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主题班会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课件-高中下学期主题班会_第1页
高中主题班会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课件-高中下学期主题班会_第2页
高中主题班会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课件-高中下学期主题班会_第3页
高中主题班会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课件-高中下学期主题班会_第4页
高中主题班会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课件-高中下学期主题班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爱国主义主题班会

七一马上到了,让我们不忘历史初心,传承好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红色基因传承意义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目录壹贰叁肆红色故事萦绕耳边争做时代新人红色基因传承意义壹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深刻阐释了红色基因为什么传承、由谁传承、如何传承等问题,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斗伟力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引。1、红色基因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红色基因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内涵、增添新元素,体现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的实践中,凝练为共产党人丰富精神家园的营养剂,并以党的伟大精神和党员的崇高理想、高尚道德情操、优秀政治品格、优良工作作风、积极进取风貌等展现出来,深深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无论是在飞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红色基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2、传承红色基因是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需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是我们党永葆初心与本色的有力支撑。长期过着和平生活,容易患上理想信念缺失的“软骨病”。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需要全党同志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3、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红色基因的丰厚滋养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这对我们在新形势下传播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4、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企图让我们丢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同西方“普世价值”;“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贰墙壁和走廊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营造文化氛围的主阵地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各个点位的墙壁通过艺术化呈现相关文化内容让墙壁成为一幅“有主题的画”成为一首“无声的诗”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成长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激励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以红绿色为底色,加上鲜明的黄色或白色,使得整体色调更鲜明。红色往往代表了正义、坚强和活力,呼应了学校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彰显了学习红色教育。将文化设计与青少年成长相结合,用文字的形式展现新时代新人的品质,激励同学做有志向、有思想、爱劳动、爱祖国的少年。红色文化进校园,革命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长廊不止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教育形式。它通过精选的图片与文字,生动展示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奋斗历程,激发着同学们对红色历史的好奇与敬仰之情。这些图片和文字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先辈们无私奉献的最好告慰。红色文化进校园,革命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长廊设计的理念在于让同学们深刻领略到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伟大意义。每一张图片都是一个窗口,透过它,同学们可以窥探到那个英勇斗争的岁月,感受着先辈们为我们奋斗的坚定信念与崇高目标。这样的设计,让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成为同学们的精神食粮,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红色文化进校园,革命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长廊将红色知识和党建理念传递给同学们,让他们了解历史、汲取智慧、砥砺前行。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同学们会更加珍惜幸福生活,更加感恩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社会。红色文化长廊,不仅是艺术与文化的结合,更是对青年学子的一次思想洗礼,一次崇高的精神力量的传递。让红色文化的火种在校园里点燃,引领同学们秉承红色精神,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传承红色文化,拥抱党建知识通过校园红绿色调文化长廊的设计,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和党建知识的内涵,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我担当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红色文化教室,感受历史的魅力,共同追寻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红色故事萦绕耳边叁《小萝卜头》的故事大家可能听过小萝卜头的故事,他原名宋振中,1940年出生。小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与爸爸妈妈一起被抓进监狱。由于常年关在阴暗的牢房里,吃的是变质的米饭,他长到八岁时,身鎬只有四岁正常孩子那么高,大大的脑袋,瘦弱的身子,叔叔阿姨都心疼地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从小就很懂事,他的妈妈为了给他换一点大豆吃,就去做苦工,可每次开饭时,“小萝卜头"总是让妈妈吃。他还常常搜集一些破布条、破袜子留给妈妈做鞋用。从五岁起,他就学着自己缝补破衣服了。“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桐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他还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毛委员送棉衣》的故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水缸的秘密》的故事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永远的丰碑》的故事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视死如归的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事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虛,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釧(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故事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宁死不屈的女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故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争做时代新人肆争做时代新人,就要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理想是人生的灯塔,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树立切实可行的理想和目标。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