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_第1页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_第2页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_第3页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_第4页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本标准规定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的要求,是编制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配电网规划报告的依据。本标准适用于省县(区)级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研究报告的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6标准电压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43025-2023用户接入电网供电方案技术导则GB/T29319-2024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29328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GB/T33589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33593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GB/T36278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技术规范GB/T36547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GB50966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T5029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838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T14285GB/T22239DL/T5542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程DL/T5729-2016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L/T5552-2018配电网规划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DL/T836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2041-2019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DL/T256城市电网供电安全标准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L/T985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DL/T50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709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10738—2020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10865—2017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Q/GDW11990—2019配电网规划电力负荷预测技术规范T∕CERS0008-2020增量配电网规划规范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配电网distributionnetwork从电源侧(输电网、发电设施、分布式电源等)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与各类用户、新型主体交互的电力网络,对应电压等级一般为110kV及以下。其中,110~35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10(20、6)kV电网为中压配电网,220/380V电网为低压配电网。3.1.2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位于用户附近,在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消纳为主的电源。3.1.3新型电力储能newenergystoragesystem除抽水蓄能外,利用储能介质,从电力系统吸收、存储、转换及释放电能的技术或基础装备,也称新型储能。3.1.4微电网microgrid由分布式发电、用电负荷、监控、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等组成(必要时含储能装置),是一个能够基本实现内部电力电量平衡的小型供用电系统。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GB/T33589-2017,3.2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Q/GDW10738-2020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修订文稿)3.1.5净负荷netload在统计期内,同一规划区域、同一电压等级电网的公用变压器同一时刻输送功率之和。公用变压器输送功率从高电压等级流向低电压等级电网时为正向、数值为正,也称网供负荷;从低电压等级流向高电压等级电网时为反向、数值为负。3.1.610kV电网用电需求10kVgridelectricitydemand10kV电压等级公用变压器供电范围内所供用户负荷和用电量统称为10kV电网用电需求。3.1.7容发比capacity-powerratio规划区域内高压配电网同一电压等级的公用变电总容量与参与该等级以下电力平衡的电源总装机的比值。分布式电源的容发比可单独计算。3.1.8分布式电源承载能力DGsbearingcapacity考虑本地负荷、电网调节能力、新能源利用率等因素,在各电压等级配电网设备不出现反向重过载、电能质量满足要求条件下,某一配电设备或某一电压等级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的最大装机容量。3.1.9最大供电能力powersupplycapability规划区域内某一设备(设施)或某一电压等级配电网在设备不过载、电能质量满足要求条件下,可接入的最大用电负荷。3.1.10高压分区highvoltagepowersupplypartition地市或县域范围内,高压配电网网架结构完整、供电范围相对独立的区域。3.1.11中压网格mediumvoltagepowersupplymesh在高压分区划分基础上,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具有一定数量的高压配电网供电电源、中压配电网供电范围明确的独立区域。3.1.12供电单元powersupplyunit在中压网格划分基础上,结合用地功能定位,综合考虑用地属性、负荷密度、供电特性等因素划分的若干相对独立单元。34总体要求4.1.1本标准规划区域为省电力相关企业运营范围,地域为县(区)级供电区,县(区)级供电区主要是指县(区)级行政区。4.1.2本标准仅涵盖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县(区)级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以下简称县(区)级规划),规划内容和重点要求如下:a)县(区)级规划应以供电网格为单位提出辖区内10kV及以下电网规划方案和项目;b)凡涉及统计分析的数据,以供电网格为基本统计单元。4.1.3县(区)级规划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相一致,一般可分为近期(5年)、中期(10年)、远期(15年及以上),遵循“近细远粗、远近结合”的思路,并建立逐年滚动工作机制。4.1.4县(区)级规划应遵循安全发展与绿色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规划建设配电网,持续升级网架和装备,适当提高设防标准,夯实本质安全基础,助力低碳转型。4.1.5县(区)级规划应坚持各级电网协调配合,与35kV及以上电网、微电网融合发展,促进配微协同;积极服务新要素,推进中低压配电网与源荷储融合发展,促进源网荷储协同;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动一次网架与二次系统同步规划、建设及改造,促进一二次协同。4.1.6县(区)级规划应遵循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原则,通过多方案比选实现电网资产在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维检修等全过程的整体成本最优。4.1.7县(区)级规划应遵循差异化原则,根据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实际需求和电力普遍服务要求,合理划分供电区域,差异化确定发展目标、技术原则和建设标准。4.1.8县(区)级规划应遵循经济高效原则,在保障供电安全和供电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统筹投入与产出,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提升配电网发展质量和效率。4.1.9县(区)级规划应全面推行网格化规划方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用电需求、能源电力规划及源荷特性等特点,合理划分中压网格和供电单元,细致开展供需预测,统筹变电站出线间隔和廊道资源,科学制定目标网架及过渡方案,实现现状电网到目标网架平稳过渡。4.1.10县(区)级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及能源电力规划相衔接,将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变电站、开关站、环网室(箱)、配电室站点,以及线路走廊用地、电缆通道合理预留。5规划目的和依据5.1目的和意义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低压配电网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中低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等内容,结合本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功能定位和远景目标,明确规划的目的和意义。5.2规划思路贯彻落实国家的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立足本区域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多元负荷、新型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素的发展现状,结合配电网建设经验,适应本区域差异化需求,阐述适合本区域的整体规划思路。5.3规划范围与年限明确规划涉及的地域范围,以及涵盖的电压等级。明确规划基准年、水平年和远景展望年。5.4规划依据列举规划的主要依据文件,包括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电力专项规划等县(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导则和技术原则,以及其他与规划有关的资料。46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6.1地区总体情况介绍本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发展定位、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及资源优势等内容,给出本地行政区划示意图等。6.2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整理本区域统计年鉴等参考资料,介绍并分析近5~10年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列表给出主要统计指标,包括:行政区土地面积、建成区面积、GDP规模及各产业占比、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城镇化率等。着重分析本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居民城镇化率变化情况,人口变化情况、资源优势等内容。分析光照、风力资源优势及不足,判断区县对发展分布式光伏、风电行业的优劣程度。6.3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简要分析本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中本区域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产业体系、用地构成等情况以及本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与电力规划相关的政府规划的政策和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零碳园区建设、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等。总结地区各规划中涉及电力的相关内容,分析各规划对电力需求预测的影响。710kV及以下电力系统发展情况7.1经营区概况7.1.1介绍本区域供电企业概况,包括供电企业数量、供电面积、供电人口。7.1.2介绍本区域供电主要指标,包括全社会用电量、全社会最大负荷、售电量、线损率、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户均配变容量、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配电通信网覆盖率、智能化建设程度、有源配电网“四可”覆盖率、可控负荷占比。7.1.3结合本区域实际,介绍A+、A、B、C、D、E各类供电区域基本情况,包括供电面积、全社会用电量、全社会最大负荷、供电可靠率等指标。7.2电源发展情况7.2.1总体情况按电源类型、并网电压等级等,分析近5年以来本区域接入配电网的各类型电源装机、发电出力、发电量等情况,及各类型电源典型出力特征。7.2.210kV以下电源情况分析近5年以来参与10kV电网电力平衡的电源装机、发电出力、发电量等情况。7.3电网总体情况分析近5年以来10kV及以下线路、配变、开关规模增长情况,逐年对比分析容量及净负荷变化趋势。7.4用电总体情况7.4.1总体情况按行业类型、接入电压等级,分析近5年以来本区域接入配电网的用户用电容量、用电负荷、用电量等情况,及各类用电典型用电特征。7.4.210kV电网用电情况分析近5年以来本区域10kV电网用电需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容量、用电负荷、用电量等。7.4.3充电基础设施5分析近5年以来本区域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充电基础设施的用电容量、用负荷、用电量等情况。分析其最大负荷时刻和本区域最大负荷时刻的充电负荷及占比情况。7.5储能发展情况7.5.1总体情况按并网电压等级、配置场景(电源侧储能、用户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等,分析近5年以来本区域接入配电网的各类型储能装机、充放电出力、运行模式等。7.5.210kV以下储能情况分析近5年以来参与10kV电压等级电网平衡的储能装机、充放电出力等。7.6新业态发展情况介绍近5年以来地区内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及虚拟电厂项目的发展情况,选取典型项目开展细化分析。810kV及以下电网发展评价8.1系统运行8.1.1供电能力从最大供电能力、设备最大负载率平均值、人均(户均)公用配变容量、人均(户均)公用配变容量匹配度等维度,分析本区域中低压配电网供电能力情况,梳理提出设备重过载、不满足N-1等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1.2承载能力从容发比、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可开放容量、光伏台区电压越限率等维度,分析本区域中低压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梳理提出区域中低压配电网承载能力不足、设备反向重过载、台区电压越限等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1.3协调水平从源荷比、分布式电源电量渗透率、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率、储源比、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等维度,分析本区域中低压源网荷储发展协调水平。8.1.4运行效率从分压线损率、设备利用率(平均负载率)等维度,分析本区域中低压配电网设备运行效率,梳理提出设备低效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2网架结构及二次标准化8.2.1网架结构从网架及二次配置标准化率、标准化接线率、联络率、合理分段率、关键节点开关配置规范率等维度,分析本区域中压配电网网架标准化情况,梳理提出非标准接线、单辐射、关键节点开关配置不规范等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2.2保护及馈线自动化从关键节点终端配置规范率、级差保护覆盖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等维度,分析本区域中压配电网二次标准化情况,梳理关键节点终端配置不规范、级差保护未覆盖、馈线自动化未覆盖等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2.3中压通信网6从电缆网光纤通信覆盖率等维度,分析本区域中压配电网通信建设情况,梳理电缆线路光纤未覆盖等问题清单等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3装备水平8.3.1配电线路针对配电线路,从设备型号、运行年限等维度,分析本区域配电线路设备水平,梳理提出老旧线路等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3.2配变设备设施针对配变类设备设施,从设备型号、运行年限等维度,分析本区域配变设备水平,梳理提出老旧高耗能配变、灾害易发区域内地下配电站房等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3.3开关设备设施针对开关类设备设施,从设备型号、运行年限等维度,分析本区域开关设备水平,梳理提出老旧开关等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4民生供电保障8.4.1居民小区从供电权属(直供电、非直供电、非公司供电)、外电源配置等维度,分析本区域居民小区供电情况,梳理提出高层小区单电源(单回路)供电、老旧小区供电薄弱等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4.2城中村从供电权属(直供电、非直供电)、外电源配置等维度,分析本区域城中村小区供电情况,梳理提出城中村供电薄弱等问题清单,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4.3重要用户从供电权属、外电源配置等维度,分析本区域重要用户供电情况,梳理提出重要用户外电源配置不规范等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5供电质量8.5.1供电可靠性从供电可靠率、户均停电次数、户均停电时长、预安排停电占比等维度,分析本区域供电可靠性总体情况。分配电线路(整线)、支线、公变台区、10kV用户、低压用户,从平均停电次数、平均停电时长等,分析本区域设备/用户层级供电可靠性情况,梳理提出设备/用户频繁停电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5.2电压质量从电压合格率等,分析本区域电压质量总体情况。分公变台区、低压用户,从电压越限率等维度,分析本区域中低压节点电压质量情况,梳理提出台区、低压用户电压越限问题,开展典型问题分析。8.6总体画像从系统运行情况、网架结构及二次标准化、装备水平、民生供电保障水平、供电质量等维度,针对核心关键指标通过指数化、标幺化等方法,采用雷达图、柱状图等灵活的方式进行配电网总体发展水平画像。79供需预测及电力平衡9.1用电需求预测9.1.1全社会用电需求预测9.1.1.1全社会用电量预测在本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历史增长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发展规划,采用弹性系数、产值单耗、分行业预测、趋势外推等方法,通过人均综合用电量、最大利用小时数等方法校核,分年度开展全社会用电量预测,并给出高、中、低预测结果及推荐方案。9.1.1.2全社会用电负荷预测在本区域全社会用负荷历史增长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发展规划,采用趋势外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等方法,通过人均综合用电量、最大利用小时数等方法校核,分年度开展全社会用负荷预测,并给出高、中、低预测结果及推荐方案。9.1.210kV电网用电需求预测在本区域10kV电网用电负荷、电量历史增长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发展规划,分年度开展近中期10kV电网用电负荷、用电量预测,并通过最大利用小时数进行校核。结合历史数据,对典型日10kV电网用电负荷特性开展预测,包括但不限于夏(冬)季、春(秋)季的典型日峰谷差、午峰晚峰差预测。9.2电源预测9.2.1总体情况预测结合本区域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在建电源项目情况,分并网电压等级、分电源类型,预测本区域逐年电源并网装机规模、电量、出力特性(夏(冬)季大负荷、春(秋)季午间小负荷等典型场景)预测结果。9.2.210kV以下电源预测分年度预测参与10kV电网电力平衡的电源并网装机规模、电量、出力特性(夏/冬季大负荷、春/秋季午间小负荷等典型场景)预测结果。9.3储能预测9.3.1总体情况预测结合本区域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同时考虑在建电源项目、电网侧储能的项目储备、电价政策变化后工商业储能的发展等情况,分场景、分电压等级开展本区域逐年储能装机规模(额定功率)预测。9.3.210kV以下储能预测分年度预测参与10kV电网电力平衡的新型储能并网装机规模。9.410kV电网电力电量平衡分析9.4.1净负荷预测根据本区域夏季大负荷、冬季大负荷、春季午间小负荷、秋季午间小负荷等场景,分年度计算出10kV电网最大正、反向净负荷,以此确定出本区域各年度10kV用电负荷需求最大和分布式电源反送需求最大的情况。净负荷应按照“自上而下”原则进行平衡计算,一般按夏(冬)季大负荷方式计算正向净负荷,按春(秋)季小负荷方式计算反向净负荷。9.4.2净负荷校核本区域净负荷应按照“自下而上”原则,分电压等级、分年度进行校核。9.4.3容量需求计算8根据本区域中压配电网各网格用电负荷叠加计算结果,通过合理确定公用配变最大负载率平均值,以此计算出区域内各年度中压配电网公变容量需求。以人均(户均)公用配变容量匹配度校核配变容量的合理性。9.4.4容发比校验以计算出的中压配电网容量需求,校验本区域内各年度的中压配电网容发比。容发比小于1.25时,以各年度中压配电网最大反向净负荷校验公用配变反向重过载情况。配变反向重过载时,通过经济性比选,优先采用汇集送出方式,也可选用设备增容、储能配置等方式,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接入需求。10规划目标和技术原则10.1规划思路结合区域电网实际情况,提出配电网发展规划总体思路。10.2规划目标10.2.1配电网规划总体目标立足于配电网发展现状及深度有源化的根本转变,坚持大局观念、系统思维,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论述本区域配电网中远期发展的总体目标。10.2.2中期规划目标依据配电网发展现状,分别提出本区域中期配电网的供电可靠率、中压线路故障自愈率、新型储能利用小时数、关键节点终端配置规范率等主要技术指标目标值。10.2.3远景目标展望至远景年,提出本区域配电网发展远景目标。10.3规划区域划分10.3.1供电区域划分结合本区域行政级别、经济发达程度、用户重要程度等因素,提出A+、A、B、C、D供电区域的划分依据,介绍供电区域划分。10.3.2高压分区划分根据全社会最大负荷水平,介绍本区域高压分区情况,单个分区不宜超过1000MW,宜以县(市、区)或2座及以上220kV变电站供电范围为单位。10.3.3中压网格划分根据道路、铁路、河流、山丘等明显的地理形态,介绍中压网格划分情况,网格范围应相对独立,建设标准宜统一。电力供需总量较大时,可拆分为多个中压网格。10.3.4供电单元划分根据上级变电站的布点位置、容量大小、间隔资源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等因素,介绍供电单元划分情况。供电单元内宜包含1~4个中压标准接线组,正常运行方式下,不跨单元供电。10.4重点任务结合本区域电网基础和规划目标等,细化论述本区域近中期配电网发展建设重点任务。10.5主要技术原则结合本区域功能定位、配电网现状、供电区域划分及规划目标,分条目细化提出高、中、低压电网结构、设备选型等方面的规划技术原则。91110kV及以下电网规划11.1上级电网规划简要介绍本区域35-220kV电网规划成果,包括变电站布点数量、容量、位置及10kV间隔情况等。11.210kV及以下电网规划11.2.1配变容量规划基于容量需求分析,介绍本区域10kV配变容量规划方案,逐年分析本区域10kV配变容量、网供负荷以及最大负载率平均值的变化情况。11.2.2网架及二次标准化规划11.2.2.1网架规划方案介绍本区域10kV网架建设方案,逐年分析本区域网架结构占比、标准化接线率等指标变化情况。分析非标准接线、线路无联络、关键节点开关配置不规范等网架问题解决方案。11.2.2.2保护及自动化配置方案介绍本区域保护及自动化配置方案,逐年分析本区域关键节点终端配置规范率、级差保护覆盖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等指标变化情况。分析馈线自动化未覆盖、极差保护未覆盖等二次问题解决方案。11.2.2.3通信网方案介绍本区域通信网建设方案,逐年分析本区域电缆网光纤通信覆盖率等指标变化情况。分析电缆线路光纤未覆盖等问题解决方案。11.2.3设备改造规划11.2.3.1防灾抗灾改造规划方案分防雨雪冰冻、防台风强风、防山洪内涝、防森林草原火灾等工程类型,分年度介绍本区域防灾抗灾设备改造解决方案。11.2.3.2老旧设备改造规划方案分配变、线路,分年度介绍本区域老旧、重过载、高耗能、频繁停电、电压越限等问题设备改造解决方案。11.2.4民生保障规划11.2.4.1居民小区按产权所属情况,介绍本区域政府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投资界面及相关政策,整体描述本区域老旧小区配套电网改造方案。11.2.4.2城中村按产权所属情况,介绍本区域政府城中村改造计划、投资界面及相关政策,整体描述本区域城中村配套电网改造方案。11.2.4.3重要用户按照用户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