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一中、二中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自贡一中、二中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自贡一中、二中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自贡一中、二中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自贡一中、二中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自贡一中、二中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历史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属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会的方案。儒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C.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2.20世纪40至7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不包括A.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B.确立建设福利国家的方针C.重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开始了私有化的浪潮3.关于汤武革命,荀子认为,“汤武非取天下也,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天下归之也。”韩非子则说,“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这表明A.汤武革命成为反抗暴君的象征 B.法家韩非子旨在维护专制统治C.历史解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D.历史观点会因史料不同而相异4.五四运动期间,一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这说明A.五四运动的先锋是市民阶层B.五四运动群众基础比较广泛C.五四运动的主力是资产阶级D.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5.明太祖时,邢部侍郎茹太素上奏折,长达1.7万字,从开头到第6千字时,还未谈及正题,被太祖狠揍一顿。太祖继续阅读奏折,发现其在结尾提出五条建议,采纳合理的四条,并由此命令制定文书规范,“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这主要体现出明朝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工作作风极其简单粗暴C.八股取士扼杀思想 D.注重简约文书提高效率6.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改革。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 B.当时雅典处于“古典时代”C.梭伦改革兼顾贵族与平民的利益 D.雅典民主政治由此最终确立7.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政治需要出发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8.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是()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9.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A.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10.1957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上海青浦县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称为A.马家浜文化 B.崧泽文化 C.良渚文化 D.海派文化11.“1453年,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踏在欧洲。”材料中的“这个新的巨人”是指A.神圣罗马帝国B.拜占廷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12.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这主要体现了A.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 B.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C.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从“鲁国人——中国人——东亚人”的历史内涵是什么?(2)如何理解“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3)谈谈你对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认识。14.(20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59年新加坡自治政府成立,李光耀出任第一届总理,他虽然早年接受西方教育,但他却声称:他的内心并没有西方价值观念体系,“有的是东方的精神价值体系”,李光耀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新加坡的发展,一是加强人民行动党对政府的控制;二是在全国基层建立市民评议委员会和社区中心;三是1961年出台“1961—1964年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宣布将“动用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掌握的资源”以支持经济发展,但又明确表示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作用“只限于有限的领域”,“将来工业化的很多部分要靠国内外的私人企业”,它实际上提出了现代化的“东亚模式”的基本原则,结果,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达到了8.8%和8.5%。——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光耀治国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光耀治国措施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故B项正确;AC项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是道家思想,排除。2、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至7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不包括1980年代才开始的私有化的浪潮,D项符合题意;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确立建设福利国家的方针和重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是20世纪40至70年代,法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3、C【解析】

作为儒学代表的荀子肯定了汤武革命是“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作为法家代表的韩非子则认为“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这些不同的认识表明历史解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故C正确;荀子认为汤武革命是反抗暴君的象征,故A不符合材料主旨;法家韩非子旨在维护专制统治,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史料的不同,故D错误。4、B【解析】五四运动期间,连理发店门前都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说明五四运动群众基础比较广泛,故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先锋是青年学生;C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5、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时制定文书规范有利于避免奏折陈述内容的冗长繁杂,有利于提高处理奏折的效率,故D项正确;清代雍正时军机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对明太祖措施以简单粗暴的评价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科举选官向八股取士的蜕变,排除C项。故选D。6、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梭伦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公元前594年为前6世纪初,排除A项;古典希腊时期是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时期,大约为公元前五到四世纪,排除B项;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并非确立,排除D项。故选C。7、C【解析】

从“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可以看出,朱熹思考伦理纲常是从万物本源出发,故答案为C项;朱熹是从天地和理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的,没有涉及政治需要,也不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排除A、D项;朱熹探讨的是天地和理的关系,不是天人关系,排除B项。程朱理学宣扬天理,并将天理推崇到宇宙万物本源的高度;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在理物关系上带有鲜明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但其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这些主张表明宋明理学在引入佛、道哲思的同时,在万物本源的高度来确立穷理灭欲、重建礼制的道德理想,儒学进入哲学化、思辨化阶段。8、C【解析】由“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可知兵将之间的关系是隶属关系。9、D【解析】

七七事变是日本1937年制造的侵略中国北平的事件,与题干中的“占领华北要地”符合,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日本制造的侵略上海的事件,与题干中的“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相符合,故D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是日本进攻东北,与材料“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相矛盾,故AB错误;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但是《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是1936年颁布的,C错误。10、B【解析】

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B正确;A是崧泽文化之前的文化遗址;C是崧泽文化之后的文化遗址;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想,不是文化遗址,D错误。11、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1453年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D选项符合题意。神圣罗马帝国是962年德意志(前身是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后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A选项排除。拜占廷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消灭,B选项排除。阿拉伯帝国是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存在时间是632年-1258年,C选项排除。12、C【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代表人物,曾国藩等人在封建王朝面临统治危机时对王夫之思想的重新发现和传播,体现了他们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故C项符合题意;王夫之的著作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但19世纪中叶突然被大量校刻、重刻、出版,体现出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但这并非材料主旨,故A项不符合题意;湖湘文化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其中孕育着洋务思想。但1840年洋务运动尚未开展,不能说洋务思想根植于湖湘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强调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1)水平1:从背景、内涵或地位等方面全面说明,且组织完整。如:“鲁国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转型之时,鲁国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局,创立了以“礼”和“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中国人”:随着西汉大一统政权的重建与国力的强盛,汉武帝时采用董仲舒等人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定为官学,从此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影响广泛深远;“东亚人”:秦汉以后至隋唐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孔子经历了从“鲁国人——中国人——东亚人”等阶段,其实质反映的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时期内涵及其地位影响。水平2:组织完整,但仅从背景、内涵及地位等某一方面说明。(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2)水平1:全面且有史实依据。如: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以苏格拉底等人为代表的希腊罗马文化,经过文艺复兴得以发扬光大,成为欧洲文明的源头,之后又经过启蒙思想家的发扬光大,影响了世界。水平1:有史实依据但不够全面。(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3)水平1:能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两个方面、或两者关系角度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民族文化的存在,就没有世界性文化的存在”、“文化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文化的世界性不过是民族性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中的结果与产物”、“世界性的文化应该是各民族文化中那些被世界各民族所广泛认同与普遍接受的文化”、“民族文化转变为世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等等。水平2:言之有理,但仅从文化的民族性或世界性的某一方面谈认识。其他答案。【解析】

(1)内涵:首先明确孔子被称“鲁国人——中国人——东亚人”的三个历史阶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调动史实,组织语言,对这三个阶段即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西汉和隋唐时期,孔子影响不断扩大的背景、原因、实质和地位等,进行全面说明。(2)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就古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发展等做出的贡献、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影响不断扩大的主要历程及其原因,说明“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的内涵。(3)认识: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和相关问题,运用辩证方法,围绕本题主题“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性文化发展、本质、两者的转化等方面展开分析,说明个人的认识。14、(1)特点:以东方价值理念为指导;加强执政党的领导;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注重发挥基层作用。(2)意义:推动新加坡经济发展;巩固了新加坡的独立地位;为新兴独立国家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