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测试卷及参考答案(A卷)1.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 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蕃:
鲜: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是哪句?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香远益清()(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亭亭净植
植:竖立C.香远益清
益:好处 D.宜乎众矣
宜:应当1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何陋之有 B.徐以杓酌油沥之C.无丝竹之乱耳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14.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莲的生长环境这一角度赞美了莲的美好品质,表明了作者喜爱莲的原因。B.文中的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C.文中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的美好形象,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了当时人们对国色天香的牡丹的喜爱。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爱莲说》)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亭亭净植:(2)宜乎众矣:1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9.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分别写出了莲哪些品质?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B.自李唐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C.出淤泥而不染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中通外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4)下列链接资料与原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链接资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楚之逐臣: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②。有狱③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⑤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注:①任:推荐。②主簿:官名。文中龙图阁学士、军司理参军、转运使皆为官名。③狱:案件。④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⑤仕:指做官。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屡见不鲜B.香远益清
两袖清风
濯清涟而不妖C.有仙则名
金榜题名
莫名其妙D.水陆草木之花
菊,花之隐逸者也
一年之计在于春2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且不显得妖艳。【乙】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翻译: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我不做。23.甲文运用①________(写作手法),借“莲”表述自己②________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写人叙事,通过“快速判决案件”和③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④________、为官正直的特点。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①兰,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④,不见⑤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⑥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⑦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曾在《离骚》里以兰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③薄丛:贫瘠的丛林。④无闷:这里指内心无忧或没有烦闷。⑤不见:不被人知道。⑥萧艾:艾蒿、臭草。⑦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可爱者甚蕃(2)宜乎众矣25.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2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一处。清风过之其香蔼然27.【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然不同,但都具有________、_____的品质。2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①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②;雪霜凌厉而见③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④,在室满室,在堂满堂。(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注释:①丛薄:丛生的草木。②芳:花草的香气。③见:表示被动,译为“被”。④蔼然:形容香气浓郁的样子。(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李唐来
公亦以此自矜B.香远益清
良师益友C.予谓菊
权谓吕蒙曰D.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2)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理解:世上开得好看的花很多。B.濯清涟而不妖。理解:菊花经过清水洗涤后就不显得妖艳了。C.亭亭净植。理解:莲花洁净地挺立在那里。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理解:牡丹喜爱的,和众人喜欢的是一样的。(3)【甲】、【乙】两文都借花喻人,赞扬了君子品格。【甲】文借莲喻君子,最能表明君子洁身自好的一句是“①______”;【乙】文借②______喻君子,赞美君子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即使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4)中国人素来对花情有独钟。请默写任意两句写“花”或含有“花”的诗文。2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①草木而神仙者乎?(李渔《山茶》)【注释】①殆:大概。(1)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更加B.陶后鲜有闻:很少C.一开辄尽者:就D.山茶戴雪而荣:光荣(2)翻译句子。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文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3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3)何哉()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32.【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33.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________、风度气质、________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________”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________和________,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A2.D3.D4.C5.C6.(1)多
(2)少
7.(1)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2)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就很多人了!
8.莲,花之君子者也。9.
更加;亲近而不庄重;少10.(1)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对于牡丹的爱,人应当很多了。
11.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启示: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随波逐流。12.C
13.C
14.D
15.B
16.(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17.(1)竖立(2)应当
18.(1)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19.①从生长环境角度写出了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的高洁、庄重品质;②从体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稀土金属压延加工中的质量改进方法选择与实施考核试卷
- 游乐设施施工中的安全文化建设考核试卷
- 木片在纸浆生产中的优化研究考核试卷
- 搪瓷制品的环保生产与废弃物处理考核试卷
- 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策略考核试卷
- 青浦区高三语文二模2021作文
- 电饭煲煮饭不熟应对考核试卷
-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家用电器具的材料腐蚀与防护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行业热点问题研究动向与趋势预测考核试卷
-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教案(发动机部分)
- 2023技规选择题库(内附答案)
- 建筑物拆除场地清理垃圾外运施工方案
- 康复辅具适配服务体系建设
-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23张)2024版新教材
- 2024-2025学年秋季第一学期1530安全教育记录(第一、二、三周安全教育记录表)
-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内涵及解读
- 地基基础基桩静荷载试验考试题库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会计受到的冲击与应对措施
- QC-T 911-2023 电源车标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