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俄罗斯、澳大利亚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俄罗斯、澳大利亚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俄罗斯、澳大利亚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俄罗斯、澳大利亚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俄罗斯、澳大利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80俄罗斯澳大利亚

考点1俄罗斯

■落实基础知识

1.经纬网:在上图中标注经纬线的度数。

答案

2.填写

⑴海域:东北部隔a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b波罗的海,西南临c黑邂、d里海,

北临e北冰洋。

(2)地形区:A大高加索山脉、B乌拉尔山脉,C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E中西伯利

亚高原、F东西伯利亚山地。

(3)河流湖泊:①伏尔加河,②鄂毕河,③叶尼塞河,④勒拿河,⑤贝加尔湖,⑥乌拉尔河。

(4)城市:G莫斯科。

■突破核心考点

1.俄罗斯的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漫长,

气候

夏季温暖而短促

地形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地势

东部河流多自南向北流,为外流河,流程长,流量大,有春汛,结冰期长,有

水文凌汛;西部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流,流程长,航运价值大,被俄罗斯人称为“母

亲河”

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2)人文地理特征

地广人稀;人口负增长明显,老龄化严重;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

人口

在欧洲部分

城市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中心

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

产业用工业落后);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占世界重要地位。

农业:耕作业与畜牧业并重;粮食作物种类较少,主要为麦类

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铁路是交通运输骨干,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交通

在欧洲部分较为稠密;水运较差,北极航道大幅提升运输效率

2.俄罗斯气候寒冷的原因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冬季白昼短,接收太阳辐射少;东部和中部多山地、高原,海拔较高,

气温较低;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北冰洋南下寒冷气流的影响,东西伯利亚北部一些封闭

盆地成为北半球的寒极;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入,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

成气候严寒。

3.俄罗斯农业的分布及原因

俄罗斯农业分布图

4.俄罗斯海岸线漫长,且境内有多条大河,但海运和内河航运均不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为

主的原因分析

(1)海运: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多数港口封冻期长,且除北冰洋外,其他海域港口与外界联系

须经别国海域。

(2)内河航运:封冻期长,通航期短,且多流经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多为南北流向,与客运、

货运方向不符;只有伏尔加河等少数河流运量较大。

(3)铁路: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运量大;俄罗斯地域辽阔,铁路适合

长途运输。

・明确命题方向

考向1通过“流域开发”考查“综合思维”

(2023•辽宁沈阳二中模拟)顿河是俄罗斯第三长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65%〜80%,

该流域南部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1949年以来,顿河流域先后建成了伏尔加一顿河

运河、齐姆良斯克水利枢纽和众多水库。下图示意顿河流域水系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顿河流域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较小且年际变化小,流经平原,流速缓

B.由于河流上游地区冬季结冰,所以凌汛现象普遍

C.因为冰川融雪和夏季降水补给,所以汛期为夏季

D.该区域人口稀少,封冻期长,所以河流上无桥梁

2.顿河上游春季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降水量大

B.春季气温高

C.冬季积雪量大

D.春季用水少

3.顿河流域开发对亚速海的影响是()

A.海水盐度降低

B.海域面积增加

C.渔业资源减少

D.通航能力减弱

答案LA2.C3.C

解析第1题,顿河位于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较小且

年际变化小,流经东欧平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A正确;由图可知,顿河由高纬度流向

低纬度,不会发生凌汛,B错误;由材料可知,顿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5%〜80%,

说明汛期为春季,C错误;该区域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物产丰饶,

人口密度较大,河流上桥梁应较多,D错误。第2题,由于顿河上游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

低,降雪融化量较少,积雪量大,待到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量大,导致河流径流

量较大,C正确。第3题,顿河流域开发后,注入亚速海的水量减少,对亚速海的稀释作用

减弱,海水盐度升高,A错误;顿河流域开发不会导致亚速海海域面积增加,B错误;顿河

注入亚速海的水量减少,入海口附近的营养盐类减少,鱼类饵料减少,从而导致渔业资源减

少,C正确;对其通航能力影响较小,D错误。

考向2通过“农业”考查“区域认知”

(2024•山西大同期末)黑麦喜冷凉,不耐高温。俄罗斯是黑麦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其

黑麦种植区地处丘陵地带,多采用横坡垄(麦垄沿等高线)的方式种植。该国的黑麦面包因制

作原料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驰名世界。下图为俄罗斯本土黑麦主产区。据此完

成4〜5题。

4.俄罗斯黑麦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关键在于当地()

A.气候冬冷夏凉B.黑麦生长期长

C.农业技术先进D.种植历史悠久

5.俄罗斯的黑麦多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有利于()

A.减轻水土流失B.增加麦田光照

C.防止田间积水D.避免土壤板结

答案4.A5.A

解析第4题,“绿色”食品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少,俄罗斯冬冷夏凉的气候,不利于害虫越

冬、繁殖和生长,麦田的农药使用量少;冬季寒冷漫长利于黑土的形成,可减少化肥的使用

量,A正确。第5题,俄罗斯的黑麦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采用横

坡垄的方式种植黑麦,可拦截水沙,减轻水土流失,A正确;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无法

增加麦田的受光面积,B错误;黑麦种植区地处丘陵地带,坡度较大,排水条件良好,不需

要考虑田间积水问题,C错误;土壤板结与过度施用化肥有关,与采用横坡垄的种植方式关

系不大,D错误。故选A。

考点2澳大利亚

・落实基础知识

答案

120°E140°E160°E

2.填写:写出图中字母和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1)主要地形区:A大分水岭(山脉)、B大自流盆地、C中部平原、D西部高原、E维多利亚大

沙漠。

(2)主要河湖:①达令河、②墨累河、③北艾尔湖。

(3)主要城市:④悉尼市、⑤堪培拉市、⑥墨尔本市、⑦珀斯市。

(4)岛屿:⑧塔斯马尼亚岛。

■突破核心考点

1.澳大利亚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

①三大地形区

主要地形区地形特点

东部大分水岭纵贯南北,平均海拔在800〜1000m

中部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地形平坦,海拔多在200m以下,多自流井

西部西部高原平均海拔450〜600m,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②河流、湖泊:墨累河为全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北艾

尔湖为地势最低处。

③主要气候类型、自然地带及形成原因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类型自然地带形成原因

东北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

沿海的增温增湿作用

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

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

广大内受副热带高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

陆和西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降温

北沿海减湿的影响

东部亚热带季风性亚热带常绿受海陆热力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沿海湿润气候阔叶林带的影响

④动物多古老、特有物种。

(2)人文地理特征

①发达的农牧业一“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②发达的工矿业一“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③服务业发展迅速,超过工业和农牧业,成为经济支柱。

④典型移民国家,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澳大利亚干旱地区面积广大的成因

(1)澳大利亚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大部分地区地处副热带

高压带控制之下(面积大),以下沉气流为主,除东部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以外,大陆中部及

西岸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2)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向西深入,也是本地区干旱面积广的重要原因。

(3)大陆西岸流经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对其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3.澳大利亚人口、城市、铁路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

澳大利亚人口、城市、铁路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这是因为:

(1)从气候来看,东南沿海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并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

润,为澳大利亚气候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2)从交通方面来看,东南沿海一带有优良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

(3)从发展历史来看,开发历史悠久,英国移民最先到达这里,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农牧业和

工矿业,因此这里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

■明确命题方向

考向1通过“泥炭地”考查“综合思维”

(2023•河北秦皇岛质检)泥炭地在渍水地区发育,其成因是缺氧环境导致有机物质的不完

全分解。澳大利亚泥炭地类型较多,有不同的补给水源和形成方式。下图示意澳大利亚泥炭

地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澳大利亚西海岸少有泥炭地发育,主要受制于()

①大气环流②纬度位置③地形④洋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甲泥炭地的主要补给水源可能是()

A.海水B.大气降水

C.地下水D.积雪融水

3.与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泥炭地相比,乙泥炭地的形成更多依靠()

A.盛行西风B.东南信风

C.副热带高压D.副极地低压

答案LB2.B3,A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泥炭地在渍水地区发育,而澳大利亚西海岸少有泥炭地发育,

主要因为降水少。西海岸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因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沿

岸西澳大利亚寒流又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降水少,不利于泥炭发育,①④正确,故选B。

第2题,读图可知,甲泥炭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且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故甲泥炭地的主要补给水源可能是大气降水,B正确。第

3题,读图可知,乙泥炭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岛屿上,纬度约为40°S,此地位于盛行西

风带,盛行西风属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有利于泥炭地形成,A正确。

考向2通过“农业”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3•广东湛江模拟)澳大利亚某地区早在1980年就开始采用高架床种植农作物。高架床

改良了土壤结构,且有利于加快土壤温度的回升,促进作物生长。下图示意澳大利亚采用高

架床种植某种农作物的范围及高架床的结构。据此完成4〜5题。

颦.+一

基秋三作二飞

底土

4.图示地区大部分高架床种植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棉花B.水稻C.小麦D.玉米

5.与在平地种植相比,高架床的土壤温度升高速度更快,主要是因为()

A.比热容较小B.反射率较低

C.光照面积较大D.土壤肥力高

答案4.A5.C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大部分高架床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具有一

定的地形坡度。高架床种植方式加剧了耕地的不平整度,不利于大规模的标准化、机械化作

业,且增加了生产环节,投入成本增多,因此需要选择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棉花经

济价值相对较高,且喜光、耐旱,大部分高架床分布地区最适宜种植棉花,A正确;大部分

高架床分布于大分水岭地区,气候相对干旱,水资源紧张,不利于种植水稻,B错误;澳大

利亚小麦主要种植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墨累一达令盆地,相较于棉花,小麦和玉米的经济价值

较低,而该地区地形坡度较大,也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C、D错误。第5题,高架床

增加了地表的面积,且朝阳的坡面增大了有效阳光入射角度,改善了入射效果,增强了对太

阳辐射的利用率,C正确;两种种植方式均使用耕作土,比热容与反射率差异不大,A、B

错误;土壤温度升高速度与土壤肥力关系不太,D错误。

课时精练

(2023•北京东城区期末)下面两图分别示意鄂毕河与叶尼塞河的位置及多年月平均入海径

流量统计。据此完成1〜3题。

x河流一。湖泊二三沼泽

叶尼塞河一鄂毕河

L6月,两条大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大气降水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D.地下水

2.鄂毕河甲河段()

A.冬季封冻断流B.水能资源丰富

C.河水含沙量大D.春季凌汛明显

3.与叶尼塞河相比,鄂毕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

A.降水季节变化小B.气温年较差小

C.沼泽洼地面积大D.植被覆盖率高

答案LB2.D3.C

解析第1题,两条大河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的降雪大量积累,6月气温回升,积

雪融水大增,所以6月两条大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积雪融水。B正确。第2题,该河段纬度

高,冬季封冻,但是河流不一定断流,A错误。该河段所处地区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资

源不丰富,B错误。西伯利亚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水土流失少,河水含沙量小,C错误。

该河段有结冰期,并且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春季凌汛明显,D正确。第3题,图中显

示,鄂毕河流域有较大面积的沼泽洼地,沼泽洼地能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量,C正确。

(2024・湖南长沙模拟)俄罗斯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冷月月均温为-50.1℃,

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有北半球“寒极”之称。该市位于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房屋建筑

为木质结构,建在木桩上面(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木屋多东倒西

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下图为“奥伊米亚康区域略图”。据此完成4〜6题。

4.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高,气温低②锋面雨持续时间长③地形封闭,冷空气集聚④盆地□向北敞开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5.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

A.大风侵袭房屋和地基

B.河水泛滥冲击地基

C.暴雪重压倒塌房屋

D.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

6.奥伊米亚康村的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的主要原因是()

A.特有的民族风情

B.半埋进泥土中,有利于保温

C.为抵御强风,顺势而为

D.冻土的冻融作用

答案4.B5.D6.D

解析第4题,奥伊米亚康接近北极圈,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这是奥伊米

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之一,①对。读图可知,奥伊米亚康纬度高,暖湿气团

不够活跃,锋面雨日数并不多,年降水量较少,②错。读图可知,奥伊米亚康位于盆地之中,

地形封闭,且盆地口向北敞开,极地冷气团到达此处时,容易在此集聚,不易扩散,导致该

地气温低,这也是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③④对,故选B。第5题,

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更不易抵抗大风侵袭,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奥伊米亚康

位于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出现河水泛滥的可能性较小,B错误。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

上面不能防止暴雪重压,C错误。奥伊米亚康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地下多冻土,如果

冻土融化会导致地基不稳,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

基,D正确。第6题,木屋东倒西歪是地基不平导致的,而地基不平是由于该区域冻土广布,

在气温较高的6〜8月,冻土会随着昼夜温度的变化发生冻融,进而导致地基不平,D正确。

(2023•安徽合肥模拟)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大陆重心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漂移路径,图中

同心圆为纬线圈。据此完成7〜8题。

7.石炭纪到二叠纪,澳大利亚大陆重心漂移路径的大致移动方向为()

A.西南B.西北C.东北D.东南

8.澳大利亚大陆绝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泥盆纪B.石炭纪

C.古近纪D.第四纪

答案7.C8.A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在石炭纪时澳大利亚大陆位于60°S〜80°S之间,到二叠纪时为顺

时针移动。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顺时针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移动方向为东北方向,C正

确。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泥盆纪时澳大利亚大陆绝大部分位于0。至南回归线附近,A

正确;石炭纪时主要位于60°S〜80°S之间,澳大利亚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寒带,B错误;古近

纪时澳大利亚大陆绝大部分位于温带,C错误;第四纪时澳大利亚大陆绝大部分主要位于亚

热带,D错误。

(2024•云南丽江模拟)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自然地带分布图”,图2为澳大利亚某地传

统住宅,该住宅由当地木材制成,分木桩、房间和屋顶三部分。完成9〜10题。

图1

图2

9.该传统住宅主要坐落在()

A.①自然地带B.②自然地带

C.③自然地带D,④自然地带

10.影响②⑥两自然地带人口密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热量D.土壤

答案9.D10.B

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该传统住宅由当地木材所建,底部架空,屋顶坡度大,对应当地

森林密集、气候潮湿、降水丰富的自然特征,④自然地带为热带雨林带,D正确;①自然地

带为热带草原带,森林植被少,A错误;②自然地带为热带荒漠带,B错误;③自然地带为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错误。第10题,

⑥自然地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常年温和湿润,适合人类生存,人口密度大;②自然地带

为热带荒漠带,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人口密度低。B正确。

11.(2023•江西南昌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生产大国,2008—2018年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油气产量占比由

3%增至12%,俄罗斯油气生产对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依赖度迅速攀升。近些年,俄罗斯

充分引进国际资金及先进的油气田开发技术,在萨哈林大陆架进行了大规模开发,所开发的

油气被输送至俄罗斯远东、韩国、日本等地区。萨哈林一1是俄罗斯最大的油气开采项目,

也是目前唯一正在大规模开发的项目,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