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_第1页
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_第2页
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_第3页
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_第4页
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7N9禽流感防控中的

消毒隔离和防护张佳香2003年的SARS人感染H7N9禽流感: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规范使用防护用品外科口罩护目镜隔离衣手卫生标准预防接触隔离飞沫隔离手卫生开窗通风疫点消毒预检分诊咳嗽礼仪隔离病人口罩使用规范转诊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防控策略

一、基本要求防护用品管理要求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2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1适用范围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2使用方法2.1消毒液配制2.2消毒方法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我们现在的拖把!拖把、抹布已成为重要

传播源头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发热门诊;(二)收治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的病区;(三)医务人员的防护;(四)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一)发热门诊什么是标准预防三类隔离方式: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形成了标准预防,标准预防针对所有在医院中治疗的病人,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强调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双向防护。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手卫生2.戴手套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6.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7.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手卫生要求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5cfu/cm2。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戴手套的要求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但是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手套的应用指征戴手套注意事项1.诊疗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必须要更换手套。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3.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

和面罩

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一次性医用口罩

由3层无纺布构成,国家没有规定一次性医用口罩过滤效率的具体要求;医院采购时要索取产品标准,了解产品的相关性能。

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一般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有行业标准,国家作为二类医疗器械管理,采购时要索取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大于5μm颗粒,过滤效果>90%;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实际使用时一定要分清医用外科口罩的内外面,不能反戴;一般鼻夹结构是在外面的。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在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发热门诊等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有国家标准,我国按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管理,规定口罩的过滤效果要达到N95要求(对非油性0.3μm颗粒的过滤效率大于95%),同时还要具备表面抗湿性、合成血阻断性能等医用防护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用于空气隔离(如结核杆菌、SARS病毒等)的防护,一般要求肺结核门诊和收治病区的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目前美国3M公司生产的2个型号,1860型号是最经典的碗状结构,9132型号是折叠结构的。口罩的应用指征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佩戴方法(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形同虚设不如不戴!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6)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前应进行

适合性检验!

适合性检验利用一种喷雾的方法,在佩戴口罩后,检验佩戴者是否“感受”到口罩的泄漏,感受来自喷雾试剂所具有的味道,鼻子闻不到,但舌头可以尝到,而喷雾的颗粒大小设计成合格口罩滤料能100%过滤的范围,所以当佩戴者舌头感到有味道时(如苦味),说明口罩存在泄漏,这不仅能判断口罩是否合适,也帮助使用者了解口罩佩戴和调节方法,若用这个方法检验单纯的一次性外科口罩或纱布口罩,佩戴者很快就会尝到味道,无法通过检验。关于如何采用适合性检验,国家标准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附录E提供了详细的说明。戴口罩注意事项(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2)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5)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6)不能使用纱布口罩作为个人防护用品。摘口罩方法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4.切记必须在安全区域摘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b)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

鞋套防护服能预防医务人员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的污染,同时预防病人间的感染和特殊易感病人受到感染。各种隔离衣可提供保护和屏蔽细菌减少感染传播的作用,但并不是接触所有的病人都需穿隔离衣;只有在衣服有可能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液体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隔离衣阻断微生物向其他病人、环境传播的作用远不如洗手更有效(隔离衣只穿一次,湿了就无效,应立即更换,提倡使用一次性隔离衣或塑胶围裙有防止液体渗透作用)。鞋套防止工作鞋、袜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的污染;防止污染清洁环境。防护服应用指征1.有可能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2.对病人施行保护性隔离时,如护理大面积烧伤病人、骨髓移植病人以及大创面换药时。3.对感染性病人如传染病人、特殊耐药菌感染的病人等实施隔离时。隔离衣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

或物品的处理①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②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③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6.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7、物体表面、环境、衣物

与餐饮具的消毒①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②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③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④复用的被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环境、物体表面消毒1.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2.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3.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对于少量的溅污(<10mL)

,可先清洁再消毒;对于大量血液或体液的溅污(>10mL),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二)收治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的病区集中收治病区基于传播途径的三种隔离防护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护,是针对有传染性或疑有传染性的患者或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菌感染的预防,是除标准预防以外的隔离防护措施,必须通过切断传播途径才可预防的感染。隔离防护包括有三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他们可以联合为有多重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进行隔离防护。(一)接触隔离接触隔离是有目的地减少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包含从皮肤到皮肤接触和物理的移动,由感染的病人直接(不经媒介)将病原传给易感宿主。病人自身感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通过已感染的部位或定植的细菌,通过接触途径传播给其他部位而遭致感染。如为病人沐浴或执行其他的护理通过物理的接触。也可发生在两个病人之间经由医护人员的手、未及时更换的手套、污染的医院环境、医疗用品和设备,以及病室中的用具传给病人。接触隔离的实施措施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隔离。(1)病人隔离:①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②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③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2)防护要求:①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②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③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④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3)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飞沫隔离的实施措施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病毒性腮腺炎、流脑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隔离。(1)病人隔离:①可疑传染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室安置,床间距不少于1米;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应分开安置。②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当必须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病人病情允许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③加强通风。(2)防护要求:①进入隔离病房,需佩戴帽子与医用外科口罩。②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③当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空气隔离的实施措施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水痘、麻疹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1)病人隔离:①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②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有条件时,安置于负压病房。③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④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⑤做好空气的消毒。(2)防护要求:①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②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防护面罩。③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三)医务人员的防护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