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卷人

得分

读下面这段话,完成下题,了解试卷主题。

有学者说,中国人的生活美学qiyuAn—于古代文人一(人.雅8.哑)事。读书时的

忘我,抚琴时的悠然,赏瓷时的tAozui……皆令人向往、感—(A.楷B.慨)。如今

国潮兴起,它在发展中huiji—了传统文化元素,力求“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件件

有魅力的国潮作品向世界—(A.宣B.喧)告:我们中国人正奋力

pandeng着生活美学新高峰,用心pOx企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A.壮B.状)

丽篇章。

今天,就请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中华美学领略一二。

1.根据拼音写词语,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联系上下文,选择括号里使用正确的字。

3.根据多音字“兴”的不同意思,“国潮兴起”的“兴”读()

A.xing:兴致;兴趣B.xmg:兴盛,流行

4.上文中“悠然”的“悠”,意思是()

A.长久B.闲适、闲散C.在空中摆动D.稳住,控制

5.依据“泥”和“悖”的字义,可帮我们理解文中画线语句是在说:“学古”应()。

泥【市】:固执,死板

悖[beil:违反

A.完全依照古人的规则,不需要有任何改变

B.大胆去创新,无需遵循传统的规则与道理

C.在继承中发展,在不违背基本规则的情况下创新

6.下列选项中的省略号与上文中省略号作用不同的是()

A.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工艺品……都是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B.“……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7.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序号填入句中括号。

①念念有②心满足③行云水④惊肉跳

⑤一望无⑥排山海⑦全神注⑧夺天工

第1句:梅兰芳先生的精彩表演结束了,剧场里爆发出了的掌声。

第2句:右图是毛泽东主席书法作品《七律•长征》节选,主席的草书可谓气韵相连、!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大家在流杯亭模仿古人玩起了“曲水流觞(shMg)”的游戏一小茶碗流到谁面前谁就背诗,还不能和

别人背的诗重复。请跟他们一起完成下题。

(1)根据游戏规则,选择恰当诗句。

甲端起小茶碗:“我背的诗句','描绘了夏天大雨忽然来临的情景。”

乙接道:“我背的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丙毫不示弱:“我背的诗句里有典故,',"

A.白雨跳珠乱入船B.少小离家老大回C.如今直上银河去D.两山排阂送青来

E.乡音无改鬓毛衰F.黑云翻墨未遮山G.一水护田将绿绕H.同到牵牛织女家

(2)小明最后端起小茶碗说:“我想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里描写人们在蛙鸣声中畅谈丰

收的诗句。”请帮小明默写这两句诗。,。

(3)背诗之后荐好书,根据大家的推荐做出选择。

甲:作者在这本书中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乙:这本意大利作家的日记体小说写出了平凡的人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丙:这本书的主人公在抗日战争中帮助八路军完成了很多任务,如愿参加了游击队。

A.《童年》

B.《爱的教育》

C.《小英雄雨来》

D.《故乡》

甲推荐的是;乙推荐的是;丙推荐的是O

小明参观瓷器展后写了3则研学笔记。读一读,完成各小题。

①瓷器在其制作过程中体现了“金、木、水、火、土”这“—”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并且以

“—”展现着中华美学精神:如黄釉瓷器一般中正,如青釉瓷器一般宁静,如赤釉瓷器一般

热烈,如白釉瓷器一般圣洁,如黑釉瓷器一般庄重。

②瓷器的坚硬之躯,源于泥土的千锤百炼⑴瓷器的绚丽之彩,得益于釉料的精心调配⑵瓷

器的形态之美,归功于器型的匠心独运[3]它们共同构成了瓷器的独特魅力。

③这土与火,锻造出了1—,锻造出了1—,锻造出了一O

9.第1则笔记的第1处括号里应填,第2处括号里应填。

A.五音

B.五色

C.五行

D.五谷

10.第2则笔记中,[1]内填入,[2]内填入,[3]内填入,更能让人读出

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A.逗号

B.分号

C.句号

11.第3则笔记的括号里依次填入一一,可形成层层递进的排比句。

A.风雅诗意的生活态度

B.五光十色的珍贵瓷器

C.灿烂耀眼的中华文明

12.小明拍下了爸爸观赏瓷器时的情景。借助照片合理想象,将爸爸观赏瓷器时入迷的样子进行具体、

生动地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已被瓷器深深吸引。

只见爸爸

为了去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做宣传,小明搜集了四份材料。请读后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我们居住的星球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都为诸多生物提

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但是,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

多的生命。

△②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大约—6%,—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生态环境。栖

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

域之一。

③当我们走近湿地,就可领略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独到的生存智慧。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

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儿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自如地在沼泽地跋涉觅食;弹涂鱼独特的

身体结构,使它们能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

④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还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如同天然海绵,在洪水

来临时充分储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此外,湿地里的水流

较缓,能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等途径去除污

染物,有效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⑤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城市无度

扩张随意圈占湿地;有的人不听劝阻在湿地周边烧烤;一家老小游玩湿地后留下垃圾一片……人类做这

些时可曾想过,如果某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

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

⑥请谨记:我们与湿地相依相存,请呵护“地球之肾”!

【材料二】

20世纪前期,北京雨燕数量有5万只之多。随着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北京新建起许多高楼大厦。这

些现代建筑没有给雨燕留下居住空间。同时,北京湿地迅速减少,海淀多处稻田逐渐消失,南郊三海子

等处的池塘面积大大缩小,雨燕的食物来源受到极大影响。2014年7月,据中国观鸟会统计,北京雨燕

仅剩2700多只。恢复湿地,新建湿地,刻不容缓。

【材料三】

2022年11月5日,“长江日报社”报道:中国政府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在应对湿地面积减少、

生态功能退化等方面采取了积极行动,如推进湿地立法、开展湿地调查监测和保护修复工程等。目前,

我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

【材料四】

2024年2月2日,“中国新闻发布”报道:多年来,我们积极采取多项举措,坚持保护优先和系统治

理,如落实植树造林、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严控向湿地内排放生活污水等。目前,我国共有国际

重要湿地82处、认定国家重要湿地58处。

13.填空。

①抓住关键句可把握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O

②材料一已用三角形分为三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③把材料三和材料四关联在一起比较着读,能读出这些方面的发

现:O

14.选择

①读材料一第2自然段,在括号内分别填入这两个词,最能表达出作者对“湿地以狭小的

面积,孕育了众多生命”的惊叹。

A.有、能

B.足有、却只能

C.只有、却能

②材料一第4自然段把湿地比喻成海绵,是因为它能根据需要0(多选)

A.净化水

B.储蓄水

C.补给水

③材料二中“对雨燕减少原因的分析“,对我们理解材料一第自然段最有帮助。

A.2

B.3

C.4

D.5

④材料一与《只有一个地球》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是:二者都o(多选)

A.通过呼吁引发读者对所写事物的关注

B.在客观叙述事实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C.提出了科学设想,并举例子加以说明

D.先描述事物带给人的美好,转而描述人的破坏行为

15.充分运用不同材料中的信息,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倡议,号召游客们文明游览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用

实际行动保护湿地。

“文明游园保护湿地”倡议书

游客朋友们:

一草一木总关情,一举一动见品行。让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为保护湿地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丰台小公民

2025年1月2日

16.小明家住草桥,为了低碳环保,他准备“绿色出行”前往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请你借助下面三则材

料,充分利用交通工具为小明规划合理的出行方案。

令乘公交车请在“槐房4骷”下车(西4人口)

与自驾前往可导航至周边停车场(西I入口)

专路]孽海明苑一槐房北站

59地铁19号线牡丹园T新宫

左*»:30*21X)0

23467

tt・■

翠翠

正新

风宫

小明,你可以这样去南苑森林湿地公

阅卷人

二'阅读

得分

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温暖

①我满怀崇敬之情,去采访两位农村老人。一位是个头不高黑红脸膛的瘦弱老人,一旁是比他还瘦

的老伴。他们像一对日夜不倦、吐丝不止的春蚕,从早到晚地、十四个年头不停歇地织着围巾。这些围

巾,不买卖,不送亲朋,不赠好友,而是送给生活在祖国边疆的人们。

②2020年秋季,地处喜马拉雅山的玉麦小学新生收到老人千里迢迢寄来的围巾。孩子们围上各色的

围巾,身上顿时暖融融的。师生们决定回送老人一份有意义的礼物。9月27日,大家与两位老人视频连

线,在“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玉麦乡标志性山坡上,学校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师生们向国旗敬礼,

也向尊敬的爷爷奶奶敬礼。与师生们同唱国歌时,老人那()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③地处东海的北磁岛,冬天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2021年春节前,守岛官兵收到老人邮来的色彩

缤纷的围巾。戴上围巾的官兵们在脑海中不断勾勒着老人织围巾的情景,胸中荡漾着无限温暖。他们找

来精美的鹅卵石,一面画上海鸥、渔船、护渔舰艇、灯塔和哨兵,另一面写上心里话:赠敬爱的爷爷奶

奶。一同寄走的还有感谢信:“您的围巾给了我们极大的幸福感。军队是人民的钢铁长城,人民是军队的

坚强靠山。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誓死守护祖国海疆。”

④地处海拔五千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某边防连,于2022年冬意外收到两个包裹。包裹打开,一道道

美丽的“彩虹”让官兵们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戴上围巾的巡逻兵小孙对着远方郑重地行着军礼:“我要为

人民守好祖国的边关,请老人家放心。”

⑤挂在老两口织巾工作间墙上的一张中国地图上,沿着祖国的万里边海防线,贴上了一百一十三颗

醒目、耀眼的红色五角星。它们照耀着两位老人用围巾温暖的一个个解放军哨所、公安边防派出所、边

疆学校。这些年,老两口不辞辛苦、没日没夜地织啊织啊,织出上万条围巾,也收到太多太多边关人的

滚烫暖意。有来自祖国各地的锦旗、感谢信、边防官兵的合影和新年贺卡;有来自西藏的哈达、新疆的

花帽和绽放在高原的雪莲;有来自边疆海疆的一块块精心挑选的石头……

⑥采访中我们得知,老人名叫赵中福,父亲是河南省安阳市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员。赵中福从记事起

就看着爹娘给解放军做鞋子、打手套、织围巾,八岁起就像父亲一样为地下党组织送信了。赵中福的父

亲临终前嘱托他:“孩子,’—',不要忘了解放军,不要忘了守卫祖国的官兵!”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

逢年过节,赵中福老人的儿孙们从四面八方团聚老人小院之日,就是家中几代人热热闹闹同织围巾之

时。

⑦如今,八十六岁的老人赵中福、老伴张娥梅,仍在默默地织围巾。他们要抢在寒冷冬季前,把围

巾寄到边疆。

⑧采访中,两位老人反复说的只有一句话:围巾谁都能织。我们只是做了件普通事,不值得说。

17.填空。

①短文围绕中心重点写了三个事例,照样子概括第2个事例。

事例1:2020年秋,老人为玉麦小学新生寄去围巾,师生们与老人连线共同举行升旗仪式。

事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4自然段中“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让官兵们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写得很妙:“彩虹”写出

了,“亮起来”表达出了o

③作者在第6自然段写“老人的父亲”和“老人儿孙们”的事,主要目的是想告诉读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8.选择。

①第1自然段画线语句用了的修辞方法来赞美两位老人。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D.反复

②读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想象老人的形象,括号里应填

A.威风凛凛

B.饱经风霜

C.忘乎所以

D.热血沸腾

③第5自然段中,“一百一十三颗五角星”是老人

A.收藏的徽章

B.收到的礼物

C.送过围巾的地点

D.家族传下来的纪念

④读第6自然段中老人父亲的话,其中括号处应填诗句

A.红军不怕远征难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青山处处埋忠骨

⑤作者以“温暖”为题,主要是想表达:(多选)

A.老人的围巾使边疆人民身体得到了温暖。

B.老人一家几代同堂和和美美很温暖。

C.老人在奉献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到了暖意。

D.老人的关爱让边疆人的心里很温暖。

19.这两位老人是怎样的人?结合短文相关内容,从多个方面评价两位老人。

阅卷人

三、写作

得分

20.写作

提示:“美”这个汉字的内涵很丰富,它有“美丽”之意、“美好”之意、“美德”之意……

要求:(1)以“美”作为题目,从你亲身经历过的人、事、景、物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一篇习

作。(2)先想清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要把

重点部分写具体。6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起源;陶醉;汇集;攀登;谱写

2.A;B;A;A

3.B

4.B

5.C

6.B

7.词;意;流;心;际;侄I);贯;巧;⑥;③

【知识点】字义;字音;看拼音写汉字;补充成语;省略号的作用

【解析】【点评】考查看拼音写汉字、多音字、选字词填空、补全词语、省略号、书法绘画、字词的理解

与赏析、句子的理解与赏析。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1.根据拼音写词语,需要准确掌握拼音的读写规则以及相应汉字的写法。“qiyuAn”对应的词语是“起

源”。“匕ozui”对应的词语是“陶醉”。"huiji”对应的词语是“汇集”。“pMdeng”对应的词语是“攀登”。“pli

xie”对应的词语是“谱写”。

故答案为:起源、陶醉、汇集、攀登、谱写

2.对于“雅事”,“雅”表示高雅,“哑”表示不能说话,这里应选“雅”。“感概”应为“感慨”,“慨”表示情绪激

动,“楷''表示楷模等意思,所以选“慨“宣告”是宣布、告知的意思,“喧”表示喧闹,所以选“宣”。“壮

丽篇章”,“壮”表示雄伟、宏大,“状”表示形状等,所以选“壮工

故答案为:A、B、A、A

3.“兴”有两个读音,分别是“xlng”和“xing”。当读“xlng”时,有兴盛、开始、发动等意思。

当读“xing”时,有兴趣、兴致的意思。“国潮兴起”表示国潮开始兴盛、流行起来,“兴”在这里的意思是兴

盛、流行,读音为"xing”。

故答案为:B

4.结合句子语境,“悠然”形容抚琴时的状态,是闲适、闲散的意思。

故答案为:B

5.“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的意思是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不要固执地完全依照古人的规则,在打破

旧方法的时候,不要违反基本的法则,也就是在继承中发展,在不违背基本规则的情况下创新。

故答案为:C

6.首先分析上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根据上下文可知其表示列举的省略。选项A中“一首歌,一幅画,一

件工艺品……都是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这里的省略号也是表示列举的省略,即还有很多类似的事物没

有一一列举出来。选项B中“……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

里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不是表示列举的省略。

故答案为:B

7.先补充词语:①念念有词、②心满意足、③行云流水、④心惊肉跳、⑤一望无际、⑥排山倒海、

⑦全神贯注、⑧巧夺天工;

对于第1句“梅兰芳先生的精彩表演结束了,剧场里爆发出了……的掌声。",形容掌声应该用“排山倒

海”,表示掌声的气势宏大,所以这里填⑥。

对于第2句“右图是毛泽东主席书法作品《七律•长征》节选,主席的草书可谓气韵相连……!

”,形容书法作品好,应该用“行云流水”,表示书法自然流畅,所以这里填③。毛泽东《七律•长征》的

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

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故答案为:词、意、流、心、际、倒、贯、巧、⑥、③

8.【答案】(1)F;A;G;D;C;H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D;B;C

【知识点】诗;课内现代文阅读;《童年》;其他外国名著

【解析】【分析】(1)甲端起小茶碗:“我背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描绘了夏天大雨忽

然来临的情景。”乙接道:“我背的这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阂送青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丙

毫不示弱:“我背的诗句里有典故,’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里描写人们在蛙鸣声中畅谈丰收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o

(3)由“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可知,甲推荐的是《故乡》这本书。由

“这本意大利作家的日记体小说写出了平凡的人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可知,乙推荐的是《爱的教育》这

本书,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

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由“主人公在抗日战争中帮助八路军完成了很多任

务,如愿参加了游击队”可知,丙推荐的是《小英雄雨来》。

故答案为:(1)FAGDCH;(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DBC。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诗歌词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一词多义。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

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

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答案】9.C;B

10.B;B;B

11.B;A;C

12.微微弯着腰,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眼前的瓷器,目光中满是痴迷与惊叹。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仿佛

在思索着这瓷器背后的故事和工艺。嘴巴不自觉地微微张开,似乎想要发出由衷的赞叹,却又怕惊扰了

这份美好。在他眼里那瓷器是一件稀世珍宝,稍一松手就会消失不见。他整个人仿佛被定在了那里,周

围的喧嚣和嘈杂都与他无关,他的世界里此刻只有这精美的瓷器。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传统文化、标点符号、内容理解与概括、看图写话。这种题型是小学语文考试

常见的题型,平时要加强练习,掌握答题技巧。

9.考查传统文化。第1则笔记的第1处括号里应填C,因为“金、木、水、火、土”这是“五行”。第2

处括号里应填B,因为“黄釉瓷器”“青釉瓷器”“赤釉瓷器”“白釉瓷器”“黑釉瓷器”,这里是在说颜色,而在

传统文化中与颜色相关的概念是“五色”。“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与声音有关;“五谷”是稻、

黍、稷、麦、菽,与农作物有关。

故答案为:CB

10.考查标点符号。⑴处。原句“瓷器的坚硬之躯,源于泥土的千锤百炼口]瓷器的绚丽之彩,得益于釉

料的精心调配”,这里在分别阐述瓷器的不同特点(坚硬之躯、绚丽之彩)及其成因,如果用逗号,句子

层次不够清晰;如果用句号,句子会显得过于割裂;而用分号可以清晰地分隔开这两个并列的阐述部

分,所以[1]内应填B.分号。⑵处,“瓷器的绚丽之彩,得益于釉料的精心调配⑵瓷器的形态之美,归功

于器型的匠心独运”也是在并列阐述瓷器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用分号能更好体现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所以⑵内应填B.分号。[3]处,同样的道理,这里也是并列阐述,用分号更合适,所以⑶内应填B。

故答案为:BBB

11.考查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形成层层递进的排比句,因此“五光十色的珍贵瓷器”是中华文明的一个

重要体现,众多精美的瓷器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风雅诗意的生活态度”是在文明发展过程中,

在物质基础(如珍贵瓷器所代表的文化繁荣等)之上所衍生出来的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灿烂耀眼的中

华文明”涵盖了像瓷器这样的物质文化以及风雅诗意的生活态度等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宏观

的概念,包含了前面两者。即:第3则笔记的括号里依次填入B—A—C,可形成层层递进的排比句。

故答案为:BAC

12.考查看图写话。作答时注意运用人物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如:只见爸爸微微弯着腰,眼睛一

眨不眨地盯着眼前的瓷器,目光中满是痴迷与惊叹。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仿佛在思索着这瓷器背后的故

事和工艺。嘴巴不自觉地微微张开,似乎想要发出由衷的赞叹,却又怕惊扰了这份美好。在他眼里那瓷

器是一件稀世珍宝,稍一松手就会消失不见。他整个人仿佛被定在了那里,周围的喧嚣和嘈杂都与他无

关,他的世界里此刻只有这精美的瓷器。

故答案为:微微弯着腰,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眼前的瓷器,目光中满是痴迷与惊叹。他的眉头微微皱

起,仿佛在思索着这瓷器背后的故事和工艺。嘴巴不自觉地微微张开,似乎想要发出由衷的赞叹,却又

怕惊扰了这份美好。在他眼里那瓷器是一件稀世珍宝,稍一松手就会消失不见。他整个人仿佛被定在了

那里,周围的喧嚣和嘈杂都与他无关,他的世界里此刻只有这精美的瓷器。

【答案】13.我们与湿地相依相存,请呵护“地球之肾”;湿地的重要作用;我国保护湿地采取的行动和取

得的成效

14.C;ABC;D;ABD

15.禁止在湿地周边烧烤;游玩湿地后不留一片垃圾

16.从草桥上车坐地铁19号线到新宫下车,转乘专59号公交车到槐房北站下车,步行到南苑森林湿地

公园。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

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多练多思考,我们就能熟练解题。

1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①材料一围绕“我们与湿地相依相存,请呵护地球之肾’”来写了湿地的作用。

②材料一的第二部分从“湿地成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湿地还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

净化水体的功能”方面写了湿地的重要作用。③材料三写了我国保护湿地采取的行动。材料四写了我国

保护湿地取得的成效。

故答案为:我们与湿地相依相存,请呵护“地球之肾”;湿地的重要作用;我国保护湿地采取的行动和取

得的成效

14.①考查选字词填空。“湿地以狭小的面积”和“孕育了众多生命”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选择只有,却

能。故选:Co

②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还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

地如同天然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储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

水”可以概括把湿地比喻成海绵,是因为它能根据需要净化水、储蓄水、补给水。故选:ABCo

③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有的城市无度扩张随意圈占湿地;有的人不听劝阻在湿地周边烧烤;一

家老小游玩湿地后留下垃圾一片……人类做这些时可曾想过,如果某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

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可以概括为湿地的污染对

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的影响,所以对雨燕减少原因的分析对我们理解材料一第5自然段最有帮助。故

选:D。

④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材料一与《只有一个地球》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是:二者都通过呼吁引发读者

对所写事物的关注,在客观叙述事实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先描述事物带给人的美好,转而描述人的

破坏行为。故选:ABD。

故答案为:C;ABC;D;ABD

15.考查建议书、倡议书。根据“有的城市无度扩张随意圈占湿地;有的人不听劝阻在湿地周边烧烤;一

家老小游玩湿地后留下垃圾一片……”提出倡议书的“禁止在湿地周边烧烤”“游玩湿地后不留一片垃圾”。

故答案为:禁止在湿地周边烧烤游玩湿地后不留一片垃圾

16.考查开放探究。根据材料所给的交通方法来规划出行方案。即从草桥上车坐地铁19号线到新宫下

车,转乘专59号公交车到槐房北站下车,步行到南苑森林湿地公园。

故答案为:从草桥上车坐地铁19号线到新宫下车,转乘专59号公交车到槐房北站下车,步行到南苑森

林湿地公园。

【答案】17.2021年春节前,老人为北礴岛守岛官兵寄去围巾,官兵们寄回画有图案和写有心里话的鹅

卵石及感谢信。;围巾的色彩缤纷;官兵们收到围巾时的惊喜和喜悦;老人为解放军织围巾的行为是一种

家族传承,体现了他们对解放军的深厚情感和关爱是代代相传的

18.C;B;C;B;ACD

19.无私奉献:他们十四个年头不停歇地为祖国边疆的人们织围巾,不计回报,体现了他们的无私精

神。

坚持不懈:连续多年坚持织围巾并寄往边疆,这种毅力和坚持令人钦佩。

心怀家国:牢记老人父亲的嘱托,关心解放军和守卫祖国的官兵,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责

任感。

低调谦逊:他们认为自己做的是普通事,不值得说,展现了他们谦虚的品质。

传承美德:他们的行为影响了儿孙,使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德得以传承。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

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17.①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2021年春节前,守岛官兵收到老人邮来的色彩缤纷的围巾。戴上围巾的

官兵们在脑海中不断勾勒着老人织围巾的情景,胸中荡漾着无限温暖。他们找来精美的鹅卵石,一面画

上海鸥、渔船、护渔舰艇、灯塔和哨兵,另一面写上心里话:赠敬爱的爷爷奶奶。一同寄走的还有感谢

信:’您的围巾给了我们极大的幸福感。军队是人民的钢铁长城,人民是军队的坚强靠山。我们决不辜负

党和人民的期望,誓死守护祖国海疆。’”可概括为:2021年春节前,老人为北礴岛守岛官兵寄去围巾,

官兵们寄回画有图案和写有心里话的鹅卵石及感谢信。

②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结合“包裹打开,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让官兵们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可知,把

围巾比作了“彩虹”,“彩虹”写出了围巾的色彩缤纷,“亮起来”表达出了官兵们收到围巾时的惊喜和喜悦。

③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老人名叫赵中福,父亲是河南省安阳市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员。赵中福从

记事起就看着爹娘给解放军做鞋子、打手套、织围巾,八岁起就像父亲一样为地下党组织送信了……从

那时起一直到现在,逢年过节,赵中福老人的儿孙们从四面八方团聚老人小院之日,就是家中几代人热

热闹闹同织围巾之时”可知,老人为解放军织围巾的行为是一种家族传承,体现了他们对解放军的深厚情

感和关爱是代代相传的。

故答案为:2021年春节前,老人为北布岛守岛官兵寄去围巾,官兵们寄回画有图案和写有心里话的鹅卵

石及感谢信;围巾的色彩缤纷;官兵们收到围巾时的惊喜和喜悦;老人为解放军织围巾的行为是一种家

族传承,体现了他们对解放军的深厚情感和关爱是代代相传的

18.①考查修辞手法。结合“他们像一对日夜不倦、吐丝不止的春蚕,从早到晚地、十四个年头不停歇

地织着围巾”可知,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人比作春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勤劳、无私奉

献的精神。故选:C„

②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

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热血沸腾:比喻情绪高涨、

激动。再结合“一位是个头不高黑红脸膛的瘦弱老人。他们像一对日夜不倦、吐丝不止的春蚕,从早到晚

地、十四个年头不停歇地织着围巾”可知,答案为“饱经风霜”。

故选:B„

③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结合“挂在老两口织巾工作间墙上的一张中国地图上,沿着祖国的万里边海防

线,贴上了一百一十三颗醒目、耀眼的红色五角星。它们照耀着两位老人用围巾温暖的一个个解放军哨

所、公安边防派出所、边疆学校”可知答案。

④考查古诗文默写。结合“采访中我们得知,老人名叫赵中福,父亲是河南省安阳市早期的中共地下党

员。赵中福从记事起就看着爹娘给解放军做鞋子、打手套、织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