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互动课堂疏导引导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2.传统的农业区—-山东、山西地区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那里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1)地理概念:古代所说的山西、山东与今天的地理概念不同。它们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因为崤山附近有函谷关,所以又有关西、关东之称.(2)山东:山东包括了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原.山东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3)山西:山西在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是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巴蜀素有“天府”之誉,都是传统的农业区。3。开发起步相对晚的地区——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不同,江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很多地区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4.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1)龙门碣石以北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它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2)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5.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二是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三是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魏晋至两宋中原人口的三次大规模南迁(1)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2)第二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唐安史之乱以后。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大量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中唐以后南方的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3)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2。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的原因第一,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第二,少数民族内迁和少数民族政权在北方的兴起.第三,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江南经济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隋唐时期,江南的经济继续发展,隋朝开凿大运河,辗转运输江南财粮,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说明当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史之乱以后,北方战乱割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而南方局势相对安定,战争较少,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4)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此后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元代大运河南粮北运、大都粮食供应“仰给江南”的史实,是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的有力证据。2。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就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再加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因此随着大批北人的南迁,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重心也逐渐由北方黄河流域移至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学巧用1.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根本上是因为()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生产力水平的差异C.统治政策的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解析:根本上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汉代江南地区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北方还比较落后,所以开发相对缓慢,后来由于北农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开发的步伐加快。答案:B2.汉代我国有四大经济区,其中巴蜀地区属于()A.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解析:本题知识点可结合课文中“汉代四大经济区分布图"进行记忆。答案:B3.在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中,以“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为特点是()A.山东 B。山西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解析:注意区分四大经济区的区域特征,对比记忆较好.答案:D4。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河套地区在经济区域中属于()A.山西地区 B。燕代地区C。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D。山东地区解析:考查地理概念的掌握状况,应加强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答案:C5.中原人口第二次南迁高潮出现的政治原因之一是()A.八王之乱的发生 B。安史之乱的发生C.靖康之乱的发生 D。永嘉之乱的发生解析:注意时间因素的把握,第二次高潮出现在安史之乱以后.答案:B6.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解析:最主要的影响是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南方人口增加属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生态破坏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主流;文化重心的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下的产物。答案:C7.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农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①自然条件优越,便于发展农业生产②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的开发③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④关中地区社会稳定,没有战乱发生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各项,④不符合史实,秦统一六国及朝代更迭都伴随有战乱发生。答案:C8。《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燃气具行业国际标准与全球市场准入考核试卷
- 七年级生物下册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篮球 行进间曲线运球教学设计
- 食物中毒主题教育
- 重症肺炎患者护理查房
- 一年级数学下册 5 认识人民币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人教版 (新起点)Unit 1 My Family Lesson 3教学设计
- 高三政治模拟试题讲评课件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1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Unit 3 Keep Fit Section B 1a ~ 1d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天平的读数模型(含答案)
- 团章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3年10月自考00535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 基于PLC的三相异步电机设计
- 小区物业项目工程维修记录表
- 2020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一等奖实施报告汇报PPT-国一
- 英文倒装结构详解课件
- 第七讲:新月派诗歌
- 新疆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 高频电刀之负极板的正确使用方法
- 二下快乐读书吧《一起长大的玩》导读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