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防制之病媒习性篇_第1页
病媒生物防制之病媒习性篇_第2页
病媒生物防制之病媒习性篇_第3页
病媒生物防制之病媒习性篇_第4页
病媒生物防制之病媒习性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媒生物防制之病媒习性篇

鼠类生态与防制

鼠类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在动物分

类学上属啮齿目(Rodentia),约占所有哺乳动物类现存种

的40%以上。鼠类适应性强,分面广,它们从各个方面危害

人类的利益。啮齿动物不仅种类繁多,其数量也占第一位,

几为民人口的4倍。凡是有人迹的地区都有鼠类栖存,而且

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人类的卫生、生产、经济和生活造成危害。

一、我国主要的鼠种及其特点

根据鼠类的栖息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家栖鼠和野栖鼠。有

时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某些家栖鼠也可以迁栖野外,而某

些野栖鼠也可窜入居室内营生。在我国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和小家鼠

(Musmsculus)是城镇的主要鼠种,有些野栖鼠如拟家鼠

(Ratinsrattoides)和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

生活在居民点周围,也有家栖的倾向。家栖鼠主要依靠人类

提供的生存条件而生活,因而又称为宿生鼠。

头骨结构是鼠类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褐家鼠的颗脊大

至是平行向后伸至人字脊,颅骨长43-54毫米。黄胸鼠的颗

1

脊向外凸出,颅骨长38-4毫米。小家鼠的颈脊不发达或消

失,颅骨长20-22毫米。

任何鼠类都只有上下门齿各一对,适于咬齿,齿的前缘

很象一把木匠用的凿子,门齿的根部不封闭,能终生生长。

形态:褐家鼠体形粗大,体长约120-220毫米,体重约

60-350克。尾长显著地短于体长,全身褐色或棕灰色,背中

央杂有较多的黑色长毛,故其颜色较体侧为深。腹部浅灰白

色,腹毛基部灰褐色,类端白色。尾毛短而稀疏,尾上面黑

褐,下面灰白,鳞片环外露明显。耳短而圆,约为后足的1/2

左右,向前拉不能遮住眼部。后足粗大,长度大于33毫米,

但小于45毫米,前后足背白色。乳头6对,腹部1对,鼠

唉部3对。吻部较大。头骨与鼠属其它种类不同的特点是,

左右两侧的颈脊近乎平行,顶间骨的宽度与左右顶宽度的总

和几乎相等。

分布:褐家鼠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鼠种,在国内除少数

2

干旱地区外,也遍及全国,南方各省见其分布,是最常见的

家栖鼠种之一,数量并有上升趋势。

习性:褐家鼠是一种攻击型很强的鼠,它与小家鼠共栖

于同一生境,常因争夺巢区而与小家鼠争斗,有时亦攻击黑

家鼠。主要在夜间活动,以黄昏后及黎明前为两次活动高峰;

但在特殊环境里,白天亦可活动。听觉、触觉和嗅觉灵敏,

视觉稍差,新物反应明显,移动或新添物品均能影响它正常

活动,故在布夹或投放毒饵前应注意这点。

褐家鼠活动喜沿墙根壁角,较少在空旷处停留。当发现

同类大批死亡时,偶有迁居现象。栖居于农村之褐家鼠,春

末夏初有迁出建筑物的趋向,而在秋末又可迁回,当密度过

高时,常迁居村周农田。

褐家鼠繁殖潜力很大,条件适宜时,四季皆可生育。孕

期3周,产后即可受孕,每胎产仔鼠1-15只,多数为6-8

只。仔鼠3个月性成熟,生殖机能可保持18-24月,其繁殖

和营养、温度等有密切关系。通常在4、5月和9、10月各

有一个繁殖高峰,其生理寿命可达3年以上,群居,幼鼠成

长后分出,雄鼠有时独居。在特殊情况下,种群数量可达数

百只。褐家鼠善游泳,可潜过冲水便器的弯管;有一定的攀

登能力;由于耐潮湿,几乎是城市下水道中唯一的鼠种。

褐家鼠的食性很广,几乎所有的食物,以及垃圾、饲料,

3

甚至粪便等都可作为它的充饥之物,栖居野外的褐家鼠常动

物性食物为主要食料,如蛙类、鱼类、大型昆虫等。在室内

食性较杂,人食后的残余食物,褐家鼠均能吃,但它对食物

的选择上,明显地嗜食含脂肪和含水量充足的食物;其每天

食量约为其体重的10-20%,体越轻,则食量所占的百分比越

高;

与疾病关系:主要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

血热等。

(二)黄胸鼠

别名:黄腹鼠、长尾鼠、长尾吊

形态:体型中等。体长约140-180毫米,体重一般60-180

克。与褐家鼠比较,体较纤细。背毛黄褐色,毛基深灰色,

类端黄褐色,腹毛棕黄色,胸鼠黄色更深,显棕黄色。尾比

褐家鼠细长,尾长大于体长,尾部鳞片发达形成环状;尾长

背腹色相同。口鼻尖长,耳大且薄,向前折可盖上眼部。后

足细长,长大于30毫米,小于37毫米,前足背面中央毛色

暗灰褐色,周围内牙白色,后背面白色。乳头5对,即胸部

2对,鼠蹊部3对,个别的腹部还有1对。

4

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均见分布,但黄河之南,长江以

北的地区亦可见到。

习性:黄胸鼠善攀登,多栖于建筑物上层。巢穴主要营

巢在建筑物的上端,特别是旧式木结构的楼屋的双层林板夹

墙是它筑窝的优越场所,屋顶天花板、瓦间隙等是它主要的

栖居场所。在室外,住宅附近的农田亦见分布,洞道结构较

复杂,窝多建于树根或石堆缝隙中,巢内有纸屑、破布、棉

絮、干草和植物的茎叶作铺垫之物。一般来说,在下水道、

阴沟及其它潮湿之处较少见到。由于它主要栖息场所和褐家

鼠各有侧重,一上一下,矛盾有所缓和,可以共存。

与褐家鼠相比,黄胸鼠更善于攀援和跳跃,在粗糙墙角

上能直攀而上,也能在横梁上、树枝上以至电缆上奔跑;游

泳本领不及褐家鼠,但能通过绳索或搭板从岸上窜入船中生

存,或由船爬回岸上;黄胸鼠以夜间活动为主,尤以黄昏和

黎明前活动更为频繁。狡猾程度逊于褐家鼠,但活动范围更

广而不甚固定,控制其数量难度较大。

杂食,但偏于素食,食谱广,对水分多的食物,食量也

多,常吃花生、谷类、豆类和甘薯等。它主要在夜间活动,

以黄昏后和黎明前两个高峰,午夜有小高峰。在特殊环境下

白天频繁活动。

黄胸鼠的繁殖能力略低于褐家鼠,在南方,在气温适宜

5

地区,一年四季均能繁殖,唯冬季怀孕个体偏少。繁殖盛期

是春秋二季,每胎仔数1-15只,一般为6-7只,初生幼仔6

天长毛,10天起出齿,14天眼耳,18天睁眼,30天左右能

自行取食,雌性幼仔当体重长到60克,体长达130毫米以

上时即可始性成熟。黄胸鼠的寿命期约3年左右。

与疾病关系:主要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

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等。

(三)小家鼠

别名:小鼠、小老鼠、小耗子

形态: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为60-90毫米。口鼻长而尖。

尾长与体长相等或略短。毛色变化较大,栖居野外及农田周

围住宅区,体毛偏黄褐色,而营居在城镇内的,多偏灰褐色。

背毛灰褐色或玉黑褐色,背腹毛间一般无明显界限。尾二色

不明显,背部毛色较暗,几乎与背部同色,腹部毛色阴淡,

尾毛短而稀疏,鳞片环外露,前后是背褐色或肉牙色。

分布:小家鼠遍及全国和南方各省。

习性:小家鼠适应性很强,主要表现在:杂食,食谱广,

6

食量小,饮水少;能跑跳,善攀登;可在多种环境下造巢,

如墙洞、壁缝、衣被、家具、杂物等,还可掘洞栖居;活动

规律和节奏可随环境条件而变;对较低温亦有较强的耐受能

力等等。可随交通工具扩展分布,是较难彻底消灭的鼠种之

一。小家鼠基本上是夜间活动,并在黄昏后和黎明前有两个

活动高峰。活动沿着墙根和家具等比较隐蔽的地方进行,较

省进入空旷之处。小家鼠能攀登,但不及黄胸鼠,主要在地

面上活动。小家鼠杂食。但喜食各类种籽。食物缺乏时,植

物茎、叶的幼嫩部位和小型昆虫均可作充饥之物。主要在夜

间摄食,一般在20-21时达到高峰。摄食特点是时断时续,

经常往来于食物与栖息之间,每次仅取食10-20毫克,取食

场所不固定,往往在一天之内,遍及可能取食的所有地点。

而且各点的取食也不平均,有时以此地为主,有时却常去别

一处。针对这一特点,用毒饵消灭小家鼠时,应藏好食物、

饲料,并将毒饵按小堆多放的原则,布放在它可能到达的每

个角落。小家鼠是鼠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鼠类。它体体小,

与人类关系密切,常可随家具、行李物品、交通工具携迁远

处,凡有人类栖居之处,几乎都能见到它的足迹。小家鼠栖

息范围很广,且可随环境和季节的改变而变动。在室内各类

建筑群,诸如仓库、办公楼、厂房、车站、码头等处,在居

民区各类住房、厨房和贮藏室都可被小家鼠所栖居;室外宅

区附近的荒地、菜园、田梗和草丛中常能见其活动。

7

小家鼠繁殖能力较强。在南方气候温暖地区几乎全年均

能繁殖,一般年产5-7胎。春秋两季为其繁殖高峰。雌鼠有

5对乳头,受孕不到3周,即可生育,每胎1-16只不等,平

均4-6只。母鼠产生不久又可受孕仔鼠,一般达2-3月龄即

性成熟。由于小家鼠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个体小,易于

隐蔽,且少量食物即可维持其生命等特点,因而它比其它家

鼠更难控制。

与疾病关系: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地方

性斑疹伤寒和流行性出血热等。

(四)黑线姬鼠

别名:黑线姬鼠又叫黑线鼠、田姬鼠、长

尾黑线鼠、猎食屋外鼠等

形态:黑线姬鼠是中小型野鼠,体型介乎小家鼠和黄毛

鼠之间,头、躯、尾共长13-23厘米,头躯长与尾长相近或

略短。夏毛多为棕褐色或带棕红色,背部有尖细刺毛,冬毛

色较浅,呈棕褐色。背脊部有一条明显的黑线,但分布于南

方者黑线不如北方明显。腹部及四肢的毛为灰白或深灰色,

其毛基为深灰色,背、腹间毛色分界较明显。耳较小,后足

8

较短,口鼻较尖细。总的毛色是由背至腹渐浅。

分布:在我国有5个亚种,即东北亚种、天山亚种、华

北亚种、宁波亚种、台湾亚种。南方有3个亚种,即宁波亚

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华北亚种仅见于四川、安徽、江苏的

部分地区。台湾亚种局限于台湾。黑线姬鼠除青海、新疆和

西藏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

习性:黑线姬鼠冬季白天很少活动,春夏季白天出洞活

动;喜欢栖居在雨量充沛、种子食源丰富的地区,如河流两

岸及海拔较低的耕作区。黑线姬鼠可随田间作物的收割和播

种而转移,春季主要在各种小春作物地栖息。夏季田间放水,

多数迁到高田埃、河渠旁及旱土作物地。秋季随秋熟作物成

熟而迁往田间,稻田缺水后便在田壤栖居。冬季田间无成熟

作物,少数在田间居住,多数迁往坟地、菜地、荒地及土堆。

黑线姬鼠杂食,食谱广,取食植物种子、昆虫以及植物的绿

色部分、根、茎等,常采食麦苗的根、茎或多种植物的幼苗,

危害甚大。它的食物随季节而异,秋、冬二季以种子为主,

佐以植物的根和茎;春季大量采食昆虫、野果及植物的绿色

部分,夏季食植物的绿色部分,瓜果和昆虫。黑线姬鼠繁殖

力较强,以春秋为旺季,一般又以4-8月为其繁殖高峰,夏

末深秋种群数量增加,严寒时不繁殖或少繁殖。但在条件适

9

宜时,并无绝对不能生育的月份。地区差别明显。一般每年

可产2-5胎,每胎5-7只,个别超过10只。幼鼠在3个月

后性成熟。总的看来,繁殖潜力较大,对不良环境因子抵抗

力较差,但对鼠药的耐力较强。它的寿命一般不超过10个

月,最长者曾达到36个月。与疾病关系:主要传播钩端螺

旋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也可传播恙虫病和野兔热等。

(五)黄毛鼠

别名:罗赛鼠、田鼠、圆鼠

形态:体型中等,躯体纤细,头、躯、尾长24-33厘米,

尾长和头躯长相近。外形与黄胸鼠相近,毛色则更接近于褐

家鼠,背毛棕褐色,混有黑色,背部中央的毛色比体侧深,

腹部为灰白色或略带暗黄色,背腹之间无明显分界线。后足

较短,不足3.3厘米。耳较小而薄,向前折不及眼。尾环基

部有浓密的黑褐色短毛,毛环不甚清晰。前后脚的背面呈

白色。

分布:在两湖、两广、四川、贵州、云南、浙江、安徽、

江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均有分布,是北纬30度以南的我国

南方农田的主要害鼠。

10

习性:黄毛鼠一般在夜间活动,在隐蔽条件较好的地方,

昼间也有活动。活动时间以18-21时和3-6时两个时间为高

潮;上半夜活动比下半夜活动频繁。黄毛鼠不冬眠,为夜间

活动鼠种;但生活在海滩红树林中的黄毛鼠,则不分昼夜均

可活动,视海潮的涨落而定。生活在水边的黄毛鼠善于潜水,

捕捉鱼虾。活动高峰在黄昏和黎明,尤以黄昏时活动频繁;

活动范围较大,多在栖息场所的稻田、菜地、蔗园、红薯与

花生地以及灌木、杂草丛中往来,善游泳。黄毛鼠杂食,以

农作物为其主食。喜食谷物、花生、红薯、豆类、蔬菜以及

田螺、青蛙、鱼苗、蟹虾、甲壳类等。秋冬食物缺乏时,也

吃草根。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对水稻更甚,在播种、

育秧期,它盗食谷种、秧苗;在孕穗期,咬断稻穗,吮令汁

液;成熟期窍食谷粒,并存粮过冬。条件适应时,黄毛鼠全

年均可繁殖。一般以4-5月和6-10月为盛期,与早、晚稻

成熟期有关。每年平均产仔3-4胎,每胎5-7只,最多13

只。幼鼠3个月性成熟,即可参加繁殖。黄毛鼠在田野中的

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它们常利用各种地形、地物来隐蔽自

己的活动。喜欢在低凹处(垄沟、田基的害豁口等)通过,

喜欢靠壁(田基处、渠边等)先走,也喜欢在草丛下活动,

特别是在地边、路边或菜园周围的草丛下活动,在它们经常

活动的地方,常常形成大大小小的鼠路。在水稻田有水的情

况下,即常在田度上活动、觅食。

11

由于寻找食物,黄毛鼠向附近的成熟作物区转移。早熟

作物地或最迟收获的作物地,地鼠较多方面集中危害,当食

物不足时,生活范围也大大扩展,可以走到远离洞穴一、二

百米以外的其他作物和水源附近觅食。一般灌渠小河不能阻

隔其活动。黄毛鼠在长江以南,尤以浙江、福建、江西、广

东等省多见。主要栖息于野外的近水处。在江南水稻种植区,

溪涧纵横,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尤其是华南的田基溪涧,

四季常青,蔗园坡地周围,灌木茅草密布,更是它栖息、繁

殖的良好生境,数量较多,常常超过野鼠的半数,甚至高达

75%以上,成为优势种,危害甚剧。在耕地及其附近,树木

里,池塘边以至海岸等处均可发现。栖息在田园中的黄毛鼠,

也随农作物的生长而迁移,主要在耕地附近的田边、路旁或

靠近溪流之处掘穴而居。作物成熟后,迁至耕地内或田填

上,杂草从中亦有。黄毛鼠在石砌的田壤和路边、沟溪旁,

常利用自然缝隙,随地形筑道营巢。在秋冬季,随农作物的

收割而多匿居于较温暖的地方,如在居民点附近的禾草堆下,

或在堤坝、山麓等处掘穴而居。偶而可见于室内,遇洪水有

迁居现象。与疾病关系:能传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

二、鼠类重要的生活习性

开展灭鼠首先必须对鼠类,特别是它们的生活习性

有所了解,家栖鼠类的生活习性是对它们进行综合防治的依

12

据。

啮齿动物的生态习性

食性活动栖息繁殖与数量适应性种间和种内的

关系感觉

(一)老鼠的食性

食物是鼠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源,鼠类的食性决定

了自己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从本质上说,鼠类是以植物为主

要食物,它们的祖先是素食动物。不过,由于老鼠适应性强,

随遇而安,可算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如今,虽然本

质没有基本改变,但在不同种类的老鼠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

别。有的也吃一些昆虫、蜥蜴等小动物,甚至还吃同类的尸体。

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同一种老鼠,喜欢吃的东西也不一样。这

种情况,在家鼠中很容易看到。例如,美国东部和西部的家鼠,

一个爱吃小麦,一个爱吃玉米。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有的地

方的家鼠爱吃鱼虾,别一些地方的家鼠却对鱼虾兴趣不大。这

就是说,如果用鱼虾配毒饵来消灭老鼠;有的地方效果将会很

好,别一些地方必定差得多。

一定程度上说,家鼠喜欢食物多样化。粮库里的老鼠长期

吃粮食,看到水果、蔬菜就感到新鲜,很喜欢吃。肉库里的老

鼠见了粮食,也要吃个痛快。这种换口味,实际上也是为了满

13

足它在营养上的需要。正象人出汗太多之后,想吃咸东西来补

充盐份一样。也就是说,鼠都是杂食性的。凡是人吃的东西,

差不多都是它盗食的目标,纵然是垃圾堆的腐败物质同样也是

来者不拒,甚至还可以食动物粪便,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各种

老鼠对食物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嗜好,这要取决于它以往的经

历和生活环境所提供的种类。褐家鼠和黄胸鼠的食性很广,如

各种谷物、肉食、水果、垃圾。小家鼠喜食高蛋白质或高碳水

化合物的食物。总之,当由于完全发生食性的变化。家栖鼠在

天黑不多久的几个小时盗吃的食物最多,一直要到第二天天亮,

才停止外出活动。

还有许多老鼠象家鼠一样,可以吃多种多样的食物,甚至

很喜欢吃它从来没有见这的东西。例如,北方草原上的老鼠,

不但喜欢吃从来没有见过的葵花籽,也喜欢吃稻谷,用这些东

西配毒饵效果不错。另外,也有少数种类的老鼠食谱单调,只

吃一两种食物,如熊猫只吃箭竹一样。例如,南方的竹鼠只吃

竹子的根、茎和嫩叶,板齿鼠只吃甘蔗和水稻等。要消灭它们,

选择诱饵要十分注意。

(二)老鼠的活动

鼠类的活动强度因它们的年龄和所处的生活阶段有关。在

它们整个生活史中,具有两个活动低潮期,幼鼠在出生后的两

个月内,是它们第一个活动低潮期,此时活动范围很小,最初

14

只限于窝巢里边。从第三个月龄开始,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当

生长发育到8-9个月龄时,就达到了最高峰。接着又开始第二

个活动低潮期,活动强度日益下降,一天不如一天。

鼠类几乎每天都按时进行比较有规律的活动。显然,这是

同饥饿直接相关系的,其活动规律亦受人类的活动影响而有所

改变。在一般情况下家鼠活动的最主要原则是避开人类,因此

主要在夜间活动,黄昏和黎明前有2个活动觅食高峰。但在特

殊情况下,如在幽暗的仓库,货栈里也会白天而出。家鼠喜欢

在隐蔽处和食物、水源之间,有固定的行走路线。因自然的阻

隔,天敌、食源、人类的活动等,都会影响鼠类的活动范围。

每个老鼠都会有一个食物、水源,筑巢隐蔽生存的范围,褐家

鼠和黄胸鼠的活动范围比小家鼠要大,它们有时一夜奔走

100-150米去获取食物。小家鼠只有几米,最远不超过30米。

为了安全,老鼠经常沿着墙根和物体行走或在物体下面,凡是

靠近食物和水源的废物堆,都是它们穿过开阔地的理想通路。

由于天长日久,就能在这些地方形成清晰的踪迹,可以用作检

查屋中是否有鼠的标志。

家鼠还会打洞营生,特别是褐家鼠更善于打洞,只要遇到

泥土它即掘土打洞营巢,在松软的土壤中挖掘的洞道可长达

300厘米。它们还善于攀登和跳跃,特别是黄胸鼠体态轻巧,

行动灵活,是家鼠中攀登的能手。只要是建筑物的电线。栏杆、

竹竿、水管、棚架、树枝等,都可能成为它们爬进室内的阶梯,

15

粗糙的墙面可以笔直往上爬,家鼠还善于跳跃,通常跳动时跳

跃可达1米左右。

三种家栖鼠都善于游泳。其中褐家鼠游泳能力最强,可游

1000米以上,潜于水中时间可达30秒,常通过抽水马桶和下

水管道潜入建筑物内。

(三)老鼠的栖息

每种鼠都生活在特定的栖息地中,即指鼠类进行营巢居住,

外出采食和垫眠等一系列活动的范围。褐家鼠栖息地非常广泛,

可家野两栖,多栖于建筑物的下层比较潮湿之处,仓库、厨房、

住屋、畜圈、厕所、垃圾堆、下水道、沟渠是它主要活动场所,

鼠洞多挖掘在屋基周围地板下面。

黄胸鼠多栖息于建筑物的上层,如屋顶、天花板、缘瓦间

隙等,墙缝、地面杂物堆、地板下、下水道中也有栖息。

小家鼠常在墙角、墙缝、柜厨、箱盒、抽屉和杂物堆中做

窝、甚至沙发里,书报堆里它都能居住隐藏。栖息地是鼠类生

存的基本条件,当原栖息地遭受干扰或破坏,鼠类将会被迫移

居它处,即向四周扩散。鼠密度超过容纳时,也会引起扩散迁

移。如果局部地区开展灭鼠致使鼠密度下降后。将会招致四周

的鼠类的迁入。

(四)老鼠的繁殖与数量

16

家鼠一般生下3个月就性成熟(表1),妊娠期为20天

左右,并且分娩后可立即发情,全年大部分时间都能繁殖。各

种鼠类因为个体的大小,寿命和怀孕期长短不同。繁殖强度也

各有差异。通常个体较大的鼠类怀孕期较长,产仔数较少,但

初生幼鼠的发育状况比较好,三种家栖鼠中,褐家鼠的妊娠频

度较低,但其胎仔数多,与此相反,小家鼠有较高的妊娠频度,

但胎仔数少。总的来说,全年繁殖力最大的是小家鼠,每只雌

鼠年均可繁殖44.5只幼鼠加入种群(表2)。

鼠类的生长发育很快,幼鼠出生头2个月主要在窝巢内生

活,随后即能跟随母鼠离巢活动。鼠类的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

在3-9个月龄中,随后活动能力逐渐减弱,一般生活到18月

龄即失去活动能力。褐家鼠和黄胸鼠平均寿命6-7个月,仅有

5%的个体能存活至12个月以上,但很少能超过2年。小家鼠

寿命则更短,平均寿命约为3个半月。

表1

褐家鼠屋顶鼠小家鼠

妊娠期(天)22-2420-2219-21

出生时体重g5-5.64-50.8-1.5

出生时情况无毛粉红色无毛粉红色无毛粉红色

张耳时间d3-463-4

睁眼时间d1614-1511-14

下门齿露头时间d10109-10

上门齿露头时间d11117-8

断奶时间d282825

断奶时体重g45-6530-407-8

雌鼠性成熟时间d756842

17

表2

褐家鼠屋顶鼠小家鼠

性成熟时间d756842

妊娠期d22-2420-2219-21

平均妊娠率%21.428.635.3

(10.7-34.8)(12.9-48.8)(19.8-50.5)

8.86.26.8

平均胎仔数只(7.9-9.9)(3.8-7.9)(3.9-7.4)

妊娠频度(次/年)4.325.427.67

产仔数1只(母鼠.3833.644.5

年)

(五)老鼠的适应性

鼠类的适应性很强,这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长时期

来看,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观察鼠类对环境条件的适应;二是

从短时间来看,看鼠类对意外因素的反应。在兽类中,鼠的

寿命比较短,一代只有几个月,少数种类有几年。它对食物、

居住条件等等方面的细小改变和逐步适应,比起其它兽类要

快很多。例如,大耳朵对在洞中活动不便,要适应洞内生活,

耳壳需要变小。假如这个变化需要一成代才能完成,那么对

老鼠来说,只要几千年就可以了。

老鼠对环境改变的反应来看,它的适应性是很强的。例

如,在北方,家鼠一般在冬天不繁殖,等春暖花开时来一天

体战士繁殖高潮。可是,生活在零下15度冷藏肉库里的褐

家鼠,却照样生儿育女。一方面,由于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

质多,御寒能力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它改变了一鼠住一洞

或一家住一洞的习性,在冷库夹层中群居,十几只甚至几十

18

只挤在一起互相取暖。这样,它就不仅能在整年冷冻的环境

中生存,而且可以传宗接代。又如,新房盖成之后不久,如

果不加防范,家鼠就能迁入,建造好鼠窝。只要房屋在设计

施工时稍有欠缺,它就能乘虚而入,用它作为通道。水池在

泄水管和抽水厕所的充满水的弯管就常被家鼠利用,它们可

以出入自如。这个顶不住不需要遗传。家鼠在几个小时或一

两天内,就能通过不断的尝试而学会。一只老鼠学会了,其

它老鼠立即效仿,不必再费工夫。

家鼠也很善于汲取教训,这是它能长期依附人类为生的

重要原因。一旦它吃了毒饵而未被毒死,它就能在以后的几

个月内牢牢记住毒药的味道,不再触动用这种药配成的毒饵。

如果说,老母猪是“记吃不记打”的话,老鼠则是“记吃更

记打”。家鼠上当的次数多了,它的疑心也越来越重,对于

在它周围出现的新东西,无论是一张纸、一段木头,还是一

堆麦子、一块蛋糕,它都要躲避、观察一番,再试探性地接

近、接触,确定夫害或者可吃时,才逐渐恢复正常活动。这

种暂时回避新出现物体的情况,叫做新物反应。由于老鼠存

在的新物反应,在我们放食饵调查鼠情的时侯,第一天被吃

掉的并不多,要到第二第三天至第五天才能达到高峰。当然,

并不是每只老鼠都同样狡猾,也有傻头傻脑的。不过,这些

笨老鼠往往是短命的,不是被夹住,就是被毒药毒死,也可

能被猫吃掉,活下来的都是比较精明的,这就是淘汰。

19

野鼠的新物反应很轻或不存在,甚至还对新东西好奇,

特意接近它,但是在上当以后,野鼠也能接受教训,见到夹

子或毒饵就避开,不再碰它。总之,不可忽视鼠类的适应性。

它以我们的灭鼠措施会适应,我们对它的适应也必须有对策,

消灭老鼠不但要动手还要动脑。

(六)老鼠间的相互关系

生活在自然界里的老鼠不是个体独立存在的,各行其事

吗?不是的,在老鼠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关系。一方

面不同种的老鼠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同种老鼠之间的相互

关系。决定鼠间关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生存条件。如果两种

老鼠吃的是相同的食物,它们之间就可能出现竞争,竞争激

烈程度和食物多少直接有关。食物很多时,一则彼此可以相

安无事;食物不足时,就有竞争和争夺,能力大的占优势,

例如,大家鼠和小家鼠是两种不同的老鼠,在食物多时,两

者可以共存;食物少时,往往是大家鼠占优势,小家鼠越来

越少,可是如果食物很少,不足以维持大家鼠生活,或其它

条件不适合大家鼠(如门缝太小,大家鼠钻不进)时,小家

鼠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大家鼠反而被淘汰。

由于各种灭鼠方法对不同种类的老鼠的消灭效果不同,

在经常灭鼠的地方,常会出现代替现象,原来多的老鼠被消

20

灭掉了,原来不多的老鼠少了竞争对手,反而多了起来。消

灭家鼠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常用的灭鼠方法对消灭大家鼠效

果更好,当大家鼠越来越少时,小家鼠却逐渐多了起来。

前面提过,鼠类基本上是吃草的动物老鼠之间的竞争和

矛盾,一般不用咬架、争斗的方式去解决,而是通过抢先占

有食物和隐蔽场所,间接的进行的。有的老鼠长期进化后,

从活动时间、活动范围到食物种类,都不断朝着与“邻民”

不同的方向变化,使矛盾逐渐缓和以至基本解决。这些种间

竞争不大的老鼠,往往可以长期共存,互不相扰。

同种老鼠间的关系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一般来说,野鼠

间关系比较简单,每只或每窝的洞口周围有它自己的小块势

力范围,不允许别的老鼠随便活动;但在大部分地区是公共

场所。遇到天敌时,还可以向同类发出警告,共同逃避。家

鼠不一样,在同一活动场所里,不同的老鼠有不同的地位。

占统治地位的往往是最强壮的雄鼠,在它以下,不有占第二

位第三位的,遇到危险的食物这些占优势的老鼠一般不会先

吃;没有危险的美味,它们却要先尝,象猴群中有猴王一样。

所以在我们灭鼠时,占优势的老鼠常常存留下来,先死的往

往是缺乏经验受支配的老鼠。当然,老鼠在鼠群中的地位不

是一成不变的。新成长起来的雄鼠常常伺机争夺鼠王的地位,

或窜入邻近地区,到别的鼠群中去争夺。当鼠多食少、生存

空间小时,同种老鼠之间的竞争激烈,雌鼠繁殖减少。

21

当然,在同种老鼠界间,尤其是同一群鼠,竞争只是相

互关系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互相协调、配合,一致对外

的另一面。例如,前面提到,在遇到天敌等险情时,老鼠会

发出警报,使同伙可以及时逃避。又如,长爪沙鼠秋季贮存

粮食时,常常实行流水作业。互相配合,有的咬断谷穗,有

的搬运,有的叼到洞内码放整齐。许多种老鼠在发现别种老

鼠或外群老鼠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时,都会群起而攻之,为

本群的生存而争斗。

(七)老鼠的感觉

1、视觉

常听人说鼠目寸光,老鼠到底是不是深度近视?它的其

他感觉又如何呢?严格来说,鼠目寸光这句话是不确切的,

尤其是对于许多的野外老鼠。如果这句话只意味着视力不佳,

那么,对家鼠还勉强适用。总的来看,由于老鼠种类太多,

它们的各种感觉都有显著的差别,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所

有三种家鼠都是全色盲。也就是说,在它们眼中,世界不是

五光十色,而是由深浅不同的灰色笼罩着。形象地说,家鼠

看世界就像我们看黑白电视。黄色和绿色在它们眼中可能近

于浅灰,对它们更有吸引力;红色对它近于黑色,因此它们

对红光不敏感,人们可以在红光下观察它的活动而不会干扰

它。不过,由于它们祖辈在晚上活动,家鼠可以在很暗的地

22

方,看清十米内移动的物体。它们虽然视力不佳,但对光线

很敏感,也分得出深浅和距离的远近。

在野外的老鼠中也有不少种类的色盲;还有许多种类,

由于对它们缺少研究而情况不明。不过,已经肯定的是,不

少野鼠的视力比家鼠要好得多,尤其是那些白天活动的野鼠,

甚至可以看清百米以外人的移动。另一方面,视力最差的可

能要数黔鼠了。它长年在地道里活动,眼睛退化。在阳光下

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以至有人干脆叫它盲鼠或瞎老。

2、听觉

一般来说,老鼠的听觉非常灵敏。家鼠和许多野鼠对

突然出现的声音都很敏感,对有节奏的无害声音则能够很快

地适应。鼠类除了能够听到人们也能听到声音外,还能听到

人们听不见的超声。一般说来,如果声音的振动频率超过15

千赫,也就是每秒钟振动1.5000次,人的耳朵就听不到,

我们叫它超声。猫的本领大些,可以听到70千赫的超声;

小家鼠却能听到90千赫的超声,大家鼠更可听到100千赫

的。家鼠不仅能听到超声,它的声带还能发出超声,它们常

用超声互相联系,而且联系的目的不同,所用的频率也不同。

如果老鼠用70千赫以上的超声,商量逃命的办法,那么,

即使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和猫都听不到。

3、味觉

鼠类的味觉比较发达,能够区分食物中的微量杂质。家

23

鼠能够尝出食物中所含的四百万分之一的杀鼠灵,也能尝出

水中的五十万分之一的苯硫腺。在人造奶油和天然奶油之间,

它立即取食后者。在一个宾馆的小卖部里,家鼠不吃硬糖,

只吃软糖;有巧克力就不吃一般奶糖,有果仁巧克力时,连

一般巧克力也不去吃。所以,在灭鼠时,一定要用优质的诱

饵,不能图便宜,用陈年粮食。野鼠也差不多,能够区分当

年的松籽和陈松籽,用装过农药的六六六纸袋装的粮食,它

不喜欢吃。当然,这都是在食物很多时出现的情况。如果食

物不足,它虽然尝得出怪味,也只好饥不择食。

4、嗅觉

老鼠的嗅觉相当灵敏的。家鼠能够靠它的嗅觉,迅速

发现小孩衣袋里的花生,有的野鼠能够唤出埋在土里的树籽

或蔬菜种子。除了寻找食物之外,老鼠还用嗅觉来定位或作

为活动场所的记号。狗在远出时,常常沿途用自己的尿做记

号。有时老鼠也是这样。老鼠用尿或其它部位的腺体分泌出

来的个激素,在自己活动的范围内做记号。这既是老鼠表明

已势力范围的方法,又是和别的老鼠联系的信号;发情时做

的记号可以诱异性,受惊时做的信号起着警告作用,这类联

系方法在生物学中叫做化学通讯。当然,不同种类的老鼠用

来做记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甚至每只老鼠都有自己的特点,

人们想要鱼目混珠是很困难的,气味对于老鼠区分同伴相当

重要。

24

5、触觉

对家鼠和某些野鼠来说,触觉也非常重要。它在黑夜里

活动时,常依靠触须和身上的硬毛来定位,以保持与物体的

适当距离,既不致于撞墙,又可沿着物体行动比较安全。所

以,家鼠无论雌雄均有触须。鼠类的触觉及其发达。触觉器

官包括触须、鼻和全身的针毛。主要用来感触周围环境里的

物体。在黑暗中,在穿越狭窄的跑道和开阔地时,总是让触

须接触到两侧或一侧的跑道。这样,即能定位,又能保持与

物体的适当距离,还能使老鼠产生一种安全感。

三、鼠害的防制技术及发展

灭鼠除害工作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不然,其涉及到许多

学科。例如,要调查和掌握鼠类的生活习性,必需有生物学

方面的基础知识;要用好灭鼠药,必须掌握它们的理化特性

和毒理作用;用灭鼠器械往往牵涉到物理学知识;用微生物

灭鼠必须熟悉它们的致病力和传播途径等。所以灭鼠除害实

际上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邻近学科的进

步。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文明古国,灭鼠工作的历史可追

溯到几千年以前,但都是零星地进行的,技术上也比较落后,

应用的工具比较简单。最早的灭鼠活动,其目的可能不是除

25

害,而是充饥。稍后,烟薰和毒饵灭鼠的方法也有了应用。

所用的毒药除了几种有毒的植物(乌头)外,就是砒霜了。

由于对老鼠的生活习性很不了解,方法又比较落后。灭鼠工

作成效不大,正是由于这个缘故,猫被驯化,成为人类灭鼠

除害的助手。尽管如此,鼠害仍是各国感到头痛的问题。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生物学、医学、化学等方面的

迅速发展,灭鼠技术才出现了一些关键性的突破。这一方面

表现在人对老鼠的活动繁殖习性等方面的认识越来越清楚,

另一方面表现在灭鼠方法日趋多样化,以及高效灭鼠药相继

问世,先是出现白磷、磷化锌、硫酸钢等无机化合物,以及

红海葱等植物药;四十年代以来,安妥、氟乙酸钠、杀鼠灵

和敌鼠钠盐等有机药物纷纷出现。从此,毒饵已成为灭鼠的

主要工具,在人类与老鼠的斗争中,人类掌握了更多的主动

权。与此同时,从十九世纪末起,有人发现,鼠伤寒细菌可

使老鼠得病灭亡,但对人和大型动物基本无害,可以作灭鼠

的武器,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又发现粘液瘤病毒对欧洲野

兔有很强的致病力,但对人类毫无危险,可以广泛使用。这

样,在机械灭鼠法、药物灭鼠法之后,生物灭鼠也从原来的

只靠猫为天敌,发展到利用细菌、病毒甚至体内寄生虫来消

灭老鼠。

二十世纪以来,对老鼠生活习性的研究越来越多,逐步

了解到它的生存和繁殖规律,明确了影响鼠类数量的主要因

26

素,提出了生态灭鼠法。也就是通过控制和改造老鼠的生活

环境来降低它的出生力,提高它的死亡率,使老鼠的数量逐

步下降。这类方法目前在许多条件下不易实施,但却有强大

的生命力,有发展前途,是一些治本的措施。

我国的灭鼠除害技术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起步

的,但发展较快。这是因为,党和政府对灭鼠工作非常重视,

分期在民间的捕鼠器械,得到了很好的发掘和利用;现代你

给的灭鼠方法和药物,得到了迅速的引进和发展。瑞,国外

大量使用的灭鼠药械,国内都能制造,成批地供应市场,而

且,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方面,

创造了许多好经验。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已有不少地区

和单位做到了基本控制鼠害。

四、降低鼠密度的方式

自然界里,不断有老鼠死亡,小鼠出生。在正常情

况下常常是生死相当,或有时生得多些,有时死得多些,一

年之后平均计算大致平衡。如果出生数超过死亡数,老鼠就

会增多;相反,要想使鼠减少,就必须设法使老鼠得死亡超

过出生数。也就是说,只要能使它们多死或少生,就可以达

到鼠密度减少的目的。

使老鼠少生的途径,大致有几条,一是尽量减少老鼠的

27

取食和隐蔽条件,使它们吃不饱、藏不住,就无法繁殖后代;

二是彻底改造环境,使之不适合老鼠生活;三是让老鼠吃绝

肓剂,使它终生不育。使老鼠多死的途径也不少,除了上述

减少老鼠的取食和隐蔽条件能使鼠减少生、多死外,还有以

下四个方面。一是化学方法,包括用毒气、毒饵、毒水、毒

粉等消灭老鼠;二是物理学方法,包括鼠笼、鼠夹、粘鼠胶、

电子猫等,也括碗扣、用水灌、用枪打等,三是生物学方法,

包括利用猫、黄鼠狼、猫头鹰、蛇等天敌,还包括用微生物

灭鼠;四是用生态学方法,也就是破坏老鼠的生活必需条件。

这些方法都有优缺点,用时要尽量扬长避短,互补不足,总

的看来,现在使用的化学方法较多,其他方法仅作为补充手

段。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灯能够遨游百万富

翁、信步月球,可是要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把老鼠消灭干净,

往往是办不到的,当然,这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还有组织和

经济问题在内,即使能在几十平方公里的方位内把鼠灭光,

灭鼠的地区周围的老鼠也将伺机侵入来填补空白,这就是说,

在任何地区灭鼠之后,都面临着老鼠数量回升的问题,如果

解决不好,鼠密度迟早要恢复,甚至超过原有水平。

鼠密度的回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本地少数幸存的老

鼠的繁殖,二是周围老鼠的迁入,由于老鼠的繁殖能力和活

动能力都很强。老鼠的数量恢复相当快,一般的灭鼠,效果

28

常常保持不到半年,效果较差的,鼠密度的回升越快,如果

灭鼠效果只有30%,鼠密度约需1.4个月恢复原状;灭鼠效

果上升到50%,鼠密度的恢复需3.3个月,灭鼠效果上升70%,

鼠密度恢复延长到7.7个月,若灭鼠效果达到90%,则需14.7

个月鼠密度才能恢复。这主要是因为,效果越差,存活的鼠

越多,基数越大,恢复起来越快,以上数字是由家鼠试验观

察得到的,其他鼠种的恢复有快有慢,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灭鼠后老鼠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原来有

十只鼠的地方,只剩下三、四只,取食和隐蔽更加方便,同

时消灭掉的老鼠中,老弱病残幼占的比例较大,壮年较少。

所以灭鼠后残存鼠的平均繁殖力,比灭鼠前要高。例如,在

没有灭鼠的地方调查,雌黄鼠平均每胎在5.9只,邻近地区

灭过鼠,平均每胎生6.4只,而且,灭过鼠的地方,幼鼠成

活率较高,这实际上是老鼠适应性的一个方面。

另外,老鼠喜欢往生活条件好的地方搬迁。所以,一个

地方灭鼠后,老鼠减少,腾出了不少地方,周围的老鼠却照

样拥挤,就会迁移过来,尤其是那些刚有独立活动能力的老

鼠,更是东跑西窜,有空地方就占领,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如果灭鼠的地方很小,用不了多久,空位又会被占满,灭鼠

面积越大,占空位的影响越小,例如,在一个城镇或农村灭

鼠范围为1平方公里,周围就有4平方公里的边界(假定灭

鼠区是正方形)。如果灭鼠区扩大到16平方公里也是正方

29

形,边界总长是16公里,每平方公里只有边界1公里,老

鼠迁入的机会要少的多,另外,灭鼠效果越好,残留的老鼠

越少,外面的老鼠越容易迁入,当然,迁入的老鼠即可能和

原来的老鼠是同一种,也可能是另外一种,这要看具体条件。

总的来看,灭鼠效果越好,灭鼠面积越大,老鼠的数量就越

难恢复,如果不痛不痒的消灭一少部分,老鼠边生边灭,就

收不到除害的效果,有的县一年之中灭鼠几十万只,看不出

明显效果,这实际上打的是消耗仗。要避免这种情况,就是

尽力做到打歼灭仗,在较短的时间内,消灭大部分老鼠。

综上所述,要解决一个地区的鼠害问题,必须做到二点:

1、合理选用灭鼠药。实践证明,只要药物选择得当,使用

方法正确即能完全消灭一个地区的鼠类;2、必须组织开展

大面积灭鼠活动,减少鼠类迁入的机会,简单的物理学规律,

面积越大,其周边的长度相应缩短,这就是大面积灭鼠的依

据。

五、鼠害防制方法及应用

人类与鼠害的斗争历史悠久;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既

不能完全消除其生存、繁殖条件,又不能在大范围内将它彻

底消灭,鼠类凭借其高度的适应能力和旺盛的繁殖能力,维

持其物种的繁衍和生存,而且其数量远超过地球上的人类。

长期以来人们对付鼠害的主要办法就是灭鼠,杀灭的过程,

30

就是选择和淘汰的过程,弱者被杀死,强者由于适应性、抵

抗力强或抗药性的产生而生存下来,并较快地使种群数量恢

复或超过原有水平,导致治理工作越来越难。大量的实践证

明,单一的冶标方法,无论选用何种方法,均只能暂时降低

鼠密度,而且,初用有效的治标方法,连用效果将每况愈下,

长期巩固必须反复处理,鼠害控制的代价越来越大。

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认识到,单纯的治标方法不能有

效的控制鼠害,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重视治本,综合

治理;概括起来,人类防治鼠害的策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

阶段。即由灭鼠进展到防制,再发展到目前的综合治理。

(一)器械灭鼠

器械灭鼠也叫物理灭鼠,包括使用各种类型的特

制捕鼠械、如鼠夹、鼠笼等,或者利用一些普通工具破坏鼠

的栖息地,待鼠跪出时将其杀死。

此类方法的特点是;就地取村,自制自用,易于推广,

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鼠尸清楚可见,便于处理,避免

尸臭。但当密度很高或大面积灭鼠时,这种方法与毒饵灭鼠

相比更费人力、物力,且使用不方便,往往只能消灭鼠群中

的一小部分,剩余的鼠由于对捕鼠器械产生恐惧再捕几乎无

效。因此,它不适用于大规模灭鼠活动,只适用于低密度,

小范围捕杀,如家庭捕杀个体,而且同一种工具不宜连续使

用。

31

(二)化学灭鼠

化学灭鼠方法有毒饵和熏蒸两种方法,毒饵应用最广,

配制毒饵用杀鼠剂有急性杀鼠剂和抗凝血灭鼠剂两种,急性

灭鼠剂毒性作用快速、潜伏时间短,又称为单剂量灭鼠剂,

急性灭鼠剂毒饵用量少、使用方便,在农田灭鼠或紧急疫情

时可迅速压低鼠密度。但对防治家栖鼠效果较差,主要因鼠

类摄食是断断续续的进行。有的尚未吃或多于未吃足致死量

之前即出现中毒症状而停止摄食。由于作用速度快,大多数

没有特效解毒剂,有的甚至有二次或三次中毒的危险性,因

而使用不安全。抗凝血灭鼠剂以其高效,安全等突出优点,

在灭鼠剂方面占统治地位,主要特点是;一是多次小剂量

给药比一次大剂量给药毒力大,二是作用缓慢,鼠类不易拒

食,使用安全,灭鼠效果好。

熏蒸灭鼠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各种化学熏蒸剂,别一类

是烟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强制性,作用快,一般情况

下对非靶动物安全,不需诱饵,但支出多,工效低,对有的

鼠种效果较差。

(三)生物灭鼠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利用猫、鹰、狐、蛇等鼠的

天敌,另一是利用病原微生物,都属于生物防治。它们的共

同特点是不造成公害,近年来颇受重视。但由于存在不少问

32

题,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四)环境防制

主要通过加强防鼠设施,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杜绝鼠

类的食源,水源和隐蔽条件,利用限制因素降低容鼠限量,

环境防制方法主要用于家鼠类。

家栖鼠的生存与繁殖与人类生活条件有紧密的联系,充

足的食物,水源以及有利的隐筑巢条件是家栖鼠生存的必备

条件,同时也是限制因素。通过环境治理,破坏鼠类适宜栖

息和繁殖的生活环境及食物条件,从而达到抑制鼠类数量增

长,这是一项治本措施,特别是在巩固和扩大灭鼠成果时尤

其重要。环境防治中不直接消灭鼠类,但其作用持久的,而

且可以提高和巩固灭鼠措施的效果,很重要,却往往不被重

视。

(五)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治理系统。它考虑到有害生物

的种群动态及与之有关的环境,以尽可能协调的方式,利用

一切适用的技术,使有害生物数量保持在经济有害水平之下。

是196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生物防制的国际组织ZOBC

首次提出,简称IPM。

综合治理是从生态系统的总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

的指导思想,遵循环保、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协调运

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防治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

33

手段把鼠害控制在不足造成危害的水平即经济阀值以下,以

达到保护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综合治理

是有害生物治理方针的进步,是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对鼠

害的控制从应用原始的工具,发展到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

是技术上的飞跃,但化学防治副作用比较严重,如污染环境,

杀害了大量的有益和无害生物,并使有害生物产生适应性或

抗药性,导致使用同种药物的效果不断下降,防治成本加大,

导致新一轮危害的出现,据估计,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和杀鼠

剂,只有1-5%真正接触防治对象发挥作用,其余95-99%直

接污染环境,伤害非靶标生物,破坏了生态平衡。从大量的

深刻教训中,人类逐渐认识到,对有害生物的治理,必需从

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界抑制有害生物繁

殖和为害条件,有机地使用各种必要措施,经济、有效、

安全地控制其密度,同时,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减少到最

低程度。

六、灭鼠药的选择和应用

经过古今中外长期探索提供的这么多灭鼠方法,各有其

长短和不足,只要使用得当,均可奏效。其中,由于化学的

迅速发展,药物灭鼠成为当前使用最广泛,越来越受到重视

和欢迎的方法。其效果好,收效快,效率高,成本低,且操

作简便,有广阔发展余地,灭鼠药物的用量越来越大。这是

34

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一致的发展趋势。

灭鼠药物种类繁多,作用特点各有千秋。只有充分掌控

我,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另一方面,老鼠

的种类很多,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各具特色,对不同方法

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必须熟悉鼠情,击其要害,才能事

半功倍。因此灭鼠活动需要广大群众参加和配合,只有广大

群众掌握了灭鼠科学知识,才能保证技术措施的正确实施。

(一)正确选用灭鼠药

什么样的毒药能用作灭鼠药。什么样的灭鼠药才算得上

是好的灭鼠药?一般认为,评价灭鼠药的优劣,主要标准有

二条,一是其毒性,二是其适口性。

1、毒性

有足够的毒性,是每种灭鼠药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毒

性的强弱。有一个衡量标准。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致死中

量”。其剂量单位是“毫克药/公斤体重”,或简化成“毫

克/公斤”。致死中量又叫半数致死量,代号是LD5。,实质上

是平均致死量,由于每只老鼠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它们对

毒药的耐受能力也有高低,也就是说,同一种老鼠对同一种

药,各只老鼠的致死量是不一样的,个体和个体之间存在着

差别,叫作个体差。所以,不能用对某一只老鼠的致死量,

来代表灭鼠药的毒性强弱,而必须用从许多只老鼠得到的平

35

均数来表示。

灭鼠药毒性的强弱,可以根据它们的致死中量分为

五级。

级别致死中量(毫克/公斤)

极毒小于1.0

剧毒1.0-9.9

毒10.~99

弱毒100-999

微毒大于1000

这个分级方法,只适用于灭鼠药。从灭鼠药来说,弱毒

级和微毒级的基本无用,因为毒性这样低,毒饵里的浓度就

要相当高;浓度太高,鼠不愿吃,效果就不好,极毒级的用

量小,制毒饵时不容易拌匀,需要在出厂前先稀释到适当程

度。

灭鼠药的毒性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毒性的选择性。

二是作用速度,急性和慢性是灭鼠药特有的问题,所谓选择

性,是指同种灭鼠药对老鼠的毒性和对其他动物的毒性有无

差别,是不是对老鼠更强些。通常说的选择性好,是说对老

鼠毒性强,对人和畜禽的毒性弱,这类药物用起来安全,选

择性差或没有选择性,是说对老鼠和对其他动物毒性的差不

多。

还有一种我们所不喜欢的选择性强,就是灭鼠药对老鼠

36

的毒性有限,人和畜禽吃了却容易中毒。从灭鼠药的毒性来

说,有选择性最好,没有选择性的也可以,对人畜不利的选

择性最差,这样的药一般不用,由于都是在毫克/公斤的基

础上比较的,没有选择性的药用起来也还安全,因为,一般

动物比老鼠大得多,体重相当于几十只以至几百只老鼠。如

果一种药对这种动物和老鼠的致死量一样,那就需要能毒死

几十几百只老鼠的毒药,才能毒死这只动物,而实际灭鼠时,

毒饵很分散,这么多毒饵很难吃到。

个体差的大小,也是衡量灭鼠药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说。

个体差小的,也就是同一种老鼠的各个个体,对同种灭鼠药

的耐受能力比较接近,这类药的灭鼠效果好,个体差大的效

果就要差些。因为,有的对药敏感,有的不敏感,敏感的死

了,不敏感的不但死不了,以后碰到这种药也不会吃。

2、适口性

灭鼠药的适口性是指将它配成毒饵后,整个毒饵对老

鼠是否适口,是否可被老鼠接受,故有时也叫接受性,一种

灭鼠药的适口性好,存在着两种可能;一个是老鼠干脆分辨

不出来它,另一种是老鼠虽然尝出来了,却并不讨厌,仍然

去吃,甚至更喜欢吃。第一种情况最理想,因为用了还可再

用,反正老鼠认不出来。可惜,现在还没有一种完全符合这

一条的药。目前用的灭鼠药,基本上属于第二种,这种药初

次用时效果还好,可是连续使用,效果就明显降低,一旦老

37

鼠把灭鼠药的味道和吃药的难受联系起来,就会拒食。不再

上当,老鼠的寿命短,一般在一年中就要更新一大半,如果

每种药每年只用一次,效果仍然不错。止次投药后才出生的

老鼠,大部分还会上当,上次上过当的老鼠,事隔一年之后,

有的也会重蹈覆辙。

有些灭鼠药的适口性差是因为混进来的杂质造成的,可

通过提纯来改善其适口性,选用引诱力强的食物来配毒饵,

也能提高老鼠的取食量。不同种老鼠对同种药物的接受性是

不同的。一般来说野鼠接受程度较好,家鼠更会挑嘴。同一

种老鼠,由于年龄、食物条件等等不同,对同种药的接受性

也有差别,幼鼠接受较强。所以,一种药在不同条件下使用,

效果可有很大差别。

3、耐药性和抗药性

对灭鼠药来说,会不会引起耐药性和存不存在抗药性,

也是一项衡量标准,耐药性一般是反映老鼠吃了少量药以后

中毒未死,第二次,第三次再吃时,耐药本领越来越大,也

就是说,耐药性是接触药物以后才出现的,抗药性就不一样,

是在鼠群中,极少数,老鼠生下来就和别的老鼠不同。对某

些药有抗药本领。一般认为,老鼠对一些急性药如安妥,可

产生耐药性;对慢性药如敌鼠存在抗药性,耐药的幅度较小,

可以慢慢消失;抗药的幅度较大,不但不会消失,反而可以

遗传给后代。所以,从后果来说,抗药问题要严重得多,耐

38

药性和抗药性都不利于灭鼠。但是,它们却都是在灭鼠过程

产生的。毒鼠次数越多,它们越容易出现,越可能成为严重

问题。不同的是,用急生药时灭鼠越失败,耐药性出现越快;

用慢性药时,灭鼠越成功,抗药性问题出现越快。所以灭鼠

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应考虑老鼠的抗药性和耐药性。一

旦发现这种情况,可以换用其它类型的药物。

4、作用速度

灭鼠常常是在鼠害严重后才进行的,人们的除害心情

十分迫切,恨不得立即置鼠于死地。许多人都希望用“三步

倒”之类的药物,以便立竿见影。不过,如果冷静地全面考

虑,灭鼠药的作用速度,还是慢些好。

首先,从灭鼠效果看,作用慢些效果才好。老鼠吃东西

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尤其是家鼠,有新物反应,在熟悉的环

境里遇到不熟悉的东西,常常会回避,然后才有少数比较鲁

莽的前去试探,能吃的吃一些,其他大多数老鼠依然观望,

老鼠吃过一次后,等不到再吃第二次灭鼠药就毒性发作,常

常因为只吃一次不够致死而得免一死这些老鼠因为不舒服,

不会再吃第二次,以后一般也不再吃,第一次吃药就够量得

老鼠,可很快死掉,它们得暴死,对其他尚在观望得老鼠,

无异是种警告,也要影响这些老鼠吃毒饵,有些老鼠甚至并

没有死,只有抽筋、惊叫等中毒症状,对的别的老鼠也有影

响。

39

作用慢得要没有这种情况,或者虽有也轻微得多,

少数老鼠试探地吃一次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很快就会吃

第二次,第三次,其他尚在观望的老鼠,也逐渐消除了疑心,

陆续去吃毒饵。这样,不但吃不足致死量的情况会减少,不

吃毒饵的老鼠也不多。等到大部分老鼠都吃够了药,有的老

鼠才发作,有的老鼠则刚死。灭鼠效果一般都很好,另外作

用慢对人畜安全,万一中毒有较好的解毒药,且来得及抢救。

综上所述,正确选择灭鼠药要从多方面考虑,毒性、适口性、

耐药性、抗药性、作用速度与症状等,尤其是适口性和作用

速度可影响灭鼠效果,而毒性的选择性、作用速度、死鼠出

现的地点、稳定性、解毒方法以及颜色则关系到人畜安全,

特别是毒性的选择性和在老鼠身体蠕是否分解最为重要,总

的来说,对灭鼠药的要求主要是二个方面:灭鼠有效而对人

畜安全。

(二)急性灭鼠药

急性药是指那些作用快,老鼠只吃一次或在短时间里连

吃几次就被毒死的药物。其又叫速效灭鼠药或单剂量灭鼠药。

急性药的各类很多,有植物药,也有化学药物,在农田野外

使用方便,消灭家鼠时,为了提高效果,最好先放前饵,也

就是先放没有毒药的诱饵给家鼠吃,消除它们的新物反应,

然后再投毒饵,效果至少可提高10%o常用的急性药有代表

性的有三类。

40

1、适口性好的药

磷化锌:

其使用历史较长。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已经快八十

年了。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大量使用。在灭鼠药中,磷化

锌的毒性属于中等,被称为标准药物,其对老鼠和家禽,

家畜致死中量相差不大。即选择性不强。磷化锌虽然又黑

又有明显气味,但它对许多老鼠适口性相当好,大部分老

鼠头一次碰到磷化锌毒饵时都愿意吃,所以第一次使用,

效果一般都很好,如果老鼠第一次吃过而未毒死,第二次

就不再去吃,由于磷化锌的颜色和气味都很明显,老鼠很

容易把它记住,头一回上过当之后,过三、四个月以至五、

六个月,也不会再上当。故磷化锌不能接连使用,最好每

年只用一次。

氟乙酸钠:

其特点是毒性强,适口性很好,大多数老鼠不但再第

一次见到毒饵时会吃,中毒后拒食的情况也较少见。如效

果好,收效也快,且价格也不高,但其稳定性好,在老鼠

身体内不易失效,对猫狗毒性又强,所以很容易造成二次

中毒事故,甚至还有三次中毒情况,而且中毒后没有很好

的解毒方法,尤其因为它作用快,常常来不及抢救,目前

有关部门已明令禁用。

毒鼠磷:

41

是六十年代发明的有机磷灭鼠药,其毒性较强,对鸡

的毒性很小,比较安全,它的适口性好,大部分老鼠头次

碰到都可以接受,甚至在发生中毒恢复原状后,仍有一部

分老鼠吃毒饵。这一点比磷化锌好得多,价格比磷化锌高,

比灭鼠优低主要用来灭野鼠,也可用于养鸡场灭鼠。

2、选择性强的药

灭鼠优和灭鼠安

这两种药的化学结构、外观和毒理作用都比较接近,

从发现到现在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选择性好,对

非靶动物安全,它的作用比磷化锌慢,能抑制烟酰胺的代

谢。使鼠类出现严重的维生素B缺乏症,后腿瘫痪,行动

困难,随后呼吸受到影响。终至死亡,一般用药2-3小时

后才有症状,6小时后开始死亡。其对野鼠适口性好,对

家鼠较差,一般不大范围使用。重点用在很怕出事的场所,

或先用其他药,然后在用它消灭剩下的少数老鼠,一年之

中最多用一次。

安妥

是四十年代的灭鼠工,其优点是毒性有很大的选择性,

对有些老鼠的毒性强而对非靶动物的毒性弱。一般一年用

一次效果还不错,缺点是适口性差,且易引起耐药性,价

格介于磷化锌和毒鼠磷之间。

42

3、两种较新的急性灭鼠药

溪杀灵

是八十年代初才发展起来的,其兼有急性和慢性毒力。

当服药量多时,呈急性中毒,出现震颤,阵发性惊厥等症

状,进行性衰竭以至死亡,整个过程不超过十八个小时,

当服药量少时,出现昏睡,后肢乏力,肌肉麻痹,几天后

死亡。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二次中毒事故,也没有发

现拒食。使用尝试一般为0.005-0.01%,为了取得良好的

灭鼠效果,必须保证足够的投饵量,需饵量约为慢性药的

1/3.

鼠扑定

代号是MB-36892,其对动物的毒力有一定的选择性,

尤其对猫、猪比较安全。鼠扑定虽是急性药,但作用慢,

鼠类服药后5-7天后才死亡,因而不易引起拒食,初步试

验也不会引起二次中毒。

澳杀灵和鼠扑定的出现,急性药发展的一个方向,就

是作用的慢性化,以减少拒食提高效果。

(三)慢性灭鼠药

慢性药,是指那些作用慢,而老鼠要连续几天吃药才容

易被毒死的药物。故又叫缓效灭鼠药或多剂量灭鼠药。对慢

性药的研究是从二十年代开始的,从四十年代末起才被正式

使用、五十年代大普及,用量空间增多,成为消灭家鼠最重

43

要的药物。它们的出现,被公认为灭鼠研究的划时代的进展。

迄今为止使用的慢性药都是抗凝血剂,它们的基本毒理作用

相同。从化学结构上看,慢性药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叫4-

羟基香豆素类,另一类叫L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