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马铃薯冬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有效防治策略阐述_第1页
贵州马铃薯冬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有效防治策略阐述_第2页
贵州马铃薯冬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有效防治策略阐述_第3页
贵州马铃薯冬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有效防治策略阐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马铃薯作为我国的一种关键粮食作物,市场需求量较大。本文以贵州冬作为视角,从选种、催芽等多个角度,逐一梳理了马铃薯种植要点;探索了疫病、黑胫病等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给出农业、生物综合防治方式,以此保持马铃薯生长状态,减少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提高种植技术的有效性,提升马铃薯的质量。关键词:马铃薯;冬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市价不高、口感极佳、营养成分富足,备受人们喜欢。马铃薯具有较高的药用性,能够增强人体肠胃蠕动,有助于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在种植马铃薯时,种植要求不高,能够适应各类恶劣条件,成活性较强,种植技术简单易学。1马铃薯种植技术1.1选种选种是较为关键的流程,需要参照种植区的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马铃薯种子。在选种时,侧重选择脱毒种子,以此保证马铃薯的种植质量。脱毒种子表现出较强的抗病害、抗虫害能力,能够减少各类种植问题,成活率较高。抗病性强、产量高、果实质量较好的马铃薯种子,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应对恶劣环境、气象灾害等情况,以较强的生命力,减少种植损失。在实际选种期间,可进行多次试验,选择长势好、成活率高、产量大的品种。质量较好的马铃薯种子,薯种表面光滑,无坑洼情况。在种植后,需要使用百菌清,以此减少病虫害问题,营造较好的马铃薯生长环境。尤其在夏季选种时,需要选择早熟类型的种子,参照贵州春播的种植技术规范,测定马铃薯种子含有的淀粉量,关注其抗病能力。在确定马铃薯种子后,需要进行晒种处理。晒种时,选择前期冷藏的种薯,将其晾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平铺种薯进行晾晒,有效筛出烂种[1]。参照贵州春旱气候特征,依照种植期间的气候特点,选择具有抗旱性的马铃薯种子。适宜贵州冬作的种子类型为“费乌瑞它”。1~2月份,贵州地区较为干旱,需要补充足量水分。如果缺水严重,费乌瑞它的种子出苗成功率会在30%~50%之间,出现严重的减产问题。冬作可选的早熟种子有“费乌瑞它”“青薯9号”“中薯5号”等。1.2催芽采取纵向切块的方式进行催芽,能够提高马铃薯种植成功率。此种催芽方式适用于各类种植规模,具有较好的催芽效果。在进行种薯切块处理时,需要保持各个薯块均有2~3个薯芽。冬作之前的催芽处理能够提前结束种薯的休眠状态。催芽长度不可大于2cm。种植切块需在种植前1d进行。种薯不足50g时,采取整薯种植方式。种薯多于50g时,需要用消毒后的刀具进行切块处理。切块完成时,每个薯块的质量需要大于30g。在切块完成时,使用高锰酸钾液体进行消毒,清除薯块表层的细菌,防止病菌进入土层,保证种植操作的规范性。高锰酸钾清洗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马铃薯的抗病能力,使其更快速地出芽。切块催芽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向市场供应较多的优质马铃薯,满足人们的需求[2]。1.3选地与整地1.3.1选地马铃薯具有喜冷凉的特点,不耐受高温环境。对于土壤质量、气候温度、风向地形等方面的要求较低,种植操作具有简单易学性,相比其他作物表现出较高的成活率。在选地时,可选择土层厚、土壤通风性较好的地块,开展马铃薯的种植活动。温度以17~21℃为佳。较好的土壤环境能够产出更优质的马铃薯,减少种植时间,提高果实的美观性,果实口感鲜美,市场认可性较高。选地后,可进行精细整地处理,改善土壤的种植条件,消除农残问题。1.3.2整地种植冬作马铃薯时,尽量不选择有霜、霜多的地段。种植区域的土壤测定结果呈现酸性,测值处于4.8~7.0之间,适宜种植马铃薯。冬作起垄方法见表1。运用小型机械设备进行马铃薯种植,有助于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土层通风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起垄之前,采用秧绳拉直的方法运行小型起垄设备,沿着直线进行起垄,保证起垄质量。1.4播种温度条件。种植时间是决定马铃薯种植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播种马铃薯之前,种植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天气条件,参照马铃薯的种植要求,综合确定播种时间。在种植期间,测定土层10cm位置的温度,测定结果处于8~10℃时,适宜进行马铃薯播种。开沟播种。在土壤湿度符合马铃薯生长条件时,可采取开沟处理措施。开沟完成时,向其中播撒种子。在畦田表面设计的种植沟,沟深应达到10cm。按照双行三角的形式,合理进行播种活动。补充水肥。配合有效的施肥活动,不可添加较多的肥料,防止种子被灼烧。适量的肥料有助于增强种子的生长能力。种植期间,应保证浇水量充足。在地面位置,添加滴灌设施,有效控制浇水量。种植完成时,添加地膜,创造较好的马铃薯生长环境。播种时间。开展马铃薯冬播农务活动时,可选择在12月15日至1月10日之间进行种植。播种方案。以行距60cm、株距25cm为基础,结合马铃薯种类,适当调整播种方案。种植期间,马铃薯根部应埋在土下20cm处。薯块膨大阶段的温度平均值不可大于23℃。起垄方法。小型机械种植时,可在整地之前,完成垄覆膜处理。起垄高度在35~40cm之间,同步运行手持除草设备,联合安装打孔钻头,参照种植密度,合理进行打孔处理。孔深控制在15~20cm之间。播种期间,在孔内放入薯块后,添加少量土。此种处理方式便于雨水及时渗入垄内,促使薯块尽快出苗,有效防控苗期破膜问题[3]。种植密度。冬作马铃薯的种植密度见表2。1.5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技术有助于促进作物生长,切实增强马铃薯的生长质量,使马铃薯吸收足量的养分,减少水分流失。地膜覆盖技术具有保温保墒、防病害、防虫害等多重技术优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后,能够有效控制杂草生长速度,为马铃薯创造优质的生长环境,有助于增加马铃薯产量,获得高质量的马铃薯果实。贵州冬作添加地膜时,选择厚度不小于0.01cm的黑膜。选用的黑膜具有较强的保温性以及温度增长速度慢等特点,有助于促进马铃薯健康生长。黑膜厚度小于0.01cm,就会增加黑膜回收的难度,极易产生土地污染问题。1.6田间管理水肥管理。在马铃薯种植期间,需要进行田间管理,以保证水肥补充的及时性。马铃薯在生长期间所需的养分较多。施加肥料时,需要参照马铃薯生长实况、种植区的土层养分情况,合理设定浇水量、施肥量。在播种完成时,需要适当进行水肥管理。结合种植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合理浇水,保持水肥供应的充足性。马铃薯生长期间,需要添加的肥料类型有氮类、磷类、钾类、有机类。各类肥料的添加均需严格控制用量。一般情况下,采取有机、无机两种肥料结合的形式,作为春播底肥,营造优质的马铃薯生长条件。在施肥期间,需要查看土壤组成、马铃薯生长对各类养分的需求量。如果养分不足,需要进行追肥,保持养分供应的充足性。贵州冬作时,使用“缓释型复合肥”。由于马铃薯喜欢钾肥,此种复合肥中的钾肥占比较高。肥料用量方案为:每667m2种植区域内,使用复合肥100~150kg。在田间使用腐熟农家肥、有机肥,有助于增强马铃薯前期长势。在添加基肥时,可运行小型机械设备,在起垄之前,均匀播撒肥料。冬作追肥时,主要使用尿素,每667m2种植区追肥用量为15kg。采取穴施形式,每15kg尿素,配合150kg水,共同施用。多数情况下,当苗长至15~20cm时,开展追肥管理。追肥完成时,开展培土处理。培土除草。培土处理能够有效控制匍匐茎的数量。使用乙草胺,能够控制田间杂草的长势,防止杂草争夺土层养分。冬作时,需要进行1~2次培土处理。苗期管理。苗期破土后,进行引苗处理。花期、结蕾期,均需去除花蕾。马铃薯长出植株后,及时去除生长不好的植株,进行补种。查苗补苗。贵州冬作时,极易出现土地干旱威胁,需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多数情况下,出苗时间在35~50d之间。全部出苗后,苗高达到10cm时,开展查苗补苗工作。当一个穴内含有较多苗时,可使用小铲子,垂直铲进田间,挖出需要移栽的苗木,将其移至缺苗的穴内。移栽期间,应采取深挖形式,挖至土层湿润处,带根、湿土挖出整苗。防冻涝管理。冬作时,贵州区域出现的晚霜、大量降水会威胁马铃薯的生长。当出现极端气候问题时,需要使用甲基托布津、百菌灵进行防护,促使苗期茎叶保持生长状态,防止苗木休眠。在薯块膨大阶段,如果出现持续降水天气,需要加强田间排水,严防出现积水问题。全生命周期内,马铃薯种植区的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60%~80%之间。1.7适时采收马铃薯种植数月后,叶片颜色逐渐变黄,此时可进入采收流程。种植人员可选择晴朗时节进行马铃薯的采收工作。在果实采收完成后,进行晾晒,逐一去除果实表面的土壤。晾晒完成后,采取避光储藏的形式,防止马铃薯果实变质。贵州马铃薯的成熟时间集中在4月10日至5月20日之间。尽量采取人工采摘的形式,利用镰刀去除茎叶,摘去薄膜,挖出果实。采摘时,尽可能不触碰马铃薯块茎,防止造成机械损伤问题,保证马铃薯果实外观的完好性。2马铃薯防病虫害方法2.1病症防治2.1.1疫病防治在马铃薯生长的整个周期中,可能会出现病虫害问题。在各类病害中,疫病出现次数最多。疫病发生初期,马铃薯叶片表面会产生各类形状的斑点。在病情发展后,整个植株的长势变弱,不能继续吸收养分。病情扩散后,会出现较多的植株枯萎现象。如果防治工作不到位,植株会死亡。疫病问题主要由于马铃薯植株营养吸收量不足,土壤含水量不足和环境温度较高。晚疫病带来的种植危害较大,会引起种植区减少5%~10%的马铃薯产量。病害发生严重时,减产量会增长至30%。晚疫病主要发生在马铃薯的多个部位,比如茎、叶等,病害位置呈现的斑点多为淡褐色。斑点主要聚集在叶片边缘位置,致使叶片卷曲,最终植株枯萎,不再生长。种植期间,需要合理进行施肥、浇水,降低马铃薯患病的可能性。在进行病情防控时,可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马铃薯种子。在植株生长期间,配合动态监测工作。当发现病株后,及时去除,防止病情扩散。针对早疫病进行防治时,可选择丙森锌、啶酰菌胺水等药物,采取间隔喷洒的方式,持续喷洒2~3次,可有效控制早疫病。在处理晚疫病时,如果疫病发生情况较为严重,可使用瑞毒霉锰锌、克露这两种类型的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防治,能够有效控制疫病发展。2.1.2黑胫病防治黑胫病会对马铃薯植株产生较大的破坏性,需要种植户高度防控此种病害。马铃薯在出现黑胫病后会果实萎缩、颜色变黄。黑胫病发展至严重程度时,马铃薯叶片会呈现黑色,叶片逐渐枯萎,散发出奇怪气味。黑胫病具有较强的病害传染性。如果发生黑胫病后未加以有效防控,会出现大区域病害问题。在防控黑胫病时,可在马铃薯播种之前,使用溴硝丙二醇进行泡种。种子浸泡时间为15~20min。如果改用高锰酸钾进行泡种,需要浸泡20~30min。2.1.3病毒病防治贵州春播马铃薯时会出现各类病毒病问题,具体包括花叶病、卷叶病等。以花叶病为例,主要威胁马铃薯植株的叶片,使其出现青花叶现象。在病情严重时,叶片两侧会产生黑色斑点,致使植株不再生长,影响马铃薯产量。针对此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综合防控为主。2.1.4蚜虫害防治蚜虫是一种饮食类型复杂的害虫,会携带不少于100种的病毒,对植株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当发生蚜虫危害问题时,会严重威胁马铃薯的生长。在防治马铃薯虫害时,可利用农业轮换生产技术,配合药物防控措施。使用避蚜作物,作为马铃薯种植的轮换作物,旨在有效清除虫害枝叶。利用蜘蛛、七星瓢虫等天敌有效灭杀蚜虫。药物防治时,选择“敌百虫”“吡虫啉”等药物进行喷洒。2.1.5黑痣病防治在进行切薯处理时,需要挑选健康种薯。如果是带病种薯,可使用“烟酰胺水”“多菌灵”泡种30min,晒种后,再进行播种。如果在田间种植期间出现黑痣病问题,可使用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2.1.6干腐病防治干腐病多见于存储阶段,农户需严格控制存储条件。在采摘、储藏各个流程中,尽可能减少机械带来的果实损伤问题。块茎在采摘后需要置于10~16℃的环境中,进行3~5日的晾晒处理,以促使薯块自主形成完整的组织结构。晾晒完成后,将块茎存储在冷库中,温度设定在4~8℃,以减慢块茎呼吸速度,促使种薯处于休眠状态。2.2农业防治策略在病虫害治理中,农业防治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其一,种植期间使用的各类农具均需提前完成消毒处理。打破土层病虫的生长条件,从种植源头进行防控。其二,建立动态监测防治系统,密切关注马铃薯的成长情况,及时作出浇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