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
黑龙江省院士工作办公室
二零一四年
目录
高端装备制造
高温热管换热器...........................................................1
镁合金曲柄表面耐磨耐蚀处理技术.........................................2
适用于北方农宅的太阳能综合利用.........................................3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4
直线电机载运系统技术....................................................5
电动汽车用高性能永磁电机/感应电机和驱动系统关键技术..................6
采用回路热管技术的输变电设备用新型高效换热器..........................7
高速电机.................................................................8
金属材料深冷处理装备....................................................9
微创性肿瘤全身热疗设备的开发..........................................10
红外成像实现肿瘤无损诊断及大规模筛查的软硬件装备技术................11
超级热声热泵技术.......................................................12
大功率高效率半导体激光焊接设备........................................13
高性能激光强化装备.....................................................14
集成化激光高端装备制造及柔性加工系统.................................15
地能热泵设备制造.......................................................16
线位移传感器系列产品...................................................17
反恐防暴机器人..........................................................18
自主型旋翼无人机.......................................................19
空调管道清洁机器人.....................................................20
超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21
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22
废墟洞穴搜救机器人.....................................................23
蛇形机器人..............................................................24
线棒材连轧线自动控制系统...............................................25
紫外光固化快速成型机...................................................26
全自动激光拼焊生产线...................................................27
用于高速高精度先进装备的轴式直线电机产业化项目.......................28
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1.5KW)................................................29
软件信息
低成本农村卫生医疗网底工程............................................30
长春市云数据中心暨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云长春中心.......................31
商用车综合监控服务系统产品及解决方案.................................32
数字综合仪表基础平台及汽车综合仪表....................................33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34
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35
智能用电管理系统.......................................................36
基于气象规范的电线积冰自动监测系统....................................37
用于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电磁刺激仪研制.................................38
农业物联网平台及解决方案...............................................39
WIA电能无线远程抄表系统..............................................40
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在线检测系统........................................41
变电站温度监测预警系统.................................................42
铁路道口安全智能监控系统..............................................43
动车影像诊断系统.......................................................44
广播电台数字导播系统...................................................45
便携式远程血氧压监护仪.................................................46
基于物联网的畜牧养殖示范基地..........................................47
精准农业系统与传感器系列产品..........................................48
基于物联网的母婴(胎儿)健康监护系统.................................49
应用光纤传感器的安全在线监测系统......................................50
生物技术
聚合物微针经皮给药贴剂.................................................51
稀有人参皂昔compoundK高效合成酶开发................................52
百吨级越橘色素染发剂产业化............................................53
特色农林废弃物资源制备板材的高值化利用技术...........................54
笃斯越桔人工快繁、高产栽培、原产地保护及其高纯色素分离技术.........55
抗老年性痴呆1.1类新药芬克罗酮的研究.................................56
抗抑郁症1类新药“奥生乐赛特”........................................57
抗烟草花叶病毒剂——化学激活剂AHO的应用研究.........................58
黄黄多糖保健品.........................................................59
抗癌新药一核桃素A...........................................................................................................60
富硒功能饮料开发.......................................................61
褐藻酸寡糖饲料添加剂...................................................62
壳寡糖饲料添加剂.......................................................63
糖尿病足用外用缓释凝胶制剂............................................64
胃内漂浮-粘附协同型克拉霉素缓释微球...................................65
用于癌症晚期顽固性疼痛的微囊化细胞技术...............................66
疫苗纯化技术............................................................67
牛奶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68
多功能药物载体及水溶性纳米胶束剂型....................................69
新型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70
抗感染医用材料.........................................................71
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生物制造技术.......................................72
L-天冬氨酸的绿色生产新工艺............................................73
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技术......................................74
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B—胡萝卜素技术.................................75
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76
代木能源技术解决方案...................................................77
微囊化蛋白药物控释载体技术............................................78
高分子包裹药和高分子键合药............................................79
可再生红豆杉中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半合成紫杉醇技术................80
具有降血压功能的鹿血活性肽的开发......................................81
低含量甘草霜生产技术...................................................82
万寿菊叶黄素单体制备技术及其产品产业化开发...........................83
木质纤维素工业生物质废物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84
微藻分离收集的电絮凝技术及其成套设备.................................85
新型高效超滤汲取浓缩技术及装置........................................86
食用菌多糖生物酶法提取工艺............................................87
生物质气化合成二甲醴...................................................88
生物柴油技术............................................................89
化工新材料
过流部件耐磨耐腐蚀材料.................................................90
煤气发生炉的烟气脱硫技术...............................................91
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92
PF型高温防粘润滑涂料..................................................93
FSB型防水、防冻冰涂料.................................................94
“鲜宝”蒜垂等保鲜用烟剂...............................................95
湖泊降氮减磷水处理吸附剂...............................................96
新型相变储能材料.......................................................97
金属空气储备电源研究...................................................98
甲醇制取低碳烯煌第二代(DMT0-II)技术................................99
混合C4催化裂解制丙烯.................................................100
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气相燃化和液相反煌化组合成套技术.................101
含氧煤层气催化脱氧成套技术...........................................102
秸秆汽爆变性新技术与生态板生态肥产业化示范工程......................103
包裹型木质素缓释肥料生产技术.........................................104
纳米碳管/纳米炭纤维的工业化制备......................................105
纳米复合聚氨酯涂料....................................................106
纳米碳化鸨-钻复合粉末制备技术........................................107
耐硫酸、磷酸腐蚀新材料................................................108
抗菌不锈钢.............................................................109
电动车用铝基复合材料..................................................110
金属陶瓷复合刀具......................................................111
IMC-系列缓蚀剂防腐技术................................................112
热喷涂金属覆盖层防腐技术..............................................113
生物活性硬组织植入材料................................................114
长余辉发光材料........................................................115
二氧化碳共聚物........................................................116
石油钻采用耐高温水泥外加剂产业化.....................................117
石油三采废水、造纸污水等污水处理技术................................118
高吸水性树脂(SAP)...............................................119
超临界萃取制备玉米胚芽油新工艺.......................................120
聚乳酸树脂(PLA)万吨级工业化生产....................................121
超疏水纤维素类材料的开发和应用.......................................122
环保型复合增塑剂......................................................123
高强高硬鸨铝合金材料..................................................124
新型稀土异戊橡胶的合成及产业化.......................................125
稀土顺丁橡胶的合成及产业化...........................................126
年产500吨PC(聚碳酸酯)............................................127
年产1000吨尼龙T1项目...............................................128
聚乙烯毗咯烷酮(PVP)生产...............................................129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130
汽车线束用高温、耐油热缩材料.........................................131
无定型聚芳酸酮耐高温绝缘涂料.........................................132
可用于食品包装的安全无毒密封胶垫.....................................133
宽温MH-Ni电池及其新型负极材料.......................................134
0LED照明及其产业化...................................................135
海鲜型风味食品香精开发................................................136
丙酮酸的生物制造......................................................137
新型绿色无醛粘合剂....................................................138
自清洁减反增透太阳能电池薄膜产业化...................................139
新型高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140
大功率LED液态金属散热技术...........................................141
磷酸铁锂生产技术......................................................142
车用新型矿物基摩擦材料制动器衬片.....................................143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
项目名称高温热管换热器
项目来源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所属领域1.□软件信息2.■高端装备制造3.□生物技术4.口化工新材料
1.■发明专利
1.□中试阶段2.口实用新型专利
现处阶段2.■商品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3.□软件著作权
3.□产业化阶段4.□新药证书
5.□其它
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
高温热管是一种具有较高传热性能(轴向热流密度可以达到1000W/cm2以
±)的元件,具有传热能力强、等温性好、热流密度可变、温度可控及定向传热
等优良特性,以高温热管为主体的换热器在余热高温利用、空间技术及太阳能利
用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技术情况
现已在高温钠热管的快速充装工艺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
一套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的高温热管充装新工艺,目前已能成功生产直径中25,长
度从300,600,900,1200的高温热管,其温度不均匀性V40℃,最高工作温度
800C以上。以一台烟气流量10万Nm3/h的窑炉为例,利用煤气、空气双预热的
三流体高温热管换热器将烟气从850c降至200C,回收的热量年经济效益超过
2000万元,设备寿命可达5年,初投资预计在2000〜3500万元之间,投资回收期
为12〜21个月,设备运行期间共计可创造经济效益6500~8000万元。
可与换热器企业合作,在换热器生产基地建设高温热管生产企业,为换热器
企业提供高温热管换热器技术支持及配套产品。
应用领域
可应用在军工(航天器换热)、冶金、石油、化工、动力、船舶、空调制冷、
粮食深加工、轻工、建筑、焦化厂、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等领域。
合作方式1■技术入股2口股权投入3口合作研发4■代理销售5口其它
弓院士邮箱
联系人04518701027987010266@163.com
办电话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
项目名称镁合金曲柄表面耐磨耐蚀处理技术
项目来源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所属领域1.□软件信息2.■高端装备制造3.□生物技术4.口化工新材料
1.■发明专利
1.■中试阶段2.口实用新型专利
现处阶段2.口商品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3.□软件著作权
3.□产业化阶段4.□新药证书
5.□其它
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
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是在普通阳极氧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表面处理新
技术。该技术可以在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一层多孔陶瓷薄膜。通过对工艺过程进行
控制,可以使生成的陶瓷膜具有优异的耐磨和耐蚀性能,较高的硬度和绝缘电阻
以及不同颜色的装饰防护膜。与其它同类技术相比,膜层的综合性能有较大提高,
且工艺简单,易操作,处理效率高,现已成为轻质合金表面工程发展的i个重要
方向。
技术情况
开发了成熟的工艺路线,电解液配方以及氧化膜层结构、成分和性能测试等
技术。采用纳米溶胶新技术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实现了一步原位封孔,获得
了致密、低空隙率、高耐蚀性以及色彩多样化(白色、蓝色,灰色等)的氧化膜
层。该工艺克服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后处理封孔工艺复杂、成本高以及污染环境
等缺点。同时工艺稳定,大大简化了传统阳极氧化工序,适于工业化生产。可应
用于其他轻质合金如铝和钛等表面处理。目前可以在镁合金曲柄等零部件表面实
现有效微弧氧化,获得厚度为5〜40微米、致密均匀、完整、高耐蚀性的氧化膜。
应用领域
用微弧氧化技术对铝镁钛等轻质合金进行表面处理。
合作方式1口技术入股2口股权投入3口合作研发4口代理销售5■具体商谈
省院士联系
联系人045187010279邮箱87010266@163.com
办电话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
项目名称适用于北方农宅的太阳能综合利用
项目来源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所属领域1.□软件信息2.■高端装备制造3.生物技术4.口化工新材料
1.■发明专利
1.■中试阶段2.口实用新型专利
现处阶段2.口商品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3.□软件著作权
3.□产业化阶段4.□新药证书
5.□其它
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
为能够有效降低北方农宅采暖用煤量,以及明显改善室内外人居环境,基于
北方农宅建筑形式、农村居民生活模式、资源条件等因素,提出北方“零煤耗”
农宅这一理念,并基于此理念,开展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
北方农宅的太阳能综合热利用方案,即在农宅本体保温以及被动式太阳能热利用
的基础上,开发低成本、高效的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如此规避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农宅应用过程中的一系列弊病,同时改善太阳能利用过程中的经济性,为太阳
能在农村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技术基础。
技术情况
该空气集热系统的初投资约为热水系统的1/4左右,系统初投资低、运行费
用少、维护方便、不存在冬季冻结等问题,是符合我国北方农村居民生活模式和
经济条件的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其核心部件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可以实现模块化的
生产,为今后规模化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已经完成了该产品样机的
生产,具备了市场化推广的前景。
应用领域
北方农宅冬季采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居住住宅,以及部分多层公共建
筑。
合作方式1口技术入股2口技术转让3口合作研发4口代理销售5■面议
联系人2如045187010279邮箱87010266@163.com
办电话
3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
项目名称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项目来源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所属领域1.□软件信息2.■高端装备制造3.生物技术4.口化工新材料
1.■发明专利
1.口中试阶段2.口实用新型专利
现处阶段2.■商品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3.□软件著作权
3.□产业化阶段4.□新药证书
5.□其它
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
干燥作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广泛领域,同时也是我国的耗能大户之一,所用能
源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12%左右,干燥过程造成的污染又常常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重
要来源,因此干燥技术的节能与环保问题十分重要。同时,我国在空调、除湿、
供暖、水处理等领域能耗总量也非常巨大。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廉价、永不衰竭、
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在工农业干燥、除湿空调、海水淡化、建筑供暖等诸多
领域,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可以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
大多数工农产品、食品、化工原料及除湿空调领域,要求的干燥、再生等运
行温度一般不超过100度,正好与太阳能热利用领域中的中低温热利用相匹配。
为了推进太阳能在干燥领域的应用,本项目组开展了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及空气集
热系统的研究,以开发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高效低成本、阻力较小的太阳
能空气集热系统,以适应干燥系统需求,为太阳能空气热能系统利用和开发提供
装备开发、系统集成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技术情况
开发了基于真空管、平板等不同形式的空气集热器装备,掌握太阳能空气集
热器在干燥、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系统集成技术,属于成熟可推广技术领域。
应用领域
谷物、蔬菜、水果、中草药、木材、污泥等工农业干燥领域,除湿空调、海
水淡化等空气热能利用领域。
合作方式1口技术入股2口技术转让3口合作研发4口代理销售5■面议
省除十联系
联系人2如73045187010279邮箱87010266@163.com
办电话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
项目名称直线电机载运系统技术
项目来源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所属领域1.□软件信息2.■高端装备制造3.生物技术4.口化工新材料
1.■发明专利
1.■中试阶段2.口实用新型专利
现处阶段2.口商品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3.□软件著作权
3.□产业化阶段4.□新药证书
5.口其它
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
大功率直线电机驱动系统能够直接将电能转换成直线推力、形成高速直线运
动,是新兴载运工具系统极具竞争力的驱动系统装置,已在轨道交通运输领域的
应用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内外已在多条实际轨道交通项目上得到成功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作为可满足高速电磁弹射系统动力的应用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特别在飞行
器弹射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美国海军已正式将电磁弹射系统作为关键的舰载设
备之一,2011年6月在CVN-78“福特号”航母上安装了第一台直线电机电磁弹
射系统。本项目深入开展了直线电机在轨道交通和电磁弹射系统的应用研究。近
年来,随着电工所在大功率变流技术和装备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及直线电机技术
的不断进步,为直线驱动、电磁弹射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
技术情况
主要技术指标:
1、弹射系统:
1)弹射重量:不小于200kg,出口速度:35m/s,导轨长:10m;2)弹射间隔:
小于30分钟。弹射系统的电源可取自电力系统的公共供电网,也可采用车载供电
装置;3)弹射架可安置在运动车辆上,弹射总重不低于300kg;4)发射水平仰角
可调,初步12度;5)可以通过激光测速、电磁效应、或无速度传感器等相关技
术实现测速;6)根据需求,可满足制动减速或非减速弹出要求;7)电磁防护满
足距离电机绕组10厘米处的微电子设备要求,根据需求可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
可以进一步显著降低磁场强度;8)整套直线电机弹射系统采用车载安装,可满足
机动情况下的运行维护保养等要求。
2、轨道交通系统:
1)最高速度:不低于120km/h;2)最大加速度:1.2m/s2;3)最大制动减速
度:1.3m/s2;4)单辆车牵引功率:500kW"l.3MW;5)爬坡能力:不低于7%;6)
转弯半径:最小50米;7)运行噪音:同等条件下低于轻轨系统不小于5分贝;8)
系统效率:与轻轨系统相当。
应用领域
轨国父4乱、电磁弹密领域。
合作方式1■技术入股2口技术转让3口合作研发4口代理销售5口应用开发
省院士联系
联系人045187010279邮箱87010266@163.com
办电话
5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
项目名称电动汽车用高性能永磁电机/感应电机和驱动系统关键技术
项目来源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所属领域1.□软件信息2.■高端装备制造3.生物技术4.口化工新材料
1.■发明专利
1.口中试阶段2.口实用新型专利
现处阶段2.■商品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3.□软件著作权
3.□产业化阶段4.□新药证书
5.口其它
项目简介(7上品、成果等)
车用永在兹电机驱动系统和车用交流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应用于多种电动车型,
其中160kW高转矩密度/高功率密度的交流异步电机驱动系统首次服务于北京市
121路公交专二,自2005年6月始累计运行了16万公里,2008年8投入奥运中心
区中运行。i生期研制的纯电动轿车用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驱动系统较为综合地体
现了本技术白勺成果,主要技术指标与代表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机驱动系统水平
相当,处于B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情况
本项目书是出的电动汽车用高性能永磁电机和驱动系统关键技术针对车用永磁
电机及其驱4力系统的设计和控制难点,创新地提出基于设计平面理论的车用永磁
电机优化设]f方法,解决了以电机全功率/转速范围输出需求为目标、以供电电压
/电流为约束的车用永磁电机优化设计问题,开发了基于“设计平面”理论和频谱
分析理论的2E用永磁电机专用设计软件。提出了一种车用逆变器低感功率主回路
设计方法和•种高效水冷散热器设计方法,有效地用于高功率密度的车用控制器
设计。
应用领域
电动汽m口、船舶电力推进等现代交通领域。
1■技术入股2■技术转让3口合作研发4口代理销售5口提供部件材
合作方式
料
省院士联系
联系人045187010279邮箱87010266@163.com
办电话
6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成果选编
项目名称采用回路热管技术的输变电设备用新型高效换热器
项目来源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所属领域1.□软件信息2.■口高端装备制造3.生物技术4.口化工新材料
1.■发明专利
1.口中试阶段2.口实用新型专利
现处阶段2.■商品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3.口软件著作权
3.□产业化阶段4.□新药证书
5.口其它
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
采用回路热管技术的新型高效换热器技术,打破了传统输变电设备冷却技术
的比热换热原理,研发出采用不燃、高绝缘强度的氟碳介质进行自然循环相变换
热的换热器,有效地解决了上述散热、噪音、泄漏等问题,有以下儿个重要特点:
1)换热器中氟碳介质蒸发侧的换热系数可达几百到几千W/m2K,大大提高了
换热效率,减小了冷却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成本;
2)冷却系统在运行中呈自然循环方式,不需要泵,极大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并降低了噪音,从根本解决了噪音扰民的问题;
3)换热器运行压力低,工作气压相对水冷却器的水压减小了一个数量级,
降低了对冷却器机械强度和密封的要求,也减小了泄漏的原动力。
4)因氟碳介质的电绝缘水平高,即使出现泄漏,漏入并混合进变压器油中
也不会造成变压器的绝缘事故。
5)可实现移位换热。采用热管技术的新型高效换热器技术是一种二级冷却
方式,能有效地将热能通过氟碳介质的相变从地下热源转移至地面上来,或从A
处转移至B处,实现移位换热输变电设备和系统的紧凑设计和高效运行提供条件。
6)换热器结构多样化、个性化设计,可因地制宜,根据设备类型、结构和
安装环境等因素设计最优的冷却系统工作方式。
采用回路热管技术的新型高效换热器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输配电
设备冷却技术的缺陷,尤其适合城市中心变电站和地下变电站的运行需要,具有
广阔的推广前景。
技术情况
目前已完成20kW的换热器样机研制,并通过了试验验证。下一步将进行产品
的系列化和产业化工作。
应用领域
适用于对输配电设备运行环境和性能要求复杂、苛刻的场合,尤其适合城市
中心变电站本口地下变电站的运仃需要。
合作方式1口技术入股2■技术转让3■合作研发4口代理销售5口其它
省院士联系
联系人045187010279邮箱87010266@163,com
办电话
7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成果选编
项目名称高速电机
项目来源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所属领域1.□软件信息2.■高端装备制造3.□生物技术4.口化工新材料
1.■发明专利
1.■中试阶段2.口实用新型专利
现处阶段2.口商品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3.□软件著作权
3.口产业化阶段4.□新药证书
5.口其它
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
越来越多的高速机械设备被开发并投入使用,例如:高速泵、高速风机、高
速离心机、高速压缩机、高速气轮机、飞轮储能设备等,这些设备的额定运转速
度还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为了将电机同这些高速机械相连接,传统的方法是在电
机和高速机械之间安装一套齿轮变速装置。采用高速电机将使整个高速机械设备
的成本降低,体积减小,重量减轻、极限转速提高,能耗减小、效率提高,噪声
污染降低、维护方便、使用寿命增长。
技术情况
针对高速电机在电磁设计和参数计算、机械结构和设计、涡流损耗、发热及
散热等方面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研究基础上,研制了多
种不同容量的高速电动机。设计制造的22和37千瓦高速电动机,其机座号为132
和160,比常规两极电机降低了两个机座号,体积和重量比同容量的常规两极电动
机分别减少了37%和46%,而且样机的效率达到了91%,功率因数达到了0.9,绕
组温升不大于67ko其中"GSB160L-2型高速高效节能电动机”已经通过省级新
产品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产品采用了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克服了
高速电机的离心力大,温升高,可靠性差等问题,实现了电机的大功率、高转速、
低损耗;采用铝铜复合结构鼠笼转子,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减小了整机体积和
重量。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实验室研究,具备针对具体驱动设备进行产品设计和中
试的能力。
用
①速电动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高速泵的驱动、高速风机的驱动、高速离心机的驱动、高速压缩机的驱
动、机床主轴驱动系统、电动车辆及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等。
②速发电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作为中频(例如400赫兹)发电机,直接供给中频用电设备;直接与高
速原动机相连,发出较高频率的电流,经整流后给电池充电或逆变后作为工
频电源;混合动力车辆及飞轮储能系统等。
合作方式1口技术入股2■技术转让3■合作研发4口代理销售5口其它
省院士联系
联系人045187010279邮箱87010266@163.com
办电话
8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
项目名称金属材料深冷处理装备
项目来源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所属领域1.□软件信息2.■高端装备制造3.生物技术4.口化工新材料
1.■发明专利
1.口中试阶段2.口实用新型专利
现处阶段2.口商品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3.□软件著作权
3.■产业化阶段4.□新药证书
5.口其它
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
深冷处理是将被处理工件置于特定的、可控的低温环境中,使材料的微观组
织结构产生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或改善材料性能的一种新技术。被处理材料在低
温环境下由于微观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在宏观上表现为材料的耐磨性,尺寸稳
定性,抗拉强度,残余应力等方面的提高。深冷处理技术的出现为低温学在工业
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开辟了又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
技术情况
本项目研制的深冷处理设备,采用最新的加热技术、控温技术和液氮分散技
术,使产品的程控升温、恒温、降温各过程均匀稳定。深冷箱最低工作温度为
-196°C,最高工作温度200℃,温度偏差为±2℃以内,升、降温速率为1〜10℃
/min,不仅可调节还可以自动控制。
1)整个箱体由双层不锈钢板制成;箱体内外不锈钢板为SUS304不锈钢;
2)能有效阻断箱体内外冷热交换,保温性能好;
3)箱体与箱盖间加装密封条及特制的门扣,能确保完全密封和可靠的锁紧;
4)箱体底部装有脚轮,方便设备的移动;
5)配备电气互锁及报警装置,确保使用安全;
6)控制方式灵活可选:人工智能控制或计算机远程控制;计算机控制同时可
以实现中央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完成深冷箱温度的实时数据采集、显示、记录
并对人工智能控制仪进行运算、控制输出、曲线绘制、数据库保存、查询等功能,
具有控制和检测双重作用;
7)人性化的微机操作界面,方便用户使用;
8)液氮罐与深冷设备连接采用不锈钢真空绝热软管,将液氮损耗降为降为最
低。
应用领域
材料深冷处理。
合作方式1口技术入股2■技术转让3■合作研发4■代理销售5口应用开发
省院士联系
联系人045187010279邮箱87010266@163.com
办电话
9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
项目名称微创性肿瘤全身热疗设备的开发
项目来源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所属领域1.□软件信息2.■高端装备制造3.生物技术4口化工新材料
1.■发明专利
1.■中试阶段2.口实用新型专利
现处阶段2.口商品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3.□软件著作权
3.□产业化阶段4.□新药证书
5.口其它
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
通过高温杀灭癌变组织是继放疗、化疗之后的又一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因
具有创伤及副作用小等特点,在肿瘤临床领域内有“绿色疗法”之誉。现今虽已
开发出针对浅表、腔道和组织间等的各种肿瘤热疗机,但它们大多面向局部加热
的需求而研制。而对于肿瘤细胞已扩散至全身的情况,局部热疗很难奏效。
针对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肿瘤,单纯依靠局部加热治疗效果不甚有效,所以
目前全身化疗尚属常规选择,但化疗由于对人体伤害性极大;放疗也不适宜于全
身治疗。因此,副作用极小的全身肿瘤热疗正逐步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临床上逐
步推广开来。但因受技术措施、设备价格及监测技术等的限制,现有的全身热疗
设备的临床使用效果仍差强人意。主要问题在于:机体达到理想治疗温度所需时
间较长(如5小时以上),且不易维持温度和控制加热时间,体表和深部温度不一,
治疗期间麻醉管理、输液、取血等处置不易顺利进行;而采用股动脉和股静脉体
外循环加热的手术过程一般较为复杂,创伤大,有一定危险性,存在安全隐患。
这些因素限制了全身热疗方法在肿瘤临床方面的作为。
目前,国内外在此类仪器的研制开发上均存在很大空白,作为一种新型医疗
设备,市场对其需求旺盛而迫切。本项目可望在1-2年内完成从样机到产品的过
渡,并在短期实现成果的转化,在近期内即可产生经济效益。
技术情况
首次提出血管内加热实现全身热疗的概念,以微创方式将微细加热探针(或
称天线)介入到股动脉或股静脉大血管内,对流经周围的血液直接进行加热,再
借助于这些血液的流动将热量迅速传遍全身各部位组织,从而实现高效且安全得
多肿瘤全身热疗手术。调研国内外文献及专利申请情况表明,该方法的建立填补
了相应技术空白,在显著提升人体升温性能,降低治疗成本,并在减轻创伤性方
面体现出明显优势。
本设备在升温速率上超越于国内外现有设备,而创伤性很低。还增设数字化
影像测温仪器,以确保加热进程的精确化。同时,也拟配备治疗计划模拟软件等
功能。
应用领域
肿瘤治疗。
合作方式1■技术入股2■技术转让3■合作研发4口代理销售5口其它
省院士联系
联系人045187010279邮箱87010266@163.com
办电话
10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
项目名称红外成像实现肿瘤无损诊断及大规模筛查的软硬件装备技术
项目来源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所属领域1.□软件信息2.■高端装备制造3.生物技术4.口化工新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图书馆装修项目解除合同
- 智能家居居间合同示例范本
- 电子商务的社交化与分享经济
-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护理
- 化工品仓储运输安全协议
- 教育销售员工培训
- 家具定制采购合同
- 2024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湖南曙光科技技工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卫生技术学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仓储设备操作安全操作培训
- 上海电机学院计算机C语言专升本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公开课:大班语言《相反国》课件(优化版)
- 2023年宁波房地产市场年度报告
- 员工身心健康情况排查表
- 模拟小法庭剧本-校园欺凌
-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评价细则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双语电影台词
- 10以内数字的分解和组成
- 课堂教学技能讲座课件汇编
- 湖北2022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北省分行社会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