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共2课时)(分层练习)知识清单:一、探究燃烧的条件1.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可燃物本身的性质,不会(填会或不会)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3.红磷和白磷燃烧的比较解释实验:(1)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铜片上白磷能燃烧,而水中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向水中白磷通入空气(或氧气),白磷燃烧的原因: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二、灭火的原理1.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的方法
(1)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2)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
(3)用水使燃烧物冷却降温。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大量的水灭火;
(4)向火灾现场洒干冰。
3.灭火器
(1)灭火的基本原理:利用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灭火时,灭火器喷射出的CO2覆盖在燃着的可燃物表面,阻止可燃物与空气接触,从而实现灭火。
(2)灭火器使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射出大量的CO2和泡沫黏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此类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用压缩CO2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灭火器的木柄,以免冻伤。)
4.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燃烧较快、放热多、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燃烧较慢、放热少、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污染环境=1\*GB3①碳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2点燃CO2碳不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2点燃CO=2\*GB3②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氧气充足=3\*GB3③使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一氧化碳的性质=1\*GB3①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2\*GB3②化学性质=1\*romani可燃性: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O2点燃CO2现象:a.产生蓝色火焰b.放出热量C.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2\*romanii毒性:一氧化碳易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死亡4、爆炸定义: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2.爆炸极限: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常用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该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观察气体燃烧情况。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仅听到很小的声音,说明该气体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发生了爆炸,此气体不纯)。
3.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1)可燃物的性质(2)氧气的浓度(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安全常识1.易燃物和易爆物①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②可燃性液体:酒精、汽油、柴油等。③可燃性固体:白磷、红磷、棉花纤维粉尘、金属粉末等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①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火灾易燃物;②表示的意义是禁止放易燃物;③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爆炸易爆物;④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火灾氧化物;⑤表示的意义是严禁烟火;⑥表示的意义是严禁带火种;⑦表示的意义是禁止放鞭炮;⑧表示的意义是禁止吸烟。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和仓库要配备消防器材,并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4.火场自救方法(1)火势如果较小,根据起火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3)如果房间内着火,不能随便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5)由于空气的流动,上层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1.(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认识燃烧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做好消防安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只需与空气接触就会燃烧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C.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D.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答案】D【解析】A、铁丝只需与空气接触不会燃烧,铁丝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且在氧气中才能燃烧,说法错误;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并不是降低着火点,说法错误;C、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说法错误;D、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这是采用隔绝氧气的方法来灭火,切不可用嘴吹,以防引起火灾,说法正确。故选D。2.(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学好化学,有助于增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乘坐高铁不携带易燃易爆品 B.发现煤气泄漏打开抽油烟机C.进入加油站禁止吸烟 D.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答案】B【解析】A、乘坐高铁不携带易燃易爆品,以免发生意外,则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抽油烟机,以免产生电火花发生爆炸,该选项符合题意;C、加油站中可燃物含量过高,吸烟可能会引起爆炸,则应禁止吸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判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答案】B【解析】A、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以防触电,然后再灭火,故B正确;C、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C错误;D、二氧化碳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的失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扑灭,以免产生的水损坏图书、档案,故D错误;故选B。4.(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A.燃烧需要可燃物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C.燃烧需要有氧气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答案】D【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支持,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有关。“人要实,火要虚”指燃烧时,应尽量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故选D。5.(2023·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A.星火燎原 B.火上浇油 C.破釜沉舟 D.死灰复燃【答案】C【解析】A、星火燎原,意思是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B、火上浇油,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C、破釜沉舟,该成语是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与燃烧不相关,故选项正确;D、死灰复燃,意思是已经熄灭的火又燃烧起来,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故选:C。6.(2023·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提高公共安全意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属于禁止吸烟的图标是A. B. C. D.【答案】A【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一一易燃物质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爆炸一一爆炸性物质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A。7.(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答案】B【解析】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其原理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合理;B、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B不合理;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故C合理;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D合理;故选B。8.(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A.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 B.升高了松木的着火点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解析】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D。9.(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某同学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发现纸杯盛水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A.纸杯着火点变高 B.纸杯不是可燃物C.纸杯未与氧气接触 D.温度低于纸杯着火点【答案】D【解析】A、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会发生改变,此过程中纸杯着火点不会变高,错误;B、纸杯能燃烧,属于可燃物,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此过程中纸杯与氧气接触,错误;D、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某同学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发现纸杯盛水部分没有燃烧,是因为水汽化吸热,使纸杯的温度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正确。故选D。10.(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 B.钻木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C.钻木生热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助燃物【答案】C【解析】A、“木燧”是指摩擦生热,使木柴燃烧,其中的“木”是可燃物,选项正确;B、钻木过程中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选项正确;C、钻木生热,使木柴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而不是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错误;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氧气,氧气是助燃物,选项正确。故选C。11.(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某学校到常德德山参观云锦棉纺厂,棉纺厂主要生产棉纱等产品,你认为棉纺厂生产车间应张贴如图所示哪种标志()A.
禁止烟火 B.
注意行人C.
当心中毒 D.
当心腐蚀【答案】A【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是棉纺厂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此选项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标志是注意行人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中毒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腐蚀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2.(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高楼发生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图书、档案等物品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应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答案】A【解析】A.高楼火灾时,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这就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上方,隔绝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隔绝氧气而熄灭,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气化不会有残留,不会对图书、档案等造成伤害,故不符合题意;C.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应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故不符合题意;D.在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内必须严禁烟火,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13.(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每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下列有关说法与之不相符的是()A.加油站、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B.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C.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答案】B【解析】A、加油站、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气、面粉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必须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相符;B、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不相符;C、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相符;D、酒精具有可燃性,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以防止发生火灾,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相符;故选:B。14.(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的着火点变低 B.水隔绝了氧气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答案】C【解析】水在沸腾过程中,尽管继续吸热,但温度总保持在沸点不变,而纸盒没有燃烧,说明水沸腾时的温度没有达到纸燃烧时的温度,即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选C。15.(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了解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加油站、服装厂必须严禁烟火 B.电器着火时,迅速用水扑灭C.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D.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答案】B【解析】A、加油站、服装厂必须严禁烟火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选项正确;B、电器着火时,应该先直接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扑灭,选项错误;C、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降温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则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选项正确;D、可燃性气体由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验纯,选项正确。故选B。16.(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答案】B【解析】A.汽油,粉尘易燃易爆,所以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正确;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C.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颗粒被吸收,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正确;D.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达到隔绝可燃物的目的,正确。故选:B。17.(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答案】A【解析】A、遇到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可能增加室内氧气浓度,加剧火势,错误;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对吸入气体过滤,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与烟尘的吸入,跑离着火区域以尽快脱离危险,正确;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以免水导电,发生触电危险,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灭火,正确;故选A。18.(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 B.燃气泄漏,开灯检查C.火灾逃生,匍匐前进 D.加油站内,接打电话【答案】C【解析】A、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错误;B、燃气具有可燃性,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不能立即开灯,不然可能会引起电火花,引发爆炸,故错误;C、火灾发生时,浓烟中含有很多有害成分,并受热膨胀上升。浓烟首先充满屋顶,后渐渐从上往下扩散。故低处浓烟较少,空气相对较好,视野清晰,易于呼吸与逃生,所以火灾逃生时最好匍匐前进,故正确;D、在加油站附近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在加油站接打电话,故错误。故选C。19.(2023·山西·中考真题)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1)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2)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________。(3)实验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4)问题与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答案】(1);(2)产生大量气泡;(3)整理洗涤仪器(合理即可);(4)盐酸洒出/Ⅲ中蜡烛没熄灭(合理即可)【解析】(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3)结束实验后,将残余物倒入水池中,用清水洗涤仪器;整理实验台,报告老师后离开实验室;(4)向烧杯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未紧靠烧杯口,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盐酸洒出或Ⅲ中蜡烛没熄灭一、选择题1.(2023·新疆喀什·统考二模)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答案】D【解析】A、燃放烟花爆竹时,由于有火星,则应远离人群和可燃物,该选项措施正确;B、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该选项措施正确;C、若酒精灯不慎碰倒,应用湿抹布盖灭,该选项措施正确;D、水能导电,则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该选项措施不正确。故选D。2.(2023·湖北鄂州·模拟预测)人们要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切忌立即开灯检查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C.水能浇灭燃着的木材,是水降低了其着火点D.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答案】C【解析】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液化气引爆,正确;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盖上锅盖时,能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实现灭火,正确;C、水能浇灭燃着的木柴是因为降温至木柴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错误;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体,不损坏图书档案,正确;故选:C。3.(2023·广东惠州·校联考一模)下列关于“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室内起火,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B.木炭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大了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着火点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答案】D【解析】A、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火越扇越旺,是因为扇风,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木炭燃烧更旺,选项说法错误;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说法错误;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以防止烟尘和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4.(2023·青海海东·统考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C.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答案】C【解析】A、燃烧的三要素为: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只与氧气充分接触不能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质量分数不是21%,故选项说法错误;C、在肥皂水中加入软水搅拌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入硬水搅拌产生较少的泡沫,则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软水与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5.(2023·福建福州·校联考三模)2022年,重庆发生了多起森林火灾,消防队使用了“以火灭火”(即由人工点燃火头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的手段扑数林火。关于“以火灭火”的原理及应用分析不合理的是()A.使用该方法主要是结合部骤然缺氧,导致火焰熄灭B.使用该方法时,两火对接,温度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导致火焰熄灭C.使用该方法时,火源与火场之间的可燃物会被烧光导致火焰熄灭D.“以火灭火”后要彻底清理余火,确保不跑火、不复燃【答案】B【解析】A、燃烧消耗氧气,人工点燃火头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结合部骤然缺氧,导致火焰熄灭,该选项分析合理;B、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该选项分析不合理;C、由于火源与火场之间的可燃物会被烧光,导致缺少可燃物而灭火,该选项分析合理;D、“以火灭火”后要彻底清理余火,确保不跑火、不复燃,该选项分析合理。故选B。6.(2023·山西·校联考二模)在“烹饪与营养”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现:灶内的木材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小,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这是因为()A.升高了木材的温度 B.木材的导热性变强C.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D.使木材接触了更多的空气【答案】D【解析】A、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并没有升高木材的温度,故选项A错误;B、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并没有改变木材的导热性,故选项B错误;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降低木材的着火点,故选项C错误;D、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是因为使木材接触了更多的空气,能使木材充分燃烧,故选项D正确;故选:D。7.(2023·河北石家庄·校联考模拟预测)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时触摸到火线和零线也可能触电 B.厨房内天然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C.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电灯开关短路时,可引起空气开关跳闸【答案】A【解析】A、触电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且和零线或地线构成电流的路径,包括单相触电和双相触电。A正确;B、发现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应立即切断气源,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但动作应轻缓,避免金属猛烈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燃气泄漏时,千万不要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设备,不要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风,不要在充满燃气的房间内拨打电话,以免产生火花引发爆炸。B不正确;C、电梯的供电系统在大火中可能会受损,将人困在电梯里。C不正确;D、电灯开关短路时,相当于开关闭合,灯泡一直发光,不会引起空气开关跳闸。D不正确。综上所述:选择A。8.(2023·辽宁大连·二模)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路过烧烤摊时,发现服务员用燃着的小木条引燃木炭,这样做的目的是:“死灰复燃”是指可燃物表面被灰烬覆盖,当风吹走表面灰烬时,可燃物又重新燃烧起来,可燃物复燃需要满足的条件是、。(2)有的物质燃烧时会产生火焰,有的物质燃烧只发光没有火焰,同学们查阅资料如下: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5352750约1800钠97.8883约1400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填“熔点”或“沸点”)和有关;可推测钠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答案】(1)利用小木条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木炭的着火点,而使木炭燃烧;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沸点;燃烧时温度;有【解析】(1)用燃着的小木条引燃木炭,是因为木炭的着火点较高,可利用小木条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木炭的着火点,而使木炭燃烧;可燃物复燃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由表可知,石蜡和铁燃烧时温度都高于熔点,而石蜡燃烧时温度高于沸点,石蜡燃烧产生火焰,铁燃烧时温度低于沸点,而铁燃烧时无火焰产生,说明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物质燃烧时温度高于沸点,产生火焰;钠燃烧时温度高于沸点,说明钠燃烧时有火焰产生。9.(2023·江苏无锡·江苏省天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上层盏内油温,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多选,填字母序号)。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答案】(1)油;(2)升高(其它合理表述也可以);(3)bcd【解析】(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油,油具有可燃性;(2)油燃烧,放出热量,故上层盏内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降低温度,减少油的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3)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故水分子数目减少,水分子没有分解。故选bcd。10.(2023·湖南株洲·统考二模)化学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保证人体健康。(1)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变黑,可以用(填“增大”或“减小”)通风口的方法来调节。(2)骑自行车属于低碳生活。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购物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B.纸张双面使用 C.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碗筷(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如图为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①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②若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填字母序号)。A.缓解粮食危机
B.缓解温室效应
C.节省耕地资源【答案】(1)增大;(2)C;(3)3:1;ABC【解析】(1)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变黑,说明燃气燃烧不充分,可以用增大通风口的方法来调节。(2)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符合“低碳理念”,A不符合题意;B、纸张双面使用,节约用纸,减少伐树,符合“低碳理念”,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但要增加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还要多伐树,不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C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C。(3)①据图可知,4个
中有一个没有参与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为(4-1):1=3:1。②A、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生产更多粮食,可缓解粮食危机;A符合题意;B、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消耗多余的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B符合题意;C、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省耕地资源。C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ABC。11.(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硅(Si)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应用范围很广。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如图所示:(1)硅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2)写出上述流程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3)上述流程中①、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反应中焦炭具有性。(4)如果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了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答案】(1)非金属;+4价;(2)/;(3);;还原;(4)可能爆炸;(5)【解析】(1)硅的偏旁是石字旁,因此属于非金属元素;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硅元素化合价为+4价;(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信息获取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试题及答案
- 系统学习税务师试题及答案
-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考题分析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人才培养新模式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春高中政治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评估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分析试题及答案
- 经济师试题及答案
- 林业类考试试题及答案
- 输电杆塔用地脚螺栓与螺母条件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凌格风空压机L7.5-L30系列产品说明书
- Arduino应用技术 课件 第1-3讲 初识arduino、Arduino语言、Arduino基本示例
- 银行防抢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总结
- (高清版)DZT 0217-2020 石油天然气储量估算规范
- 校园安全培训合作协议
- 巴林银行倒闭案课件
- 2023年海洋运输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期末复习
-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