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第03期)(教师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第03期)(教师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第03期)(教师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第03期)(教师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第03期)(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考点0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考点02微观反应示意图

考点03化学式、化学计量数的推断

考点0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基本反应类型

考点0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探究实验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氧气含量B.探究质量守恒

C.探究分子运动D.比较金属活动性

【答案】A

【解析】A、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没有产生压强差,不能用于测定氧气含量,选

项错误;

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装置密闭防止了氢氧化钠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反

应前后质量不变,能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选项正确;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b溶液的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能用

于探究分子运动,选项正确;

D、左右两试管中只有金属种类不同,左侧的试管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右侧铜片无现象,说明锌的金属活

动性大于铜,能用于比较金属活动性,选项正确。

故选A。

2.(2024·山西·中考真题)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密闭容器中少量小苏打与

少量白醋反应的质量测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增加B.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都不变

C.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D.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总质量

【答案】C

【解析】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醋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

碳和水,所以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减少,故A分析错误;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

称,醋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改变,故B分析错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该装置密闭,

则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故C分析正确;根据图示,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以及装置的

总质量,故D分析错误。

3.(2024·云南·中考真题)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2.811610

反应后的质量/g09.86.4a

A.a=13.6B.甲和丙为反应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甲、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7∶22

【答案】C

【解析】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

2.8g+1g+16g+10g=0g+9.8g+6.4g+ag,a=13.6;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8g-0g=2.8g,则甲为反应物;反

应前后乙的质量增加了9.8g-1g=8.8g,则乙为生成物;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减少了16g-6.4g=9.6g,则丙为

反应物;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增加了13.6g-10g=3.6g,则丁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甲和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生成乙和丁。由分析可知,a=13.6,故A说法正确;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和丙的质量均减少,则甲和

丙为反应物,故B说法正确;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和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和丁,该反应的生成

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故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错误;由分析可知,甲、乙发

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8g-0g)∶(9.8g-1g)=2.8g∶8.8g=7∶22,故D说法正确。

4.(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

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A.20:7B.7:11

C.5:4D.16:11

【答案】B

【解析】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32g+22g﹣40g

=14g,故参加反应的B和D的质量比是14g:22g=7:11。

故选:B。

5.(2024·福建·中考真题)我国商代时就已经发现,贮存于铅罐的酒(含乙醇)会发酵成醋(含醋酸,

醋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铅与醋反应生成铅霜,铅霜在空气中转化为浮粉(PbCO3),加热浮粉得铅白

(PbO)固体,铅白可用作白色颜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酒能变醋体现乙醇的化学性质B.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

C.浮粉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增大

【答案】D

【解析】酒能变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体现乙醇的化学性

质,故A说法正确;铅属于氢前金属,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故B说法正确;浮粉的化学式为PbCO3,

其中碳酸根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说法正确;

加热浮粉(PbCO3)得铅白(PbO)固体,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减小,故D说法错误。

6.(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

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

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A.6.4gB.8.0g

C.8.8gD.9.6g

【答案】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析】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

122

化碳和水,4.6g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6g××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

1221616

16

4.6g××100%=0.6g,恢复到室温所得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其中氧元素质量

1221616

分数为7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0%=30%,所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4g÷30%=8g,乙醇燃烧生成水

12

的质量为0.6g÷×100%=5.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g+5.4g)-4.6g=8.8g。

1216

故选C。

7.(2024·河北·中考真题)当前,氨气(NH3)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

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

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8g

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6g

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4∶1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催化剂的质量为5g,故反应后催化剂的

质量也为5g,故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氢气质量为52g+9g+34g-80g-0g=15g,参加

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5g-9g=6g,故B正确;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每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

氢原子构成的,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故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氮气质量

为:80g−52g=28g,生成的氨气质量为34g−0g=34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

氨气分子个数比为28∶34=14∶17,故D错误。

8.(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表示汞

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表示化合物的是。

(2)①请写出下图中变化2的化学方程式:;

②关于上述变化过程的理解,正确的有。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C.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不变

D.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互转化

【答案】(1)ADB

Δ

(2)2Hg+O22HgOD

【解析】(1)图A表示的是氧分子构成的氧气,图B表示的是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氧化汞,图C表示的是汞

原子构成的汞,图D表示的是氧分子构成的氧气,所以表示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D;表示化合物的是B;

(2)①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2是汞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Δ

2Hg+O22HgO;

②A、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B、如图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故说法错误;

C、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但分子的数目不一定变,故说法错误;

D、据图可知,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互转化,故说法正确;

故选D。

9.(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氧气、臭氧(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

B.微粒观: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

C.转化观:铜在空气中受热可转化为氧化铜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总数都不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A、氧气、臭氧(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铜在空气中受热与氧气反应可转化为氧化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发生改变,分子总数可能会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2024·安徽·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

分固体变为红棕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

A.铁粉的质量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D.固态物质的质量

【答案】A

【解析】食盐水中的铁粉生锈,铁粉的质量将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锥形瓶中氧气反应完,铁粉的质量不

变,A符合题意;食盐水中的铁粉生锈过程中,氮气不参与反应,氮气的质量不变,B不符合题意;食盐水

中的铁粉生锈过程中,氧气转化到铁锈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变,C不符合题意;原固态物质是铁粉,生锈后

固态物质变为铁锈,固态物质的质量先增加后不变,D不符合题意。

11.(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1

A.实验①: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55

B.实验②:电解水的玻璃管内分别生成H2和O2,说明水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

C.实验③:白磷燃烧但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D.实验④:反应前后称量的总质量不同,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A、实验①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集气瓶中水平面上

升的液位为氧气站空气的体积,选项正确;

B、实验②电解水在电源两级的玻璃管内分别生成氢气和氧气,可说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选项正

确;

C、实验③是红磷和白磷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选项正

确;

D、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进入空气中,不在密闭空间内,不可说明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

误。

故选D。

12.(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选

项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各种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化学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选项错误;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

能量,而化学键的形成则会释放能量。因此,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中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反应条件,促进或者抑制化学

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B。

13.(2024·海南·中考真题)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使用前需对其进行预处理,除去对生产有害的

成分。下图为利用催化剂除去天然气中X的反应原理示意图。

(1)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2)写出图中X变成最终产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1)CH4

催化剂

(2)H2SH2+S

【解析】(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故甲烷的化学式写为CH4。

(2)由图可知,X为硫化氢,该反应是硫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硫,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催化剂

H2SH2+S。

考点02微观反应示意图

1.(2024·北京·中考真题)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H2和CO,该制氢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中丁的微观图示为()

A.B.

C.D.

【答案】D

一定条件

【解析】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H2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₄+CO₂2H₂

+2CO。根据方程式和微观示意图可知,丁中含有2个一氧化碳分子,1个一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

原子构成,图中丁的微观图示为。

故选D。

2.(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SO2与O2反应制备SO3是硫酸工业中的重要反应,其微观变化过程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少

C.参加反应的SO2和O2的质量比为2:1

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O2SO3

【答案】A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硫和氧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

催化剂

式为:2SO2+O22SO3;

【解析】A、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SO2和O2的质量比为(64×2):32=4:1,故选项说法错误;

催化剂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二氧化碳的捕集与综合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捕集工业废气中的

CO2并与H2O反应制甲醇(化学式为CH3OH)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CO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反应生成的甲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3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

催化剂

方程式为:2CO2+4H2O2CH3OH+3O2。

Δ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4=1:2,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无机物,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

的转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反应生成的甲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22:3232:3,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如图表示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是化合反应B.转化②中乙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整个转化过程中共有3种氧化物D.甲、乙、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减小

【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甲是CO、乙是CO2、丙是CH3OH、丁是H2O。

A、转化①是CO与O2反应生成CO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A选项正确;

一定条件

B、转化②是CO2、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H2O,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则乙(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B选项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整个转化过程中涉及的氧化物有CO、CO2、H2O,共

3种,C选项正确;

12

D、甲(CO)、乙(CO2)、丙(CH3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100%42.9%、

1216

1212

100%27.3%、100%37.5%,因此甲、乙、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是依次

121621213161

减小,D选项错误。

故选:D。

5.(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

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物质丙与物质丁都属于有机物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4:1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BD

Fe、Co或Ni

【分析】据图可得化学方程式CO3H2CH4H2O。

250℃,101KPa

【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物质丙为甲烷,属于有机物;物质丁为水,不属于有机物。A说法不

合理;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分子的总数为4,反应后分子的总数为2,所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

发生改变。B说法合理;

Fe、Co或Ni

CO3H2CH4H2O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50℃,101KP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

286

比=28:6=14:3。C说法不合理;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氢气是单质,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

成的甲烷、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都为+1,所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说法合理。

综上所述:选择BD。

.(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如图是工业上用氨气制取尿素CON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62024··22...

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丙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

C.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1:1

【答案】D

一定条件

【分析】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

【解析】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法正确;

、丙中尿素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说法正确;

BCONH22=(214):(14)7:1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除外,尿素属于有机物,该反应

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说法正确;

一定条件

D、由化学方程式2NH3CO2CO(NH2)2+H2O可知:参加反应甲、乙分子个数比=2:1,说法错误;

故选:D。

7.(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该反应,可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化学变化中,构成反应物的分子直接组合成新的分子

C.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D.CO和CO2的分子结构不同,二者化学性质有差异

【答案】B

【分析】根据图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2CO2NON22CO2。

【解析】A、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通过该反应,可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中,构成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

物质叫做催化剂。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O和CO2的分子结构不同,不同种的分子

化学性质不同,则二者化学性质有差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利用CH4和C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

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催化剂表面同时发生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当催化剂表面

的积碳量变大,会影响催化剂与反应物接触而使反应减慢。其他条件相同时,积碳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一定条件

A.积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H42H2C

B.消碳反应的产物是CO

C.500℃—600℃积碳量增加的原因是积碳反应产生的碳量高于消碳反应消耗的碳量

D.在催化剂作用下,CH4和CO2得到合成气的反应适宜在600℃时进行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积碳反应中,甲烷分解为氢气和碳,方程式书写正确,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消碳反应中,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碳元素守恒,当积碳反应产生的碳量高于消碳反应消耗的碳量时,积碳量增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600℃时,积碳量最高,此时不利于合成气的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9.(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利用羟

基磷灰石【Ca5(PO4)3OH】可将空气中的甲醛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羟基磷灰石在甲醛的转化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羟基磷灰石的作用是。

(2)甲醛的化学式为,上述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1.5g甲醛完全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g。

(4)羟基磷灰石可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将Ca(OH)2和P2O5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球磨机中,球磨一段时

间,发生反应10Ca(OH)2+3P2O5=2Ca5(PO4)3OH+9H2O。机械球磨法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机械球磨的目的是。球磨过程中常加入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用于吸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按照绿色化学思想,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为使反应物

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羟基磷灰石,理论上CaO、Ca(OH)2、P2O5作为原料加入的质量比为。

【相对分子质量:CaO56Ca(OH)274P2O5142】

【答案】(1)催化

羟基磷灰石

(2)CH2OCH2O+O2CO2+H2O

(3)1.6

(4)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CaO+H2O=Ca(OH)2252∶37∶213

【解析】(1)羟基磷灰石在甲醛的转化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羟基磷灰石是该反

应的催化剂,其作用是催化。

(2)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H2O、O2在羟基磷灰石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CO2、H2O,所以甲醛的

羟基磷灰石

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

(3)设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羟基磷灰石

CH2O+O2CO2H2O

3032

1.5gx

301.5g

32x

x=1.6g,故填:1.6。

(4)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机械球磨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

应速率。

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②为使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羟基磷灰石,则理论上CaO、Ca(OH)2、P2O5完全转化为Ca5(PO4)3OH。

根据题目信息,将Ca(OH)2和P2O5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球磨机中,球磨一段时间,发生反应

10Ca(OH)2+3P2O5=2Ca5(PO4)3OH+9H2O,将此化学方程式与CaO+H2O=Ca(OH)2联立,得出总化学方程式

为:9CaO+Ca(OH)2+3P2O5=2Ca5(PO4)3OH,则理论上CaO、Ca(OH)2、P2O5作为原料加入的质量比为

(9×56∶)(74∶)(3×142)=252∶37∶213。

10.(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乙烯(C2H4)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其反应微观示意

图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2H6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1

C.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答案】B

【解析】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2H6,故A正确;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C2H6(甲)与CO2(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丙)、CO(丁)和

一定条件

H2O(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CO2C2H4COH2O,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30:44=15:22,故B错误;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C正确;

D.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B。

11.(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参与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微粒“R”的化学式为CO2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数目均保持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之比为1:2

D.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反应物为甲烷和氧气,生成物之一为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种类不变,则微粒R的化学式为CO2,故A正确;

点燃

B、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则反应前分子数为3,反应后分子

数也为3,则该反应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数目均不变,故B正确;

点燃

C、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则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水的分子数目

之比为1:2,则其质量之比为116:232=1:4,故C错误;

D、天然气为远古生物遗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

故选C;

12.(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兴趣小组

对盐酸和硫酸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以下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向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两种酸溶液中均存在(填微粒符号)。

(2)将表面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铁锈脱落、溶解,溶液变黄,化

学方程式为;铁钉表面产生气泡,该气体为;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为黄绿色,图1是对溶

液变为黄绿色的一种微观解释,参加反应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

()分别向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匀速滴加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现象并绘制溶液电导率

3BaOH2pH

随时间变化曲线(图2)(电导率能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相同条件下,单位体积溶液中的离子总数越多,

电导率越大)。

①图中曲线表示向溶液中滴加;曲线反应中的实验现象为;结合图解释电

21BaOH223

导率Q点小于N点的原因。

②该实验说明,不同的酸中,由于不同,酸的性质也表现出差异。

【答案】(1)H+

3+

(2)Fe2O3+3H2SO4=Fe2(SO4)3+3H2O氢气/H2Fe、Fe

(3)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Q点离子浓度较小(答案合理即可)阴离子/酸根离子

【解析】(1)向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两种酸溶液中均存在相同的阳离子

一氢离子。故填:H+。

(2)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铁锈脱落、溶解,溶液变黄,是由于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

硫酸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是由于裸露出来的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由图可知,铁与硫酸铁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铁原子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故填:

3+

Fe2O3+3H2SO4=Fe2(SO4)3+3H2O;氢气或H2;Fe、Fe。

(3)①由化学方程式H2SO4Ba(OH)2BaSO42H2O、2HClBa(OH)2BaCl22H2O可知,稀硫酸与

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基本不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此

时电导率接近0;而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反应过程无沉淀生成,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

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但此时导电率不会为0,即滴加稀硫酸的溶液导电导率的最小值小于滴加稀盐酸溶液

中电导率的最小值,结合图可知,图中曲线表示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曲线表示向

221BaOH22BaOH2

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曲线2反应中的实验现象为产生表示沉淀;Q点电导率小于N点,电导率最小,说明

溶液中几乎没有离子,即离子浓度较小。故填: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Q点离子浓度较小(答案合理即

可)。

②该实验说明,不同的酸中,由于阴离子不同,酸的性质也表现出差异。故填:阴离子或酸根离子。

考点03化学式、化学计量数的推断

1.(2024·海南·中考真题)《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利用炉甘石冶炼金属锌的工艺,其反应原理为ZnCO3

高温

+2CZn+xC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ZnCO3属于氧化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为3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2,故错误;

B、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而碳酸锌中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保持不变,反应前有3个碳原子,则反应后也有

3个碳原子,故x=3,故正确;

D、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反应产生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而题干中是一种化合物和

一种单质反应产生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C。

2.(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引爆时发生S2KNO33CK2SN23X

反应,下列有关物质X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空气的成分之一B.可用于灭火

C.其水溶液显酸性D.有毒性

【答案】D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推出X为CO2,根据CO2的相关性质

来解答本题。

【解析】A、CO2占空气体积的0.03%,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故此项说法正确;

B、CO2不可燃也不助燃,能用于灭火,故此项说法正确;

C、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水溶液显酸性,故此项说法正确;

D、人体吸入过多CO2会窒息,但CO2本身没有毒性,故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是由木炭、硫黄和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

点燃

S2KNOxCKSN3CO

而成的,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3222。其中x的数值和K2S中硫元素

的化合价分别是()

A.2,-2B.2,+3

C.3,+4D.3,-2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碳原

子的个数为3,则反应前的碳原子个数也应为3,故x=3;在K2S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

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故选D。

4.(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配制波尔多液的反应为CuSO4+Ca(OH)2=X↓+Ca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CuSO4可用于游泳池消毒B.Ca(OH)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X为Cu(OH)2D.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A、CuSO4能够杀菌,可用于游泳池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B、Ca(OH)2属于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X为Cu(OH)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有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CuFeS2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

无水乙二胺

CuClFeCl2XCuFeS4NHCl,则可推测X是()

324

.NH.

A3BNH42S

C.NH4ClD.NH42SO4

【答案】B

无水乙二胺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CuClFeCl2XCuFeS4NHCl可知,反应后有1个铜原子、1个

324

铁原子、2个硫原子、4个氮原子、16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前有1个铜原子、1个铁原子、4个

氯原子和2X,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2X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氮原子、16个氢原

子,即X为(NH4)2S。

故选B。

6.(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优质的能源和材料为飞

船“保驾护航”。神舟十八号飞船的主电源储能电池由锂离子电池替代了以往神舟系列飞船中的镉镍电池。与

镉镍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循环使用寿命更长,自放电率更低,单位质量储存的电能更高。船箭组合体制

造中使用了铝锂合金,使其能够承受更高的应力和腐蚀性环境。

()镉镍电池放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的化学式

1Cd2NiOOH2X=CdOH22NiOH2X

是。放电过程中,能转化为电能。

(2)两种电池相比,储存相同的电能,质量更小的是。

(3)如图是锂(Li)原子结构示意图,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锂的方法冶炼金属锂,同时产生氯气Cl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H2O化学

(2)锂离子电池

通电

(3)2LiCl熔融2Li+Cl2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左边有个镉原子、个镍原子、个氧原子、个

Cd2NiOOH2X=CdOH22NiOH21242

氢原子和2个X分子,化学方程式右边有1个镉原子、6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镍原子,则2个分子

中含有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

镉镍电池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由题干信息可知,与镉镍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循环使用寿命更长,自放电率更低,单位质量储存的

电能更高,因此两种电池相比,储存相同的电能,质量更小的是锂离子电池;

(3)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

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锂元素显+1价,氯元素常显

-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氯化锂的化学式为LiCl,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

通电

锂的方法冶炼金属锂,同时产生氯气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Cl熔融2Li+Cl2。

考点0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基本反应类型

1.(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点燃

..

A4Al3O22Al2O3BCu2AgNO32AgCuNO32

..

CMgCl2CaOH2MgOH2CaCl2D2NaHCO3Na2CO3H2OCO2

【答案】D

点燃

【解析】A、铝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化学方程式书

写完全正确。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

BCu2AgNO32AgCuNO32

书写完全正确。

C、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MgCl2CaOH2MgOH2CaCl2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原化

学方程式中没有加热这个反应条件,即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D。

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点燃

A.甲烷完全燃烧:CH4+O2CO2+H2O

B.湿法炼铜:2Fe+3CuSO4═Fe2(SO4)3+3Cu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2HCl═2NaCl+CO2↑+H2O

催化剂

D.汽车尾气中CO和NO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N2+2CO2

【答案】D

点燃

【解析】A、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错误

是:未配平,不符合题意;

B、湿法炼铜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错误

是:生成物错误,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小苏打可用

于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不是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不符合

题意;

D、汽车尾气中CO和NO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

应物中含C、N、O,生成物中也应含C、N、O,故生成的无毒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催化剂

式为:2NO+2CO2CO2+N2,符合题意。

故选D。

催化剂

3.(2024·北京·中考真题)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反应为CHHOCO3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42高温2

是()

A.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

C.生成的CO、H2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参加反应的CH4、H2O的质量比为8:9

【答案】C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中有甲烷(CH4)和水(H2O),

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生成,其中水和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氢原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而不是1: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H4、H2O的质量比=(12+1×4):(1×2+16)=16:18=8:9,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端午时节,粽叶飘香”。包粽子的主要食材包括糯米、瘦肉、植物油等。

(1)从营养角度考虑,除水、食盐等无机物外,上述食材未涉及的营养素是。

(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其中带正电荷的离子是(填离子

符号)。

(3)若煮粽子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光照

(4)二氧化碳与水参与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6CO6HOCHO6O。其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

22叶绿素61262

能转化为能。此外,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同样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物却不相同,

原因是。

【答案】(1)维生素

(2)Na+

点燃

(3)CH4+2O2CO2+2H2O

(4)化学反应条件不同

【解析】(1)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瘦肉中富含蛋白质;植物油中富含油脂;因此从营养角度

考虑,除水、食盐等无机物外,上述食材未涉及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

中带正电荷的离子是钠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Na+;

点燃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4)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和叶绿素下,参与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其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碳酸,而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条件下才能生成葡萄

糖,这两个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所得到的产物也不同。

.(北京中考真题)电石渣[主要成分为]是电石法生产乙炔的副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