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鲁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鲁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鲁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鲁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鲁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页(共27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鲁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共16小题)特高压输电技术与较低电压输电方式相比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节约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在巴西美丽山承建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二期工程全长2518千米,于2019年建成运营。如图示意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2题。1.图示线路电能远距离输送的基础条件是()A.南部能源丰富,消纳能力弱 B.北部能源丰富,消纳能力弱 C.沿途人口密集,需要能源多 D.沿途能源丰富,利于补充能源2.巴西建设此工程的首要目的为()A.促进经济发展 B.增加就业岗位 C.保护热带雨林 D.减轻环境污染特高压输电技术与较低电压输电方式相比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节约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在巴西美丽山承建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二期工程全长2518千米,于2019年建成运营。如图示意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工程线路。据此完成3﹣3题。3.影响巴西此工程建设的最大因素是()A.资源 B.资金 C.环境 D.技术截至2021年4月20日,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已累计向华中地区输送“绿电”100亿千瓦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4.修建该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产生的积极意义是()A.有效减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 B.缓解青海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C.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D.促进河南省发电设施的建设5.这条新能源输送通道的“绿电”主要来源于()①地热发电②水力发电③光伏发电④火力发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济平干渠是南水北调胶东输水干线的首段工程,自东平湖出湖闸至济南西部的小清河源头睦里庄闸,全长90千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济平干渠的建成,对沿线地区的有利影响是()A.向东营市区及沿途县区补充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 B.减少沿线地区的水污染 C.从根本上解决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D.有利于东平湖雨季泄洪7.济平干渠在沿线地区实施防渗衬砌措施,首次实现了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衬砌中的应用,渠道衬砌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 B.防止渗漏,提高水渠利用和输水效率 C.预防沿途某些地区的水土流失 D.确保水位平稳,改善航运条件滇中地区干旱严重,2017年开始修建的引水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该工程全长约664公里,主要以隧洞方式输水。如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8.滇中地区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降水稀少 B.土壤贫瘠 C.岩石可溶 D.植被稀疏9.滇中引水工程采用隧洞方式输水,有利于()A.降低建设成本 B.保障水质水量 C.沿线生态补水 D.防止冬季冰冻10.引水工程有利于滇中地区()A.提升人口合理容量 B.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避免地质灾害风险 D.减轻土壤水分散失目前根据氢能的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的不同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制氢,蓝氢是将天然气中的甲烷制成氢气,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工序产生氢气。氢气的密度极小,易燃易爆。2023年4月10日,我国首条“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该工程西起乌兰察布,终点位于北京燕山石化。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如图为“西氢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11﹣12题。11.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①制备方式较广泛②易运输储存③供能稳定性好④生产受时空限制小⑤经济收益高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12.“西氢东送”工程对北京最主要的影响是()A.带动产业发展 B.促进交通建设 C.增加当地就业 D.改善大气质量“引江济淮”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其中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2022年底实现全线试通水、试通航,届时淮河中游船只通过此工程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如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3﹣13题。13.江淮运河航道的建设将()A.延长淮河船舶通航时间 B.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C.促进长江沿线协调发展 D.利于优化皖鄂产业布局“引江济淮”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其中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2022年底实现全线试通水、试通航,届时淮河中游船只通过此工程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如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4﹣14题。14.“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社会意义是()A.提高江淮平原地区农业产量 B.改善沿线河流湖泊生态环境 C.保障沿线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D.缓解长江中游地区洪涝问题2023年12月,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开工。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西氢东送”是我国首条纯氢长输管道项目,工程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该工程蕴含着国家能源建设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如图1为“西氢东送”位置及线路图,如图2为氢能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15﹣15题。15.选择乌兰察布市作为“西氢东送”工程起点的主要原因是()A.氢能应用市场广阔 B.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C.新能源产业基础好 D.原有管道设施完善2023年12月,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开工。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西氢东送”是我国首条纯氢长输管道项目,工程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该工程蕴含着国家能源建设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左图为“西氢东送”位置及线路图,右图为氢能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西氢东送”工程建设可以()①调整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②显著改善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③强力推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④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二.解答题(共3小题)17.(2024秋•石家庄期末)阅读文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是贯通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能源大动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由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和西气东输三线组成。西气东输一线以塔里木气区为主力气源,管线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白鹤镇。西气东输二线以中亚天然气为主力气源,管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香港,东达上海。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为中亚天然气,补充气源为新疆煤制天然气,管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南至福建福州。(1)指出西气东输工程采用管道运输的优势。(2)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8.(2024秋•朝阳区校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南省是我国制造业大省,近年来该省电力需求量迅速增加。2023年6月11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成为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外送大通道。如图示意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线路分布。(1)说明近年来湖南省电力需求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2)冬春季湖南省电力资源较为短缺,试简析原因。(3)简述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实施对宁夏的有利影响。19.(2024春•潍坊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借助国家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东风,发挥风光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试点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重卡等示范运营,培育并带动制氢、储氢、运氢、加注以及相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打造氢能产业生态圈。图示意乌兰察布市新能源产业链。乌兰察布一北京燕山石化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是我国首条“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1)分析发展氢能产业对乌兰察布市新能源产业的作用。(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建设乌兰察布——北京燕山输氢管道对北京的意义。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鲁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ADCBDBCBAC题号1213141516答案DBCCD一.选择题(共16小题)特高压输电技术与较低电压输电方式相比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节约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在巴西美丽山承建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二期工程全长2518千米,于2019年建成运营。如图示意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2题。1.图示线路电能远距离输送的基础条件是()A.南部能源丰富,消纳能力弱 B.北部能源丰富,消纳能力弱 C.沿途人口密集,需要能源多 D.沿途能源丰富,利于补充能源【分析】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技术、资金等方面考虑。【解答】解:由巴西基本地理特征可知,巴西北部有世界水量最大河流亚马孙河,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但北部经济发展缓慢;巴西人口和经济重心位于巴西东南部,能源需求量大,当地能源不足,A错误,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输电工程主要是水能的跨区域调配,沿途能源基本不能作为补充,沿线人口密度小,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图示线路电能远距离输送的基础条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巴西建设此工程的首要目的为()A.促进经济发展 B.增加就业岗位 C.保护热带雨林 D.减轻环境污染【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自然原因:区域分布不均匀;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2、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工程输出地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输入地增加能源供应;利于发展经济,促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A正确。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利于保护雨林,能减轻环境污染,但都不是首要目的,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特高压输电技术与较低电压输电方式相比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节约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在巴西美丽山承建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二期工程全长2518千米,于2019年建成运营。如图示意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工程线路。据此完成3﹣3题。3.影响巴西此工程建设的最大因素是()A.资源 B.资金 C.环境 D.技术【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自然原因:区域分布不均匀;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2、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困扰巴西能源区域配置的是距离远、能耗大等技术问题,而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正好能够解决此工程建设最大的技术问题,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巴西北部有世界水量最大河流亚马孙河,水能资源极其丰富,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巴西经济是拉丁美洲的首位,资金相对充足,B错误。巴西北部和中部主要是平原,气温较高,环境不是限制此工程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巴西此工程建设的最大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截至2021年4月20日,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已累计向华中地区输送“绿电”100亿千瓦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4.修建该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产生的积极意义是()A.有效减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 B.缓解青海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C.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D.促进河南省发电设施的建设【分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1、对水资源调入地:满足用水需要;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2、对水资源调出地:流量减少,使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层盐度升高,影响水质;河道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解答】解:该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主要是输送电力,与减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没有直接关联,A错误。该工程是将青海的新能源电力向外输送,是把青海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不是缓解青海能源供应紧张局面,B错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运营等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居民收入,C正确。该工程是将青海的电输送到河南,主要是满足河南的用电需求,并非促进河南省发电设施的建设,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5.这条新能源输送通道的“绿电”主要来源于()①地热发电②水力发电③光伏发电④火力发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分析】“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特高压输电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特高压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占用土地少。【解答】解: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势起伏大,发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且太阳辐射强烈,故以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主,②③正确。地热发电量较小,青海煤炭资源少,火电占比例低,①④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绿电大通道”输送的电力,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济平干渠是南水北调胶东输水干线的首段工程,自东平湖出湖闸至济南西部的小清河源头睦里庄闸,全长90千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济平干渠的建成,对沿线地区的有利影响是()A.向东营市区及沿途县区补充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 B.减少沿线地区的水污染 C.从根本上解决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D.有利于东平湖雨季泄洪【分析】济平干渠的建成对沿线地区的有利影响可以从社会、经济、生态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结合所学可知,济平干渠是自东平湖出湖闸至济南西部的小清河泺头瞳里庄闸,东营市区不在沿线,A错误。济平干渠不能减少沿线地区的污水排放,也不能减少水污染,B错误。济平干渠只能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改善生态环境,C错误。济平干渠是将湖水引出,利于东平湖雨季泄洪,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7.济平干渠在沿线地区实施防渗衬砌措施,首次实现了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衬砌中的应用,渠道衬砌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 B.防止渗漏,提高水渠利用和输水效率 C.预防沿途某些地区的水土流失 D.确保水位平稳,改善航运条件【分析】渠道衬砌的主要目的可以从防止渗漏、水资源利用率等角度分析。【解答】解: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衬砌中的应用,可以防止渗漏损失,提高水渠利用效率和输水效率,B正确。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衬砌中的应用,对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有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衬砌中的应用,与沿途地区水土流失关系不大,只是输水线路,没有航运功能,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渠道衬砌的主要目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滇中地区干旱严重,2017年开始修建的引水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该工程全长约664公里,主要以隧洞方式输水。如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8.滇中地区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降水稀少 B.土壤贫瘠 C.岩石可溶 D.植被稀疏【分析】影响干旱的自然因素从降水、蒸发、地形、岩石、植被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滇中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处于我国季风区,当地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但由于当地可溶性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多,地表多裂隙和漏斗、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容易渗漏,使得地表水资源缺乏,这是滇中地区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C正确,A错误。土壤贫瘠、植被稀疏不会导致干旱,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滇中地区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9.滇中引水工程采用隧洞方式输水,有利于()A.降低建设成本 B.保障水质水量 C.沿线生态补水 D.防止冬季冰冻【分析】引水工程采用隧洞方式输水的好处从减少土地破坏、保障水质安全、节省工程成本、适应复杂地形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滇中引水工程沿途经过喀斯特地貌区,且沿途气候温暖,明渠输水容易渗漏和蒸发,采用隧洞输水可减少这些损耗,保障输水的水量,而地表人们排放的污染物容易进入明渠,影响水质,采用隧洞输水可以减少这种影响,保障输水水质,B正确。隧洞的施工难度大、成本高,A错误。与明渠输水相比,隧洞输水对沿线生态补水的便利程度较低,C错误。沿线地区纬度较低,冬季冰冻现象出现频率低,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滇中引水工程采用隧洞方式输水的好处,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10.引水工程有利于滇中地区()A.提升人口合理容量 B.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避免地质灾害风险 D.减轻土壤水分散失【分析】引水工程对滇中地区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角度分析。【解答】解:水资源紧张是影响滇中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资源条件,引水工程可以为滇中地区提供水资源,从而提升当地人口合理容量,A正确。引水工程为当地带来大量水资源,人们更容易得到所需水资源,对提高水资源利率作用不大,B错误。引水工程可以减少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但不可能避免地质灾害风险,C错误。引水工程并没有改变当地土壤水分散失的途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引水工程有利于滇中地区的影响,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目前根据氢能的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的不同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制氢,蓝氢是将天然气中的甲烷制成氢气,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工序产生氢气。氢气的密度极小,易燃易爆。2023年4月10日,我国首条“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该工程西起乌兰察布,终点位于北京燕山石化。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如图为“西氢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11﹣12题。11.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①制备方式较广泛②易运输储存③供能稳定性好④生产受时空限制小⑤经济收益高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分析】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可以从制备方式、能源稳定性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氢能在运输、贮存中碰撞或遇到高温或氢气不慎泄漏都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危险,目前传输设施还不够完善,②错误。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制备的氢气,现有的化石能源也能制氢,氢能原料有水、煤、化工尾气等,原料来源丰富,制备方式较广泛,①正确。风能、太阳能需要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对自然环境要求高,制氢要求低,④正确。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生产受时空限制小,稳定性好,③正确。制氢属于能源主导型,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因此现阶段技术下成本高,经济收益不高,⑤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氢能的开发利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2.“西氢东送”工程对北京最主要的影响是()A.带动产业发展 B.促进交通建设 C.增加当地就业 D.改善大气质量【分析】“西氢东送”工程对北京最主要的影响从环境污染、大气质量、产业、就业、交通等方面分析。【解答】解:读题干可知,“西氢东送”工程的氢气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对北京最主要的影响是:氢气属于清洁能源,污染小,明显可以改善大气质量,D正确。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也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促进交通建设,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西氢东送”工程对北京最主要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引江济淮”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其中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2022年底实现全线试通水、试通航,届时淮河中游船只通过此工程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如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3﹣13题。13.江淮运河航道的建设将()A.延长淮河船舶通航时间 B.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C.促进长江沿线协调发展 D.利于优化皖鄂产业布局【分析】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2022年底实现全线试通水、试通航,届时淮河中游船只通过此工程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航道建设改善通航能力,缩短了淮河船舶通航时间,航运发展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A错误,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江淮运河航道主要带动安徽省内协调发展和产业布局,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江淮运河航道的建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引江济淮”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其中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2022年底实现全线试通水、试通航,届时淮河中游船只通过此工程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如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4﹣14题。14.“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社会意义是()A.提高江淮平原地区农业产量 B.改善沿线河流湖泊生态环境 C.保障沿线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D.缓解长江中游地区洪涝问题【分析】“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社会意义主要从资源、用水安全、经济、生态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社会意义是为淮河流域人民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沿线城乡居民生活用水,C正确。提高江淮平原地区农业产量是经济效益,改善沿线河流湖泊生态环境是生态效益,AB错误。“引江济淮”工程在长江下游,无法缓解长江中游地区洪涝问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社会意义,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023年12月,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开工。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西氢东送”是我国首条纯氢长输管道项目,工程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该工程蕴含着国家能源建设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如图1为“西氢东送”位置及线路图,如图2为氢能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15﹣15题。15.选择乌兰察布市作为“西氢东送”工程起点的主要原因是()A.氢能应用市场广阔 B.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C.新能源产业基础好 D.原有管道设施完善【分析】选择乌兰察布市作为“西氢东送”工程起点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资源、能源、产业基础等角度分析。【解答】解:2023年12月,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开工,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产业基础好,C正确。当地的氢能应用市场有限,市场主要在东部地区,并非是将乌兰察布作为工程起点的原因,A错误。氢气制备对劳动力需求小,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西氢东送”是我国首条纯氢长输管道项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选择乌兰察布市作为“西氢东送”工程起点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2023年12月,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开工。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西氢东送”是我国首条纯氢长输管道项目,工程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该工程蕴含着国家能源建设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左图为“西氢东送”位置及线路图,右图为氢能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西氢东送”工程建设可以()①调整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②显著改善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③强力推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④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分析】“西氢东送”工程的建设具有多重重要意义:促进能源转型、缓解供需矛盾、推动产业发展、经济效益显著、环境效益明显。【解答】解:这一工程通过输送氢气,将内蒙古丰富的氢能资源输送到能源需求较大的京津冀地区,能缓解京津冀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并促进区域间的能源平衡,①正确。这一工程也将加强内蒙古与京津冀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④正确。该工程对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是有限的,并非显著,②错误。对于推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作用有限,并非强力,③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意义,难度适中。二.解答题(共3小题)17.(2024秋•石家庄期末)阅读文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是贯通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能源大动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由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和西气东输三线组成。西气东输一线以塔里木气区为主力气源,管线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白鹤镇。西气东输二线以中亚天然气为主力气源,管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香港,东达上海。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为中亚天然气,补充气源为新疆煤制天然气,管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南至福建福州。(1)指出西气东输工程采用管道运输的优势。(2)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分析】(1)西气东输工程采用管道运输的优势可以从连续性、安全性、运费、占地面积等角度分析。(2)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可以从社会、经济、影响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管道运输是一种连续的运输方式,只要管道内有压力差等条件满足,天然气就可以持续稳定地流动,能够保证天然气源源不断地从西部气田输送到东部地区,满足东部地区对天然气的持续需求,不像其他运输方式可能会受到天气、路况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中断;管道通常埋设在地下,受外界因素干扰相对较小,与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相比,减少了因交通事故、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天然气泄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管道运输系统有完善的监控和安全保障措施,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管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天然气在其中运输时,不会与外界空气大量接触,避免了因挥发而造成的天然气损失,也不会像在一些其他运输方式中可能会混入杂质等,从而保证了天然气的质量稳定;除了上述因不易挥发带来的损耗减少外,管道运输没有装卸、转运等中间环节,不像公路、铁路运输可能在装卸过程中有一定的损耗,所以从整体上看,管道运输天然气的损耗是比较少的;虽然管道建设的初期投资较大,但从长期和大规模运输来看,管道运输的单位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一旦管道建成,运行过程中的维护等成本相对稳定,而且随着运输量的增加,单位运费还会进一步降低;与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相比,管道埋设在地下,除了一些泵站、阀室等设施外,不需要占用大量的地表土地资源,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这一优势更为明显,能够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对沿线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管道运输过程中天然气不会向外界环境排放污染物,与公路运输使用的燃油车辆等相比,不会产生尾气等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符合环保要求,有利于保护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2)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本地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西气东输工程将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增加了能源供应,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同时,减少了对煤炭等其他能源的依赖,也相应减轻了因大量运输煤炭而带来的铁路、公路等运输压力;天然气是一种相对清洁、高效的能源;西气东输工程使东部地区能够更多地使用天然气,提高了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了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煤炭等能源相比,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较少。东部地区增加天然气的使用,能够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天然气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为东部地区的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提供了更优质、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原料来源;一方面,能够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激发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潜能,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等因素限制,能源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西气东输工程为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通过将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地区销售,能够增加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会带动西部地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如管道铺设、气田开发等,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同时,也能带动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天然气化工等,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故答案为:(1)西气东输工程采用管道运输天然气平稳、不间断输送;运输安全;密闭状态下天然气不易挥发散失,质量不受影响;损耗少;运费低;占地少;污染低。(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缓解了能源短缺状况和煤炭运输压力;改变了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了机械、电力、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和产业升级,激发发展潜能。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有助于西部地区将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点评】本题考查西气东输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8.(2024秋•朝阳区校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南省是我国制造业大省,近年来该省电力需求量迅速增加。2023年6月11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成为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外送大通道。如图示意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线路分布。(1)说明近年来湖南省电力需求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2)冬春季湖南省电力资源较为短缺,试简析原因。(3)简述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实施对宁夏的有利影响。【分析】(1)近年来湖南省电力需求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开从电力需求、气候变化等角度分析。(2)冬春季湖南省电力资源较为短缺的原因可以从发电量、供电量等角度分析。(3)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实施对宁夏的有利影响可以从社会、经济、生态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材料中提到,湖南为制造业大省,随着湖南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超过电力产能的增加速度;根据区域特征,湖南煤炭等一次能源相对短缺,地区电力供给相对较少;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干旱、暴雨和高温天气等极端天气多发,影响正常的电力供应,且恶劣天气下消耗能源也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