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届高三年级下册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届高三年级下册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届高三年级下册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届高三年级下册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届高三年级下册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25届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新考古发掘表明,八里桥遗址是豫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其功能区

划完备、有夯土建筑区、手工业区、墙垣、道路等设施,出土有玉器、松石嵌片等高等

级遗物。此外,陶器组合和器物形态上与二里头遗址保持高度一致。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南北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较为频繁B.八里桥拥有较高社会生产力和地位

C.二里头作为中原核心的地位被取代D,中原地区已经形成完备的国家形态

2.周代的爵位获得主要根据贵族的传统身份和宗法地位,而战国秦汉时期的军功爵制为平

民通过军功获取爵位、改变身份提供了可能。有学者评价,”军爵塑造新社会,把包括

庶民在内的人民都组织到一元化的秩序中去”。据此可知军功爵制的确立

A.标志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B.加强了专制主义集权

C.推动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规范了官员考核制度

3.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阎立本在太极宫凌烟阁内描绘了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李靖

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图中人物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

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唐太宗此举意在

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A.表彰功臣,分散相权B.打压士族,唯才是举

C.复兴儒学,光大正统D.驱驾英才,巩固统治

4.宋元时期,徽州人已将本土茶、木等物产运至浙江、江西一带销售。徽州文人方回描述:

“厥土最宜杉,弥岭亘冈麓。种杉二十年,儿女婚嫁足。杉杪以樊圃,杉皮以覆屋……

联筏下浙河,善价不轻鬻。又有茗萍利,商贩给南北。”材料反映了当时

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B.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兴盛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5.洪武二十六年,朝廷颁发给安定、曲先、罕东、阿端四个西北地区卫市(今新疆哈密以

东,甘肃嘉峪关以西)金铜信符来保障茶马贸易,“遇有使者征发,比对相合,始许承

命”,以防止边将假朝廷命令,扰害民众。此外,明朝和西北地区诸羁縻卫所都保持着

“厚往薄来”的贡使贸易。这些举措

A.加强了与边疆地区的经济联系B.削弱了羁縻卫所的自治性质

C.有利于巩固对西域全境的统治D.促进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

6.1872年,李鸿章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重申成立招商局的目的是“翼为中土

开此风气,渐收利权”;主张企业在政府监督下,新办的企业由商人出资,合股的资本

为商人所有,公司按照自己的章程制度规范管理。李鸿章的这些主张

A.遏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

C.顺应了近代工业化发展的需要D.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7.随着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各大城市的占领,中国共产党逐渐把发展党员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农村

地区,吸纳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以东北地区的东部为例,到1935年末,党团员成分中,工

人成分占10%至15%,雇农占25%至35%,贫农占绝对多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动员民众投身民族解放运动B.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

C.以“三三制”巩固统一战线D.全面抗战的路线已基本形成

8.1950年6月,政务院发布《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规定成立专门机构对失业工人进

行救济,同时为帮助失业工人提高政治、文化、技术水平,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转业培

训I。到1952年底,绝大多数失业工人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这些方针政策的实施

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A.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C.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9.表1为新中国在不同时期对外交对象国的不同表述。这些表述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

主义国家”

20世纪70年代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美国、苏联、第三世界

21世纪初“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表1

A.说明了地缘政治的重要性B.体现了传统的革命外交思想

C.折射出灵活务实外交理念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10.苏美尔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君》记载:乌鲁克国王恩美卡派出使者与阿拉塔国王交

涉过程中因信息越来越复杂,致使“使者的嘴沉重,不能复述之"。于是恩美卡"揉了一块

泥,犹如泥版,把言词写在上面。此前,把言词写在泥上的事情从未见。”这一记载可以佐

证该地区

A.帝国版图的扩张B.字母文字的出现

C.早期文明的发展D.商业贸易的频繁

11.表2为1328年一名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人的账簿记载的卖给一位德意志贵族的商品组成。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欧洲

商品名称重量(磅)产地

香红花1.5意大利

扁桃和杏仁90地中海周边

生姜4.75印度

谷物0.5西非

胡椒6马拉巴尔

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大米105西班牙

表2

A.资本主义萌芽兴起B.集市贸易得到发展

C.封建庄园经济瓦解D.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12.法国大革命初期,英国政府及民众大多数对革命持欢迎态度。随着形势的发展,保守派

却开始对法国大革命提出质疑,并在报刊上同激进派展开激烈争论。保守派态度变化反

映出他们意图

A.稳定国内现存秩序B.巩固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C.防范法国称霸欧洲D.维护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3.图1是1901年作于美国的一幅漫画。漫画信息反映了

图1

A.美欧实力对比发生逆转B.美元霸权地位的强势

C美国支持拉美民族独立D.美国控制拉美的意图

14.1962年9月,在赫鲁晓夫支持下由《真理报》编辑部发起,苏联开展了大规模关于完善

经济管理问题的讨论,并就企业关心最大的生产效果、计划经济和物质刺激的方法,对苏

联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润率、成本、劳动生产率等多方面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

场讨论

A.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B.触及到苏联体制的弊端

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做法D.推动了苏联经济的转型

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15.尼日利亚伊巴丹学院最初作为伦敦大学附属学院,历史教学的重点是英国史。20世纪

50年代中期伦敦大学同意将非洲历史课程纳入学院教学大纲,60年代该校进一步建立

起以非洲史为核心的历史教育体系。该校历史教学内容的变化

A.顺应了非洲民族解放的呼求B.结束了西方殖民主义影响

C.还原了非洲历史的真实面貌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16.世界贸易组织目前在新兴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推进上陷入僵局,上诉机制的停摆更使其

争端解决能力陷入危机。此外全球地缘冲突加剧,经贸、科技交互政治化,极右派、民

粹主义抬头。这些现象表明

A.旧有国际秩序已经瓦解B.全球南方影响力上升

C.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变革D.经济全球化陷入停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汉唐时期都将粮食视为国家管控的战略物资,以国有官营的方式统一管理粮食调运、中转

、分配。汉唐用以储备粮谷的官方和民间仓縻种类繁多,形成了仓、縻、庾、困、窖等十余种

仓储类型,形成了以常平仓、正仓、太仓、军仓为代表的官方“集中存贮''和以义仓、社仓为代

表的民间“分散存放”现象。皇家仓原因其重要性与规模性,承担了更为广泛的赈济职责;而民

间系统则有效弥补了在官方难以维系时的不足,显示出对于百姓生活的保障属性。

——摘编自韩国河、王祖远《汉唐时期储粮制度和方式之变迁》

材料二

中国粮食进口历史悠久,北宋真宗时期曾经输入占城稻3万石,用作改良稻种。清代

康乾之际,清政府鼓励商人从东南亚输入米谷。鸦片战争后,据海关统计,1867—1947年

的81年中,78年有粮食进口,其中大米、小麦、面粉分别进口约6.607亿、1.568亿

、1.391亿担,三项合计共约9.0266亿担。81年中只有1917、1919、1920三年粮食贸

易出超,分别约出超26万担、750万担和1190万担,其余78年分别共约入超6.02

亿担、1.104亿担、1.127亿担,三项合计共约入超8.2517亿担。

----摘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的历史启不》

材料三

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国内粮食市场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粮

食总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实现百分之百自给。粮食

库存充裕,高于17%-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小麦、稻谷库存量能够满足全国人民1年以

上口粮消费需求。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涵盖中央储备、地方储备、社会储

备的多层次、全方位粮食储备体系。京津沪渝等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成品粮储备保障能力在

15天以上。

——摘自新华社《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政府管控粮食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粮食进出口现象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意义。综合材料一、二、三

,说明粮食生产与国家治理的关系。(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英国女性的服饰犹如社会风云变幻的一面镜子,敏锐地对社会变革作

出积极的反映。这一时期苯胺紫、孔雀绿、靛蓝等多种颜色的发现,被用于毛料和丝绸服饰

的染色;黏胶人造丝的制成,很快在服装制作中流行开来。美国发明的电机缝纫机,传入英

国后在服装工厂大量投入使用。

16世纪初英国贵妇穿鲸须紧身胸衣,因鲸须稀有昂贵,制作工艺复杂,“紧身胸衣”一度

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到19世纪,紧身胸衣成为各阶层女士时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

世纪末期,随着户外体育运动和海滨休闲度假在英国上流社会开始流行,骑马、板球等运动

项目要求女性的着装更加轻便舒适,紧身胸衣逐渐被舍弃。运动休闲套装也被中下阶层女性

效仿。1851年,一款引进东方风格的阿拉伯式宽松裤子的新型女装,被命名为“灯笼裤”。“灯

笼裤”出现为女装的进一步革新指明了方向,即摆脱夸张裙撑的束缚,给女性以更多的行动

自由。

——摘编自谭赛花《维多利亚晚期英国女性服饰的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英国女性服饰变革的趋势。(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英国女性服饰变革的因素。(7分)

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对于外来文明,中华文明是开放包容的,但包容并不意味着主体性的消失。中华文明早已建

立起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文明主体性。坚守而不保守、自信而不自大是中华文明主体性的主要

原则。就文明的自主性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而言,文明的自主性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有了主体性,

就有了文化意义上的坚定的自我。就文明的开放包容性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而言,开放包容是文明

发展的活力来源,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

——摘编自杨共乐《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取向》

从材料中提取论点,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

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2025届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

BBDCACAA

910111213141516

CCBADBAC

1.[B]从材料中“八里桥遗址是豫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以及出

土很多高等级器物等信息可知,八里桥遗址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且在二里头文化

圈中占据较高地位,故选B.二里头遗址与八里桥遗址都位于中原地区,无法体现南北

贸易频繁,排除A,八里桥遗址是豫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而非整个二

里头文化中心,故排除C,中原地区已经形成完备的国家形态无法体现,故排除D。

2.[B]军功爵制的实施使得庶民可以通过军功获取爵位,同时削弱贵族特权,从而利

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选择B。郡县制的实施标志着官僚制度的形成,故排除A,

推动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说法错误,故排除C,军功爵制是选官制度,与官员考核制

度无关,故排除D.

3.[D]根据材料“面北而立”通常用于表示臣子的站立姿势,象征着对君主的尊敬和

服从。唐太宗命人在太极宫凌烟阁内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画像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驱驾英才,

巩固统治之目的,故选D.材料中未体现分权制衡,打压士族和复兴儒学,故排除A、

B和C。

4.[C]根据材料“善价不轻鬻”“商贩给南北”,徽州人将本土特产茶和木材等农产

品销往外地市场以赚取利润,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所以C项正确。传统经济结构发

生质变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明清时期,地域性商帮兴盛,时间不符,故排除B;经

济重心南移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D.

5.[A]“金铜信符来保障茶马贸易”与“明朝和西北地区诸羁縻卫所都保持着厚往薄

来的贡使贸易”等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经济联系,故选择A。这些举措并

未削弱羁縻卫所的自治性质,故排除B,明朝时期并未控制西域全境,故排除C,该措

施与边疆内地一体化无关,故排除D。

6.[C]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采用近代企业的经营模式,符合近代工

历史答案第1页共4页

业的发展的要求,利于推动中国早期的工业化,故C项正确.遏制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过于绝对,排除A,突破“中体西用”思想不符合史实,排除B,19世纪七十年代尚未

形成实业救国思潮,故D项错误。

7.[A]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逐渐把发展党员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农村地区,吸纳优秀分

子加入党组织”T935年末,党团员成分中,工人成分占10%至15%,雇农占25%至

35%,贫农占绝对多数”等信息表明当中国共产党注重发挥群众力量,动员民众参加抗

日救亡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去,故A项正确。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开始于农村,材料里只

的仅是党在东北发展党员工作重心的转移,故排除B,“三三制”此时尚未实行,故排

除C,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形成于1937年洛川会议,故D项错误。

8.[A]据材料可知,对失业工人有计划地进行转业培训I,这有利于提高工人政治、文

化、技术水平,为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1957年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时间不符,排除B,改革开放后,我

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才逐渐完善,故排除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此时尚未建立,故排除D.

9.[C]根据表格信息,新中国在不同年代对外交对象国存在不同表述,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些表述是受新中国所处不同年代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体现了新中国

根据具体实际调整外交政策,表明我国践行灵活务实的外交理念,故选C项。表格信息

无法体现地缘政治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故排除A;表格信息不能反映我国仍延续传

统革命外交思想,故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

排除D。

10.[C]史诗记载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出现,文字是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故选

C项,楔形文字不属于字母文字,排除B项.材料内容看不出帝国版图的扩张、商业贸

易的频繁,排除A、D两项。

11.[B]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德意志商人购买商品来自诸多地区,可见这一时期欧洲集市

贸易得到发展,故选B项。表格信息无法看出雇佣关系出现,所以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

芽,故排除A,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庄园经济瓦解,故排除C,欧洲商业中心转移开始于

新航路开辟后,故排除D项。

12.【A】英国保守派看到法国大革命形势的发展到处死国王,结束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担心影响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态度发生转变,意在稳定国内现存秩序,故选A。英国

世界工厂地位地位的形成于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B项,保守派对

法国大革命态度转变,与激进派发生分歧,此举主要意图与防范法国称霸欧洲无关,排

历史答案第2页共4页

除C,材料无法体现英国维护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且英国未加入该体系,故排除D项。

13.[D]漫画揭示了美国门罗主义的实质,意图将拉美变成自己的后院,控制拉美,故

选择D,漫画无法反应美国支持拉美民族独立,且19世纪上半叶拉美地区基本获得了

民族独立,故排除C项。19世纪末,美国实力在增长,但美欧实力对比尚未逆转,故

排除A;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在二战结束后初期,故排除B.

14.[B]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触及到苏联体制的弊端,但未从根本上纠正该体制,

效果也很有限,故选B项,赫鲁晓夫改革未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故排除A,材料体现不

出改革延续了新经济政策,排除C,赫鲁晓夫改革未促进苏联经济转型,故排除D.

15.【A】伊巴丹学院历史教学逐步增加非洲史的内容,顺应了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

呼求,反映了独立后的非洲构建民族国家意识的愿望,选A项。结束了西方殖民主义影

响过于夸大历史教学作用,故排除B项目,材料未能体现还原了非洲历史的真实面貌,

故排除C项,该校历史教学变化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故排除D。

16.[C]材料揭示了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表明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变革,

故选C项。旧有国际秩序已经瓦解表述绝对化,排除A;全球南方影响力上升材料中无

从体现,故排除B,经济全球化仍是发展趋势,所以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7.(25分)答案:(1)政府重视,统一管理;广设仓、縻等储粮设施;建立起官方与民

间相互辅助的储粮体系;管控粮食重视赈灾等。(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

(2)特征:进口粮食作物种类增加;粮食进口总量大;粮食进出口整体呈入超状态。(每

点2分,共6分)

原因:世界联系加强,市场上流通的粮食类型增加;传统小农经济的制约;近代中国政局动

荡,影响粮食生产;农业科技落后,粮食产能低下;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列强倾销粮食等。

(每点2分,任答3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