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193-2023 北极红点鲑养殖技术规范_第1页
DB12-T 1193-2023 北极红点鲑养殖技术规范_第2页
DB12-T 1193-2023 北极红点鲑养殖技术规范_第3页
DB12-T 1193-2023 北极红点鲑养殖技术规范_第4页
DB12-T 1193-2023 北极红点鲑养殖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30CCSB5212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cultivationofSalvelinusDB12/T1193—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钱红、刘克明、夏苏东、张振国、孙学亮、戴媛媛、李文雯、王娜、董玉波、蔡超、王永辰、孟一耕、王健、李楠、张鑫、王帅、滕淑芹、马强、刘长森、王钢。IDB12/T1193—2023北极红点鲑养殖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北极红点鲑的环境条件、鱼苗鱼种、放养、饲料与投喂、鱼病防控、尾水排放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地区北极红点鲑人工养殖,其它鲑、鳟鱼类养殖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GB/T34734-2017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NY/T2798.13-2015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3部分:养殖水产品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361-2016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SC/T1030.7-1999虹鳟养殖技术规范配合颗粒饲料SC/T1077-2004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SC/T1132-2016渔药使用规范SC/T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农业部公告2002年第193号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环境条件4.1养殖环境应符合NY/T2798.13-2015的规定。水源水量充足、注排水方便。4.2水质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1989的规定;养殖用水符合NY5361-2010的规定,水温6℃~18℃,溶解氧≥7mg/L。5鱼苗鱼种5.1苗种来源1DB12/T1193—2023苗种应来源符合资质的养殖场,并检疫合格。5.2苗种质量苗种应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态匀称,不携带病原体。6放养6.1池塘准备6.1.1循环水养殖池循环水养殖池系统主要包括:水源→高位水箱→生物净化池→紫外消毒装置→上水管道→养殖池→回水管道→沉淀池→弧形筛(微滤机)→泵池→生物净化池,循环水养殖池一般为面积40㎡~50㎡,水深1m~1.5m玻璃钢或水泥养殖池,同时循环系统需配备保温及制冷设备。6.1.2流水养殖池流水养殖池以长方形为宜,水深1m~1.5m,养殖池从进水口到排水口处要有1‰~2‰的坡降,以利于清除污物,保持水质的清洁。水流流速1cm/s~2cm/s,养殖池配备增氧装置。6.2饲养密度养殖规格为50g/尾~100g/尾,饲养密度50尾/㎡~100尾/㎡。7饲料与投喂7.1饲料饲料选用缓沉性颗粒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50%,其余营养参数符合SC/T1030.7-1999的要求,饲料质量及安全符合SC/T1077-2004的要求。7.2投喂每日7:00~8:00,17:00~18:00投喂两次,一般每次投喂量约占体重的1%~2%,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以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恶化。8管理8.1循环水养殖8.1.1水质管理室内高位水箱的水质应保持清洁,定期排沙。并每天注意观察水环境变化情况,定期检测池水pH、水温、盐度、溶解氧等理化因子。定期清理养殖池壁上的污物。定期清理充氧气头。随着鱼体重增加,需要增加水的循环量。8.1.2日常管理经常观察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做好每天的生产记录。定期维护循环系统设备。2DB12/T1193—20238.2流水养殖定时清污,养殖过程中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使各项指标均符合养殖用水标准,由于室外开放式流水养殖没有控温设备,受季节影响较大,要着重观察水温和溶氧情况。9鱼病防控9.1基本要求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为水霉病和小瓜虫病,要以预防为主。放苗前要严格进行检疫,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清池消毒,合理用药。治疗用药应符合NY5071-2002和SC/T1132-2016的规定。休药期应符合农业部公告2002年第193号的规定。9.2水霉病防控方法9.2.1发病症状最初被病原菌感染时,症状不明显。患病鱼类体表粘液增多,焦躁不安,运动不正常,出现与其它固体物磨擦现象。病灶部位可见灰白色棉毛状物。被感染的鱼卵,可见到卵膜外菌丝侵附,丛生的菌丝呈放射状。从病灶部位取菌丝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体,菌丝为管形没有隔膜的多核体。9.2.2防控方法养殖前用生石灰或次氯酸钠溶液对养殖池进行消毒,使用标准符合NY5071-2002。放鱼前使用3%~5%食盐对鱼体进行消毒,发病后可用浓度为3%~5%的食盐药浴或全池泼洒0.2g/L~0.3g/L的水霉净(五倍子末),连用2日。9.3小瓜虫病防控方法9.3.1发病症状应符合GB/T34734-20175.2规定。9.3.2防控方法养殖前用生石灰或次氯酸钠溶液对养殖池进行消毒,使用标准符合NY5017-2002,在小瓜虫发病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青蒿末含量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