度,组织员工进行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三、消毒场所及对象1.生产车间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通风口、生产设备、工具、管道、输送带、容器等。2.包装车间重点对包装设备、包装材料、工作台面、周转箱等进行消毒。3.储存仓库仓库地面、货架、货垛、通风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等。4.销售店面柜台、货架、展示设备、冷藏设备、收银台等。5.员工更衣室、卫生间更衣柜、洗手池、马桶、淋浴设施等。6.食品加工工具及容器刀具、案板、盆、桶、筐等。7.人员手部及工作服四、消毒方法及频次1.物理消毒方法热力消毒适用对象:耐热的食品加工工具、容器、设备部件等。方法:采用蒸汽、煮沸、红外线等方式进行消毒。蒸汽消毒温度一般控制在100℃以上,时间不少于15分钟;煮沸消毒水温达到100℃,持续1530分钟;红外线消毒温度达到120℃以上,时间不少于15分钟。频次:每天生产结束后对可耐热的工具、容器等进行一次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适用对象: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储存仓库、销售店面等场所的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安装紫外线灯,按照每立方米不少于1.5瓦的功率设置,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频次:每天下班后对上述场所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在生产过程中,如环境受到污染,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臭氧消毒适用对象:用于生产车间、储存仓库等相对密闭空间的空气消毒。方法:按照空间大小和臭氧发生器的功率,控制臭氧浓度和消毒时间。一般臭氧浓度为2030mg/m³,消毒时间3060分钟。频次:每周至少进行12次臭氧消毒。过滤除菌适用对象:用于空气净化系统,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方法: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等设备过滤空气。频次:空气净化系统应定期维护和更换过滤器,保证其过滤效果。2.化学消毒方法含氯消毒剂适用对象:地面、墙壁、设备表面、工具、容器等的消毒。方法: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次氯酸钠、漂白粉等。使用时,根据有效氯含量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一般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的溶液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有效氯浓度为10002000mg/L的溶液用于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消毒。消毒时,将消毒剂溶液均匀喷洒或擦拭在消毒对象表面,作用10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频次:每天生产前和生产结束后对生产车间、包装车间等进行一次含氯消毒剂消毒;对于受到污染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过氧乙酸消毒剂适用对象:可用于生产车间、仓库、工具等的消毒。方法:使用浓度一般为0.2%0.5%。将过氧乙酸稀释后,采用喷洒、擦拭等方式进行消毒,作用3060分钟。频次:每周进行12次过氧乙酸消毒。醇类消毒剂适用对象:主要用于人员手部消毒,也可用于一些小面积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常用的乙醇浓度为75%。将乙醇溶液涂抹在手部或物体表面,作用35分钟。频次:人员在操作前、接触食品后等情况下需及时进行手部乙醇消毒;对于一些经常接触的小工具,可定期用乙醇擦拭消毒。季铵盐类消毒剂适用对象: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的消毒。方法:按照产品说明书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根据产品说明确定,一般为1030分钟。频次:每周对销售店面的柜台、货架等进行一次季铵盐类消毒剂消毒;对工作服等织物可定期进行浸泡消毒。3.人员手部及工作服消毒手部消毒在进入生产车间、包装车间等工作区域前,必须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彻底洗净双手,然后使用醇类消毒剂进行消毒。在操作过程中,如手部受到污染或接触了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后,应立即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再进行手部消毒。工作结束后,再次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并用醇类消毒剂消毒。工作服消毒工作服应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一般每周至少清洗23次。清洗后的工作服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或季铵盐类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然后晾干备用。五、消毒剂的管理1.采购采购部门应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采购时要索取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确保消毒剂的种类、规格、有效期等符合公司消毒工作的需求。2.储存设立专门的消毒剂储存仓库或区域,保持通风良好、干燥、阴凉。消毒剂应分类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防止混淆和误用。储存温度应符合消毒剂的要求,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消毒效果。3.使用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确保消毒浓度准确。使用消毒剂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消毒剂应现用现配,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浓度降低或变质。4.废弃处理过期或使用后的消毒剂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对于含有有害物质的消毒剂废弃物,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六、消毒效果监测与评估1.监测指标细菌总数:检测消毒后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判断消毒是否有效降低了微生物污染程度。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检测其是否存在及数量情况,反映消毒对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控制效果。致病菌:检测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常见致病菌,确保消毒措施能有效杀灭这些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微生物。2.监测方法采样方法物体表面采样:用无菌棉拭子蘸取适量无菌生理盐水,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面积一般为25cm²(5cm×5cm)。空气采样:采用平板暴露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手部采样: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²),并将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放入10ml无菌生理盐水中送检。检测方法细菌总数检测:将采样后的棉拭子或平板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在36℃±1℃培养48小时后计数菌落数。大肠菌群检测:采用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等进行多步培养和鉴定。致病菌检测:根据不同致病菌的特性,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和检测方法,如沙门氏菌采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BairdParker平板等进行培养和鉴定。3.监测频次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储存仓库等场所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消毒效果监测。食品加工工具及容器每天随机抽取部分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人员手部卫生监测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岗位随机抽取人员进行检测。4.评估标准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卫生标准要求,一般不得超过10CFU/cm²;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空气:细菌总数每立方米不得超过200CFU;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人员手部:细菌总数每平方厘米不得超过10CFU;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5.结果处理如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符合评估标准,说明消毒措施有效,可继续保持现有消毒制度和方法。若监测结果不符合标准,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消毒剂浓度、增加消毒频次、检查消毒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等,并重新进行监测,直至消毒效果符合要求。七、培训与宣传1.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食品消毒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毒的重要性、消毒方法、消毒剂的使用、消毒效果监测等方面的知识。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专门的食品消毒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方式可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演示、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确保员工能够理解和掌握消毒知识与技能。2.宣传在公司内部通过宣传栏、内部刊物、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宣传食品消毒制度和卫生知识,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责任感。向消费者宣传食品卫生知识,告知消费者食品消毒的重要性以及公司在食品消毒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增强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八、记录与档案管理1.记录内容消毒剂的采购记录,包括采购日期、供应商名称、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消毒剂的储存记录,记录储存地点、入库时间、出库时间、库存数量等。消毒操作记录,包括消毒日期、消毒场所、消毒对象、消毒方法、消毒剂名称及浓度、操作人员等。消毒效果监测记录,记录监测日期、监测场所、监测对象、监测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处理情况等。2.记录要求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不得随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