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冲刺题库:古诗文默写与诗词创作技巧解析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古诗文默写要求:请将下列古诗文中的空缺部分补全。1.《离骚》中有“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2.《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3.《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4.《琵琶行》中有“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描绘了琵琶声的动听。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6.《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7.《登岳阳楼》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8.《桃花源记》中有“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9.《赤壁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10.《长恨歌》中有“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二、诗词创作技巧解析要求:请根据所学诗词创作技巧,完成下列创作。1.请以“夜”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2.请以“春雨”为题,创作一首七言绝句。3.请以“江水”为题,创作一首五言律诗。4.请以“月”为题,创作一首七言律诗。5.请以“山”为题,创作一首五言排律。6.请以“花”为题,创作一首七言排律。7.请以“思念”为题,创作一首五言长律。8.请以“友谊”为题,创作一首七言长律。9.请以“离别”为题,创作一首五言词。10.请以“相聚”为题,创作一首七言词。四、古诗文阅读理解要求:阅读下列古诗文,回答问题。《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既出,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异之、规往、果、寻。2.请简要概括桃花源的美景特点。3.请分析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请分析文章结尾“后遂无问津者”这句话的作用。五、现代文阅读理解要求:阅读下列现代文,回答问题。《背影》节选: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禁不住簌簌地流下眼泪。“不用难过,以后的日子会好的。”父亲拍着我的肩膀,安慰我说。父亲的话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坚强和关爱。然而,我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他为了家庭所付出的艰辛。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差使、狼藉、簌簌。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北京到徐州的经历。3.请分析父亲在文中表达的情感。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5.请分析文章结尾对父亲形象的描写作用。六、作文要求: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材料: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和小红相约去公园赏花。他们走在花海中,被五彩斑斓的花朵所吸引。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他们还发现了一对老年夫妇在公园里散步,他们相互搀扶,满脸幸福的笑容。小明和小红深受感动,他们意识到,生活中的美好不仅仅是美景,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作文题目:《生活中的美好》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古诗文默写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解析:此句出自《离骚》,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即使面临极大的困难,也绝不后悔。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解析:此句出自《出塞》,描绘了边塞战事的悲壮,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深切怀念。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此句出自《登高》,描绘了秋天景色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解析:此句出自《琵琶行》,通过琵琶声的描绘,展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析:此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解析:此句出自《将进酒》,通过黄河之水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短暂,岁月无情的感慨。7.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解析:此句出自《登岳阳楼》,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8.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解析:此句出自《桃花源记》,描绘了桃花林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解析:此句出自《赤壁赋》,通过大江东去的景象,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辉煌。10.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解析:此句出自《长恨歌》,描绘了杨贵妃的悲伤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同情。二、诗词创作技巧解析1.夜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2.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江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5.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7.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8.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9.离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0.相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四、古诗文阅读理解1.异之:感到奇怪;规往:计划前往;果:实现;寻:寻找。解析: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2.桃花林的美景特点:景色优美,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解析:概括景物特点,理解作者对桃花林的赞美。3.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解析: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文章的主旨。4.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相距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英缤纷。解析: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意。5.“后遂无问津者”这句话的作用:强调桃花源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社会的冷漠。解析: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五、现代文阅读理解1.差使:职务;狼藉:凌乱不堪;簌簌:形容泪落的样子。解析: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2.作者在北京到徐州的经历:祖母去世,父亲差使交卸,回家奔丧。解析:概括作者的经历,理解文章的背景。3.父亲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坚强、关爱。解析: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理解文章的主旨。4.翻译:那年冬天,祖母去世了,父亲的职务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解析: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意。5.文章结尾对父亲形象的描写作用:强调父亲的坚强和关爱,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解析: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六、作文《生活中的美好》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和小红相约去公园赏花。他们走在花海中,被五彩斑斓的花朵所吸引。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他们还发现了一对老年夫妇在公园里散步,他们相互搀扶,满脸幸福的笑容。小明和小红深受感动,他们意识到,生活中的美好不仅仅是美景,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生活中的美好,就像这阳光明媚的周末,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然而,真正的美好,却隐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就像那对老年夫妇,他们的幸福笑容,让我们明白了生活的真谛。生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校2025年初三下摸底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镇江市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据采集与审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港口客运高峰期应对考核试卷
- 毛巾企业产品创新与研发管理考核试卷
- 炼油设备安全标准化建设考核试卷
- 涤纶纤维在全球市场的分布情况考核试卷
- 畜牧繁殖辅助设备制造考核试卷
- 生物农药的知识产权布局与策略考核试卷
- 创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考核试卷
-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精研】《千里江山图》高考真题说题课件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有答案
- 登高车高空作业施工方案
- 《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平面设计师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圆柱圆锥》(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DB50T 231-2024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程
- 广东省建筑消防安全评估标准
- 航天科技集团人事管理制度
- 2023年12月份河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GB/T 22731-2022日用香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