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_第1页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_第2页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_第3页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_第4页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动词的精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一词写出了荷叶的姿态美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赋予月光以动感C."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浮"字写出了青雾的轻盈、飘逸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颤动"一词写出了叶子与花的动态美

【答案】A

【解析】"亭亭"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这里形容荷叶,写出了荷叶的挺拔舒展,而非姿态美。姿态美强调的是整体的形态、姿势给人的美感,"亭亭"更侧重于突出其挺立的状态。B选项"泻"字将月光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动感;C选项"浮"字准确地描绘出青雾轻盈、飘逸的特点;D选项"颤动"一词写出了叶子与花的动态变化,都分析正确。

2.学习古代诗词,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诗词中的意象,下列意象与情感对应不正确的是()A.大雁思乡之情B.柳树离别之情C.梅花高洁品质D.流水时光易逝

【答案】D

【解析】流水常常表达愁绪,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夕阳"等意象常用来表达时光易逝。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引发游子思乡之情;柳树因"柳"与"留"谐音,常表离别之情;梅花傲雪绽放,象征高洁品质。所以D选项意象与情感对应不正确。

3.教学《劝学》,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体会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B.目标明确,符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C.重点在于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掌握D.强调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答案】C

【解析】该教学目标不仅包含了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还涉及到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与方法)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A选项正确;目标明确具体,符合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求,B选项正确;强调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D选项正确。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简单说重点在于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掌握,C选项分析不正确。

4.教师讲解古代文化常识时,提及"河"一般专指黄河,下列诗句中"河"指黄河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C

【解析】A选项"河"指的是一般的河流;B选项"山河"指的是国家的山川;D选项"山河"也是指国家的领土。C选项"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的是黄河。

5.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精明能干B.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关心,体现了她善良的一面C.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反映了她善于阿谀奉承、机变逢迎D.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显示了她的管理才能

【答案】B

【解析】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关心多是表面的逢迎,并非出自真心的善良。她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展现了她的精明能干,A选项正确;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以及种种表现反映了她善于阿谀奉承、机变逢迎,C选项正确;协理宁国府显示了她的管理才能,D选项正确。所以B选项表述不正确。

6.学习《祝福》,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剖析祥林嫂悲剧根源"的讨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封建礼教的束缚是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原因B.鲁镇人的冷漠和麻木加剧了祥林嫂的悲剧C.祥林嫂自身的懦弱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D.社会的动荡不安也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因素

【答案】C

【解析】祥林嫂自身的性格并非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封建礼教的束缚、鲁镇人的冷漠和麻木、社会的动荡不安等才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因素。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种种压迫限制了祥林嫂的生存空间;鲁镇人的冷漠和麻木让她得不到应有的同情和帮助;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她的生活更加艰难,最终走向悲剧。所以C选项观点不正确。

7.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套子"的象征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套子"象征着沙皇专制统治B."套子"象征着旧制度、旧传统对人们的束缚C."套子"象征着别里科夫胆小怕事的性格D."套子"象征着人们因循守旧、保守僵化的思维方式

【答案】C

【解析】"套子"象征着沙皇专制统治、旧制度旧传统对人们的束缚以及人们因循守旧、保守僵化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别里科夫胆小怕事的性格。别里科夫是"套中人"的典型代表,他深受"套子"的影响,C选项说法不正确。

8.教师在讲解诗歌意象时,引用了以下诗句,其中"雁"的意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D.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答案】D

【解析】A、B、C选项中的"雁"都与思乡之情相关,A选项"衡阳雁去无留意"借雁去衡阳,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B选项"归雁洛阳边"希望归雁能把家书带到洛阳,传达思乡之情;C选项"归雁入胡天"以归雁自比,抒发思乡之情。D选项"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中的"雁"表达的是孤雁对同伴的思念,更侧重于对群体的眷恋,与其他三项思乡之情的意象不同。

9.教学《师说》,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课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对该教学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教学环节完整,符合文言文教学的一般流程B.导入新课应注重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C.课堂小结应突出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D.布置作业应具有针对性,巩固课堂所学

【答案】ABCD

【解析】该教学过程环节完整,涵盖了导入、讲解、小结和作业布置,符合文言文教学的一般流程,A选项正确;导入新课注重趣味性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B选项正确;课堂小结突出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提升,C选项正确;布置作业具有针对性可以有效巩固课堂所学,D选项正确。

10.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下列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B.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C.暗示人物命运,揭示小说主题D.增添文采,使小说语言更加优美

【答案】D

【解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暗示人物命运,揭示小说主题等。增添文采不是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D选项理解不正确。

11.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教师强调要关注作品的文化内涵,下列作品中体现儒家思想的是()A.《老子》B.《庄子》C.《论语》D.《孟子》

【答案】CD

【解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也是儒家经典著作。《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庄子》是道家学派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所以体现儒家思想的是CD。

12.教学《雨巷》,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诗歌押韵,如"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读起来朗朗上口B.诗歌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如"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增强了节奏感C.诗歌句式整齐,每节都由六行组成,体现了整齐美D.诗歌用词优美,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富有画面感

【答案】C

【解析】《雨巷》句式长短不一,并非每节都由六行组成,没有体现出整齐美。诗歌通过押韵,如"巷、光、芳、徨、想、怅"等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A选项正确;运用复沓手法,增强了节奏感,B选项正确;用词优美富有画面感,D选项正确。所以C选项分析不正确。

13.教师在讲解修辞手法时,让学生找出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A.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D.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答案】C

【解析】A选项运用夸张手法;B选项"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和比喻(将瀑布比作银河);C选项将"他"比作"小鸟",运用比喻修辞手法;D选项运用排比手法。所以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

14.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烛之武深明大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B.烛之武机智善辩,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秦军C.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D.烛之武贪图名利,为了个人利益才答应劝退秦军

【答案】D

【解析】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机智善辩、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人,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并非贪图名利。A、B、C选项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表述正确,D选项表述不正确。

15.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提到"意象叠加"这一手法,下列诗句中运用了这一手法的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A

【解析】"意象叠加"是指将多个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不用动词、关联词等连接,让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受其内在联系。A选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直接将多个意象叠加在一起;B、C选项是正常的景物描写,有动词连接;D选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和鸟以人的情感。所以运用了"意象叠加"手法的是A。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5分,共50分)

案例:《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片段

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然后提出问题:"文中描写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王熙凤的泼辣性格。"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熙凤对林黛玉的言行,探讨其人物形象。在分析过程中,教师提问:"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话,哪些是真心的,哪些是假意的?"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王熙凤的言行既有对贾母的迎合,又有对林黛玉的试探,体现了她复杂的性格特点。"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请选择文中一个人物,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分析短文。"

16.请对该教学片段进行评析。(20分)

【参考答案】

优点: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先引导学生梳理行文思路,为后续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符合语文教学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规律。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如"文中描写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话,哪些是真心的,哪些是假意的?"能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结及时且准确,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写作能力。

不足:对于学生的回答,缺乏进一步的追问和拓展,没有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结合更多的文本细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究,而不仅仅局限于王熙凤对林黛玉的言行。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相关的文学评论或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案例:《劝学》教学片段

教师在讲解《劝学》时,先介绍了荀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然后逐句翻译课文,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式。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荀子认为学习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荀子认为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培养品德、提高能力。"接着,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分析其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比喻论证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增强了说服力。"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并默写重点字词和句式。"

17.请指出该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15分)

【参考答案】

问题: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解和翻译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互动性。对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时,学生的分析不够深入,教师总结也较为简单,没有充分挖掘比喻论证的妙处。作业布置形式单一,仅要求背诵课文和默写重点字词句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提升。

改进建议: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时,通过创设情境、举例说明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进行补充和完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丰富作业形式,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改写,或者写一篇关于学习重要性的心得体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案例:《祝福》教学片段

教师在讲解《祝福》时,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提出问题:"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祥林嫂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精神和肉体受到双重折磨,最终悲惨死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提问:"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