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第7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精练含解析_第1页
课标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第7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精练含解析_第2页
课标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第7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精练含解析_第3页
课标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第7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精练含解析_第4页
课标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第7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精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第7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旺盛一、选择题1.(2024辽宁沈阳郊联体模拟)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夫;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夫;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始终都是赋税的主要担当者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租佃关系的发展。魏晋时佃农受世家豪族的荫庇,不担当国家赋税,唐中期后“两税法”实施,失去土地的佃农不需担当主体税收——地税,故A项解除;宋代以后佃农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因而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故B项解除;魏晋时期佃农干脆为世家豪族生产,受其剥削,唐朝以后佃农因租种地主土地需向地主交纳地租,因而佃农始终没有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故C项正确;材料中宋朝以后佃农尽管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但因佃农始终受到地主剥削,所以身份和地位,并没有有所改善,故D项解除。2.(2024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传统的以珍贵土特产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更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种变更反映了当时()A.贩运贸易特别的旺盛B.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C.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D.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宋代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日常生活用品所占的种类和比例增加,这种变更反映了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D项正确;贩运贸易旺盛的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宋代坊市的空间界限被打破,B项错误;C项只是对材料题意的简洁概括,而没有指出这种变更所反映的实质,C项错误。3.(2024课标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峻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据题干及所学学问可知,宋代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更为激烈,因而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出现了题干中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坊市制度崩溃是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与题干无关,解除C项;D项表述本身错误。4.(2015课标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爱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爱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激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样答案A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说明朝廷对该地区风俗文化的认可,实质上也是该地区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上升的重要反映。从材料信息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其实质是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选A项。B、C两项与史实不符;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仅是个例,不能体现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样,解除D项。5.(2024河南安阳调研)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同等的地位C.社会流淌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社会流淌。由材料中“农”转为“工”,“商”流为“隶”,“贫”变为“富”,“贵”变为“贱”可知,南宋社会阶层出现了自由流淌,导致财宝转移和原有的等级关系的裂开,C项正确。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始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应解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的发展状况,D项错误。6.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相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供应了条件④曲辕犁起先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B南宋初年北民大量南迁,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价格暴涨,经济利益的驱使及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促使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从而打破了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因此①③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代,与“南宋”这一时间信息不符,解除②;曲辕犁是唐代江东地区独创的适合南方水田耕种的生产工具,解除④。本题选B项。7.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①证明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该铜版可以证明宋代发行了纸币,①正确;该铜版可以反映宋代的印刷技术,②正确;纸币铜版不是纸币交子本身,不能视为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③不正确;纸币的发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该铜版见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正确。故B项符合题意。8.(2024湖南怀化一模)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建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农夫的购买力低下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长途贩运呈现萎缩答案A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封闭性等特点,这干脆导致了中国的小农经济不能依据市场的须要而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同样的技术革新,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故A项正确;农夫的购买力低下会导致市场的萎缩,出现材料中的现象,但不是根源,故B项错误;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缘由在于小农经济的相对稳定性,故C项错误;元代时,长途贩运比较发达,故D项错误。9.(2024河南八市测评)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具体,史称“宫中条令,惟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表明宋代()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冲突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答案D土地买卖强化了土地兼并,加剧了社会冲突,故A项错误;租佃关系是指农夫租种地主土地,与材料中的“田产交易”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经济立法活跃,但反映不出宋代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田产交易规定最为具体”,可知当时土地买卖现象频繁,土地私有化程度高,故D项正确。10.(2024山东临沂期中)城市商税额两浙路首府杭州(今浙江杭州)82000贯江南东路首府江宁府(今江苏南京)45000贯淮南东路首府扬州(今江苏扬州)41000贯成都府路首府成都府(今四川成都)67000贯广南西路首府桂州(今广西桂林)6600贯上表为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部分路的首府商税额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城市地位确定其经济发展的程度B.商业发展状况深受区域条件影响C.海外贸易的发达促进了经济发展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答案B此表为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部分路的首府商税额状况,仅据此无法说明城市地位确定其经济发展的程度,故A项错误;依据商税额,可以看出两浙路首府杭州(今浙江杭州)和成都府路首府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商税额较高,说明这两个地区商业发达,故B项正确;表中所列地区并不都是沿海地区,故C项错误;仅凭部分路的首府商税额状况,无法说明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故D项错误。11.(2024河北石家庄模拟)北宋末年庄绰的《鸡肋编》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中,非舟楫不行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1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宋代()A.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C.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D.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答案B材料表明,北宋末年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以种植柑橘桑麻等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依靠商贩供应,因寒冷粮食不能运输以至饿死了很多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故B项正确。12.(2024广东深圳调研)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渊中。”这客观上有利于()A.行省制度的推行 B.民族的同等沟通C.丝绸之路的复兴 D.西欧城市的兴起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元朝丝绸之路的复兴。材料强调的是元朝时中外经济文化沟通频繁和驿路畅通,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材料不涉及行省制度、民族的同等沟通以及西欧城市的兴起等信息,所以本题选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礼·地官》曰:“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贾,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莅焉,而听大治大讼。胥师、贾师莅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材料二《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摘编自《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缘由析论》材料三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聚于仓库,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闽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来宾,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来者无限极,往往至数百千人。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摘编自〔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35(1)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反映的商业特点。(4分)(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指出与以前相比,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更。(4分)(3)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6分)答案(1)市场交易有固定的地点、时间;设有监督商贩、货物等出入城门、解决贸易争端的专职官员。(2)变更: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出现夜市和早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干脆监管。(3)城市商业的旺盛为农产品开拓了销售市场,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简洁形成奢侈之风;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14.(2024山西阳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学问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当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部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请围绕材料中关于宋代的随意一种观点绽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部的文艺复兴时代”。西方文艺复兴时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也冲破中世纪的黑暗获得较大发展。宋代具有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很多特征。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海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独创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宋代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威逼着两宋平安,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疆安静;宋代虽然经济旺盛,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对少数民族输款(岁币)加剧财政负担;虽经王安石变法但也未变更积贫积弱的局面。观点三:不赞成宋代是十足的“东部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观点。西方文艺复兴时代,西欧国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原始资本;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建了条件;总之,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时代。而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