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北京市东城区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北京市东城区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北京市东城区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北京市东城区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北京汇文中学高二(上)期末

语文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是人工智能领域爆炸式发展的一年,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便是其中的代表。一年多的

时间里,ChatGPT的版本从35升级到4.0,进步明显:专门训练它的硬件设备升级,其中央处理器

(CPU)内核和专用图形处理器(GPU)分别增加到28万个和1万个;它有1万亿个参数,知识的获取从

检索固定的数据库发展到可以自行上网寻找资料;它不但可以解读用户发送的图片,还可以根据文字描述

生成图像……

人工智能产品研发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ChatGPT展示出人工智能应用的巨大价值,OpenAI公司的估

值因此一飞冲天,最大的外部投资者微软公司更因此获利巨大。其他几家科技巨头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

尤其是谷歌公司,多年来一直被认为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如今被OpenAI抢了先机,

谷歌只能寻机后发制人。

果然,谷歌在2023年底推出了“双子座”(Gemini)。这款多模态大模型人工智能产品在32项功能

的评测中有30项的表现超过了ChatGPT„除了在文字方面的输出看上去与ChatGPT不相上下,它还对图

片和视频有着超强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同时可以针对提问给出混合文字和图像的多模态输出——这是

ChatGPT尚不具备的。2024年初,谷歌的聊天机器人Bard已融合了Gemini的能力,升级版Bard的表现

完全不逊于ChatGPT。而与此同时,OpenAI又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它能根据提示词生成60秒的

连贯视频,这预示着一个新的视觉叙事时代的到来。

差不多同时,DeepMind公司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的MobileALOHA机器人问世。它是

一对可以使用锅碗瓢盆、操作家用电器乃至洗衣叠被的机器臂,精细程度不输入类。其中,有些任务由操

作者远程控制完成,有些由机器人通过模仿学习完成。模仿学习是让人工智能通过模仿人类或其他智能体

的行为习得技能。此外,还有多家公司都酝酿着推出自己的产品,犹如当年的五花八门的手机市场。竞争

带来发展。我们正加速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AGI是一种能够完成多种工作的深度学习系统,

在很多方面都不逊色于人类。研究者预测,AGI将在未来5到10年内诞生。

(取材于苗千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有时会存在道德和伦理缺陷。比如曾有聊天机器人鼓励一名男子自杀;又如图灵

奖得主约书亚•本吉奥所说,负责阻止气候变化的人工智能可能会得出消灭人口是最有效方法的结论。因

此,我们必须保证功能越来越强大的人工智能机器,其内嵌的意图和价值观与人类保持一■致。这也正是如

今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人工智能对齐。这一概念最早由计算机科学家诺伯特•维纳在1960

年提出,其基本内涵是使人工智能系统的行为符合设计者的利益和预期目标。

从2023年7月起,“ChatGPT之父”伊尔亚•苏茨克维便开始在OpenAI领导一个为期四年的名为

“超级对齐”的项目,要利用占到OpenAI20%的算力来研究如何驾驭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系统。也正

是因为在人工智能的商业利润和安全性之间的抉择产生了分歧,伊尔亚•苏茨克维在2023年11月主导

OpenAI的董事会开除了CEO萨姆•奥尔特曼。董事会在声明中提到公司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惠及所有人的

使命,并表示“公司需要新的领导才能向前发展”。然而就在5天之后,奥尔特曼重新成为OpenAI的

CEO,这个结果显然受到了其外部最大投资方微软公司的影响。

2023年12月底,欧盟就《人工智能法案》进行了第五次闭门讨论,将人工智能对齐技术纳入人工智

能治理中。该法案规定,在模型发布前必须通过主动测试来发现和挑战现有模型潜在的漏洞,测试人工智

能模型是否能抵御诱导,保持其逻辑和道德的完整性。

技术层面上,人工智能对齐已经有实现的可能,但挑战在于人类的价值观缺乏统一标准,比如不同国

家对民主这一概念有不同解释。在为人工智能制定价值观时,除了要寻找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共识,

还要考虑如何融合这些共识,来塑造一个更全面、更公正的人工智能。

2024年1月,OpenAI成立了一个新的对齐团队“集体对齐”,强调对齐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

一个人文问题,需要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人文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例如,要让语言模型理解民

主,首先需要了解人类的民主是如何形成的:然后在对齐过程中加入一些类似辩论、协商的模块,让语言

模型之间进行讨论和辩论,通过辩论达成共识;再由人类参与设计相关机制,使人工智能对民主形成更高

层次的认识,又或者从人类参与民主过程的语料中主动学习相应的价值观。

(取材于陈璐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ChatGPT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代表了2023年人工智能发展的最高水平。

B.训练ChatGPT3.5的硬件设备无需专用图形处理器。

C.ChatGPT展示巨大的应用价值后,微软公司成为其投资方。

D.ChatGPT在文字方面的输出功能不逊于谷歌的“双子座”。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以升级版Bard的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

B.如今,记者已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生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新闻稿。

C.MobileALOHA机器人完全自主劳动,主人不再为家务操心。

D.多家公司纷纷推出人工智能产品,谷歌公司的优势一去不返。

3.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得令文意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自主作出的决策,有时会不符合人类的预期。

B.OpenAI的CEO奥尔特曼与微软公司更看重商业利润。

C.欧盟通过立法,确保人工智能对齐在技术上能实现。

D.“集体对齐”强调人工智能对齐更是一个人文问题。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很多方面都不逊于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AGL也需要人工智能对齐。

B.“超级对齐”项目投入20%的算力成本,使ChatGPT获得爆发式发展。

C.人工智能对齐能够让人类在价值观上形成统一标准,促进社会的进步。

D.科学发展带来的人文问题,要靠人文学者来解决,科学自身没有用处。

5.根据以上材料内容,在第一小题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并按要求回答第二小题。

(1)两则材料从技术发展、企业竞争和安全性三方面介绍人工智能。其中技术发展主要包括硬件升级、

自主检索数据、①和②。

(2)基于以上这三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简述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以及你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8分。

(-)课内文言知识。(共6分)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一项是()

A.其文约,其辞微微:含蓄隐晦

B.空以身膏草野膏:滋润

不爱珍宝重器肥饶之地爱:喜欢

D.举天下之豪杰举:全,整个

7.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在汉者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人又谁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为降虏于蛮夷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二)(共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辱之才,而卒不能行其

万一者,未必皆若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

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大下苟韭大兀道之.国皆欲面前扶.持庶几一月得行其道。将冬荆,先之以冉

有,申之以子复。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回:”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日:“夫子何为不簟I?”孟子日:“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

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

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

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

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

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西赋以吊屈

原,野郁愤闷,超然①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用用,

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

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

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②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

谨其所发哉!

(苏轼《贾谊论》)

材料二

然卒以不用者,得非孝文之初立日浅,而宿将老臣方握其事,或艾旗斩级矢石之勇,或鼓刀贩缙贾竖

之人,朴而少文,昧于大体,相与非斥,至于谪去。则谊之不遇,可胜叹哉!且谊之所陈,孝文唱施其

术,犹能比德于成、康③。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

@o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

之思,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

岂日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谨论。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注释:①越(ti)然:心情激动或冲动的样子。②狷介:正直孤傲。③成、康:周成王和周康王,两

人都是周代中兴的帝王。④决壅(yong)稗(bai)坠:比喻容易办到。决壅,决堤放水。稗坠,稗草成熟

后的子粒容易脱落。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卿的一项是()

A.古之贤人,皆负可篡之才致:建功立业

B.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妙也勤:尽心尽力

C.夫子何为不建豫:欢喜快乐

D.奈何俯抑佐王之略略:大体约略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皆不时君之罪尔甚无忘乃父之志

B.将之荆,先之以冉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C.观其过湘沟赋以吊屈原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D.谋之一不用用加犯乃死,重负国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B.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C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D.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1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卿的一项是()

A.苏轼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指出贾谊的仕途遭遇,为他虽具有王佐之才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痛惜。

B.苏轼举孔子和孟子的例子来说明贤人与帝王的关系,是对上文“所待”“所忍”的具体释说明。

C.苏轼认为绛侯、灌婴功高势大,贾谊无权无势,不可能让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从而实现人生抱负。

D.欧阳修认为班固虽然善于写史书,但对贾谊的悲剧认识偏颇,在褒贬人物方面比不上《春秋》。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苏轼和欧阳修都认为贾谊有王佐之才,但对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看法却不尽相同,请用自己的话简

要概括他们各自的看法。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4.在横线上填写出下列事件中所指人物名字

(1)协理宁国府;

(2)病补雀金裘。

15.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文字指贾探春。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说说这个称谓所包含的内蕴。

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释: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作此诗时正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

类。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7.陆游的《书愤》中有“衰鬓”,叶梦得的《雨后为山亭独卧》中有“白头”,两位诗人都写到了自己

的白发,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两位诗人借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信而见疑,—,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o(《过秦论》)

(5)一,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6)心非木石岂无感?。(《拟行路难(其四)》)

(7)落木千山天远大,—o(《登快阁》)

(8),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9)诗人洛夫将杜甫《客至》中“一,—”两句改写为“来客请进……请进这春水的妖姨荡漾/

进入群鸥争食我挺喜爱的聒噪/这里风生水起,有冷冷的灯火和诗稿”。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感觉那里的地势

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的确是一个好地方。年少时,曾匆匆地游览过一回,许是太幼稚,印象中只

是一些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尔后读司马迁,却没有从那次游历的记忆里找出一点清晰的感受。重访,不都

是重新发现,有时候只是从头做起。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笼,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芝水从这里流入

黄河,这芝川便有了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经不想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

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草。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

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跨入祠墓大门,踏上石砌的司马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

上,经这儿往返行宫;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朱德经

这儿东渡黄河,抗击日寇。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

后,这里演变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

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

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据说用意取于《易

经》,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也有九十九级的神

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意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

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司马迁的少年生活是在半耕半读中度过的。他19岁进入长安读书,

20岁到23岁游历了长江淮河流域和中原及山东一带,为以后参与父亲司马谈写中国通史做准备。之后不

久仕郎中,成为皇上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巡游。35岁时为郎中将,以皇帝特使身份西征巴蜀,安抚西

南。与父亲诀别后,又随皇帝祭泰山、至濮阳抗洪。38岁继父职为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图

籍,制定《太初历》。直到43岁才开始“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

职”,著述《太史公书》。

至此,司马迁完全可以当好他的朝廷历史顾问,了其终生。也许是应了那句俗语,“是福跑不了,是

祸躲不过”。这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汉武帝发兵讨伐,李陵为将,请“自当一队”。后李陵战败被俘,

司马迁讲了几句公道话。汉武帝木冬雪霉,以诽谤罪将其打入天牢。李陵在灭族后被迫投降,司马迁被罪

加一等……此后,司马迁以超越了常人的物质和精神处境,“不虚美,不隐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之变,成一家之言”,著一部史书在人间。48岁受难,死于56岁。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

一女子,自称是司马迁侍妾,叫随清娱,迁遭难后忧伤而死,褚氏遂作碑文。是实录还是虚幻,苇毒:

足。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

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

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冈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

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故未能埋入祖莹。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

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势雄伟,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

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墓,墓壁上嵌有豉雕八卦卦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共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圆的

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取材于和谷的同题散文,有删改)

19.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戈铁马:脚下古道见证的诸多历史战争事件。

B.高山仰止:拜谒者对司马迁崇高品德的敬意。

C.大发雷霆:司马迁为李陵讲了几句公道话,汉武帝感到非常愤怒。

D.莫衷一是:人们很难由衷表达,因此对梦碑来历的看法并不一致。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思螂的一项是()

A.作者曾怀着崇敬游览韩城,却未对司马迁有清晰的感受,期待重访能有所发现。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也许司马迁被认为是辱没祖先才未能被埋入祖莹,而作者认为这高冈才该是他的长眠之处。

D.文章末段连用四个“读”字,暗示作者想从司马祠这本书中解读出司马迁的人格与精神。

21.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2.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

涵?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四时的变换与文学艺术的创作往往是融为一体的。随着大雪节气来的降温与下雪,不仅催生

了许多“雪”的诗文,也大大丰富了艺术创作中对于雪景的描绘。唐代诗人王维创作了描绘东

汉高士的《袁安卧雪图》,图中雪里芭蕉所体现出的艺术创作的自由性,就曾广为时人所称颂。此图

不存,但在南唐画家徐熙的《雪竹图》中,我们或许可以体会到相似的意趣。此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