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筋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一、总则1.目的本质量检验标准旨在确保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筋工程的原材料检验、加工、连接、安装等施工过程及成品质量的检验。
二、引用标准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3.《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三、原材料检验1.钢筋进场检验钢筋进场时,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t。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2.外观质量检查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钢筋表面的凸块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3.力学性能检验从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
四、钢筋加工1.一般规定钢筋加工应在常温下进行,不得加热弯曲。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2.调直采用机械调直时,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应控制冷拉率。3.切断钢筋切断应采用切断机,确保切断尺寸准确,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的长度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下料,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4.弯曲成型钢筋弯曲成型应采用弯曲机,弯曲角度、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标准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五、钢筋连接1.绑扎连接钢筋绑扎接头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绑扎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倍。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2.焊接连接钢筋焊接应根据钢筋牌号、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施焊前,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钢筋焊接接头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裂纹、凹陷、焊瘤、气孔、夹渣等缺陷;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力学性能检验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作拉伸试验,其抗拉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时,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时,则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3.机械连接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连接套筒及锁母应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类型应根据钢筋直径、混凝土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选用,常用的有套筒挤压连接、直螺纹套筒连接等。钢筋机械连接施工时,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连接质量。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套筒无裂缝或其他肉眼可见的缺陷;钢筋丝头牙形饱满,无断牙、秃牙等缺陷;有效螺纹外露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力学性能检验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作单向拉伸试验,其抗拉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时,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时,则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六、钢筋安装1.钢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钢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时,应全数检查钢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并应作记录。2.钢筋的位置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钢筋位置的偏差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例如,梁、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10mm;柱、墙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5mm。3.钢筋的锚固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检查时,应按规定抽取钢筋,检查其锚固长度,并应作记录。4.钢筋的接头位置钢筋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5.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按每构件梁、板、柱、墙分别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板类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小于50%。检验方法:采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进行检测。
七、质量验收1.检验批划分钢筋分项工程可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当钢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2.验收程序和组织钢筋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监理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监理单位收到施工单位的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3.验收内容钢筋工程的验收应包括原材料、加工、连接、安装等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验收时,应检查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应检查钢筋的外观质量、力学性能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4.验收记录钢筋工程质量验收应填写质量验收记录,记录应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钢筋加工记录、钢筋连接记录、钢筋安装记录等。质量验收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签字盖章手续齐全。
八、成品保护1.钢筋绑扎完成后,应采取措施防止踩踏,确保钢筋位置准确。2.对已安装好的钢筋骨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受到碰撞、变形。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看护钢筋,如发现钢筋移位,应及时调整。
九、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1.钢筋品种、规格错误现象:进场钢筋或已加工安装的钢筋品种、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原因:钢筋采购、加工、配料过程中疏忽或错误。处理方法:立即停止使用错误的钢筋,更换符合要求的钢筋,并对已施工部分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钢筋锚固长度不足现象:钢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原因:下料长度控制不准确,施工操作不规范。处理方法:对锚固长度不足的钢筋,应采取加固措施,如增加锚固长度、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加强锚固。3.钢筋接头位置不符合要求现象:钢筋接头位置未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错开。原因:施工人员对规范要求不熟悉,操作不严格。处理方法:对不符合要求的接头,应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规范要求;如无法调整,则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范本:货运车辆租赁标准
- 2024年二月车位转让协议附属设施验收标准补充版
- 药品代理销售合同模板范本
- 智能家居安装合同详细范文
- 无限连带责任担保合同示范文本
- 化工制图与识图测试题(附答案)
- 新工程承包合同
- 睾丸扭转病人护理
- 铝合金门窗采购合同范文正规范本
- 合同纠纷处理物业服务中心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智贤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
- 《疼痛治疗》课件
- 井下电缆及其连接装置
- “少儿好舞蹈”大赛活动报名表
- 复地A2A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济南复星国际中心A2A3地块总承包工程
- 节前安全检查表
-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案
- 英语中考复习研讨课Problemsandadvice
- 频谱仪N9020A常用功能使用指南
-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预备技师)人才培养方案(含一体化课程标准)
- 业主委员会致全体业主的公开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