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绪论

一一、运遥班奔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

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

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

A、大陆区;B、太平洋;。、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

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

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10、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以下几个温

度层BCD

A、高热层;B>外热层;C^常温层;D、内热层;

11、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ABCDE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E、散逸层;

12、大陆地壳由AR组成

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

三、填空

1、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1975年公布的地球参数表面地球的形状是

;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地磁要素包括、和;磁偏角、磁倾角和

磁场强度

3、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温度层,

分别是、和;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

4、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

、、和;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

暖层,散逸层

5、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和

,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和

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

四、判断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V

2、高原是海拔在800m以上,地势较为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如我国的青

藏高原、云贵高原等;X

3、每个大洋底都有一个洋脊或者洋隆,其中,太平洋底为洋隆,其余三大洋底都为

洋脊;J

4、平顶海山是高度在海平面附近的海山,其顶部被风化剥蚀和海水冲蚀夷平后,由

于区域性下沉淹没于水中而形成的;J

5、古登堡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X

6、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组成;X

7、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分界线在海岸线处;X

8、地表的重力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小;X

9、地磁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J

10、地球内部的电性主要与地内物质地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J

11>放射性元素一般都集中在固体地球表层,而且主要集中在变质岩中;X

12、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J

13、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X

二、选择

1、地表出露的褐铁矿,称为“铁帽”,常常是寻找地下多金属矿床的标志;它是由A

形成的;

A、氧化作用;B、溶解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

2、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

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3、分布于洋中脊的地震特点是C

A、震源浅而震级大;B、震源深而震级大;C、震源浅而震级小;D、震源深而震

级小;

4、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

A、河流进入湖泊处;B、河曲的凹岸;C、河曲的凸岸;D、山区河流进入平原处;

15、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ABCD

A、海浪;B、潮汐;C、洋流;D、浊流;

16、冰川搬运冰运物的方式有CD

A、悬运:B、跃运:C、推运:I)、载运;

17、成岩作用主要包括ABC

A、压实作用;B、胶结作用;C、重结晶作用;D、胶体沉积作用

三、填空

1、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特点,可将其分为内能和外能两大类,它们包括

、、、、和

;重力能,放射能,旋转能,结晶能和化学能,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

2、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变质作用分为、

、和;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

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3、双变质带分别是靠大洋一侧的和与之平行的;高压低

温变质带,高温低压变质带

4、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

、和;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

月,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5、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和;自然地理条件,岩性

6、河流的下蚀极限是;侵蚀基准面

7、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和;

海浪,潮汐,洋流,浊流

8、按冰川在大陆上的分布及其本身的特点将冰川分为和;

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9、地表松散堆积物由风通过、和搬运到别

处;悬移,跃移,推移

10、风积物包括和;风成砂,风成黄十

四、判断

1、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V

2、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X

3、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J

4、活火山只能分布在板块边缘;义

5、地幔柱位置固定,板块运动通过地幔柱的时候匕能形成火山链;V

6、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X

7、变质作用中,静压力的主要作用是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J

8、糜棱岩是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J

9、水化作用不属于化学风化作用;义

10、相同气候条件下,非晶质、细粒、等粒结构或孔隙度大的岩石比成分相同的结

晶质、非等粒和粗粒的岩石更不易于化学风化;X

11、在风化作用中,岩石最不易风化的矿物组分是石英;J

12、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时,粘土级颗粒一旦沉积后被再一次侵蚀需要更大的流

水速度;V

13、瀑布的后退是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J

14、云南路南石林是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X

15、泉华是地下水沉积作用的产物;J

16、南极洲属于大陆冰川;V

17、千湖之国芬兰,其众多的湖泊是河流成因;X

18、蜂窝石是风蚀作用的产物;J

19、风积物包括风成砂和风成黄土;J

五、简答与论述

1、简述世界地震的分布;

答: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

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

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印度尼

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2、简述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

答:影响和控制变质作用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在变质

过程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而又相互制约,在不同

情况下起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一般说来,温度是其中最重要

的因素;温度升高,岩石内部分子或原子活动性加大,为变质创造前提条件,主要引

起重结晶和新生矿物形成;压力的作用分两种;静压力是上覆物质重量造成的,随

深度增加;其作用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以及形成分子体积较小和比重较大的矿

物;而应力是一种定向压力与构造运动有关,在地壳浅部较强,深部则减弱;地壳

浅部,地壳运动应力最集中,以形成岩石构造上的变化为主机械改造;在地壳深处,

由于温度较高,矿物之间易发生化学反应;最大应力方向溶解压溶,最小应力方向

沉淀,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柱状,片状矿物;在地下流体中,主要是HOC。?还有F、

Cl、B等挥发分;一般存在于矿物粒间孔隙,裂隙中;可能来自于原岩粒间孔隙,原岩

矿物脱水,或岩浆及地壳深处;流休的作用是起溶剂作用,促进组分的溶解,加大扩

散速度,从而促进重结晶和变质反应的进行,也可以作为一种组分参加变质反应,

形成不含水或含水的矿物,水溶液又是交代作用中物质带入或带出不可缺少的介

质;上述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并存的、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在不同情况下,以某

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

3、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风化作用包括

三种类型: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机械风化作用主要

是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以及盐晶体的生长、岩石的释重

以及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的化学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

月、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学反应;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

其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尸体腐烂分解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发生

生物化学反应,使原矿物或岩石破坏的过程;

4、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答: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

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

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

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主要是:AbOs'Fe。,、

FeO、SiO2>CaO、Na2O>KQ、MgO等;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

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5、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

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从碎屑大小上看,

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

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

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这种作

月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一砂一粉砂一粘十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

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6、简述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成岩作

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压实作用

日于上覆沉积物逐渐增厚,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沉积物中的附着水分逐渐排出,

颗粒间的孔隙减少,体积缩小,颗粒之间的联系力增强,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

2、胶结作用

填充在沉积物孔隙中的矿物质将分散的颗粒粘结在•起,称为胶结作用;

3、重结晶作用

沉积物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使非结晶物质变成结晶物质,使细粒结晶物质变成粗粒

结晶物质,这种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7、解释喀斯特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CO?和有机酸,在可溶性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地下水

沿层面及孔隙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溶蚀沿途岩石;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为主,再

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形成一些特殊地形,这些地形以及作用过程

称喀斯特;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条件为:节理等裂隙发育的、产状平缓的厚层可溶性

岩石及丰富的可流动的地下水;

8、简述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海水运动的动能、海水的溶解作用及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

石的破坏作用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方式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但以机

械剥蚀作用为主;机械剥蚀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积

导致岩石破坏,称为冲蚀;一种是运动着的海水所挟带的砾砂摩擦、碰撞海岸或海

底使其遭受破坏,称为磨蚀作用;海蚀作用的主要营力是海浪;海浪在基岩组成的

海岸带以拍岸浪猛烈冲积海岸以及以其挟带的砾砂磨蚀海岸带海底和海岸岩石;

潮汐在开阔的海岸带可助长海浪的破坏作用;

在海浪和潮汐的不断破坏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海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海岸延

伸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海蚀凹槽继续扩大、加深,海蚀凹槽上部岩石失去支撑而

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称为海蚀崖;海蚀崖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海蚀崖

前形成由基岩组成的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或波切台;底流把剥蚀海岸

的物质带到波切台外靠海水•侧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残留丁•波切台上未被剥蚀

掠的基岩岩柱称海蚀柱;海蚀平台因海蚀作用而不断加宽,使波浪冲击崖基时要经

过越来越长的距离,波浪的能量消耗越来越大;最终,海浪的能量全部消耗在海蚀

平台上;海蚀作用趋于停止;此后,如果地壳上升使波切台上升到海水不能淹没的

高度时,形成海蚀阶地;

二、选择

1、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

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

2、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的水是D

A,沸石水;B、化合水;C、层间水;D,吸附水;

3、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

A、黄玉;B、萤石;C、正长石;D、方解石;

4、白云母和黑云母属于C

A、完全解理;B、不完全解理;C、极完全解理;D、中等解理;

5、橄榄石属于R矿物

A、环状结构硅酸盐;B、岛状结构硅酸盐;C、架状结构硅酸盐;D、链状结构硅

酸盐;

花岗岩属于A

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

入岩;

三、填空

1、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和;吸附水,结晶

水,结构水,沸石水,层间水

2、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

和;标明其二氧化硅含量,否则判错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02

45-52%,中性岩SiO252-65%,酸性岩SiO2>65%

四、判断

1、结构水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X

2、火山岩中的杏仁体属于显晶集合体形态;X

3、矿物的颜色可以用类比法进行描述,比如说赤铁矿的猪肝色;J

4、矿物的光泽其实是指矿物表面的发光性;X

5、金刚石的摩氏硬度为10;V

6、白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X

7、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都是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J

8、高岭石和云母是属于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J

9、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J

10、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饱和度,因此可

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X

11、鲍温反应系列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J

12、花岗岩是酸性深成侵入岩;J

13、安山岩是中性喷出岩;J

14、由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被称为正变质岩;X

15、按照李克定律,在地壳深处,矿物在最大应力方向沉淀,最小应力方向溶解;X

16、片麻岩是一种区域变质岩;V

五、简答与论述

1、简述矿物中水的存在类型

答:水是很多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

构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

1、吸附水:中性水分子被机械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或孔隙中,如粘土矿物表面的

薄膜水,T^llOC全部脱失,水的数量也不固定;水不参加晶体构成,与矿物晶体结

构无关;

2、结晶水:以中性水分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水的数量固定,并遵守定比

定律,因受晶格束缚,脱失温度较高,约200~500℃,甚至更高,脱失后,结构被破坏;

3、结构水或化合水:以0H或H\HO离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因而也有

确定的含量比;结合强度更高,脱失温度500~900°。,以放出;

4、沸石水:沸石矿物的晶体结构中存在大的空腔和通道,以乩0存在其中,占有确

定位置,含量有一定上限,随温度变化逸失后不破坏结构;

5、层间水:存在于层状结构硅酸硅矿物结构单元之间的中性水分子,如蒙脱石的

层间水,含量不定,水逸失,结构不破坏,只是相邻结构单元层间距缩小,有水时,再

吸收,膨胀;

2、简述鲍文反应序列及其用途

答:美国学者N.L.鲍文1922年根据人工硅酸盐熔浆的实验发现:岩浆在冷却时,

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

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被称为鲍文反应系列;

根据反应的性质不同,鲍温把岩浆岩中主要造岩矿物分为两个反应系列;连续

反应系列为架状的硅铝矿物,矿物成分上有连续渐变关系,内部的结晶格架无质的

变化;不连续反应系列为铁镁矿物,矿物成分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内部结晶格架发

生了质的变化;如橄榄石变为黑云母,其结晶格架由岛状变为层状;

上述两个系列在岩浆结晶过程中,硅铝矿物与铁镁矿物依次对应出现共结关系,

最后两个系列演化成一个系列,即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它们是岩浆结晶的最终

产物;

根据上述反应系列可以解决下列实际问题:

1确定矿物的结晶顺序;反应系列上部的矿物比下部的矿物早结晶;显然橄榄

石、基性斜长石是最早结晶的矿物,石英则是岩浆结晶的最后产物;

2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日于两种反应系列存在着共结关

系,当岩浆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必定同时结晶出一种浅色矿物和一种暗色矿物;例

如当岩浆降至1550C时,析出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基性钙、培长石而组成超基性岩;

岩浆温度降至1270c时,单斜辉石和拉长石同时析出组成基性岩;

3解释了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同一种岩浆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4解释了岩浆岩中某些结构上的特征;如斜长石的正常环带结构和暗色矿物的反应

边结构;

二、选择

1、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

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

2、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

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A

A、含砾的粉砂质砂岩;B、含粉砂的砾质砂岩;C、砾质粉砂岩;D、粉砂质砾岩;

3、竹叶状灰岩是B

A、生物骨架结构;B、粒屑结构;C、晶粒结构;D、泥状结构;

4、碳酸盐岩结构中常见的粒屑有ABCD

A、内碎屑;B、生物碎屑;C、鲍粒;D、团粒;

三、填空

1、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和;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2、沉积岩的颜色按照成因可分为、和;继承色,

原生色,次生色

3、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和;粒屑结构,

生物骨架结构,晶粒结构

4、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粒屑有、、和

等;内碎屑,生物碎屑,鲍粒,团粒

四、判断

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一砂一粉砂一粘土的顺序,沿搬运

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J

2、纯石英砂岩为白色是继承了石英的颜色,是一种继承色;V

3、厚度〜的岩层我们称为薄层;X

4、按照石油行业碎屑颗粒粒度分级标准,〜的碎屑颗粒为中砂;V

5、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

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含砾的粉砂质砂岩”;V

6、圆度好的碎屑颗粒一般来说球度也比较高;X

7、基底胶结代表碎屑与胶结物同时沉积,是快速堆积的产物;J

8、在砂岩和杂砂岩中,按照三个端元组分石英Q、长石F、及岩屑R的相对含量划

分类型;V

9、粘土岩主要是指粒度〈的细颗粒组成,并含大量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

云母等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X

10、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竹叶状灰岩中的“竹叶”体是一种典型的内碎屑;V

五、简答与论述

1、列举沉积岩层理构造的主要类型,并加以说明;

答: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

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层理不仅是沉积岩的基本构造特征,而且也是研究沉积环

境或沉积相的良好标志;一般按形态特点把层理分为下列类型:

1、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互相平行,主要形成于细粉砂和

泥质岩石中,多见于水流缓慢或平流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内,如河漫滩、牛辗湖、

泻湖、沼泽、闭塞的海湾沉积物中;

2、平行层理:类似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也互相平行,但出

现在粒度较粗的砂岩中,常伴有冲刷现象,它形成于急流、水浅的水流条件下;

3、波状层理:细层呈波状起伏,但其总方向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层系面;其成因有

两种,一种是往复振荡的波浪造成的,波层对称,多见于湖泊浅水带、海湾、泻湖环

境的沉积物中:另一种是微弱的单向水流造成的,波层不对称,多见于河漫滩沉积

物中;

4、斜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且层系之间可以重叠、交错;它是水流或风中形

成的沙纹或沙波被埋藏以后在岩层剖面上所呈现出的构造特征;细层的倾向反映

了介质的流向风向,细层的厚度相当于沙纹或沙波的高度反映介质的流速;因此,

斜层理常用来作为水流动态流速、方向、水深等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常见者如

下:

a、板状斜层理:细层单向倾斜•,单向水流所造成,见于河床沉积中;

b、槽状交错层理:在层理的横切面上,层系界面呈凹槽状,细层的弯度与凹槽一致

或以很小的角度与之相交;在纵剖面上,层系界面呈缓弧状彼此切割,细层与之斜

交;河流沉积物中常见之;

c、楔形层理:层系呈楔形,多出现于三角洲及湖、海的浅水地带;

5、透镜状层理:砂质小透镜体连续地且较有规律地包裹于泥质层中,砂岩透镜体

内部又具有斜层理;它在潮汐沉积物中最常见;

6、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是无明显的细层界线,整个层理主要表现为粒度的变

化,即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到细逐渐递变;它是浊流的沉积特征,并且比较常见;

7、块状层理:岩层自下至上岩性均一,肉眼看不出其它内部层理构造,一般厚度大

于1m,是沉积物快速堆积的产物;也可为生物扰动所致;

2、列举陆源碎屑岩的类型并说明其粒度含量标准;

答:碎屑岩中砾石粒度>2mm的含量大于50%者叫砾岩;碎屑岩中粒度为2〜的陆

源碎屑含量大于50%者称为砂岩;碎屑岩中粉砂级碎屑粒度〜占50%以上者叫粉

砂岩;粘土岩主要是指粒度〈的细颗粒组成,并含大量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

水天母等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

3、解释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概念;

答:成分成熟度一一指碎屑组分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

终极产物的程度;一般来说,不成熟的砂岩是靠近物源区堆积的,含有很多不稳定

碎屑,如岩屑、长石和铁镁矿物,高成熟度的砂岩是经过长距离搬运,遭受改造的结

果,几乎全由石英组成;因此,砂岩中存在的岩屑、碎屑矿物的种类和相对丰度,即

成分成熟度,是物源区地质条件、风化程度和搬运距离的反映;

结构成熟度一一碎屑颗粒的分选性、磨圆度即颗粒含量接近极限的程度;它一般随

搬运距离的增加而增高;

砂岩的结构成熟度通常与成分成熟度协调•致;

4、简述砂岩成分分类的依据并解释为什么以此为分类依据;

答:在岩石分类时,首先必须选择在客观上能够鉴定而又最能联系岩石成因的特征

作为分类的依据;其次应当考虑分类方案既适用于野外工作,又适用于室内研究;

根据上述原则,目前一致认为砂岩分类应当反映这样三个问题:

1、来源区的母岩性质;

2、搬运和磨蚀历史,即岩石成熟度;

3、沉积时的介质物理条件,即流动因素;

因此,从具体标志来说,应当选择砂岩中的石英、长石、岩屑和粘土基质四种组分

作为分类依据;因为这些变量容易鉴别,又有成因意义,它们彼此间的数量关系可

以反映砂岩的成因特征;

不稳定碎屑组分可以反映物质来源;长石是花岗质母岩的标志,岩屑则是火山岩、

沉积岩和浅变质岩母岩的标志;长石和岩屑的比值即F/R,称来源指数可以反映出

来源区母岩组合的基本特征;

搬运和磨蚀的历史可以通过稳定组分和不稳定组分的相对量比来表示即Q/F+R,

称矿物成熟度;在一般情况下,矿物成熟度越高,磨蚀条件越好、搬运历史也越长;

砂岩中分布最普遍的稳定组分是石英;

介质的物理条件密度和粘度是影响碎屑物机械沉积的重要因素,砂岩中粘土基质

的有无和数量多少,是机械分异作用好坏的具体指标,介质的这种性态可以用碎屑

与基质比值即(:/\1,称流动指数来表示;(:/\1比值可以直接反映砂泥混杂的程度,

即岩石分选性的好坏;如果C/M比值很小,则砂泥混杂、分选性很差,说明簸选不

彻底,沉积物堆积速度很快;

二、选择

1、按照湖水盐度,含盐度1%一%的湖泊为C

A、微咸水湖;B、淡水湖;C^咸水湖;D、盐湖;

2、无障壁海岸带的波浪带中能量最高的是B

A、升浪带;B、破浪带;C、碎浪带;D、冲浪带;

3、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中代表潮上带的是B

A、海岸沙丘;B、后滨;C、前滨;D、近滨;

4、障壁海岸潮坪亚相中砂坪属于C

A、高潮坪;B、中潮坪;C、低潮坪;D、潮上坪;

5、下列环境中不可能有浊积岩出现的是D

A、深海;B、浅海;C、湖泊;D、河流;

6、标准相模式应该能起到以下作用ABCD

A、可以作为对比的标准;B、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提纲和指南;C、可以对新区

进行预测;D、可以作为环境或体系水动力条件解释的基础;

7、河流相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ABCF.亚相

A、河床亚相;B、堤岸亚相;C、天然堤亚相;D、河漫亚相;E、牛胡湖亚相;

8、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层序由底向上依次为BAC

A三角洲前缘粉砂和泥;B、前三角洲泥;C、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滩沼泽沉

积;D、远砂坝沉积;

9、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BCDE

A、泻湖;B、海岸沙丘;。、后滨;D、前滨;E、近滨;

10、根据沉积物颗粒在块体流中的支撑机理,把重力流划分为ABCD类型

A、浊流;B、颗粒流;C、液化沉积物流;D、碎屑流;

11、重力流的形成条件包括BCD

A、一定的深度;B、物源条件;C、触发机制;D、滞水环境;

三、填空

1、冲积扇的沉积类型包括、、和;

泥石流沉积,辫状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余沉积

2、按照河道的平面几何形态,可将河流分为、、

和四种类型;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3、河流相根据环境河沉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

河四个亚相;河床,堤岸,河漫,牛胡湖

4、按湖水深度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将碎屑型湖泊相划分为

、、和等几个亚相;湖泊三角洲匕滨

湖,浅湖,半深湖,深湖

5、盖洛韦关于三角洲的成因类型包括、和;河

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6、根据二角洲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二隹洲进一步划分为、

和三个亚相类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7、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

和等几个次级环境;海岸沙丘,后滨,前滨,近滨

8、障壁海岸相的亚相类型有、和;泻湖亚相,潮

坪亚相,障壁岛亚相

9、根据沉积物颗粒在块体流中的支撑机理,重力流可分为、

、和;浊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碎屑流

10、重力流的形成条件为、和;物源条件,触发

机制,滞水环境

11、按海洋潮汐作用将援酸盐岩沉积相带划分为、和

;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四、判断

1、冲积扇相沉积物一般分选磨圆都很差;J

2、网状河一般都是幼年河;X

3、河流相中,心滩沉积相对于边滩沉积而言,成分更为复杂,成熟度更低,粒度变化

范围大的多,粒级也更粗一些;V

4、河流沉积的多阶性是由区域性地壳振荡运动造成的;X

5、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带的闭塞湖泊中,湖水化学沉积物的成分和海水化学沉积

物的成分十分接近;X

6、咸湖是指盐度大于千分之三十五的湖泊;J

7、碎屑湖泊的沉积物一般是围绕湖盆呈环带状分布,由边缘到中心,依次为砂砾

岩、砂岩、粉砂岩、泥岩;X

8、珠江二角洲属于以潮汐作用为主的破坏性二角洲;J

9、黄河三角洲在平面上呈扇形或半圆形,称朵形三角洲,属于破坏性三角洲;X

10、三角洲相中最有利的储集体可能是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各种类型砂体;V

11、三角洲沉积在垂向上由底向上粒度由粗变细,呈反旋回性质;X

12、根据PH值,海水属弱碱性介质;V

13、根据波浪的变形程度,可以把海岸带的波浪划分为升浪带、破浪带、碎浪带、

冲浪带等4个部分,其中能量最高的是破浪带;V

14、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中,后滨亚相位于高潮线以上,也叫做潮上带;J

15、海岸带沉积的特征是砂质的成分纯、成熟度高,含有生物介壳,状态为凸而朝

上,发育各类交错层理,波痕等;V

16、障壁海岸潮坪亚相中,高潮坪也叫做砂坪;X

17、深度是浊流形成的决定因素;X

18、重力流中的水起到了搬运介质的作用;X

19、浊积岩的物质成分和层理构造在垂向上的变化遵循鲍玛序列,自然界中的浊积

岩剖面都应当呈现出完整的鲍玛序列;义

20、浊流方向从近物源到远物源,粒度是由粗到细的;J

21、海洋中碳酸钙的补偿深度一般为500米左右;X

22、湖泊碳酸钙一般规模较小,是局部性的;X

23、威尔逊按照地理位置分布划分碳酸盐沉积相带,其中台地沉积区应该属于欧文

按海水能量划分的Z带,也就是近岸低能带;J

五、简答与论述

1、解释沃尔索相律

答:沃尔索相律指出: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

能重登在一起;换句话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

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隔;这是相分析中的一条基本准则;简单的说,就

是在没有沉积间断的地层剖面里,垂向上彼此邻接的相在横向上也一定彼此邻接;

2、简述山麓一洪积相冲积扇相的形成过程;

答:山麓一洪积相发育在大陆地区的山前带,有大小不一的冲积扇和充填其间的山

麓坡积、坠积物组合而成,其中沉积扇是山麓一洪积相的主体;

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注入盆地时在山前地带快速堆积而成的扇状粗碎屑堆积体,在

陆相沉积中,它是粒度最粗,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单位,向其下倾方向可以渐变为

冲积平原的河流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携带有大量碎屑物质的山区河流流出山

口,进入平原后,在山口处由于坡度突然变缓,流速变小,水流分散,再加上蒸发和

向下渗透等原因,使流水介质的搬运能力大为减弱,从而使碎屑物质快速堆枳下来,

形成冲积扇;一般来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暴雨季节,最容易发育;

3、简述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答:在河流相的垂向剖面中,下部为河床亚相,常为河流相沉积的主体,一般厚度较

大,主要由河床滞留砾岩、砂岩边滩或心滩组成,因位于河流相剖面的下部,又称为

底层沉积;剖面上部为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称为河流相的顶层沉积,主要由粉砂

岩、粘土岩等细粒沉积组成;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组合所组成的垂向剖面下粗上

细的正旋回称之为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4、论述湖泊相的相组合

答:在理想情况下,湖泊沉积在平面上基本呈环带状,由湖岸至中心依次为滨湖亚

相、湖泊三角洲亚相一浅湖亚相、扇三角洲亚相一半深湖、深湖亚相湖底扇沉积;

碎屑沉积物的粒度由粗变细,深湖区为盆地中心;但在断陷湖盆内,情况则有所不

同,湖盆具不对称结构;理想的湖泊沉积层序是从下向上为:深湖的粘十质沉积一

浅湖细碎屑沉积一滨湖砂质沉积一河流粗碎屑沉积,形成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

5、简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答:三角洲是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

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形成三角洲的原因是由

于河流流速骤减,泥砂在河口地区堆积,形成浅滩,不断加大增高,露出水面,形成

河口砂坝,这样就把原来的水流分为两支,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形成次一级的河口

砂坝,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叉道河网系统;这就

是三角洲;

6、简述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垂向层序,说明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答: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层序由底向上是前三角洲泥一三角洲前缘粉砂和砂一三

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滩沼泽沉积;粒度由细变粗,呈反旋同性质;

在三角洲相中,前三角洲以粘土质沉积为主,厚度大、分布广,富含河流带来和原地

堆积的有机物质,堆积速度和埋藏速度快,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转化;三

角洲沉积体中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砂体,如前缘带的席状砂和河口砂坝,分选好,储

油物性好,又最靠近前三角洲泥生油带,聚集油气最有利;其次是三角洲平原上的

分流河道砂体,也能形成中小型油田;海进阶段形成的海相粘土夹层、三角洲平原

上分流河道间的沼泽沉积都可以作为盖层和隔层:三角洲沉积速度很快,厚度大,

区域性向海倾斜容易产生重力滑动,产生同生断层,断层下降盘厚度大,常形成狭

长形的滚动背斜,这些都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条件;

7、简述无障壁海岸相的亚相类型及特征;

答:无障壁海岸海岸线平直,向广海没有障壁,水动力条件主要为波浪,水动力条件

强;无障壁海岸带的沉积后境可分为海岸沙丘、后滨、前滨、临滨近滨等几个亚相;

1、海岸沙丘亚相:海岸沙丘砂是海滩砂被风改造的产物;粒度较细,细一中粒,分

选好,磨圆度高,重矿物富集,以石英为主,或以碳酸盐颗粒为主,含大量生物介壳,

平行层理,风成大型交错层理,细层较陡,达30°-40°;

2、后滨亚相潮上带:位于高潮面之上,只有在风暴潮时才被海水淹没,经常暴露水

上,遭受风的改造;中砂为主,平行、小型交错层理,低洼地区可富集大量生物介壳、

介壳凸面朝上,发育虫孔、生物扰动构造,重矿物含量高,局部可富集成矿床;

3、前滨亚相潮间带:是海滩的主要部分,地形平坦,一般为砂质海滩,在高能情况

下也可形成砾质海滩;成分纯,圆度高、分选好,发育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波痕、

冲刷痕构造,含有介壳、云母碎片、介壳凸面朝上,呈席状或宽条带状;

4、临滨亚相近滨亚相:潮下高能带,近滨中部位于破浪带,这个带能量高,可形成

沿岸砂坝;细一中粒砂,成分纯,含少量介壳,发育低角度楔形交错层理,槽状交错

层理,浪成交错层理,越靠近下部,粒度越细,发育水平、波状层理;

总之,海岸带沉积的特征是砂质的成分纯、成熟度高,含有生物介壳,状态为凸面朝

上,发育各类交错层理,波痕等,在进积序列中,自下而上为反施回下细上粗,由临

滨一前滨一后滨,在退积序列中,正旋回;

8、简述鲍玛序列

答:浊流沉积物的物质成分和层理构造在垂向上的变化很有规律,具独特的特

征;60年代初期,荷兰学者鲍玛Bouma,1962对浊流沉积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总结

出一个理想的层序;认为一次浊流过程形成的浊积岩由5段组成,这5段构成一个

韵律;

A段一一底部粗粒递变层段,以砂为主,底部有砾,正递变;

B段一一下部平行纹层段,细砂、粉砂、含泥、平行层理;

C段一一流水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有细砂和泥,具小型流水波纹层理和上攀层理,

并出现包卷层理,变形层理;

D段一一上部水平纹层段,以粉砂质粘土岩为主,水平层理;

E段一一泥岩段,块状泥岩,有时与湖相泥岩混为一体;

这就是着名的鲍玛序列,它反映了浊流沉积随时间进展,沉积范围扩大,能量减弱

的结果;

9、总结现代海洋碳酸盐岩沉积的规律

答:绝大多数的碳酸盐是在浅水的海洋环境中形成的,其沉积作用过程主耍受化学

及生物化学条件的控制;海相碳酸盐沉积在成因上有许多独特之处,其主要特征可

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生物在碳酸盐沉积中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直接吸收C/、(XV一,形成骨骼或介壳、礁等,粪球粒;

生物的新陈代谢,吸收C()2改变水体的物化条件,促进碳酸盐的结晶沉淀;

2、水动力条件对碳酸盐沉积具有控制作用

如灰泥代表安静环境,而颗粒代表的是动荡环境,特别是鲍粒;

3、碳酸盐沉积基本上是在原地形成的

碳酸盐沉积基本上是在原地或盆内形成的,而不是由河流等由盆外搬运来的,虽然

在盆内形成的一些较粗颗粒内碎屑、生粒、鲍粒等可以经过流水或波浪的改造,但

搬运距离通常很小,只有风暴和浊流可以远距离搬运;

4、碳酸盐沉积主要形成于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环境

现代海洋中的碳酸盐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30°以内的热带及亚热带

地区;在这种温暖的水域中,各种钙质的生物大量繁衍,表层水的CaCOs已达到饱和

程度,各种碳酸盐颗粒广泛分布,因此,温暖的气候是碳酸盐沉积的一个有利条件;

虽然在热带、亚热带海水中,CaCQs基本上是饱和的,但并非在各地都能发生碳酸盐

沉积,其关键在于海水清洁度和深度;现代的碳酸盐主要分布在没有碎屑物注入的

清洁的浅水环境;在有河流注入的地区,由于浊水降低了海水的透光度,不利于生

物的生活生长,同时浑水对碳酸盐沉积有抑制作用:

浅水是碳酸盐沉积的另一个有利条件,因为水浅、温度较高,透光性好、含氧充足,

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与繁衍;另外,在动荡的水中,C03容易逸此也有利于Cat%的沉

淀;

5、碳酸盐的沉积作用迅速,但容易受到抑制

现代碳酸盐沉积速度是非常快的,以波斯湾为例,有人推算,按照现代的沉积速率,

会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堆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碳酸盐沉积还受到地壳沉

降,陆源碎屑物的注入,以及因地表出露被溶解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在同一沉积盆

地中,碳酸盐岩的厚度往往没有碎屑岩厚,要造成巨厚的碳酸盐沉积,盆地的沉降

速率必须与沉积速率相匹配,其它条件气候、清水、生物等也要适宜,因此,在地质

历史中,碳酸盐岩的沉积是间歇性发生的;

一、琏徉

1、下面不属于年代地层单位的是C

A,宇;B、统;C、宙;D,阶;

2、二叠纪属于A

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元古代;

3、燕山构造阶段属于B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4、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I)

A、笔石;B、珊瑚;C、半淡水鱼;D、三叶虫;

5、中生代包括BCD

A、二叠纪;B、三叠纪;C、侏罗纪;D、白垩纪;

在下列地层中发现煤最多ABC

A、石炭纪;B、侏罗纪;C、二叠纪;D、三叠纪;

三、填空

1、地层划分的方法由于划分依据多种多样也种类繁多,具体的方法主要有

.和;岩性法,标志层法,沉积旋回法,标准化石法,生物组合

法,同位素测年,古地磁测年,地球物理法

2、岩层的产状要素是、和;走向,倾向,倾角

3、地层接触关系主要有、和三种类型;整合,平

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四、判断

1、三叠纪属于古生代;X

2、煤在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地层中发现最多:J

3、白垩纪的代号为T;义

4、新生代构造阶段主要是喜马拉雅构造阶段;J

5、地槽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X

6、三叶虫高度繁盛并迅速演化的时期是寒武纪;。

7、早古生代是一个广泛海侵的时期,因此下古生界主要是海相地层;V

8、泥盆纪是生物大变革的时期,生物界大举登陆,形成陆生植物、陆生脊椎动物和

海生无脊椎动物兴衰交替的局面;V

9、所谓“恐龙时代”指的是中生代;V

10、所谓“裸子植物时代”指的是古生代;

11、被子植物到新生代开始占统治地位;J

五、简答与论述

1、默写地质年代表

宙代纪

显生宙新生代Kz第四纪Q

晚第三纪N

早第三纪E

中生代Mz白垩纪K

侏罗纪J

三叠纪T

古生代Pz二叠纪P

石炭纪C

泥盆纪D

志留纪S

奥陶纪0

寒武纪

隐生宙元古代Pt震旦纪Z

一44b坛

1、岩层产状要素包括ACD

A、走向;B、厚度;C、倾向;D、倾角;

2、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ABC

A、断层面;B、断盘;C、位移;D、倾角;

3、含油气盆地内的一级构造单元有

A、背斜带;B、隆起;C、坳陷;D、斜坡;

三、填空

1、褶曲的基本形态为和;背斜,向斜

2、按形成时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和两类;张节理,剪节

3、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和;断层面,断盘,位

4、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可分和两类;正断层,逆断

5、含油气盆地内部的一级构造单元为、和;隆

起,坳陷,斜坡

6、板块间的分界线有、、和四种类

型;海岭,转换断层,俯冲带和深海沟,地缝合线

四、判断

1、火山喷发物的原始产状大都是倾斜的;J

2、岩层倾向为125°,倾角为40°,可记为N35°E/40°SE;V

3、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并不完全受地形控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X

4、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

线反向弯曲,在河谷中,“V”字尖端指向上游,穿越山脊时,指向山脊的下坡;X

5、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都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地质界

线在较大范围内都呈平行展布、不相交,产状也基本一致,但其间缺失部分地层;V

6、背斜核部层位新,两翼层位老;X

7、向斜在地表的出露特征为: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由新到老,呈对称性的重复出现;

X

8、穹隆构造在平面上呈现中心为老岩层,四周为年轻岩层的特点;V

9、同沉积褶皱若为背斜,则核部地层厚度较薄有的地层甚至缺失,而向两翼岩层的

厚度就会逐渐变厚,若为向斜,则情况相反;V

10、隔档式褶皱由轴向平行,发育规模不等的一系列背、向斜组成,背斜紧闭,向斜

宽缓;V

11、隔槽式褶皱由轴向平行,发育规模不等的一系列背、向斜组成,背斜紧闭,向斜

宽缓;X

12、砂、砾岩中的节理切穿砂粒和砾石,但方向不变,是剪节理;J

13、正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X

14、地堑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地相向倾斜地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

的下降盘;V

15、地垒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地相向倾斜地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

的下降盘;X

16、同沉积断层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剖面上呈上陡下缓凹面朝上的勺状,而且下降

盘地层明显增厚;J

17、转换断层是切割大洋中脊的横断层,是因海底扩张而改变了性质的横断层;是

一种剪切型板块分界;V

五、简答与论述

1、图示岩层产状要素并加以说明;

答:岩层的产状是以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与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

定的;一般是用走向来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

1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岩层的走

向两头有两个方向

2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倾斜面向下的垂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

的投影线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

3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也就是岩层的倾斜线与水平

投影之间的夹角;

2、论述倾斜岩层露头形态的V字形法则

答:倾斜岩层露头形态取决于岩层产状,地形特征及二者相关系;是体表现为地层

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成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可循;“V”字形法则:

①倾向与坡向相反,岩层露头与地形等高线同向弯曲,但地层露头线的弯曲程度

总是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小;在河谷中,“V”字楔形尖端指向河谷上游,穿越山

脊时,“V”字尖端指向山脊的下坡;

②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