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篇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第1单元绪论
考点1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大纲★★易考★
微生物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见、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
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其特点:①多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
式存在;②代谢旺盛,繁殖迅速;③适应力强,容易变异;④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数量大;
⑤体积微小。
川(A1型题)以下哪项不是微生物的特点(E)
A.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B.变异快,适应能力强
C.新陈代谢能力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D.个体微小
E.少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
考点2微生物的分类及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大纲★★易考★★★
1.分类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染色体为裸露DNA分子,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不完善,无有丝分裂,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②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
殖,包括真菌、原虫;③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能通过细菌滤器,无产生能量
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包括病毒、亚病毒和肮粒。
2.生物分类中的地位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
川(A1型题)能通过滤菌器的微生物是(E)
A.螺旋体B,放线菌C.立克次体D.真菌E.病毒
[2](X型题)微生物包括了(ABCDE)
A.病毒、细菌、螺旋体B.支原体、衣原体C.立克次体、放线菌
D.真菌E.原虫
[3](X型题)属于真核细胞型的病原微生物有(ABCE)
A.白色念珠菌B.曲霉菌C.新型隐球菌
D.奴卡放线菌E.热带念珠菌
[4](X型题)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除细菌外还包括有(ACDE)
A.放线菌B.真菌C.衣原体D.立克次体E.螺旋体
考点3微生物的作用大纲★★易考★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有些还是必不可少的。①正常微生物丛(正
常菌群):定居在人类皮肤及粘膜上的各类非致病微生物,无害,具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
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的作用;②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属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不引起疾病,当机
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平衡失调时可致病;③病原微生物:少数可引起
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是医学微生物中要研究的主体。
考点4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概念大纲★★易考★
1.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类、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遗传、进化及其
与人类、动植物等相互关系的学科。
2.医学微生物学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
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
3.临床微生物学又称为诊断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术,与临
床医学密切结合,侧重研究感染性疾病的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为临床诊断
提供依据,并指导合理用药和防止感染继续扩散的学科。
考点5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概述大纲★易考★★
1.显微镜的发明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ievanLeeuwenhoek)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
物的存在。
2.传染因子的确立①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创立巴氏消毒法。②英国外
科医师李斯特(JosephLister)创建无菌外科手术。③德国学者郭霍(RobertKoch)创用固体
培养基,发现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提出著名的郭霍原则。
3.病毒的发现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Dmitriilvanowski)最先分离出烟草花叶病毒。
4.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佛莱明(AlexanderFleming)发现青霉素,弗洛里
(HowardWalterFlorey)分离提纯青霉素,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5.免疫学的兴起与发展英国医师琴纳(EdwardJenner)创制牛痘预防天花。
考点6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大纲★★易考★
1.研究内容利用微生物学基础理论与技能以及临床微生物学基本知识,掌握与临床
有关的微生物特性,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对临床标本作出病原学诊断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
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2.任务①研究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的方法,标本的处理方法对检出率的影响;②
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包括最佳方法的选择、微生物的鉴定程序等;③各种
病原微生物的快速诊断法、自动化仪器以及微量化装置的使用;④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⑤结果分析、实验方法的评价及临床意义。
3.性质和任务①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②提供快速及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③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④监控医院感染。
4.思路和原则①确保临床标本可靠;②全面了解机体正常菌群;③保证检验质量,
并且准确快速提供信息;④与病情相结合,进行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⑤加强与
临床联系。
(黄晓晖)
第2单元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考点1细菌的大小大纲★易考★
细菌通常以微米(micrometerr,pm;l|.im=l/l(XX)mm)为测量单位。菌龄•与环境等因素
对菌体大小有影响。
考点2细菌的形态与排列方式及代表细菌大纲★★★易考★
1.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①双球菌,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
②链球菌,如溶血性链球菌;③葡萄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④四联球菌和八叠球菌。
2.杆菌呈杆状或球杆状。①多数杆菌分散存在;②链状,如炭疽芽抱杆菌;③分支
状,如结核分枝杆菌;④呈“八”字或栅栏状,如白喉棒状杆菌。
3.螺形菌菌体弯曲呈螺形。①弧菌,如霍乱弧菌;②螺菌和螺旋体,如鼠咬热螺菌
和钩端螺旋体。
考点3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大纲★易考★
1.培养温度、时间、气体、培养基成分、pH、离子浓度等;
2.环境中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物质(药物、抗体、高盐);
3.机体内的生态环境。
考点4细菌的基本结构大纲★易考★★★
1.细胞壁
(1)主要功能①具有保护作用;②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③有抗原决定簇,决
定菌体的抗原性;④鞭毛运动的支点。
(2)主要成分①肽聚糖;②磷壁酸;③外膜层。
(3)G+菌和G-菌的细胞壁结构不同点由于细胞壁的差异,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
为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①G+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丰富,有磷壁酸,
无外膜和周浆间隙;②G-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含量少,无磷壁酸,有外膜和周浆间隙。
2.细胞膜
(1)结构和成分结构为平行排列的脂质双层。主要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醒及载体蛋
白)及少量多糖。
(2)主要功能①物质转运;②生物合成;③呼吸作用;④分泌作用。
有时;细胞膜内陷折叠形成管状、囊状结构称为中介体(中间体),其功能类似真核细
胞的线粒体,也称为类线粒体。
3.细胞质
(1)基本成分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少量糖和无机盐。
(2)特点①胞质内的核糖核酸决定了菌体的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②细菌新陈
代谢的重要场所;③含丰富的酶系统,是细菌蛋白质和酶类合成的重要场所。
(3)超微结构①核蛋白体:成分为RNA和蛋白质,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游离于胞质,
数量多;②核质:为闭环双链DNA反复盘绕卷曲而成的块状物,是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③
质粒:为双链闭环DNA分子,是细菌染色体(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
遗传性状;④胞质颗粒(内含物):多数为细菌暂时贮存的营养物质,常见的有异染颗粒,
嗜碱性强,是鉴定细菌的依据。
[1](Al型题)细菌细胞壁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A)
A.肽聚糖B.磷壁酸C.脂多糖D.脂蛋白E.磷脂
[2](A1型题)细菌细胞质的基本结构不包括(C)
A.中介体B.核蛋白体C.鞭毛D.质粒E.胞质颗粒
考点5细菌的特殊结构大纲★易考★★★
1.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界限分明,不易洗脱的粘稠性物质,
其成分主要为多糖,少数为多肽。对碱性染料的亲和性低,不易着色。其功能为:①保护作
用;②致病作用;③抗原性;④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
2.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是由细胞质伸出的蛋白性丝状物。经鞭毛染色后,可在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可分为:①周鞭毛;②单鞭毛;③双鞭毛;④丛鞭毛。其功能为:①
鉴定细菌的运动性;②致病作用;③抗原性:鞭毛具有特殊H抗原,可用于血清学检查;④
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
3.菌毛细菌(许多革兰阴性菌和个别阳性菌)表面极其纤细的蛋白性丝状物称为菌
毛。比鞭毛更细,须用电镜才能看到。可分为:①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器官:②性菌毛,
有性菌毛的细菌为雄性菌(F*菌),无性菌毛的细菌为雌性菌菌)。F+菌具有致育性,通
过性菌毛的接合方式,细菌的毒力质粒和耐药质粒都能转移。性菌毛能将"菌的某些遗传物
质转移给F菌,使后者也获得W菌的某些遗传特性。
4.芽抱芽抱是细菌(主要是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核质脱水浓缩
而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其功能和意义:①抵抗力强,可在自然
界存活多年,在适宜条件可以发育成相应的细菌,成为某些疾病的潜在传染来源;②可作为
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③具有重要鉴别价值。
⑴(A1型题)关于细菌荚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与致病性有关B.与分裂有关C.与运动有关
D.与接合有关E.与染色性有关
⑵(A1型题)下列细菌的特殊结构中具有强抵抗力的是(B)
A.鞭毛B.芽抱C.荚膜D.菌毛E.性菌毛
[3](A1型题)下列关于鞭毛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B.抗吞噬作用C.具有H抗原
D.与细菌的毒力有关E.可用于鉴别细菌
[4](A1型题)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为致病的第一步,黏附与其菌毛有关的细菌是(D)
A.大多数革兰阴性菌B.大多数革兰阳性菌C.所有细菌
D.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
E.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
[5](A1型题)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E)
A.鞭毛B.芽抱C.荚膜D.性菌毛E.普通菌毛
[6](X题)关于菌毛的叙述,正确的是(ABDE)
A.多见于革兰阴性菌B.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
C.能直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性菌毛与细菌的接合有关
E.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
[7](X型题)细菌荚膜的特性是(ABCD)
A.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B.对碱性染料亲和力低,不易着色,可用墨汁负染或特殊染色法染色
C.在动物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易形成
D.有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E.是细菌生存的必需物质
考点6细菌L型大纲★易考★
细菌L型是指细胞壁缺陷的细菌。G+菌的L型细菌称为原生质体,必须在高渗环境中才能
存活。G一菌的L型细菌称原生质球,在低渗环境中有••定的抵抗力。细菌L型呈多形性,生长
缓慢,营养要求高,培养时必须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可形成三种类型的菌落:①油煎
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②颗粒型菌落(G型菌落);③丝状菌落(F型菌落)。
(黄晓晖)
第3单元细菌的生理
考点1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大纲★易考★★
1.细菌的化学组成①细菌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组成,还含
有一些特有化学物质;②细菌含有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种核酸。RNA
主要存在于胞质中,DNA则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是指导细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
变异的物质基础。
2.细菌的物理性状①带电现象:G+菌等电点低,pH为2〜3,G-菌的等电点高,
pH为4〜5,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血清凝集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有密切关系;②表
面积表面积大,有利于菌体内外界的物质交换,故细菌生长繁殖迅速;③光学性质:细菌
悬液呈混浊状态。菌数越多,浊度越大;④半透性与渗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
透性,使细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A1型题)细菌代谢活动活跃的原因是(A)
A.细菌的体表面积大B.细菌的结构简单C.细菌繁殖快
D.细菌易变异E.细菌营养谱广
考点3细菌的营养类型、物质及机制大纲★易考★★
1.营养类型①自营菌: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氮化物作为碳源、氮源,合成所需的
大分子,其能量来自无机物的氧化或通过光合作用而获得:②异营菌:不能以无机碳化合物
作为唯一的碳源,须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氮源,以合成所需的大分子,所需的能量大多从
有机物质氧化而获得。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2.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3.营养机制①被动扩散:细菌依靠菌体表面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半透性来调节各种营
养物质的摄取;②主动吸收:细菌可以将许多营养物质以高于细胞外浓度积累在细胞内;③
基团转位:一种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营养的方式,依靠胞外酶将糖类等物质与一种耐热蛋白
(HPr)与磷酸结合,使糖类等磷酸化而运送到菌体内,再与HPr解离。
(A1型题)下列哪种营养机制需要磷酸为载体(A)
A.基团转位B.主动运输C.促进扩散
D.单纯扩散E.被动扩散
考点4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大纲★易考★★
1.营养物质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包括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豚和糖等。
有的细菌还需某些生长因子。
2.pH大多数细菌合适的pH为7.2〜7.6。少数细菌对pH的需要不同,如霍乱弧菌pH
8.4〜9.2,结核分枝杆菌pH6.5〜6.8,乳酸杆菌pH5.5。
3.温度细菌的生长温度有最适温度与容许温度两种,按最适温度的范围可分为嗜冷
菌(0℃〜20℃)、嗜温菌(30℃〜37℃)与嗜热菌(50℃〜60℃)。病原菌属于嗜温菌,最
适温度为37C。
4.气体主要是氧气,有的细菌还需要CO?。可分为:①需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才能
生长;②微需氧菌:在5%左右的低氧压环境中才能生长;③厌氧菌:在无氧的环境中才能
生长;④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
[1](A1型题)下列哪种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不是37℃(E)
A.大肠埃希菌B.痢疾志贺菌C.霍乱弧菌
D.结核分枝杆菌E.表皮癣菌
[2](A1型题)不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是(D)
A.充足的营养B.合适的酸碱度C.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氧E.适量的CO?
考点5细菌个体和群体的生长繁殖大纲★易考★★
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细菌--般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分枝
杆菌可以通过分枝方式繁殖。大多数细菌繁殖每20〜30min分裂一次,称为一代,而结核分
枝杆菌则需要18〜20h才能分裂一次。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将细菌(细菌群体)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或琼脂平板上进行
培养,细菌群体就会一代一代地生长繁殖。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多个细菌生长繁殖连在一起,
可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考点6细菌数的测定及细菌的生长曲线大纲★易考★★
1.细菌数的测定常用的测定细菌生长繁殖后数量的方法有两种:①比浊法,将待测
菌悬液在一定条件下与麦氏标准管比浊(0.5号标准管内含细菌浓度为1.5亿/ml),可求得待
测菌悬液中的细菌数;②测定活菌数,将待测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倾注入琼脂平板中,
经37℃18h培养后计算菌落数,最后推算出细菌数。
2.细菌的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
检查细菌数,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
生长数变化的规律曲线,称为细菌的生长曲线。①迟缓期:细菌适应新环境时期;②对数期:
此期细菌以几何级数增长,增长极快。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较典型,对外界
环境的作用较敏感,是研究细菌性状的最佳时期;③稳定期: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积聚,
pH下降使细菌繁殖速度下降,细菌死亡数逐渐上升,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④衰亡
期:细菌繁殖逐渐减慢,死亡逐渐增多,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1](A1型题)与0.5号麦氏浊度相当的细菌浓度为(C)
A.106CFU/mlB.107CFU/mlC.108CFU/ml
D.109CFU/mlE.10loCFU/ml
[2](Al型题)细菌形态和生理活性比较典型的阶段是(B)
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
D.衰亡期E.全部生长过程
考点7细菌的新陈代谢大纲★易考★★
1.细菌的酶类不同细菌含有不同的酶类,不同的酶的代谢产物及生化反应都不同,
在鉴定细菌及其他方面有重要意义。细菌产生的酶大部分在细胞内,称为胞内酶,如氧化还
原酶。有些酶则被分泌于细胞外,在细胞外起作用,称为胞外酶,如一些水解酶。
2.细菌的能量来源细菌代谢所需能量主要是以生物氧化作用而获得的。细菌的生物
氧化很少有加氧反应,主要以脱氢和失电子的方式进行。不同的细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
行生物氧化,能利用不同的供氢体和受氢体。以分子氧或无机化合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
程称呼吸,其中以分子氧为受氢体的为需氧呼吸,以其他无机化合物为受氢体的为厌氧呼吸,
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则称发酵。大多数病原菌只通过需氧呼吸和发酵获得能量。病原菌获得
能量的基质主要是糖类。
考点8细菌对糖类的分解代谢大纲★★★易考★
细菌分泌胞外酶,将菌体外的多糖分解成单糖(葡萄糖),进而转化为丙酮酸。对丙酮
酸的进一步代谢,需氧菌和厌氧菌则不相同。需氧菌将内酮酸经三拨酸循环彻底分解成CO2
和水。厌氧菌则发酵丙酮酸,产生各种酸类、醛类、醉类和酮类。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酶,
对糖类的分解能力和代谢产物也不同,借此可以鉴别细菌。
(A1型题)厌氧菌和需氧菌在糖类的分解过程中一致的是(E)
A.多糖分解为单糖后,进而转化为乙酸甲基甲醇
B.多糖分解为单糖后,进而转化为乙醛
C.多糖分解为单糖后,进而转化为丙酸
D.多糖分解为单糖后,进而转化为丙酮
E.多糖分解为单糖后,进而转化为丙酮酸
考点9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大纲★★易考★
蛋白质分子在细菌分泌的胞外酶(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短肽,再由胞内酶将
短肽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的分解有脱氨与脱竣两种方式。①不同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脱氨
基作用的方式(氧化、水解、还原)及代谢产物也不同,可借此鉴别细菌。如使色氨酸氧化
脱氨基,生成口引跺、C02和H2。;②用脱按酶使氨基酸脱按,生成胺类(如组胺)和C02。
(A1型题)关于细菌分解蛋白质概念不正确的是(E)
A.不同种类细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不同
B.细菌一般先由胞外酶将复杂的蛋白质分解为短肽
C.渗入菌体后再由胞内酶将肽类分解为氨基酸
D.氨基酸的分解有脱氨与脱覆两种方式
E.脱痰靠细菌的脱照酶作用生成氨和酸类
考点10细菌对其他物质的分解代谢大纲★易考★
1.对其他有机物的分解:如变形杆菌具有尿素酶,可水解尿素,产生氨;乙型副伤寒
沙门菌和变形杆菌都具有脱硫氢基作用,使含硫氨基酸分解成氨和H2S»
2.对其他无机物的分解:产气肠杆菌可分解柠檬酸盐生成碳酸盐,井分解钱盐生成氨。
细菌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氨和氮气的作用,称为硝酸盐还原作用。
考点11细菌的合成代谢及其产物的意义大纲★易考★★
1.热原质:多为革兰阴性菌合成的菌体脂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2.毒素和侵袭性酶:细菌产生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为革兰阴性菌的脂
多糖。外毒素是革兰阳性菌产生的蛋白质,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有些细菌可产生具有侵
袭性的酶,如卵磷脂酶、透明质酸酶等。毒素和侵袭性酶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有水溶性色素(铜绿假单胞菌)和脂溶性色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细菌
产生的色素不同,在鉴别细菌上有一定意义。
4.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能抑制或杀死另一些微生物和癌细胞的
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5.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
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如大肠菌素、绿脓菌素、变形菌素和弧菌素等。
6.维生素。
[1](A1型题)细菌素(A)
A.具有窄谱抗菌作用B.具有广谱抗菌作用C.可由放线菌产生
D.可杀死肿瘤细胞E.属抗生素范畴中的一种
⑵(A1型题)与致病性无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B)
A.毒素B.细菌素C.热原质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
(黄晓晖)
第4单元细菌的分布
考点1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大纲★易考★★
1.土壤土壤中细菌种类繁多,数量最大。可分为:①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
②随动物尸体进入土壤的腐物寄生菌;③随人或动物排泄物及尸体进入土壤的致病菌。土壤
中的厌氧芽泡杆菌是创伤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
2.水水中细菌来自土壤、尘埃、垃圾及人畜的排泄物等。大肠埃希菌可作为水被粪
便污染的主要指标,用大肠菌群数来判定水源被污染的程度。我国规定饮用水标准为1ml水
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1000ml水中大肠埃希菌群数不超过3个。
3.空气空气中细菌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飘扬起来的尘埃。通常测定In?空气
中的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数作为细菌污染空气的指标。
考点2细菌在人体的分布大纲★★易考★★
1.正常菌群正常人体表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存在着不
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
2.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寄居部
位改变或菌群失调时可致病。这些菌群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3.菌群失调①概念:由于宿主、外环境的影响,导致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
种细菌出现数量和质量变化,原来在数量和毒力上.处于劣势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居于优势地位;
②菌群失调的诱因: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医疗措施影响及外来菌的
侵袭;③常见菌类:球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如大
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阴沟肠杆菌等:厌氧菌
有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等;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④实验室
检查法原则包括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各部位正常菌群的检测。
⑴(A1型题)下列关于正常菌群叙述错误的是(E)
A.具有生物拮抗作用B.合成维生素和细菌素C.促进机体免疫
D.与衰老有关E.对人体无害,任何情况下均不致病
[2](A1型题)在正常机体,属无菌的部位是(D)
A.皮肤表面B.粘膜表面C.外耳道D.血液内E.眼结膜
(黄晓晖)
第5单元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考点1基本概念大纲★★★易考★★
1.消毒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过程。用于消毒的化学
药物称为消毒剂。
2.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消除或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
原微生物、细菌繁殖体和芽抱)的方法。灭菌的要求是把微生物存活的概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3.防腐防止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用于防腐的化学药物称为防腐剂。
4.无菌物体上不含活菌。
5.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考点2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一温度大纲★★易考★★★
1.高温因热力作用细菌活性消失,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亡。多数无芽抱细菌
55℃〜60℃,30〜60min即被杀死;100℃立即死亡,有芽抱的破伤风芽抱梭菌需煮沸3h才
被杀死。
(1)湿热:①巴氏消毒法:61.1℃~62.8℃,30min或者71.7C,15〜30s,主要用于牛
乳消毒;②煮沸法:煮沸100℃,5min中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如水中加入2%碳酸钠,则可
提高沸点至105℃,既杀死芽泡,又防止金属器皿生锈;③流通蒸气灭菌法:100℃水蒸气消
毒10〜30min细菌繁殖体被杀死,对芽泡的作用不大;④间歇灭菌法:可杀死芽泡又使不耐
高温物质免受影响;⑤加压蒸汽灭菌法:通常在103.4kPa的压力下达1213。婚15~20min
可杀灭所有细菌芽抱和繁殖体,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如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
手术敷料等。
(2)干热①烧灼: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接种环、接种针、瓶口和试管口常用;②干
烤:在密闭干烤箱内加温至160℃〜170C维持2h,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
的物品,如一般玻璃器皿、注射器、瓷器
2.低温在低温条件下,细菌代谢活动降低不再繁殖,能较长时间维持生命,故常用
于保存菌种。冷冻真空干燥法是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
⑴(A1型题)针对接种环、试管口等耐热器材的最经济的灭菌方法是(B)
A.干烤B.烧灼C.煮沸
D.高压蒸气灭菌E.间歇灭菌
⑵(A1型题)不能用加压蒸气灭菌法灭菌的是(E)
A.普通培养基B.手术器械包C.玻璃器皿
D.生理盐水E.血清
[3](X型题)能杀灭细菌芽抱的方法有(ACDE)
A.煮沸法B.流通蒸汽消毒法C.高压蒸汽灭菌法
D.间歇蒸汽灭菌法E.干热灭菌法
考点3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日光和紫外线大纲★★易考★★
发挥杀菌作用的日光主要是紫外线,波长265〜266nm时杀菌作用最强。紫外线可使DNA
分子形成胸腺喀啜双聚体,干扰DNA正常复制,导致细菌死亡。紫外线可使分子氧变成臭
氧,后者具有杀菌能力。人工紫外线用低压水银蒸气灯产生,照射的能量以单位时间内每平
方厘米的微瓦数(pw)计算。一支15w紫外灯在1m内可传递3®ws/cm2射线。无芽抱菌一
般致死量为1800〜650(Hiw.s/cm2,杀死芽泡则需该剂量的10倍。紫外线常用于空气消毒。
考点4其它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大纲★易考★★
1.电离辐射微生物体中的水受电离照射后,产生自由基及自由基离子破坏微生物的
核酸、酶和蛋白质致微生物死亡,适用于不耐热物品的灭菌。如X线、丫射线、高速电子等。
2.超声波不被人耳感受到、高于20千周/秒的声波称超声波•超声波通过液体时发生
的空腔化作用破坏了原生质的胶体状态,导致细菌死亡。一般用于细胞的粉碎以提取细胞组
分和抗原制备。
3.滤过除菌滤过是以物理阻留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微生物除去。所用的器具为滤
器。过滤法用于不耐高温物品灭菌。目前常用的有薄膜滤器。用于除菌的滤膜孔径为0.22pm„
另外以石棉板为滤板的金属滤器称Seitz滤器(蔡氏滤器),可分成三种:①K型滤孔最大,
澄清用;②EK-S滤孔最小,可阻止大病毒通过:③EK滤孔居中,去除•般细菌。由玻璃制
成的玻璃滤器分成Gi〜G6六种;G5,G6两型能阻止细菌通过。
4.干燥干燥引起细菌脱水、蛋白质变性和盐类浓缩,妨碍细菌的代谢、生长、繁殖
而引起细菌死亡。各种细菌对干燥的抵抗力不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的抵抗力较小;
链球菌、葡萄球菌与结核杆菌等抵抗力较大;芽抱抵抗力最大。食物经干燥后,水分减少,
不利于细菌繁殖,可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起到防腐作用。
(A1型题)以下哪项目前主要用于裂解细胞分离提取细胞组分(B)
A.电离辐射B.超声和超声波C.干燥D.煮沸E.低温冷冻
考点5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和种类大纲★★易考★★
1.杀菌机制①使菌体蛋白变性或沉淀,如酚类(高浓度)、醇类、醛类、重金属盐类
(高浓度)、酸碱类等;②干扰微生物酶系统和影响其代谢活动,如氧化剂、低浓度重金属
盐类;③损伤细胞膜,如酚类(低浓度)、表面活性剂等。
2.种类①氧化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高镒酸钾等;②酚类:来苏、石炭酸、六
氯酚等;③烷化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澳化甲烷、乙型丙内脂等;④表面活性剂:新洁
尔灭、消毒净、杜灭芬等;⑤其他:醇类、醛类、卤素及其化合物、重金属盐、染料及酸碱
类。
⑴(A1型题)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而破坏其新陈代谢功能的消毒剂是(A)
A.戊二醛B.过氧化氢C.环氧乙烷D.苯酚E.龙胆紫
[2](A1型题)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破坏细胞膜通透性的消毒剂是(D)
A.过氧化氢B.环氧乙烷C.戊二醛D.苯酚E.龙胆紫
[3](A1型题)干扰微生物酶系统,影响其代谢活动的消毒剂是(C)
A.环氯乙烷B.苯酚C.过氧化氢D.戊二醛E.龙胆紫
[4](A1型题)高镒酸钾属于下列哪一类消毒剂(A)
A.氧化剂B.氯化物C.酚类D.重金属E.表面活性剂
[5](A1型题)常用的消毒剂有(A)
A.高镒酸钾B.甲酸C.硫酸D.盐酸E.甲醇
考点6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及监测大纲★★易考★★
1.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②微生物的种类和
数量;③温度和酸碱度:升高温度可提高消毒剂的效果。各种不同消毒剂所需最适pH与消
毒剂性质有关;④环境中的有机物及拮抗物质: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有机物可化学消毒剂的
活性基团结合减弱其杀菌能力;⑤其他:包括湿度、穿透力、表面张力及拮抗物质等。
2.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各种理化因素对细菌消毒灭菌的效果常需用某些指标加以监
测。常用生物指标为:①监测压力灭菌器用嗜热脂肪芽泡杆菌(ATCC7953),商品菌片置于
灭菌器内,灭菌后菌片放于溟甲酚紫蛋白陈水培养基中55℃培养48h。如培养基不变色,外
观澄清,说明达到灭菌效果;如外观混浊、培养基变黄说明有菌生长;②紫外线杀菌效果监
测则用枯草芽抱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
(A1型题)用生物指标法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培养基为何种颜色说明灭菌不彻
底(D)
A.培养基不变色B.培养基澄清C.培养基变为红色
D.培养基变为黄色E.培养基变为蓝色
考点7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大纲★易考★
生物因素如噬菌体(感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能使细菌裂解,称为噬菌体)和抗
生素(真菌、放线菌或细菌等微生物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物质)对细菌也有溶
菌和杀菌作用。(黄晓晖)
第6单元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考点1微生物遗传物质组成结构特点大纲★易考★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特点为信息量大,可以缩微、具有双螺旋结构等。病毒的
遗传信息由其核心的DNA或RNA携带。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存在于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
子中。
考点2细菌的遗传物质一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大纲★易考★★★
1.染色体
(1)基本特性为一环状双螺旋长链,反复折叠扭曲形成负超螺旋结构,负超螺旋可
使复制叉不断向前推进,并为复制起始阶段解链提供所需能量。基因结构呈连续性、无内含
子,转录后的DNA不需加工剪切可产生成熟的mRNA。
(2)细菌DNA复制和表达①复制:包括了起始、延长、终止三个阶段。多数细菌的
基因组中只有一个起始点顺序。②表达:调控部位、调节蛋白和效质物分子是影响基因表达
的主要调节因素。
2.质粒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环状双股DNA,也可呈线状或超螺旋状。
(1)基本特性①质粒DNA的复制为不依赖细菌染色体的自主复制:②不相容性;③
转移性;④指令宿主菌编码某些特殊功能蛋白质。
(2)分类分为耐药性质粒、Col质粒(编码肠毒素)、Vi质粒(编码细菌与致病性有
关的蛋白质)等。
(3)耐药性质粒的分类及其特征可分为接合性耐药质粒和非接合性耐药质粒。①接
合性耐药质粒(R质粒)可含有一种或多种耐药性基因,通过接合进行传递,由耐药传递因
子和耐药决定因子(r因子)组成,前者编码宿主菌产生接合和自主复制的蛋白,具有传递
基因功能,后者决定对药物的耐受性,通过R质粒的转移,耐药菌可将耐药基因转移到敏感
菌,使后者成为耐药菌;②非接合性耐药质粒则通过噬菌体传递。
3.转位因子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特异核甘酸序列重复,可在DNA分子
中移动,从一个基因组移动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1)特点两端有反向或同向的重复顺序,中间部分有编码转座酶的结构基因,当整
合到受体DNA匕的某一位点时,此位点上出现•段寡核苜酸的同向重复顺序。
(2)分类主要有三类:①插入顺序由两末端为反向重复顺序和转座有关的基因组成,
不带任何已知和插入功能无关的基因区域,是最小的转位因子;②转座子携带有与插入功
能无关的基因;③转座噬菌体一些具有转座功能的溶原性噬菌体。
⑴(X型题)下列哪项不是质粒的基本特性(BE)
A.质粒DNA的复制为不依赖细菌染色体的自主复制
B.质粒是细菌存在必不可少的遗传物质C.具有不相容性
D.具有转移性E.具有相容性
[2](X型题)关于R质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E)
A.R质粒是编码细菌耐药的基因
B.一种R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
C.R质粒可分为接合性R质粒和非接合性R质粒
D.接合性R质粒是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
E.非接合性R质粒可经转化或转导方式进入受体菌
[3](X型题)关于转位因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
B.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至另一个位置
C.可在染色体与质粒,质粒与质粒之间进行转移
D.分为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两类
E.转位因子的转移不能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
考点3微生物变异的现象大纲★★易考★★
1.概念微生物变异可表现为形态、结构、菌落、抗原性、毒力、醐活性、耐药性和
宿主范围等的变异,可分为非遗传型变异和遗传型变异。
2.分类
(1)形态与结构变异不同的生长时期细菌形态和大小可以不同,生长过程中受外界
环境条件的影响可发生形态变异,一些特殊结构,如荚膜、芽抱、鞭毛等也可发生变异。如
H-0变异、L型变异等。
(2)培养特性变异①S-R变异:新从患者分离的沙门菌常为光滑型,经人工培养后呈
现粗糙型,常伴有抗原、毒力、某些生化特性的改变;②病毒突变株:分为空斑突变株和宿
主依赖性突变株。
(3)毒力变异有毒力减弱和增强两种。卡介苗(BCG)是一株毒力减弱而保留抗原
性的变异株。
(4)耐药性变异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变成对该药物耐受的变异。其产生可通
过:①细菌染色体耐药基因的突变;②耐药质粒的转移;③转座子的插入。
川(Al型题)细菌L型属于(E)
A.鞭毛变异B.菌落变异C.毒力变异
D.耐药性变异E.形态结构变异
|2](A1型题)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是经反复传代培养而获取的毒力减弱而抗原性保
留的变异株,其变异是(D)
A.形态与结构变异B.S-R变异C.耐药性变异
D.毒力变异E.生长能力变异
考点4微生物变异的机制一突变大纲★易考★★
突变是细菌遗传物质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可传于后代。突变率是由复制的准确
度、DNA损伤的发生机会及对损伤DNA修复程度所决定,一般在1()6〜1()9中发生一次。
1.基因突变的规律①自发突变和诱导:细菌可自发突变,但频率很低。当加入诱导
剂后可使突变率提高;②随机突变和选择:突变是随机和不定向的,不由外界因素决定;③
突变和回复突变:在自然环境下大多数表型菌株称为野生型菌株,发生突变后的菌株称为突
变型株。经过再次突变成为与野生型相同表型的过程称为回复突变。
2.突变的类型和机制①碱基的置换;②碱基的插入和缺失;③转位因子的插入。
[1](A1型题)细菌突变的发生是由于(E)
A.基因重组B.基因交换C.质粒丢失
D.溶原性转换E.核DNA碱基的改变
⑵(X型题)下列哪些是微生物遗传物质的突变类型(ABC)
A.碱基的置换B.碱基的插入和缺失C.转位因子的插入
D.原生质体融合E.溶原性转换
考点5微生物变异的机制一基因物质的转移与重组大纲★易考★★★
1.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提供的游离DNA片段整合重组,使受体菌的性状发生
变异的过程。
2.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受体菌基因改变的
过程。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3.接合受体菌和供体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带有的F质粒或类似遗传物
质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主要见于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依赖CIA(聚集诱导因子)诱导
的质粒接合方式。
4.溶原性转换噬菌体DNA与细菌染色体重组,使宿主菌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遗
传型变异。溶原性细菌因此而获得新的特性。
5.原生质体融合两种经过处理失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混和可发生融合,融合后的双
倍体细胞可发生细菌染色体间的重组。
[1](A1型题)转导与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
A.以噬菌体为载体B.转移的遗传物质为供体菌的DNA
C.有关的噬菌体均为缺陷型D.可由雄性菌变为雌性菌
E.A+B
[2J(Al型题)溶原性转换是指(B)
A.细菌的染色体发生基因突变
B.噬菌体的DNA与细菌DNA发生重组
C.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F质粒转入受体菌体内
D.受体菌通过噬菌体接受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而发生基因改变
E.受体菌接受了供体菌的DNA片段而重组
[3](X型题)细菌发生变异的原因有(ABDE)
A.突变B.转化C.重排D.转导E.接合
考点6微生物变异的机制一病毒基因的相互作用大纲★易考★
1.基因重组两种或两种以上同属不同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其基因组可相互作用发
生基因重组。重组可使基因再激活,表现为交叉复活和多重复活两种形式。交叉复活常用于
流感病毒疫苗株的制备。
2.互补作用和表型混合
(1)互补作用:一种病毒为另一种病毒提供本身不能合成但又是必需的基因产物,使
其在混合感染的细胞中增殖。包括:①有活力病毒和缺损病毒混合感染细胞;②有活力病毒
和只损伤衣壳未损伤基因的灭活病毒共同感染细胞;③两种缺损病毒混合感染细胞。
(2)表型混合:互补作用的特殊例子,产生的子代包括:①与亲代相同的病毒;②病
毒含一-个亲代的基因组和另一个亲代的衣壳;③病毒具有两种病毒成分的衣壳。
考点7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大纲★易考★
1.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在诊断方面,充分了解微生物变异现象和规律才
能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在治疗方面,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临床分离的耐药菌株增多,在
选用治疗药物时先做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选择敏感药物,防止耐药菌株扩散和提高药物疗
效。
2.在细菌和疫苗研究中的意义通过基因转移、重组或突变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减毒活
疫苗是理想的预防接种制剂。应用生物技术,通过载体将目的基因移入受体菌中表达、纯化
制成基因工程疫苗或研制DNA疫苗,提供更高效、无毒副作用的免疫制剂。根据微生物遗
传变异机制,通过DNA重组技术生产胰岛素、干扰素、凝血因子等生物制剂,为疾病防治
作出贡献。
(A1型题)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E)
A.大剂量使用抗生素B.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C.使用广谱抗生素
D.多种抗生素长期联合使用E.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黄晓晖)
第7单元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考点1微生物致病性、感染和感染性疾病大纲★★易考★★
1.微生物致病性指微生物引起感染的能力。病原体的致病性有赖于它的侵袭宿主并
在体内繁殖和抵御宿主抵抗力而不被其消灭的能力。致病能力强弱的程度称为毒力。
2.感染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或内源性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侵入宿主后,生长繁殖,释放
毒性物质或致体内生态环境失调等引起机体病理过程,称为感染,是宿主抵抗力与微生物的
致病力相互作用的过程。
3.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突破宿主的抵御功能,在机体一定部位增殖并扩散、蔓延,产生
临床症状和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
(A1型题)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C)
A.细菌的侵袭力B.机体的抵抗力C.细菌的毒力和机体的抵抗力
D.细菌的毒素E.细菌的毒素与侵袭力
考点2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大纲★易考★★
1.寄生生物体共生关系中的一种状态,是微生物得利机体受害得一种生活关系,包
括互生、共栖和寄生。
2.病原体引起机体感染而致病的微生物。
3.正常菌群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寄居着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一
定条件下,微生物与宿主、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处于微生态平衡。正常定植于人体各部位的
细菌群称为正常菌群。包括:①常居菌;②过路菌;③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
的作用包括生物拮抗,促进机体免疫,与衰老有关,合成维生素和细菌素。
4.菌群失调由于宿主、外环境的影响,导致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出
现数量和质量变化,原来在数量和毒力上处于劣势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居于优势地位,在临床
上.发生菌群失调症或称菌群交替症。
5.机体对病原体的对抗力①完整的皮肤、粘膜以及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抗微生物
侵袭的屏障作用;②各种分泌液的保护;③正常菌群的拮抗;④吞噬细胞、细胞因子、补体
系统等非抗原特异的免疫辅助因素等。
6.抗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项目管理重要考点复习试题及答案
- 小吃店经营数据分析与应用考核试卷
- 游乐设施施工中的合同履行考核试卷
- 玩具行业的跨境电商机遇考核试卷
- 新手村2024年农艺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习网络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资产配置与证券投资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国电信蚌埠分公司客户经理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有效性试题及答案盘点
- 起重机械安装维修程序文件及表格-符合TSG 07-2019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2
- 人教版中考英语知识分类:考纲词汇表65天背默版(记忆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图文解读
- 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 气血疏通中级班教材
- PLC应用技术(S7-1200机型)课件 项目六任务1输送系统的PLC控制电路设计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
- JBT 6434-2024 输油齿轮泵(正式版)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高二(下)期中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 10人以下小团队管理手册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21版教材课后思考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