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得体表达文言文阅读题库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1.下列对“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器物,器皿B.器具,工具C.才具,才能D.指某种具体事物2.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意思是“按时”B.“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意思是“旧的知识”C.“诲人不倦”中的“倦”,意思是“疲倦”D.“发愤忘食”中的“食”,意思是“吃饭”3.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不器B.学而时习之C.温故而知新D.发愤忘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是“旧的知识”B.“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名词用作状语,意思是“按时”C.“诲人不倦”中的“倦”,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疲倦”D.“发愤忘食”中的“食”,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吃饭”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不器”中的“不”,表示否定B.“学而时习之”中的“而”,表示顺承C.“温故而知新”中的“而”,表示转折D.“诲人不倦”中的“人”,表示宾语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不器”中的“器”,名词B.“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名词C.“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形容词D.“诲人不倦”中的“倦”,形容词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不器”中的“不”,表示否定B.“学而时习之”中的“而”,表示顺承C.“温故而知新”中的“而”,表示转折D.“诲人不倦”中的“人”,表示宾语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不器”中的“不”,表示否定B.“学而时习之”中的“而”,表示顺承C.“温故而知新”中的“而”,表示转折D.“诲人不倦”中的“人”,表示宾语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不器”中的“器”,名词B.“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名词C.“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形容词D.“诲人不倦”中的“倦”,形容词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不器”中的“不”,表示否定B.“学而时习之”中的“而”,表示顺承C.“温故而知新”中的“而”,表示转折D.“诲人不倦”中的“人”,表示宾语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荷塘月色》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却在这烟雾里创作着,透过树梢,却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西洲曲》里就可以看出。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鹄首徐回,兼传羽盖;穹窿眉,连娟眼;丹唇外朗,皓齿内鲜,秀外慧中,宛若神仙。”真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11.下列对文章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流水B.这句话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流水般泻在叶子和花上的景象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月光如流水般泻在叶子和花上的喜爱之情D.这句话通过比喻,表达了月光如流水般泻在叶子和花上的静谧之美12.下列对文章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听觉相结合B.这句话通过通感,形象地描绘了微风送来清香和歌声的景象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微风送来清香和歌声的喜爱之情D.这句话通过通感,表达了微风送来清香和歌声的宁静之美13.下列对文章中“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叶子拟人化B.这句话通过拟人,形象地描绘了叶子肩并肩密密挨着的景象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叶子肩并肩密密挨着的喜爱之情D.这句话通过拟人,表达了叶子肩并肩密密挨着的和谐之美14.下列对文章中“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灌木的黑影比作鬼B.这句话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月光透过树照在灌木上的景象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月光透过树照在灌木上的喜爱之情D.这句话通过比喻,表达了月光透过树照在灌木上的神秘之美15.下列对文章中“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荷塘四周树木的密集B.这句话通过排比,形象地描绘了荷塘四周树木的景象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荷塘四周树木的喜爱之情D.这句话通过排比,表达了荷塘四周树木的壮观之美16.下列对文章中“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树木拟人化B.这句话通过拟人,形象地描绘了树木将荷塘围住的景象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树木将荷塘围住的喜爱之情D.这句话通过拟人,表达了树木将荷塘围住的和谐之美17.下列对文章中“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却在这烟雾里创作着”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色比作烟雾B.这句话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树色像烟雾的景象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树色像烟雾的喜爱之情D.这句话通过比喻,表达了树色像烟雾的神秘之美18.下列对文章中“透过树梢,却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路灯光拟人化B.这句话通过拟人,形象地描绘了路灯光像渴睡人的眼的景象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路灯光像渴睡人的眼的喜爱之情D.这句话通过拟人,表达了路灯光像渴睡人的眼的宁静之美19.下列对文章中“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声和蛙声拟人化B.这句话通过拟人,形象地描绘了蝉声和蛙声的景象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蝉声和蛙声的喜爱之情D.这句话通过拟人,表达了蝉声和蛙声的活泼之美20.下列对文章中“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通过引用,介绍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B.这句话通过引用,说明了采莲的历史悠久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采莲的喜爱之情D.这句话通过引用,表达了作者对采莲的怀念之情四、古诗词鉴赏(每小题2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B.诗的第三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眺的愿望C.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D.诗中“白日依山尽”意味着时间的流逝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黄河的壮阔B.诗的第三句通过夸张,表达了诗人远望的壮志C.诗的最后一句通过比喻,暗示了人生哲理D.诗的整体意境给人以壮阔、深远的感觉23.下列对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感B.诗的用词朴实无华,却意境深远C.诗的节奏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D.诗的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遐想24.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主题是赞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B.诗的主题是表达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C.诗的主题是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D.诗的主题是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5.下列对这首诗的写作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起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引出主题B.诗的承句通过表达愿望,深化主题C.诗的结句通过比喻,升华主题D.诗的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26.下列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情感表达豪迈奔放B.诗的情感表达深沉内敛C.诗的情感表达积极向上D.诗的情感表达悠远宁静27.下列对这首诗的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意象包括白日、山、黄河、海等B.诗的意象通过对比,突出了主题C.诗的意象通过夸张,表达了情感D.诗的意象通过象征,暗示了人生哲理28.下列对这首诗的意境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遐想B.诗的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C.诗的意境豪迈,给人以鼓舞D.诗的意境宁静,给人以安宁29.下列对这首诗的风格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风格豪放B.诗的风格内敛C.诗的风格朴实D.诗的风格清新30.下列对这首诗的作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B.诗的作者以写景著称C.诗的作者以写人著称D.诗的作者以写史著称五、文言文翻译(每小题2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为现代汉语是:()32.“择其善者而从之”翻译为现代汉语是:()33.“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为现代汉语是:()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3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六、作文(40分)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材料: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勇敢面对。请你以“勇敢面对困难”为话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谈谈你对这个话题的认识和感悟。作文要求:1.中心明确,立意深刻;2.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不得抄袭。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阅读1.D解析:根据《论语·为政》中的原文,“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才能、才具,而不是具体的器物、器具。2.C解析:根据《论语·为政》中的原文,“诲人不倦”中的“倦”意思是疲倦,而不是形容词用作动词。3.C解析:根据《论语·为政》中的原文,“温故而知新”中的停顿应为“温故/而知新”,表示在温习旧知识之后,才能获得新的理解。4.A解析:根据《论语·为政》中的原文,“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表示旧的知识。5.C解析:根据《论语·为政》中的原文,“温故而知新”中的“而”表示顺承,连接前后两个动作。6.C解析:根据《论语·为政》中的原文,“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表示旧的知识。7.C解析:根据《论语·为政》中的原文,“诲人不倦”中的“倦”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疲倦。8.C解析:根据《论语·为政》中的原文,“温故而知新”中的“而”表示顺承,连接前后两个动作。9.C解析:根据《论语·为政》中的原文,“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表示旧的知识。10.C解析:根据《论语·为政》中的原文,“发愤忘食”中的“食”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吃饭。二、现代文阅读11.D解析:这句话通过比喻,将月光比作流水,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流水般泻在叶子和花上的景象。12.C解析:这句话通过通感,将嗅觉的清香和听觉的歌声相结合,形象地描绘了微风送来清香和歌声的景象。13.B解析:这句话通过拟人,将叶子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叶子肩并肩密密挨着的景象。14.A解析:这句话通过比喻,将灌木的黑影比作鬼,形象地描绘了月光透过树照在灌木上的景象。15.A解析:这句话通过排比,强调了荷塘四周树木的密集,形象地描绘了荷塘四周树木的景象。16.A解析:这句话通过拟人,将树木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树木将荷塘围住的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汽车遥控自动升窗防盗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徽章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工作制服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冷温净水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体育机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 拆迁安置房工程建设合同
- 商票业务 合同范本
- 品牌外卖转让合同范本
- 旅游业安全生产年度投入计划
- 担保质押借款合同
- 可用性控制程序
-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
- 前列腺增生围手术期护理
- 小额贷款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 抖音员工号申请在职证明参考模板
- 辅导《领导学基础》教学辅导
- 农家乐安全应急预案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invt英威腾CHF100A变频器说明书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与答案
- 2023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