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MDSS业务知识主讲GMDSS业务知识
4/7/20252内容GMDSS的组成GMDSS的功能GMDSS在中国的发展4/7/20253GMDSS概述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lobalMaritimeDistressandSafetySystem即GMDS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现行常规海上通信的一套庞大的综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网络。该系统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COS-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三大部分构成,如附图所示。4/7/202544/7/20255一、GMDSS的组成:1.卫星通信系统(1)INMARSATINMARSAT主要由海事通信卫星、移动终端(船舶地球站)、海岸地球站以及网络协调站和网络控制中心组成。
(2)COSPAS/SARSATCOSPAS/SARSAT是由加拿大、法国、美国和前苏联联合开发的全球性卫星搜救系统,由示位信标、空间段(极轨道通信卫星)和本地用户终端和任务控制中心组成。2.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用于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搜救现场通信及日常公众通信,主要由MF/HF/VHF频段的通信设备及其终端组成。3.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由岸基NAVTEX系统及INMARSAT系统中的增强群呼系统(EGC)、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等组成。
4/7/20256二、GMDSS具有以下七大功能:1.遇险报警是指遇险者迅速并成功地把遇险事件提供给可能予以救助的单位。报警包括船对岸、船对船和岸对船报警3个方向,其中船对岸报警是主要的。2.搜救协调通信RCC通过岸台或岸站与遇险船舶和参与救助的船舶、飞机以及与陆上其他有关搜救中心进行有关搜救的直接通信。搜救协调通信是双方进行有关遇险与安全内容的信息交换,即具备双向的通信功能,与报警功能中只具有向某一方向传输特定信息不同。3.救助现场通信在救助现场参与救助的船舶之间、船舶与飞机之间的相互通信称为现场通信。它包括救助指挥船与其他船、船与救生艇、指挥船与救助飞机之间的现场通信。通常,这种通信的距离比较近。
4/7/202574.现场寻位寻位是指遇险船舶和救生艇所发出的一种无线电信号,便于救助船舶和飞机去寻找遇难的船舶和救生艇。GMDSS中寻位是靠搜救应答器(SART)和救助船或飞机上的雷达完成的。5.海上安全信息的播发是指本系统能够提供各种手段发布航行警告、气象预报和其他各种紧急信息,以保证航行安全。6.常规的公众业务通信是指GMDSS系统要求船舶配备的通信设备不但能进行遇险、紧急和安全通信外,还能进行有关的公众业务通信。也就是船舶与岸上管理部门之间进行管理、调度等方面的通信以及船舶与船东、用户等通信。7.驾驶台对驾驶台的通信驾驶台之间的通信是有关航行安全等避让信息的传递,属于VTS方面的通信,这种通信在狭长的水道和繁忙航道航行中是非常重要的。4/7/20258基本概念:(一)、海区划分、报警途径:海区以岸台使用的各种频段无线电波覆盖的海域范围来划分。A1海区:指至少有一个VHF海岸电台可以覆盖的区域,在此区域可以进行连续的DSC报警和值守,距岸台25海里为半径的海域范围。船对船和船对岸报警用VHFDSC。A2海区:指除了A1海区以外,MF岸台覆盖的海域,距岸台30海里外的约150海里为半径的海域范围。船对船和船对岸报警用VHFDSC和MFDSC。A3海区:指A1、A2海区之外,INMARSAT同步卫星所覆盖的海域,一般指南北纬70⁰以内的海域。
A4海区:指A1、A2、A3海区以外的海域,即南北纬70⁰以外到两极之间的海域。A3、A4海区的船对船报警用VHFDSC和MFDSC,船对岸报警用卫星船站或HFDSC。另外,在A1--A4海区,船对岸报警发射可通过卫星EPIRB(A1海区也可用VHFEPIRB)4/7/20259(二)GMDSS系统使用的技术:1、近距离主要依靠VHF设备;2、用卫星和HF通信提供远距离业务;3、在有关遇险和安全频道上的守听实现自动化;4、使用综合技术获得报警信息,包括遇险船舶的识别、定位及寻位信息;5、自动接收有关海上安全信息,包括航行警告和气象预报;6、在地面通信系统中,将使用单边带,数字选呼(DSC)和窄带直接印字电报(NBDP)。(三)GMDSS对船舶配备无线电设备的要求:1999年2月1日后,所有从事国际航行的客船和300总吨以上的货船均应按GMDSS要求配备各项设备。4/7/202510GMDSS对船舶配备无线电设备的基本要求4/7/202511三、GMDSS系统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我国主管部门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注意GMDSS系统的重要发展动向,并向有关单位传达了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方面的主要构想,1986年我国交通部向下属各有关单位进行了部署。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航运业的通信状况,进一步保障海上航行安全,我国从1987年开始在北京建造INMARSAT卫星通信地面站(岸站),同时在我国沿海部署建立海上安全信息播发(NAVTEX)系统覆盖区,并加速对岸台(站)的通信设施进行技术更新,扩大电路数,增宽覆盖区域,以适应GMDSS的需要。1992年我国主管部门开始我国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规划,按该规划要求,我国沿海的海岸电台形成链状的A2航区DSC覆盖区,同时对A3航区进行区域性DSC值守,在北京建成COSPAS/SARSATLUT和MCC,并把北京INMARSAT卫星岸站扩建成具有B/M系统能力的岸站,并服务于我国船舶航行密度大的印度洋区和太平洋区,为适应我国远洋运输事业的需要,2003年10月16日又开通了更加先进的INMARSAT-F系统,从而进一步保障海上航行安全。
4/7/202512INMARSAT系统的发展与应用INMARSAT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更好地贯彻INMARSAT组织的宗旨,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便开始了建立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的A/C标准海事卫星地球站(岸站)的准备工作。1991年我国在北京建成了海事卫星地球站(岸站),覆盖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为这两个洋区内的海上和陆上用户提供移动卫星通信业务。我国的INMARSAT-A标准地球站于1991年6月3日正式开通,INMARSAT-A系统稳定可靠,满足GMDSS系统的要求;1993年7月1日我国的INMARSAT-C标准地球站也正式开通,可以提供双向存储转发电文和数据信息通信业务,满足GMDSS系统的要求,成为按GMDSS系统要求配备船舶的必备终端设备。这样我国便可以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内的国内外用户提供移动卫星通信服务,业务范围包括、电传、、数据通信、遇险专线等。1997年7月,我国的INMARSAT-B/M标准海岸地球站投入了运行,同时满足GMDSS系统的要求,服务于我国船舶航行密度大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且A/B/M标准站不但可以提供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内的数字、电传、、遇险专线、低中高速数据通信业务,还可以提供大西洋东区和大西洋西区两个洋区的A/B/M标准站通信业务,从而实现了全球移动卫星通信服务。1997年底,我国的Mini-M标准站正式开通了,Mini-M标准终端可以随身携带、车载或海用,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2002年6月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开始建设符合最新颁布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标准的、最先进的Inmarsat-F卫星通信系统,并于2003年10月16日举行了开通仪式。4/7/2025132.COSPAS/SARSAT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我国由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中心负责在北京建设了卫星搜救本地用户终端(LUT)和搜救任务控制中心(MCC),负责对中国服务区的实时覆盖和报警数据的处理分配。北京LUT的覆盖区域包括我国全部陆域和大部分海域,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建设了COSPAS/SARSAT系统(LUT和MCC),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事处负责运行和管理。北京的LUT无法实时覆盖的我国南部海域,由香港的LUT实时覆盖。
我国的COSPAS/SARSAT系统选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处理设备——高性能的HP9000系列工作站。LUT采用了冗余备份系统,可以对同时飞过的两颗卫星分别进行跟踪。当搜救卫星通过北京LUT的共视区时,LUT的天线就会锁定与跟踪这颗卫星,并由几个数据信号处理器(DSP)对卫星的下行信号中的121.5MHz、243MHz、406MHz信号进行实时处理或对406MHz信号进行延时处理。我国的MCC采用一主一备两台高性能的HP9000系列服务器,通过专用的通信接口与国际MCC通信网络相联接。根据系统的数据分配计划,各国的MCC间实时交换定位数据及卫星轨道参数等系统信息。
COSPAS/SARSAT卫星搜救系统的LUT和MCC已经投入正常运行,并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我国的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州1号、神州2号、神州3号”进行了多次实验,应航天实验飞船指挥部的要求,我国的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参加了载人航天飞船返回仓的回收定位任务,在飞船返回仓到达预定降落地点的关键时刻,我国的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及时准确地捕捉到返回仓发出的定位信号,并迅速计算出当时返回仓的降落位置,为现场搜寻人员及时找到返回仓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载人航天飞船实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得到了航天实验飞船指挥部的一致好评。4/7/2025143.地面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初期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中以中、高频收发信机、紧急无线示位标为主,采用莫尔斯电报、无线等通信方式进行,在一般情况下,发送遇险报警信息要人工启动和人工操作。从1996年开始,我国交通部按IMO的要求对全国各海岸电台按GMDSS要求对通信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与改造,在上海建立了2、4、6、8、12.16MHz和VHF70频道国际国内DSC值班台及相应的窄带直接印字电报(NBDP)和单边带无线电路;在广州、天津建立了HFDSC国内值班台;在大连、秦皇岛、海口等建立了15个MF和VHFDSC值班台以及相应的NBDP和单边带无线电路。各海岸电台根据其功能分别配置了相应的收发信机、DSC、NBDP和SSB终端设备。船舶则根据GMDSS的要求,按其所航行的“航区”配备了执行GMDSS功能的设备。船舶配备的无线电设备应至少能在两种无线电分系统中工作,以提供两种以上的通信方式,每种通信方式应能采用独立的设备并执行连续的报警功能。4/7/2025154.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为了保证航行安全,需要及时有效地由岸上向航行的船舶提供有关海上航行的安全信息,海上安全信息包括航行警告、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和其他海上紧急信息。世界航行警告业务(WWNWS)是由IMO和IHO(国际航道组织)为协调发射区域性无线电航行警告业务和其他紧急信息而设置的。WWNWS的区域界限不是按国家所有权海域划分的,而是按地理位置和电波可能覆盖的范围划分的,称为NAVAREA(NavigationArea)区域,把世界划分为16个航行警告区,每一区域都由一个指定的协调国负责。
WWNWS有3种不同的业务,即远海域、岸基和本地业务。国际间协调的航行警告有两种不同的业务:远海域的NAVAREA业务和岸基的NAVTEX业务。本地警告业务完全由本国主管部门协调完成。
我国在上海、广州、大连、福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位转让协议书合同范本
- grg安装合同协议
- 合同违约协商协议
- 土地复耕合同协议
- 三方合租协议合同范本
- 医院食堂协议合同
- 车辆维护合同协议
- 农村养殖场买卖协议合同
- 借用协议与合同
- 解除燃气合同协议
- 动火作业申请书
- DB11-T 1832.13-2022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3部分:给水与排水工程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和服务互认共认实施方案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事故案例统计、汇编-2019
- GA∕T 1779-2021 被动式太赫兹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 GB∕T 10544-2022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 规范
- 对通信企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 路遥《人生》(课堂PPT)
- 仁爱初中英语单词汇总按字母顺序排页
-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来之不易的粮食----(22张)ppt
- 英语经典美文诵读100篇 英语经典美文.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