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三峡》-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含
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4《三峡》
文体解析
一、文学常识
1、作者郦道元,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
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
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中心思想
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知识点梳理
1、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
清幽秀丽。
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答:先总后分,先山后水。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
写“山”后写“水一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高峻”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
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一一夏天“水势大、流速快”,春冬季节“水退潭
清,景色秀丽”,秋季“凄寒素杀”。
4、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
答: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c夏
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5、第①段是从哪两个方面写山的?写出了山什么特点?
答:“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一广度;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一高度。
特点:写出三峡山高岭连狭长的特点。
写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山峰重叠,遮天蔽日,
正面写山高。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月亮,从侧面表现山的
高峻。
6、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⑴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
凶险和疾速的特点C
⑵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
的奇秀。
⑶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
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
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
8、“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
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
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9、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
答: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
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10、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答: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奔放美)
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清幽美)
③秋季:萧瑟凄凉(凄婉美)
1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答: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春冬水:清幽秀丽、风平浪静。
12、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从侧面表达了三峡秋
天在猿声中越发显得凄凉和悲哀,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照
应前文,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更增强了表现力,使文章更具诗情
画意。
【课文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燃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峋,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J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
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
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
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
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
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
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
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c所
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二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
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3)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g9;):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陵:大的土山,这里
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
节县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
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
经注刊误》)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峨(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蹴:高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确实。
(20)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
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
止。转:通“嘴"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裳(ch&,225;ng):衣服。
基础训练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冬、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
子春冬:O夏:o秋: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
(4)描写泉水瀑布句是:___o
(5)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
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6)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
(7)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
(8)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
(9)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
(10)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11)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12)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一
(13)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14)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1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
这句话是:0
(16)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
(1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前文的“
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18)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水迅疾的语句:
2.《三峡》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
丽绚美的句子是:,O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
这句话是:0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
“,"的静景,然后写了“,”
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
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日”的
“,”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3.根据要求默写。
(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
(2)表明三峡山高而陡、江面狭窄的句子是o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的句子是:
(4)《三峡》中,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5)《三峡》中,引用渔歌渲染凄凉气氛的句子是:
(6)《三峡》口,“,”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
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
4.理解性默写填空。郦道元《三峡》
(1)《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之山的高峻险要的
句子是“,
(2)《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使我们联想
到《三峡》中的“,
(4)《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II
O
(5)《三峡》中为了渲染深秋三峡的凄冷萧瑟、猿鸣幽凄、山谷
空旷,引用的渔者的歌词是“,
5.用课文原句填空。
(1)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
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的句子是
a
(3)《三峡》中形容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4)读郦道元《三峡》中的“,”,我们领
略到春冬潭水的清澈。
(5)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四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
7^9o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峋,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
声也J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
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
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c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d):缝
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
花。⑤掣折:转折C⑥欹(qi):斜靠。
6.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疾趋度石罅瀑见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2)良多趣味()
(3)从山门右折()(4)虚空皆纬()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9.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峋,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J
10.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沿溯阻绝溯:顺流而下
C.清荣峻茂荣:茂盛
D.属引凄异引:延长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间千二百里其如土石何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则素湍绿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故渔者歌日后遂无问津者
1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文脉之势,先写夏
水襄陵之峻急雄壮C
B.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结
合、动静结合等手法。
C.本文写景语言精确凝练,如“林寒涧肃”四字,营造出秋天的
肃杀氛围。
D.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
高的文学价值。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峋,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J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
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
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
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
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场所。②太、华、衡、
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天宇晴舞/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
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B.是日/天宇睛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
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C.是日/天字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布白云数片/如鸾鹤
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D.是日/天字晴雾/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
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B.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
C.峰峦上入霄汉上:上方
D.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都、全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甲】文猿鸣凄异、哀转,
听者泪沾裳;【乙】文猿鸟乱鸣,传达的是一种生命气息,体现作者
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B.【甲】【丙】两文都写了三峡风光,但【甲】文抓住季节特点,
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整体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丙】文主要写了巫山神女峰一带的奇景。
C.【甲】【乙】【丙】三文都写到“山”,却各有特点。【甲】文中
的山连绵不绝;【乙】文中的山高耸入云。【丙】文中的山,高耸入云,
山脚直插江中。
D.【甲】【乙】【丙】三个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
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鸯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2)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燃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D.属引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J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月
B.春冬之时/飞漱其间
C.乘奔御风/素湍绿潭
D.重岩叠嶂/夏水襄陵
(2)下列对文中A、B、C、D四个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
是()
A.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月亮或太阳。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这么快。
C.水清树茂,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D.(猿的叫声)接连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音,悲哀婉转
久久不断。
(3)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一
一夏、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B.文章第一段写山势,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先写其连
绵不断,再写其高峻。
C.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有时朝发白
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
陵一日还J
D.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第四段“林寒涧肃”,
采用了互文的手法C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竿,或方似笥①,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
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②c其
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c其
翼附群山,并概③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笥(si):古代盛饭或盛衣服的方形竹器。这里形容
石头的外形和大小c②竦桀:高耸的样子。③并概:并比的意思。
18.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中的“奔”指飞奔的马,以乘奔马作比,表现
出三峡夏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B.“飞漱其间''中的“漱”是冲荡的意思,写出了瀑布从高处落
下的情态。
C.“哀转久绝'’中的“绝”是停止的意思,写出了猿鸣持续时间
之长。
D.“当抗峰岷峨”中的“抗”在这里有“匹敌、相当"的意思,写
出了大巫山的高大秀美。
19.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0.小明写作时想描写春季的黄河,却无从下手,老师提议他可
以参照甲文段中对三峡春冬季节水的描写去构思。请你结合选文,为
小明讲解甲文段是如何描写三峡春冬季节水的特点的。
21.两个文段都写了山高,分别是怎样写出山高的特点的?请结
合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游石首绣林山记(节选)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
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
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垮垮②力抵
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源源干干④,
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鬼,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鹫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
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注]①结约:盘曲。②垮垮(e):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
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淖淖(hu)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
怒狞健鹫(zh1):凶猛刚强。
2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B.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C.飞漱其间安陵君其许寡人
D.皆不敢与之争—何陋之有
23.下面对《三峡》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三峡概貌,再具体描绘三峡四季不同景象,突出了
三峡险恶、令人畏惧的特点。
B.第三段从俯视到仰视的视角,描绘了三峡春冬季节景色的清
幽美,动静相生,山水相配。
C.结尾引用渔人的歌谣,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渲染了
三峡秋季肃杀、悲凄的氛围。
D.文章句式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
读起来给人抑扬顿挫之感。
2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
25.小语查阅资料发现,《三峡》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作
的部分注释,他认为文章第一段写山,与水无关,可以删去。你是否
同意他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6.以上两个文段极尽描写之妙,展示了水的各种情态,请结合
相关内容加以分析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峋,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
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
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②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停③。来若白虹,沉
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
巍然,临峻流,若顼颔断腭④。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
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
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节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
【注释】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②略:大约,大致③黛
蓄膏淳(ti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
油膏。④颇(ke)颔断(yin)腭(。):均指人类面部嘴唇以下的
部位。须,两腮和嘴下面部位;颔,下巴;断,牙根;鳄,牙床。
27.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
(3)如丹碧之华叶骈植()(4)自是又南数里()
2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29.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三峡?请结合【甲】文的具体内容说明
理由。
30.两文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水。请结合具体内容
做简要分析。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入蜀记(节选)
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
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
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
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
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
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
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释】①祠: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②太、华、衡、
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31.阅读【甲】【乙】两文,根据提示补全下列表格内容。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虽乘奔御风参考组词法:防御、驾驭、守御……(1)
每至晴初霜旦字形溯源法:(2)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课内迁移法:男女衣着,悉如外人(3)
四顾无纤翳查字典释义法:①回头看,泛指看;②拜访;③照
管,注意(4)
32.用给【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3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3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三峡的山,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
点?请结合两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5.解释下面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属引凄异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
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
罅①。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
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趟海堆②。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
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罅:裂缝②涌潮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
石。
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一项是()
A.入瞿塘峡/意隧入以攻其后也
B.过圣姥泉/人恒过
C.唐故夔州/公问其故
0.方夏秋水涨时/今齐地方千里
3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
39.【甲】【乙】两个文段都写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结合文段,
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字数在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日观峰观日出
秋末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濠如毂①。村鸡鸣,曙光生,登日
观峰,注目久待,苦日不至。才一瞬间,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
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腾。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
如蜃樽②;次如葫芦,上黄白,下赤紫,作箔蚀状⑥;又次如葫芦、
蜃樽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盖其初为海气所蒙,蝉蜕既尽,然后全
体昭融④,光芒四射,动跃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其下积雾,
色正黑。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⑤海水也。
(选自张慕勋《古文名篇写作技巧》)
【注释】①毅(hu),有皱纹的纱。②罄(lei)樽:酒樽,形
似壶而无把。③作范(b6)蚀状:呈现出受到轻微浸蚀的样子。④
全体昭融:全部通亮剔透。⑤殆:大概。
4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B.自非亭午夜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C.绝多生怪柏曙光生
D.蝉蜕既尽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1.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B.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C.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D.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4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如【甲】
文中夏水的湍急,【乙】文中太阳升起过程中形状和颜色的变化。
B.【甲】【乙】两文写景顺序相同,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
物,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景物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C.【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如【甲】
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乙】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甲】【乙】两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甲】文中“良多趣味”
表现作者的赞美,【乙】文“苦日不至”表现作者的热切焦急。
43.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
4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三峡(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歇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①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
水有瞿塘潮漱之虞②。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粟③。水行则江
石悍利,波恶涡诡④,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⑤土沉,下饱鱼鳖c其
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
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3嗜⑥奇之士恨焉。
(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注释】①去:相距,距离。②虞:忧虑。③栗:颤抖。④诡:
指怪异的旋流。⑤糜碎:粉碎。⑥嗜:爱好,喜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惟川蜀最奇
④嗜奇之士恨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3)【甲】文中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作
用是什么?
(4)为了突出山的特点,两文共同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结合【乙】
文中的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作用。
45.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
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①,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
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
A,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②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
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海③,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淬蓄犹见
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
春薛④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唏发。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
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渝然⑤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
岩日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
伯纲。
(选自林纾《记九溪十八涧》)
【注释】①堑:低下的沟壑。②亘:横贯。③沮沏:地低湿。④
算:竹笋壳。⑤瀚然:云气涌起。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九溪之北流也
②余之溯溪
③出山已亭午矣
④略无阙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甲】文画线句是如何写山的?请简要分析。
(5)简析【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点?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
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①,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
谷入,道有天门②。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
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
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珠③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C
戊申晦④,五鼓⑤,与子颍⑥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
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摆痛⑦数十立者,山也。极天
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⑧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⑨,而
皆若偻。
(选自《登泰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中岭:即黄觇岭,又名中溪山。②天门:泰山峰名。
③徂铢(cu1a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④戊申晦:戊申这一天
是月底。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⑤五鼓:五更。⑥子颖:朱子颍。
⑦樗播(chUpu):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二
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c⑧正:纯,不杂。⑨绛皓
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4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7.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
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巳发生变化。请写出《三峡》中加点词语的
古今义。
词语古义今义
至于①表示另提一事
沿②③
或④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4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49.郦道元在《三峡》中用精彩之笔描绘三峡景色,融情于景,
有声有色,险峻中不乏清朗秀丽,情趣中又含肃杀凄冷。在情景交融
中引用渔者的歌作结,这样设计文章结尾有什么好处?
50.联系两则选段内容,说说文章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狼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J
5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素湍绿潭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①自非亭午夜分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C.①沿溯阻绝②溯涧从之
D.①哀转久绝②绝多生怪柏
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3.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郦道元借文脉之势,先写峻急雄七之夏水,再写春冬与秋,
转为沉静,虽然打乱四季更迭的顺序,但文脉由缓至急,文气相贯。
B.三峡之所以是“峡”,皆因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c所
以,山是屏障,水是筋骨,先写山后写水,动静结合,前后呼应。
C.这篇短文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节拍多为二二式或三三式,
如:悬泉/瀑布,自非亭/午夜分,绝多/生怪柏。
D.文章先写概貌,再做分述,以轻松灵动之笔,铺张华丽之墨,
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54.请结合原文第④段与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谈谈三峡带给游
人的不同感受。
【链接材料】
其叠蜷①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②。林木萧森,仰瞩俯映,
弥习弥佳③,流连于此,不觉忘返。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
当惊知已于千古矣C
——郦道元《西陵峡》
注:①叠崂:重重叠叠的高崖。②固难以辞叙:很难用言辞描叙。
③弥习弥佳:越看越美妙。
参考答案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每至晴初霜旦,林
寒涧肃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
有高猿长啸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
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
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的“峻、
茂、襄、陵、沿溯、阻绝、旦、涧、肃、御、疾、素湍、绿潭、飞漱、
嶂、高猿、长啸、阙、曦、哀、凄异”等字词容易写错。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殂绝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清荣峻茂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
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
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阙、叠嶂、曦、峻
茂、哀"等字词容易写错。
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及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
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
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略、
阙、重岩叠嶂、蔽、曦、素湍、猿、裳、唆茂。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
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
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字“曦、襄陵、溯、暮、转、巫峡、
猿鸣、裳”的书写C
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良多趣味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
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
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嶂"
蔽"“曦“御”“湍”的写法。
6.疾趋/度石罅/瀑见。7.同“缺”,中断很,甚向右都8.(1)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走几步听到很峋的
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9.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写水又是按
季节来写。描写山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乙
文调动各种感官写水,如,听觉、视觉、触觉等。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时根据句意进行断句。本
句句意为: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隙,就看见了瀑布。“疾趋”
与“度石罅”是先后两个动作,“瀑见”表示结果。据此可以断句为:
疾趋/度石罅/瀑见C
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
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中断。
(2)句意为: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很,甚。
(3)句意为:从五泄寺大门往右拐。右,向右。
(4)句意为: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皆,都。
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月,日月。
(2)闻,听到。疾雷声,很响的打雷声。悸,害怕。
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先写山,后写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是对山的正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对山的侧面
描写,突出了山的连绵和高峻。写水按季节顺序来写,先写夏天,再
写春冬之时,最后写秋天。“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对水的正面
描写,“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对水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夏天江水的盛大与
湍急。
乙文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写水。“数步,闻疾雷声,心悸”是听觉。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
注,水态愈伟”是视觉。“以面受沫,乍若披丝"是触觉。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
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
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
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
风,也不如船快。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
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
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
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
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
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从五泄寺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
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
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
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
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
的气势更加雄壮,这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
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
恋不想离开。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
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10.B11.D12.B
【解析】10.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B.有误,句意: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
上;
故选B。
11.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这/在“如……何”前,表反问语气;
B.动词,认为/介词,用;
C.连词,就/连词,如果;
D.都是名词,“……的人”;故选D。
12.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面描
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并未运用“正侧面描写结合”手法;
故选Bo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
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
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
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
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
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
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
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
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
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俄文外贸合同样本
- 全人住房购房合同样本
- 井盖施工合同样本
- 临时维修合同样本
- 代签银行合同范例
- 乡镇快递合同样本
- 乐屋装修 合同样本
- 供货合同样本付款方式
- 事业单位职工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雇佣律师合同样本
- 基于STM32单片机的人体感应灯设计
- 教学课件英语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Unit 1 You and Me Section A1a1d2
- 电力平安工作规程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二)
- 畜牧业边境管理办法
-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化工行业保安工作计划
- 【MOOC】计算机控制系统-东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广州市南沙区房屋租赁合同
- 24年国开建筑工程估价实训报告
- DB11T 2103.1-2023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第1部分: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