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冀教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冀教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冀教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冀教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冀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古诗二首》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客何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

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

问:“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

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

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

惊奇。)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五、指导写字:音客何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七、设计板书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2、古代送别诗一组(补充阅读材料)

3、课件。

一、谈话激趣

1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哪些人?诗人、作家、科学家,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

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

2、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师: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

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

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懂诗题

1、齐读题目

读准“孟浩然、广陵”,强调“孟”的第一笔是横撒。指导写“孟”字。

2、个性化读题

①自由读题,,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

②指名读,点明是送别诗,

相机交流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的相关资料。③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

呢?

同学们自己再读一遍题目吧!

3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然而,李白和

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在名楼:

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一样的

潇洒飘逸,一样的诗才出众,互相仰慕,相间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生再读题)龙,我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出

示卡片)。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抄:

(出示卡片)“读通诗句”

三、读通诗句

1、自由读,强调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检查“辞”的读音,读准“孤帆远影”。

3指导读出诗的节奏感:二二三节奏、四三节奏

四理解诗意,体验诗情。

1理解诗意

①先借助注释,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莫听;

②交流自学所得。

重点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诗句,你能说出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想说哪个都行。

2体验诗情

①结合板画,理解“西辞”。

(画出长江简图,拿出黄鹤楼卡片和扬州卡片)

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它们的位置.?

②结合课件,感受“烟花三月”

范读、指名读、齐读

③想象悟情,朗读体验。

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看呀,望呀,

他先竟看到了什么?

长江,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相机板画众帆。板书:帆尽,情未尽。)

引导带着理解读,读中悟情。

④独特体验,个性朗读。

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想说什么?

相机引导带着自己的感悟读。

⑤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

⑥入情入境,配乐吟读全诗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温浩然。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题目。

五小结

(音乐:送别)

学生的朗读或者发言闪光点不是很多,进入情境较慢,说明我的引导还是不到位。所以,我

应该让学生回忆和自己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

幸福、安全、快乐……但是只有个别学生情感是高涨的,能够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读的

动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情感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整堂课不足之史值得

改进。

8、《泥姑娘》教案

2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配乐读、自由读、小组读

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自己提问题,

自己解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美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

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捏过泥人吗?都捏过什么?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叫《泥姑娘》,相信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有很多的

收获的一定会被泥姑娘的行为感动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问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呢?

4、是呀!泥姑娘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一个小生命,她多么伟大呀!

5、认读词语。

6、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1、再读课文,泥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预设:

(1)、我觉得泥姑娘和可爱,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看出来的。(读第一自然段)

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她的可爱呢?(学生试读)

(2)、我觉得泥姑娘很有爱心,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3-4自然段。

问:此时,你觉得泥姑娘怎样呀?(学生表达情感)

(3)、我觉得泥姑娘很勇敢、很坚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5-7自然段。

问:你能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自由朗读)

问:如果此时你发现泥姑娘在救小蜜蜂,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4、课文学到这里,你佩服泥姑娘吗?你佩服她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泥姑娘的故事非常感人,也让人为她的命运担心。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来续编

一下这个故事吧!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学习这样的童话故事,既让孩子们有了学习的兴趣,又让他们明白了一些道理。对塑造学生

的人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9、《难忘的八个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3、在读课文的同时能提出问题,有•定的问题意识。

情感受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懂得师爱的伟大和无私,懂得获得爱的幸福和美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身体有残疾的人,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呀!把

你知道的事跟大家说说吧!(学生交流)

2、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左耳先天失聪的小女孩,在她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呢?板书课题。

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回答)

4、师小结

5、认读词语。

6、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读课文。

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采蜜集上。

4、在你的眼里,伦纳德夫人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

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

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

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

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10、小摄影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

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总想感情。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

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

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力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

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

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一胶)、形声字构字(辆一形旁“车”一声旁

“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一一”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一一”画出有关句子。

I)、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