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基础知识-儿科护理学-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1页
主管护师-基础知识-儿科护理学-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2页
主管护师-基础知识-儿科护理学-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3页
主管护师-基础知识-儿科护理学-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4页
主管护师-基础知识-儿科护理学-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管护师-基础知识-儿科护理学-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单选题]L只通过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有

A.百日咳

B.流行性腮腺炎

C.猩红热

D.水痘

E.麻疹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飞沫、唾液传播。猩红热经飞

沫、物品接触传播。水痘: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液、污染的用

具而感染。麻疹可通过口、鼻、咽、气管及眼部的分泌物传播。掌握“百日咳

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百日咳多见于

A.3岁以下小儿

B.5岁以下小儿

C.7岁以下小儿

D.9岁以下小儿

E.12岁以下小儿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百日咳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掌握“百日咳病因发病

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3.百日咳的病程较长,可持续

A.2〜3个月

B.1个月

C.2个月

D.2周

E.1周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因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之久,故名“百日咳”。婴幼儿多发,

可窒息死亡。掌握“百日咳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卜列哪种感染性疾病的母传抗体不能有效保护新生儿及小婴儿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麻疹

C.猩红热

D.百日咳

E.流行性腮腺炎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6个月以内婴儿因缺乏先天免疫力,此时患百日咳病较重。掌握“百

日咳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

A.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和文化教育水平

C.社会因素和公共卫生设施

D.劳动环境和地理环境因素

E.社会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传染病的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包括气候、

温度、湿度、地理环境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水平以及

公共卫生设施和劳动环境等方面。掌握“传染病:传染过程、基本特征、流行

的三个环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知识点

[单选题]6.传染的含义是

A.病原体侵入人体的结果

B.传染亦称传染过程,是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C.病原体、人体及环境因素的综合

D.病原体借助于传播媒介作用于人体

E.宿主与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传染过程简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

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掌握“传染病:传染过程、基本特征、流行的三个环

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知识点

[单选题]7.传染病的基木特征不包括

A.感染后免疫

B.流行性病学特征

C.传染性

D.病原体

E.遗传性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有病原体、有传染性、

流行性及感染后免疫性,全部传染病均具有这些特征。这些特征是传染病与其

他疾病的主要区别。掌握“传染病:传染过程、基本特征、流行的三个环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知识点

[单选题]8.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哪三个因素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的数量、毒力和机体免疫力

C.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D.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掌握“传染

病:传染过程、基本特征、流行的三个环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知识点

[单选题]9.百日咳的传染期是

A.发病前1周至发病时2周

B.发病前1周至发病时3周

C.发病1~3周

D.发病1〜2周

E.发病前3周至发病时1周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1〜3周内,第1周传染性最

强。掌握“百日咳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10.百日咳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发病前1周

B.发病第1周

C.发病后3〜6周

D.痉咳期

E.恢复期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百日咳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1〜3周内,第1周传染

性最强。掌握“百日咳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11.流行性腮腺炎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腮腺呈囊性变

B.非化脓性腮腺炎

C.腮腺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

D.腮腺管细胞坏死、脱落

E.腮腺导管化脓、水肿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变腺体呈非化脓性炎症,包括间质水肿、点状出

血、淋巴细胞浸润和腺泡坏死等。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

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12.腮腺炎病毒属于

A.副黏病毒

B.疱疹病毒

C.肠道病毒

D.柯萨奇病毒

E.埃可病毒

E.急性肠道传染病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

以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为特征。通常有自限性,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掌握

“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17.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是

A.婴儿

B.学龄儿童

C.新生儿

D.青少年

E.幼儿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易感人群:主要是学龄儿童,90%的患者在5〜15岁。掌握“流行性

腮腺炎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18.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是

A.血液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飞沫传播

D.皮肤接触传播

E.虫媒传播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薪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发

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19.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期

A.腮腺肿大前3天到消肿后7天

B.腮腺肿大前7天到消肿后9天

C.腮腺肿大前7天到消肿后14天

D.腮腺肿大前6天到消肿后9天

E.腮腺肿大前5天到消肿后7天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6日至

消肿后5天或更长(9天)具传染性。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发病机制、流行

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0.流行性腮腺炎辅助检查结果中可以显示增高的是

A.血清淀粉酶

B.尿液淀粉酶

C.脂肪酶

D.IgM抗体

E.以上说法均正确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流行性腮腺炎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稍降低,淋巴细胞

相对增多。病程早期血清和尿液淀粉酣增高,并发胰腺炎者显著增高,且脂肪

酶也增高。血清或脑脊液中特异性TgM抗体增高。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发

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1.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血液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呼吸道飞沫传播

D.皮肤接触传播

E.虫媒传播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

者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掌握“麻疹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

矢口点

[«i]22.无合并症的麻疹的隔离期是

A.隔周至出疹后5天

B.隔离至出疹后10天

C.隔离至疹退后5天

D.隔离至疹退后10天

E.隔离至疹退后14天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一般麻疹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应隔离至出疹后10

天。掌握“麻疹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3.麻疹传染源为

A.病人

B.家畜

C.带菌者

D.家禽

E.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掌握“麻疹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

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4.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说法错误的是

A.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B.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C.发病以冬春两季为主

D.密切接触者可通过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E.间接传播少见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麻疹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掌握“麻疹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

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5.下列关于麻疹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麻疹病毒属副黏膜病毒科

B.为DNA病毒

C.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D.病毒飞沫在室内空气中传染性不超过2h

E.日光下30min失去活力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麻疹病毒属副黏膜病毒科,为RNA病毒。掌握“麻疹病因发病机

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6.麻疹具有传染性的时间是

A.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

B.出疹前10日至出疹后5日

C.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10日

D.出疹前15日

E.出疹后15日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均有传染性,

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Ho掌握“麻疹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

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7.关于麻疹的生物学特征,正确的是

A.是DNA病毒

B.血清型不稳定

C.加热易被破坏

D.不耐寒

E.对一般消毒剂不敏感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麻疹病毒在体外生活能力不强,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55℃、15分钟即被破坏,含病毒的飞沫在室内空气中保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2

小时,在流通空气中或日光下30分钟失去活力。掌握“麻疹病因发病机制、流

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8.麻疹血清中可以查出抗体是

A.IgG

B.IgM

C.IgE

D.IgA

E.slgA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鼻咽分泌物、痰、尿沉渣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均有早期诊断麻疹价值。掌握“麻疹病因发病机

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9.水痘具有传染性的时间为

A.出疹前1〜2天至疱疹全部结痂时

B.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

C.出疹前5天至疱疹全部结痂时

D.出疹后5天至疱疹全部结痂时

E.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10天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水痘于出疹前1日至疱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且传染性极强,

接触者90%发病。掌握“水痘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知识点

[单选题]30.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血液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空气飞沫传播

D.皮肤接触传播

E.虫媒传播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疱液、污染的用具

而感染。孕妇分娩即患水痘可感染胎儿,在出生后2周左右发病。掌握“水痘

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知识点

[单选题]31.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乙型B组溶血性链球菌

B.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

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

E.锡克试验阳性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猩红热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10〜20)X109/L,中性粒

细胞占80%以上。治疗前取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得到乙型溶血性链

球菌。掌握“猩红热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32.猩红热的致病菌为

A.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

B.葡萄球菌

C.绿脓杆菌

D.痢疾志贺菌

E.B链球菌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猩红热是由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

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掌握

“猩红热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33.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接触

B.产道

C.伤口

D.空气飞沫

E.血液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亦可由食物、玩具、衣服

等物品间接传播。偶可经伤口、产道污染而传播。掌握“猩红热病因发病机

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34.与猩红热有关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M蛋白

B.透明质酸酶

C.链激酶

D.链道酶

E.致热外毒素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是唯一对人类致病的链球菌,具有较强的侵

袭力,能产生致热性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是本病的致病菌。掌握“猩红热

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35.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为

A.病人及带菌者

B.潜伏期及病人

C.潜伏期及带菌者

D.恢复期病人

E.受感染的猪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菌者。掌握“猩红热病因发病机

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36.下列关于猩红热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发病前24h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

B.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C.10以下小儿发病率高

D.春季多见

E.以上说法均正确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记忆性内容。掌握“猩红热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

知识点

[单选题]37.中毒型痢疾发病中,主要毒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细胞毒素

E.溶血毒素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痢疾杆菌裂解后可释放大量内毒素和少量外毒素,而大量内毒素进

入血循环致发热、毒血症和全身微血管障碍。选项C和D均为外毒素,故可排

除B、C、Do痢疾杆菌不释放溶血毒素,故正确答案为A。掌握“中毒型细菌性

痢疾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38.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重要的传染源是

A.带菌者

B.重型患者

C.轻型患者

D.羊

E.急性期病者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其中慢性病人和轻型病人是重要的传染

源。掌握“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39.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应隔离至

A.发热减退后3天

B.休克纠正后2天

C.临床症状消失后7天

D.临床症状消失后5天

E.腹泻减轻后3天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应采取肠道隔离,对患儿采取肠道隔离至临

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3次粪培养阴性止。掌握“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因发病机

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40.确诊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粪便镜检

B.血白细胞计数

C.咽拭子细菌培养

D.粪便细菌培养

E.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从粪便标本中培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最直接的

证据。掌握“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41.某小儿3岁,因百日咳来院就诊,护士向家长解释该疾病时说法错

误的是

A.百日咳杆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

B.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弱

C.病后多可获持久免疫力

D.以鸡鸣样吼声为特征

E.多见于秋冬季节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本病多见于冬春季节。掌握“百日咳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

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百日咳患儿外周血常规示WBC增高且以淋巴细胞分类为主,其原因

为百日咳杆菌产生的

A.0抗原

B.K抗原

C.支气管细胞毒素

D.百日咳毒素

E.组胺致敏因子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百日咳杆菌侵入呼吸道后,局部繁殖并产生多种毒素,引起广泛炎

症,黏液分泌增多,黏液刺激呼吸道神经末梢,反射性引起剧烈、连续的痉挛

性咳嗽。掌握“百日咳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43.男,5岁,高热24小时,抽搐3次,意识不清,初步诊断为“中毒

性痢疾”。应首先做的检查是

A.腰穿

B.血常规

C.灌肠或肛门拭子检查粪便常规

D.头颅CT

E.脑电图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大便黏液脓血样,镜检可见

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的最直接证

据。送检标本应注意做到尽早、新鲜、选取黏液脓血部分多次送检,以提高检

出率。掌握“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共享题干题

男,6岁。在夏季突发高热5小时,呕吐1次,抽搐2次,神志不清,面色苍

白,心率加快,手足湿冷,BP70/50mmHgo

[单选题]L为明确诊断患儿疾病需做的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B.血培养

C.肛诊取粪便,做常规检查

D.脑脊液检查

E.头颅X线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大便黏液脓血样,镜检可见

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的最直接证

据。送检标本应注意做到尽早、新鲜、选取黏液脓血部分多次送检,以提高检

出率。掌握“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该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疗程为

A5天

B.不多于5天

C.不多于7天

D.3天

E.不少于5〜7天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选用对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阿米卡星、氨茉西林、第三代头

胞菌素等)静脉用药,病情好转后改口服,疗程不短于5〜7日,以减少恢复期

带菌。掌握“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

共享答案题

A.对乙醛敏感

B.日光暴晒1小时死亡

C.在痰和渗出物中可存活数周

D.一般室温2〜3天失去传染性

E.在10℃水中可以存活1〜2周

[单选题]1.腮腺炎病毒特点是

A.对乙醛敏感

B.日光暴晒1小时死亡

C.在痰和渗出物中可存活数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