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订………………○………………线………………○………………○………………外………………○………………装………………○………………订………………○………………线………………○………………○………………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语文试题第=PAGE4*2-17页(共=SECTIONPAGES5*210页)语文试题第=PAGE4*28页(共=SECTIONPAGES5*210页)绝密★启用前2024届高三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全国乙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散文须有学,就是要有学养。所谓学养,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学养与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仅仅是知识储备。学养是学问和修养的综合,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整体气质,一种非常自然的能够传递生命信息的书卷气。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家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厚度。好的散文,应当以知识为核心,闪烁着知性的光辉,流露出作家的学养、涵养、修养,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应该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古人那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蕴含着知识的光辉,令人回味无穷。散文须有识,就是要有见识。“识”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学未必有识,但有识必先有学。学是识的前提和基础,识是学的升华和结晶。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散文的高度。唐代刘晏明确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观,强调“士”要先培养自己的胸怀、器识,培养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然后才能从事文艺创作。“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强调了文章的价值,认为文学创作是有关治理国家的伟业,是万世永不消亡的大事。可以说,中国散文形成之初,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自觉承担了较为重大的社会责任,表现了当时人们最关切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战国策》中的那些文章,讨论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纵观古代散文传统,占据绝对优势和统治地位的是“文以载道”的创作主张。在作品中表达一种价值、一种追求,或者表达对某种价值的希冀和愿望,这不就是文学的责任吗?从《论语》的“仁义礼智信”,到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若干“道”语,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天下观、人生观、价值观。作家有着怎样的胸襟,才有怎样的格局;有着怎样的格局,才有怎样的境界。有大胸襟者,方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有大境界。散文须有情,就是要有情感、有情怀,有情的散文才有温度。“情感”是散文的基底和内核,没有情感的散文是冷冰冰的,不能给人以温暖。中国散文素有伟大的抒情传统。陈世骧认为:“抒情精神在中国传统之中享有最尊尚的地位,正如史诗和戏剧兴致之于西方。”我国古人没有情感教育这个概念,但是很多散文实际上起到了情感教育作用。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是以情动人的上品。清代张潮表示:“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散文须学、须识、须情,是一个很高的标准。纵观当下的散文创作,学养不足、见识不深、功力不够的问题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不少散文,可以说才华有余,学识不足,没有感情。有的作家忙于创新,不屑于学习传统,这是很危险的。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看来所有的人写散文,都不得不接受中国的传统……既然我们自己的散文传统这样深厚,为什么一定要拒绝接受呢?我认为二三十年来散文不发达,原因之一,可能是对于传统重视不够。”我相信,不管散文如何变化如何创新,它的这些基本价值永远不会过时,学、识、情,这个本不能丢。这是散文的生命,是散文的灵魂,也是散文之所以存在的价值之所在。广大读者之所以依然爱散文,爱的就是它所传达出的真善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摘编自徐可《“学、识、情”是散文的生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养是知识储备和修养在一个人身上展现出来的整体气质,是能够传递生命气息的书卷气。B.见识是建立在学养基础上的思想,反映的是作家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等的看法、观念。C.虽然我国古代没有情感教育的概念,但像韩愈一样的大家仍写出了许多以情动人的上品。D.当下许多作家忙于创新,不屑于学习传统,因此写出的散文才华有余,学识不足,没有感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可以作为例子来论说作家应具有胸襟格局,从而论证散文须有识。B.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富五车的学者能更得心应手地写出闪烁着知性光辉令人回味无穷的好散文。B.作家不应为作文而作文,要有文以载道的创作自觉,能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C.当代散文不管如何变化创新,都要接受、传承古代优秀散文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作家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厚度,思想决定了散文的高度,情感决定了散文的温度。(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用它来看五彩缤纷的世界。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的指标,用眼睛能“看”到温度吗?显然,人眼只能感知可见光,不能看到温度。但有些动物可以,例如响尾蛇。响尾蛇的眼睛和鼻孔之间有一种叫作“热敏器”的器官,可以探测到周围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输到大脑中进行处理,这使得它们能够在黑暗中定位猎物,或者在白天也能够找到潜藏在草丛中的猎物。既然响尾蛇能“看”到温度,那么人类如何能借助仪器设备也“看”到温度呢?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人类物理学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史,即黑体辐射问题的研究,这也是被广为流传的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之一。所谓黑体,指的是可以吸收全部外来辐射而无反射或者透射的理想物体。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从1896年开始对热辐射进行系统研究,最终给出了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公式,圆满地解释了实验现象,更精确地描述了辐射、温度和波长的关系,从此被广泛应用于红外温度的计算中。普朗克是公认的近代物理的开拓者之一。普朗克公式表明:任何温度大于绝对温度(0K)的物体,都会发射电磁辐射(电磁波)。红外辐射和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都属于电磁辐射,只是它的波长要比可见光更长。从普朗克公式可以推导出前面所说的维恩位移定律:波长=0.002897/温度也就是温度越高的物体它发射电磁波的中心波长越短,电磁辐射根据波长划分了不同的波段。我们看到的可见光波段是太阳发出的电磁辐射,大概相当于温度为6000K的物体发出的电磁辐射;而我们地球上大部分的物体温度在300K左右,发射出的电磁辐射波长更长,都是在红外波段。使用红外辐射探测装置,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获取目标温度的技术是红外遥感。利用红外遥感,人类不需要可见光,也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用眼睛“看”温度,红外遥感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气象、环境监测等领域。例如,在军事领域,红外遥感技术可以用来侦测地方的隐蔽目标,识别和追踪导弹等。在工业中,红外遥感可用于测量设备表面温度。在医学上,监测人体发热症状,帮助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在农业中,红外遥感可用于测量土地表面温度和作物温度,分析作物生长状态和水分利用情况。在环境监测中,红外遥感可用于测量大气温度和水面温度等,帮助科学家了解气候变化、海洋环境和陆地表面的变化情况。由于红外遥感“看”到的是目标物自身发射的电磁辐射,不需要辅助光源,因此可以昼夜成像,实现夜间侦察。并且,与雷达或者激光相比,其自发辐射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我们经常见到用来捕捉珍稀野生动物踪迹的红外相机,就是利用红外遥感。目前市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红外热成像产品,就是利用红外热成像产品,将物体的热信号转换为人眼能够识别的图像。首先通过光学系统接收并聚焦目标的红外辐射;之后,通过红外探测器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在经过一系列的放大、滤波等信号处理过程后,形成视频数据传输至显示器显示,最终得到与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相对应的红外热图像。发展到今天,卫星上红外遥感技术测量的海面温度精度可以达到0.3K,陆面温度的精度也可以达到2K。人类的眼睛虽然不能像响尾蛇那样直接“看”到温度,但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却可以“看”到更准确的温度、更大区域的温度以及更多精彩的世界。(摘编自杜永明《用眼“看”温度——红外遥感》)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响尾蛇能够在黑暗中或白天定位猎物,与被称作“热敏器”的器官有关。B.黑体辐射问题的研究曾经在人类物理学领域广为流传,它早于红外技术研究。C.物体温度与波长关系密切,地球上的物体的电磁辐射都是非可见光波段。D.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看到更准、更广的温度,也能看到更多精彩的世界。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看”是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红外遥感测量温度的方式进行描述,符合科普文的特征。B.黑体辐射问题的研究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普朗克的热辐射研究对破开“乌云”意义重大。C.珍稀野生动物自身发射的电磁辐射具有隐蔽性,若没有光源辅助,很难被红外相机捕捉到D.红外热成像产品能将物体的热信号转换为人眼能够识别的图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6.生活中,人们对红外遥感不陌生,但对其研究并不清楚。某短视频平台计划向人们介绍红外遥感及其研究历程,如果你是该平台知识类主播,请依据材料写出你介绍的要点。(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夜渔沈从文这已是谷子上仓的时候了。年成的丰收,把茂林家中似乎弄得格外热闹了一点。在一天夜饭桌上,坐着他四叔两口子,五叔两口子,姨婆,碧霞姑妈同小娥姑妈,以及他爹爹;他在姨婆与五婶之间坐着,穿着件紫色纺绸汗衫。中年妇人的姨婆,时时停了她的筷子为他扇背。茂儿小小的圆背膊已有了两团湿痕。桌子上有一大钵鸡肉,一碗满是辣子拌着的牛肉,一碗南瓜,一碗酸粉辣子,一小碟酱油辣子;五叔正夹了一只鸡翅膀放到碟子里去。“茂儿,今夜敢同我去守碾房罢?”“去,去,我不怕!我敢!”他不待爹的许可就忙答应了。爹刚放下碗,口里含着那枝“京八寸”小潮丝烟管,不说什么。他知道碾子上的床是在碾房楼上的,在近床边还有一个小小窗口。从窗口边可以见到村子里大院坝中那株天矫矗立的大松树尖端,又可以见到田家寨那座灰色石碉楼。看牛的小张,原是住在碾房,会做打笼装套捕捉偷鸡的黄鼠狼,又曾用大茶树为他削成过一个两头尖的线子陀螺。他刚才又还听到五叔说溪沟里有人放堰,碾坝上夜夜有鱼上罶了……所以提到碾房时,茂儿便非常高兴。“五叔,那要什么时候才去呢?……吃了饭就去罢?”他靠着桌边站着,低着头,一面把两只黑色筷子在那画有四个“囍”字的小红花碗里“要扬不紧”的扒饭进口里去。天上的彩霞,做出各样惊人的变化。满天通黄,像一块奇大无比的金黄锦缎;倏而又变成淡淡的银红色,稀薄到像一层蒙新娘子粉脸的面纱;倏而又成了许多碎锦似的杂色小片,随着淡宕的微风向天尽头跑去。他们照往日样,各据着一条矮板凳,坐在院坝中说笑。茂儿搬过自己那张小小竹椅子,紧紧的傍着五叔身边坐下。“五叔,我们去吧!不然夜了。”院坝中坐着的人面目渐渐模糊,天空由曙光般淡白而进于黑暗……只日影没处剩下一撮深紫了。一切皆渐次消失在夜的帷幕下。在四围如雨的虫声中,谈话的声音已抑下了许多了。凉气逼人,微风拂面,这足证明残暑已退,秋已将来到人间了。茂儿同他五叔,慢慢的在一带长蛇般黄土田塍上走着。在那远的山脚边,黄昏的紫雾弥漫着,似乎雾的本身在流动又似乎将一切流动。天空的月还很小,敌不过它身前后左右的大星星光明。田塍两旁已割尽了禾苗的稻田里,还留着短短的白色根株。田中打禾后剩下的稻草,堆成大垛大垛,如同一间一间小屋。身前后左右一片繁密而细碎的虫声,如一队音乐师奏着庄严凄清的秋夜之曲。金铃子的“叮……”像小铜钲般清越,尤其使人沉醉。经行处,间或还听到路旁草间小生物的窸窣。“五叔,路上莫有蛇罢?”“怕什么。我可以为你捉一条来玩,它是不会咬人的。”“那我又听说乌梢公和烙铁头(皆蛇名)一咬人便准毒死。这个小张以前曾同我说过。”“这大路哪来的乌梢公?你怕,我就背你走罢。”他又伏在他五叔背上了。然而夜枭的喊声,时时像一个人在他背后咳嗽,依然使他不安。“五叔,我来拿麻藁。你一只手背我,一只手又要打火把,实在不大方便。”他想若是拿着火把,则可高高举着、照烛一切。“你莫拿,快要到了!”耳朵中已听到碾房附近那个小水车咿咿呀呀的喊叫了。碾房那一点小小红色灯火,还只是天边当头一颗小星星那么大小罢了。转过了一个山嘴,溪水上流一里多路的溪岸通通出现在眼前了。足以令他惊呼喝嚷的是沿溪有无数萤火般似的小火星在闪动。隐约中更闻有人相互呼唤的声音。“咦!五叔,这是怎么?”“嗨!今夜他们又放鱼!我还不知道。若早点,我们可以叫小张把网去整一下,也好去打点鱼做早饭菜。”……假使能够同到他们一起去溪里打鱼,左手高高的举着通明的葵藁或旧缆子做的火把,右手拿一面小网,裤脚扎得高高到大腿上头,在浅浅齐膝令人舒适的清流中,溯着溪来回走着,溅起水点到别个人头脸上时——或是遇到一尾大鲫鱼从手下逃脱时,那种“怎么的!……你为甚那么冒失慌张呢?”“啊呀,我的天!这么大!”“要你莫慌,你偏偏不听话,看到进了网又让它跑脱了。……”有吃惊,高兴,怨同伴不经心的嚷声,真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的玩意事啊!……茂儿想到这里,心已略略有点动了。“那我们这时要小张转家去取网不行吗?”“算了!网是在楼上,很难取。并且有好几处要补半天才行。”五叔说,“左右他们上头一放堰坝时,罶上也会有鱼的。我们就守着罶罢。”关于照鱼的事,五叔似乎并不以为有什么趣味,这很令不知事的茂儿觉得稀奇。(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年成的丰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一家人吃饭聊天其乐融融的景象,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B.“淡宕”指水迂回缓流的样子,这里形容微风,给人一种散淡、悠闲自在的感觉,营造了舒适和缓的氛围。用比喻的手法写金铃子的鸣叫声,既体现了作者对田塍环境描写细致,又反衬出茂儿心境的宁静与平和。D.茂儿渴望与大人一起去捕鱼,但是五叔似乎并不以为有什么趣味,大人的疏忽与习以为常,令茂儿感到迷惘。8.小说中有多处场景描写,分析其功能。(6分)9.散文化是现代小说突出的一个叙事倾向。鲁迅是这一艺术特色的开创者,他的《故乡》《社戏》等,既可看作小说,也不妨看作散文,从中表现出一种新的审美倾向。有人将沈从文的小说归为“散文化小说”一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一)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节选自《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二)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之称。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以不辩。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纷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襄公行A王者之师B犹足C以当桓公D之师E一战F之G余H救死扶伤不暇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文中指约定,与《兰亭集序》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期”字意思相同。B.《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存版本据传系孔子修订,与《史记》体例不相同。C.何之,到哪里去,《赤壁赋》“而今安在哉”中的“安在”表示在哪里,二者结构相同。D.图,文中指图谋,与《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的“图”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来犯之敌,臣下反复劝谏宋襄公不要贻误战机,但他却以要坚守心中的君子之道为由予以拒绝,最终宋国军队大败于楚国B.苏轼认为拥有周天子上公身份的宋襄公,在赠送祭肉、吊丧拜祭的大事上备受朝廷礼遇,所以理应不是列国诸侯们可以匹敌的。C.苏轼以齐宣王类比宋襄公,他认为齐宣王因为不忍心看到牛瑟瑟发抖的样子而不以其行衅钟之礼的举动也属于欺世盗名的性质。D.《春秋·公羊传》盛赞宋襄公在泓之战中的守礼不移,谓其可比肩文王,而苏轼则表示对此无法苟同,并有理有据地展开了详细论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2)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暮春一首刘克庄谢馆王亭安在哉,荒村亦自有池台。苦嫌野蔓萦纡竹,甚爱残花点缀苔。老送病来推不得,欢随春去挽难回。未应寂寞无心赏,墙下葵榴次第开。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首联用“谢馆王亭”引出“荒村”,以表达远离繁华的无限落寞之情。.颔联紧紧承接上联,描绘出池台周围野蔓萦竹、残花缀苔的暮春之景。.颈联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欢乐会随春天而去与老来生病一样无法改变。.本诗将景、情、理巧妙地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理趣盎然、耐人寻味。写暮春之景,易生伤春之情,诗人却作旷达语。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缩写婚俗与《诗经·氓》中“,”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3)“梦”是课内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或写梦中景梦中事,或忆梦中人梦中情,或借梦抒怀等,如“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又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作为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之歌》通过实地走访,使现实与历史在故事发生地“相遇”。“现场实景+白描动画”的手法,不仅体现了视听语言的创新,更体现了对大运河活态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认识,真正实现了创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欣欣向荣的今日运河,是活的历史,更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①作为“国家相册”的纪录片扮演着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使命。②近年来,一大批题材各异、形态不同的优秀纪录片,生动深入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③深受广大观众好评。④虽然这些优秀纪录片千姿百态,⑤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⑥即深挖“新”与“常”,⑦于新处见常,于常处出新,⑧以守正创新的方式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字”从遇见你》单集5分钟,聚焦汉字,节奏明快,以说唱、动画等方式讲述汉字的独特性、延续性;《如果国宝会说话》基于对一件件文物细致独到的观察,让文物“自我表达”,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书简阅中国》通过30封古人书信,联通古人与现代人的共同情感,纸短情长;《鲜生史》通过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与美食的渊源,展示美食里的中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纪录片创作的无穷宝藏。坚持守正创新,纪录片在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方面,拥有无限可能,令人期待。17.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国家相册”与“自我表达”的引号用法相同。.“聚焦汉字,节奏明快”一句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联通古人与现代人的共同情感”一句中“联通”应改为“连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病毒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 8《不做“小拖拉”》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心理健康(1、2年级)粤教版
- 2 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三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 Unit 2 My favourite colour is yellow教学设计2 外研版(三起)
- 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教育
- 近视眼的病因护理诊断
- 草地调色指南课件
- 2024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7《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公开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DL∕T 5161.8-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8部分: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质量检验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T 28210-2024热敏纸
- (2024年)桥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及答案(修正版)
- NB-T 47013.15-202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 毛坪角隧道溶洞处理方案(共32页)
- 引水工程压力管道水压试验施工方案
- KYT(危险预知训练)培训资料(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