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课标版_第1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课标版_第2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课标版_第3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课标版_第4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理解两首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清新自然与沉郁顿挫的不同表现,掌握词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析词的意象、意境,深入理解词作内涵。比较两首词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李清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变化,感受其词作中蕴含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体会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学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两首词。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李清照后期词作中复杂深沉的情感,如《声声慢》中"怎一个愁字了得"所包含的多层愁绪。引导学生从词的意象、意境角度品味词作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人情感。2.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字词含义、内容理解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词的意象、意境、情感等,促进学生交流合作。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氛围。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婉约、哀愁的氛围。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古代哪位女词人的作品最具特色?引导学生回答出李清照。3.展示李清照的画像,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前期词作多写闺情相思,后期则因国破家亡等经历,风格转为沉郁悲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两首经典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二)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有各种词牌,每个词牌都有特定的格律、曲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例如《醉花阴》和《声声慢》就是不同的词牌。词一般分为上阕和下阕(片)。2.介绍写作背景《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当时她与丈夫赵明诚分别,独守空闺,重阳佳节,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声声慢》:此词作于李清照晚年。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三)初读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醉花阴》和《声声慢》,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等。(四)文本研读(20分钟)1.研读《醉花阴》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小组代表发言:描绘的画面:这首词描绘了重阳佳节,词人独守空闺的情景。从白天的"薄雾浓云愁永昼",到夜晚的"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展现出词人一整天的孤寂与忧愁。黄昏时分,词人在东篱下饮酒赏菊,花香盈袖,然而这美好的景致却更增添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情感:主要表达了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佳节本应与亲人团聚,可如今却天各一方,这种思念之情通过词中的景物描写和词人的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分析词句"薄雾浓云愁永昼":运用环境描写,"薄雾""浓云"营造出一种阴沉、压抑的氛围,"愁永昼"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愁绪,漫长的白昼让她倍感煎熬。"瑞脑销金兽":"瑞脑"香在"金兽"香炉中渐渐烧完,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烘托出词人的无聊与寂寞。"佳节又重阳":点明时间是重阳佳节,"又"字强调了与亲人分离已非一日,更增添了伤感之情。"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通过描写夜晚睡觉时的感觉,"凉初透"不仅指身体感受到的寒冷,更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描绘了词人在黄昏时分独自在东篱下饮酒赏菊的情景,"暗香盈袖"写出了菊花的香气,同时也衬托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因为无人与她共赏这美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千古名句,词人以花喻人,将自己比作西风中消瘦的黄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憔悴消瘦的面容和孤寂愁苦的心境。总结艺术特色情景交融:词中通过对天气、景物、生活细节等的描写,如薄雾、浓云、玉枕、纱厨、黄花等,将词人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委婉含蓄:词人没有直接倾诉对丈夫的思念,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景物和行为描写,让情感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显得委婉含蓄。2.研读《声声慢》小组讨论: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小组代表发言:情感基调:整首词情感基调沉郁悲怆,充满了哀愁。表达情感的方式:词人通过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如开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凄凉;接着通过描写"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将自己的哀愁融入其中,借景抒情。分析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连用十四个叠字,细腻地刻画了词人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等重大打击后,内心极度空虚、失落、孤寂的状态,为全词奠定了沉郁悲怆的基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天气忽暖忽寒,身体难以适应,这不仅是对当时气候的描写,更暗示了词人内心的烦躁不安和痛苦无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借酒浇愁,然而几杯淡酒却抵挡不住傍晚的寒风,更增添了愁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看到大雁飞过,想起曾经与丈夫一起鸿雁传书的情景,如今丈夫已逝,物是人非,怎能不伤心。这里的大雁是引发词人思乡怀人之情的媒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凋零的黄花,如同词人憔悴的容颜,无人采摘,暗示了词人孤独寂寞、无人怜惜的处境,进一步抒发了她的哀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人守着窗户,独自一人,觉得时间过得无比漫长,天黑都难以熬到,生动地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煎熬。"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在细雨中沙沙作响,这种凄凉的声音一直持续到黄昏,点点滴滴,仿佛敲打着词人的心,将她的愁绪推向了高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愁苦之后,觉得用一个"愁"字根本无法概括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包含了亡国之痛、丧夫之哀、流离之苦等多重愁绪。总结艺术特色叠字运用:开篇的十四个叠字,增强了词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同时细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借景抒情:词人选取了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众多富有哀愁色彩的景物,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融入其中,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含蓄。情感深沉复杂:词中蕴含了词人在国破家亡、夫死等多重打击下的孤独、寂寞、痛苦、无奈等复杂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五)比较鉴赏(10分钟)1.小组讨论:比较《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的异同。2.小组代表发言相同点情感方面:都表达了词人的哀愁之情。《醉花阴》主要抒发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愁,《声声慢》则包含了国破家亡、夫死等多重痛苦,愁绪更为深沉复杂。艺术手法方面: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醉花阴》通过对重阳佳节的景物描写来烘托思念之情,《声声慢》则借助一系列凄凉的景物来抒发内心的哀愁。不同点风格特点:《醉花阴》风格清新自然、委婉含蓄,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表达情感;《声声慢》风格沉郁顿挫、直抒胸臆,开篇的十四个叠字直接倾诉内心的痛苦,情感表达更为强烈。创作时期:《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作品,生活相对安逸,词中情感主要是闺情相思;《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经历了国破家亡等重大变故,词风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情感更加深沉悲怆。3.教师总结:通过比较,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李清照不同时期词作的特点以及她在词创作上的发展变化。这两首词虽然风格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李清照卓越的文学才华,是中国古代词坛的经典之作。(六)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两首词的基本内容、情感表达、艺术特色以及两首词的比较鉴赏等。2.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醉花阴》描绘了重阳佳节词人思念丈夫的情景,风格清新委婉;《声声慢》则抒发了词人在国破家亡后的孤独、痛苦和哀愁,风格沉郁悲怆。两首词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诵读这两首词,加深理解,感受李清照词作的独特魅力。(七)布置作业(5分钟)1.背诵并默写《醉花阴》和《声声慢》。2.以"读李清照词有感"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对李清照词作的理解和感受。3.推荐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加深对李清照词风的了解。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含李清照的画像、生平介绍、相关词作的音频朗诵、教学所需的图片等。2.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如教材教参、古代文学研究著作等。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