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时期+课后作业-2025届统编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时期+课后作业-2025届统编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时期+课后作业-2025届统编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时期+课后作业-2025届统编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时期+课后作业-2025届统编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一晚清时期

一、选择题

1.(2024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二模)清末有大臣上奏折写道:“近数年来,各国盼我维新,劝

我变法,每疑我拘牵旧习,讥我首鼠两端,群怀不信之心,未改轻侮之意。……科举夙为外人诟

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

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该奏折意在()

A.表达支持康有为变法的立场

B.奏请清政府变革选官制度

C.揭示列强轻侮清政府的原因

D.阐述坚持科举制度的想法

2.(2024山西临汾二模)洋务运动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被称为“同治中兴”,寄托了清王

朝的希望,并明显地带有归复旧物的幻想;为稍明新旧区分,又称“同光新政”;为表示其回

应西方逼迫的一面,又称“自强新政”。时人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A.与客观事实完全背离

B.因现实需要不断变化

C.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D.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3.(2024湖南怀化二模)有学者谈到近代中国的买办时,说:“他们特别关注于夷务,更重要

的是关注于财富……他们(的投资)首先进入轮运、采矿、纺织,最后是机器制造等近代行

业……”这表明买办()

A.垄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B.出卖近代中国经济利益

C.达成与外商商战的共识

D.推动生产方式质的变化

4.(2024广东茂名二模)上海轮船招商局采取了下图管理形式,这反映了该企业()

《企业收益卜

A.兼具近代性与传统性

B.受外来资本控制

C.避免了官商利益冲突

D.有较强的独立性

5.(2024全国甲卷,29)20世纪初,围绕是否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等问题,改良派与革命

派展开激烈论战。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改良派称“旬月之间,薄海内外,欢呼庆祝之声动

天地”,梁启超认为“从此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新政暂时缓和国内政治矛盾

B.新政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

C.改良派阻止了革命发展进程

D.革命派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6.20世纪初,梁启超著《新民说》,认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以若是之民,得若是

之政府官吏,行若是之政”“故民智、民力、民德不进者,虽有英仁之君相,行一时之善政,

移时而扫地以尽矣”。这反映出当时梁启超()

A.迎合国民革命的诉求

B.维护民主宪政的成果

C.强调思想启蒙的作用

D.揭露清末新政的虚伪

7.(2024浙江杭州二模)某条约首次明文规定:“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

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8.(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下表为1875年部分通商口岸子口税单(注:子口税是进口洋

货运销中国内地及自内地运送土货至通商口岸出口时所缴纳的一种税款,以取代货物经过各

内地关卡的各种税费)发放数。由此可知()

开放发行税货物价格

口岸单数(海关两)

汉口92191954822

镇江130363305037

上海7555940099

福州2347311736

厦门1309378799

A.交通变迁影响城市发展

B.内河航运居于垄断地位

C.列强经济侵略深入内地

D.政局动荡阻碍经济发展

9.(2024浙江台州二模)清廷在1865年初把300部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万国公法》分发

给各省督抚,并指出该书“颇有制伏领事官之法”,有助于“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供各省

督抚在处理外交问题时参考。这一举动()

A.有效应对了当时严重的边疆危机

B.意味着“华夷秩序”的彻底崩溃

C.标志着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D.表明了国际法在外交中的重要性

10.(2024福建漳州一模)中法战争后,张之洞上书朝廷说:自强之本,以权操在我为先,以取

用不穷为贵……兹虽款局已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图、更将何待?由此可

见张之洞主张()

A.掌握权力,振兴朝廷

B.重整旗鼓,反抗侵略

C.闭关自守,抵抗侵略

D.学习西方,以图自强

11.(2024山东日照高三期末)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中厘金(厘金主要面向工商业群体征收)

变化情况。

数额在财政收入中所

年份

(万两)占比重闾

1891

371141.08

1903

534050.90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近代经济转型进程艰难

B.政府陷入严重财政危机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转变

D.对外经济依附程度提高

12.(2024江西九江二模)20世纪初,《大公报》的报人们运用白话文大声疾呼,中国“积萎

不振,日渐衰弱者,此何故哉?曰:国民无公德故”,“一家人没爱德,就不成一个家;一国人没

爱德,就不成一个国”。这说明此时部分报人已经意识到()

A.民主科学思想的进步性

B.民众精神觉悟的重要性

C.推广白话文章的必要性

D.家国一体观念的普遍性

二、非选择题

13.(2024天津和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西学书籍规模化与市场化流通,意味着19世纪80年代的天津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

的西书阅读人群。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

学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民间书肆的西书发售与西书阅读市场相互

作用,表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扩散与渗透。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

不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知识变迁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田涛《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流通》

材料二维新前后,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不少士人能够博览群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

和思想谱系,进行“跨文化对话”。各种西书通过亲友之间的赠阅和邮递,在地方社会形成新

的阅读圈层,促进“阅读共同体”的空间成长。新学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

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

形成了更为庞大的“阅读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

——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

意义之网一一以日记史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时期天津西书阅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前后士人西书阅读出现变化的原因并予以评价。

(10分)

14.(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盟4月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清末统治阶级挽救危机的努力。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部分)

年份内容

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逐步推出各项“新政”。同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

1901

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清政府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

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1902

清政府饬令各省,选派留学生

1903

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

1905

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

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8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其条款共计23条,

年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

续表

年份内容

1911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组建第一届责任内阁。在13名内阁成员

年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占5人,汉族官僚仅4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材料二清末最后十年所遭遇的转型困境致使其改制带有自毁的意味,最终不得不让位于被

认为更迅捷有效的革命,其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背道而驰。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罗志田《革命的

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一晚清时期

一、选择题

1.(2024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二模)清末有大臣上奏折写道:“近数年来,各国盼我维新,劝

我变法,每疑我拘牵旧习,讥我首鼠两端,群怀不信之心,未改轻侮之意。……科举夙为外人诟

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

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该奏折意在()

A.表达支持康有为变法的立场

B.奏请清政府变革选官制度

C.揭示列强轻侮清政府的原因

D.阐述坚持科举制度的想法

H]B

2.(2024山西临汾二模)洋务运动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被称为“同治中兴”,寄托了清王

朝的希望,并明显地带有归复旧物的幻想;为稍明新旧区分,又称“同光新政”;为表示其回

应西方逼迫的一面,又称“自强新政”。时人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A.与客观事实完全背离

B.因现实需要不断变化

C.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D.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H]c

3.(2024湖南怀化二模)有学者谈到近代中国的买办时,说:“他们特别关注于夷务,更重要

的是关注于财富……他们(的投资)首先进入轮运、采矿、纺织,最后是机器制造等近代行

业……”这表明买办()

A.垄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B.出卖近代中国经济利益

C.达成与外商商战的共识

D.推动生产方式质的变化

4.(2024广东茂名二模)上海轮船招商局采取了下图管理形式,这反映了该企业()

《企业收益卜

A.兼具近代性与传统性

B.受外来资本控制

C.避免了官商利益冲突

D.有较强的独立性

ggA

5.(2024全国甲卷,29)20世纪初,围绕是否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等问题,改良派与革命

派展开激烈论战。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改良派称“旬月之间,薄海内外,欢呼庆祝之声动

天地”,梁启超认为“从此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新政暂时缓和国内政治矛盾

B.新政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

C.改良派阻止了革命发展进程

D.革命派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B1]A

6.20世纪初,梁启超著《新民说》,认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以若是之民,得若是

之政府官吏,行若是之政”“故民智、民力、民德不进者,虽有英仁之君相,行一时之善政,

移时而扫地以尽矣”。这反映出当时梁启超()

A.迎合国民革命的诉求

B.维护民主宪政的成果

C.强调思想启蒙的作用

D.揭露清末新政的虚伪

7.(2024浙江杭州二模)某条约首次明文规定:“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

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8.(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下表为1875年部分通商口岸子口税单(注:子口税是进口洋

货运销中国内地及自内地运送土货至通商口岸出口时所缴纳的一种税款,以取代货物经过各

内地关卡的各种税费)发放数。由此可知()

开放发行税货物价格

口岸单数(海关两)

汉口92191954822

镇江130363305037

上海7555940099

福州2347311736

厦门1309378799

A.交通变迁影响城市发展

B.内河航运居于垄断地位

C.列强经济侵略深入内地

D.政局动荡阻碍经济发展

H]c

9.(2024浙江台州二模)清廷在1865年初把300部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万国公法》分发

给各省督抚,并指出该书“颇有制伏领事官之法”,有助于“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供各省

督抚在处理外交问题时参考。这一举动()

A.有效应对了当时严重的边疆危机

B.意味着“华夷秩序”的彻底崩溃

C.标志着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D.表明了国际法在外交中的重要性

SID

10.(2024福建漳州一模)中法战争后,张之洞上书朝廷说:自强之本,以权操在我为先,以取

用不穷为贵……兹虽款局已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图、更将何待?由此可

见张之洞主张()

A.掌握权力,振兴朝廷

B.重整旗鼓,反抗侵略

C.闭关自守,抵抗侵略

D.学习西方,以图自强

H]D

11.(2024山东日照高三期末)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中厘金(厘金主要面向工商业群体征收)

变化情况。

数额在财政收入中所

年份

(万两)占比重闾

1891

371141.08

1903

534050.90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近代经济转型进程艰难

B.政府陷入严重财政危机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转变

D.对外经济依附程度提高

ggA

12.(2024江西九江二模)20世纪初,《大公报》的报人们运用白话文大声疾呼,中国“积萎

不振,日渐衰弱者,此何故哉?曰:国民无公德故”,“一家人没爱德,就不成一个家;一国人没

爱德,就不成一个国”。这说明此时部分报人已经意识到()

A.民主科学思想的进步性

B.民众精神觉悟的重要性

C.推广白话文章的必要性

D.家国一体观念的普遍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2024天津和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西学书籍规模化与市场化流通,意味着19世纪80年代的天津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

的西书阅读人群。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

学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民间书肆的西书发售与西书阅读市场相互

作用,表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扩散与渗透。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

不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知识变迁的一个缩影。

一—摘编自田涛《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流通》

材料二维新前后,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不少士人能够博览群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

和思想谱系,进行“跨文化对话”。各种西书通过亲友之间的赠阅和邮递,在地方社会形成新

的阅读圈层,促进“阅读共同体”的空间成长。新学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

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

形成了更为庞大的“阅读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

——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

意义之网一一以日记史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时期天津西书阅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前后士人西书阅读出现变化的原因并予以评价。

(10分)

参考答案|⑴阅读主体:由洋务人士、士大夫群体向民间扩散,呈现多元化。

阅读内容:以涉及算学等科学技术的西方时务书籍为主。

阅读背景:西学书籍的市场化和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阅读的影响:推动读书风气的变化和都市知识变迁。(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甲午中日战争

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西学东渐逐渐深入制度层面,资

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推动作用。

评价:为近代救亡图存提供力量;提升资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维新思想传播,为维

新变法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并未找到真正的救国道路,对整体社会的影响有限。

14.(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盟4月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清末统治阶级挽救危机的努力。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部分)

年份内容

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逐步推出各项“新政”。同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

1901

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清政府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

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1902

清政府饬令各省,选派留学生

1903

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