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7页(共47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生物沪科版(2020)高一同步经典题精练之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与性别相关联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5•郑州模拟)果蝇的卷翅和直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Ⅱ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卷翅为显性。Aa雄性经辐射诱变后与aa雌性杂交,后代中Aa的雄性再与aa雌性果蝇单对杂交,其中一个杂交的后代性状统计如下。根据上述条件,判断最有可能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变异()性状性别数量卷翅雄性146直翅雄性0卷翅雌性0直翅雌性163A.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缺失了a基因片段 B.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Y染色体上 C.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X染色体上 D.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Ⅲ号染色体上2.(2025•浙江)调查发现,中国男性群体的红绿色盲率接近7%,女性群体约为0.5%。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是()A.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3.(2024秋•邯郸期末)人类Y染色体上存在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睾丸决定因子基因),SRY基因的存在对男性特征的维持至关重要,但在人群中也存在一些XX染色体男性和XY染色体女性,其性染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Y染色体上SRY基因控制合成的物质可能与促进原始性腺向睾丸的分化有关 B.XX染色体男性的出现是因为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中X、Y染色体的片段互换,产生了X染色体上含SRY基因的精子,该精子参与了受精 C.XY染色体女性的出现是因为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产生了Y染色体上不含SRY基因的精子,该精子参与了受精 D.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和XYY的个体均含有Y染色体,一般均表现为男性4.(2024秋•武汉期末)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如图是其中部分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据杂交一可判断红、白眼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B.据杂交一可判断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 C.据杂交二结果可以证明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若红、白眼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述结果依然成立5.(2024秋•阳江期末)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红绿色盲家系并据此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由于Ⅰ代个体去世,图中Ⅰ1﹣Ⅰ4的患病情况未知,基因型无法检测。不考虑突变,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Ⅰ1和Ⅰ2均含有红绿色盲基因,且Ⅰ2患有红绿色盲 B.Ⅰ1和Ⅱ4的红绿色盲基因均来自母亲 C.Ⅱ2不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Ⅱ3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 D.Ⅱ2和Ⅱ3生育的后代中女孩不可能患病,男孩患病的概率为6.(2024秋•广东期末)摩尔根的学生重复了白眼雌蝇(XwXw)和红眼雄蝇(XWY)的杂交实验,发现后代有占比约的例外:红眼雄蝇和白眼雌蝇。果蝇性染色体组成XXY为雌性(可育),XO为雄性(不育)。下列关于该例外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A.子代白眼雌蝇可能由母本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造成 B.子代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wXwY,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WO C.子代红眼雄蝇最有可能是由母本减数分裂时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 D.子代白眼雌蝇与亲本红眼雄蝇交配可产生一定比例的白眼雌蝇7.(2025•浙江模拟)已知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昆虫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这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只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个体与一只正常翅红眼雌性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其比例见下表。该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符合上述杂交结果的合理假设还有几种()表现型正常翅红眼正常翅朱红眼残翅红眼残翅朱红眼比例A.1种 B.3种 C.5种 D.7种8.(2024秋•朝阳区期末)家蚕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称为皮肤油性。研究者用油蚕品系与普通皮肤品系杂交,结果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杂交组合F1F2普通,♀普通,♂油性,♀油性,♂普通,♀普通,♂油性,♀油性,♂普通蚕♀×油蚕301421350295300275281A.家蚕皮肤油性和普通由1对基因控制 B.家蚕皮肤油性性状由Z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C.用“普通蚕♀×油蚕♂”可在子代幼虫期据皮肤性状筛选雄蚕 D.F2中普通皮肤的雌雄蚕相互交配,子代中油蚕均为雄性9.(2024秋•重庆期末)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DNA单链进行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待测DNA进行定性、定量或相对定位分析的方法。雄蝴蝶体细胞中等位基因A和a被标记为黄色,B和b被标记为红色,A、a与B、b都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和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Z染色体是其载体 B.一次FISH难以对Z染色体上DNA的所有碱基序列进行测定 C.FISH技术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 D.不考虑变异,1个雌蝴蝶体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4个红色荧光点10.(2025•1月份模拟)生物学研究中蕴含着宝贵的科学思路和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可用于探究细胞核的功能 B.X射线提高果蝇突变率的原理研究为航天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C.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和DNA复制方式的解释都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D.在暗室中饲养果蝇希望获得眼睛退化个体的思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11.(2024•张家口三模)桑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性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结圆形茧(A)对结椭圆形茧(a)为显性,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体色正常(B)对体色油质透明(b)为显性,基因B/b位于图示Ⅰ2区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在研究桑蚕的基因组时,共需测定29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B.若两桑蚕杂交后代中结椭圆形茧体色油质透明的雄蚕比例为,则亲代基因型为AaZBZb、AaZbW C.体色正常雌蚕和体色油质透明雄蚕杂交,可通过体色判断子代的性别 D.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特点上相同12.(2024•江西模拟)某种鸟(ZW型)的羽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E+控制红色,基因E控制蓝色,基因e控制灰色。研究人员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并得到结果如下。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变异因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亲代F1一蓝色羽♂×红色羽♀红色羽♂:蓝色羽♀=1:1二灰色羽♂×蓝色羽♀蓝色羽♂:灰色羽♀=1:1三灰色羽♂×红色羽♀红色羽♂:灰色羽♀=1:1A.根据三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为基因E+>E>e B.第二组实验中,F1个体的基因型为ZEZe和ZeW C.若第二组的全部F1个体自由交配,Ze的基因频率为50% D.若第三组F1红色羽与第一组F1蓝色羽杂交,则后代红色羽:蓝色羽:灰色羽=2:1:1二.解答题(共3小题)13.(2024秋•苏州期末)科学家在果蝇遗传学研究中得到裂翅突变体品系,裂翅基因用A或a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为研究其遗传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如下表所示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1)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分析,裂翅突变是发生于(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填“显性”或“隐性”)突变。(2)实验一和实验二的亲本中的裂翅果蝇自繁(同种基因型雌雄果蝇交配),获得实验三所示结果。研究发现裂翅基因纯合时致死,且另有隐性致死基因b与其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请在答题卡相应的图中标注它们的相对位置:。若该裂翅果蝇不断自繁,则子代裂翅基因的频率将(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3)若用实验一的F1个体进行自繁,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4)欲检测某野生型果蝇该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翅的隐性突变基因d,用实验一亲本中的裂翅果蝇进行实验四(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染色体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①F2的表型及比例为,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该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翅的隐性突变基因d。②F2的表型及比例为,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该染色体上无决定新性状翅的隐性突变基因d。14.(2024秋•张家口期末)某昆虫(2n=18)的红眼和紫眼为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研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X、Y染色体),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所示:实验一:红眼♀×紫眼→红眼(♀)实验二:紫眼♀×红眼→红眼(♀)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为。分析实验结果推测,基因A/a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为了进一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选择个体杂交。(2)若实验证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对基因是否位于3号染色体,研究人员选择3﹣三体(3号染色体多一条)昆虫进一步实验,实验结果如下所示:三体昆虫进行减数分裂时,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得到F1后,还应选择昆虫进行交配,若实验结果为,则说明A/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若实验结果为,则说明A/a基因不位于3号染色体。(3)该昆虫野生型个体为正常翅,其两个单基因突变体均为短翅,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组合亲代F1表型及比例组合1突变体1×野生型正常翅组合2突变体2×野生型正常翅组合3突变体1×突变体2正常翅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两突变体均为(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且两个突变体的短翅基因互为(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组合3的正常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不考虑互换),子代表型及比例为。15.(2025•湖南开学)若果蝇眼睛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将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眼,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F1中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为雌果蝇中野生型眼:朱红眼=1:1,雄果蝇中朱红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不考虑突变及X、Y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写出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2)F2中野生型雌果蝇的基因型是;F2的雄果蝇中朱红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生物沪科版(2020)高一同步经典题精练之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与性别相关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BCCACCDDDD题号12答案C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5•郑州模拟)果蝇的卷翅和直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Ⅱ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卷翅为显性。Aa雄性经辐射诱变后与aa雌性杂交,后代中Aa的雄性再与aa雌性果蝇单对杂交,其中一个杂交的后代性状统计如下。根据上述条件,判断最有可能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变异()性状性别数量卷翅雄性146直翅雄性0卷翅雌性0直翅雌性163A.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缺失了a基因片段 B.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Y染色体上 C.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X染色体上 D.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Ⅲ号染色体上【考点】伴性遗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专题】正推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易位是指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缺失是指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重复是指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是指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解答】解:表格中子代出现雌雄个体性状差异,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最可能与性染色体相关联,根据卷翅为显性,子代雄性均为卷翅,可知亲本控制卷翅的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Y染色体上,即Aa雄性经辐射诱变后变为aOXYA,与aaXX雌性杂交,子代Aa的雄性(aOXYA)再与aaXX雌性果蝇单对杂交,子代雄性为aaXYA或aOXYA,雌性为aaXX或aOXX,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25•浙江)调查发现,中国男性群体的红绿色盲率接近7%,女性群体约为0.5%。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是()A.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人类遗传病;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发病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解答】解: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3.(2024秋•邯郸期末)人类Y染色体上存在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睾丸决定因子基因),SRY基因的存在对男性特征的维持至关重要,但在人群中也存在一些XX染色体男性和XY染色体女性,其性染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Y染色体上SRY基因控制合成的物质可能与促进原始性腺向睾丸的分化有关 B.XX染色体男性的出现是因为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中X、Y染色体的片段互换,产生了X染色体上含SRY基因的精子,该精子参与了受精 C.XY染色体女性的出现是因为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产生了Y染色体上不含SRY基因的精子,该精子参与了受精 D.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和XYY的个体均含有Y染色体,一般均表现为男性【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模式图;伴性遗传;解决问题能力.【答案】C【分析】正常情况下,只有具有Y染色体的受精卵才能发育为男性,即性别决定基因(SRY)存在于Y染色体上.而人类中发现有XX男性、XY女性、XO女性,有可能发生了X和Y染色体上的片段的转移,导致SRY转移到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丢失该基因,这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解答】解:A、SRY基因的存在对男性特征的维持至关重要,故Y染色体上SRY基因控制合成的睾丸决定因子可能与促进原始性腺向睾丸的分化有关,A正确;B、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男性特异区(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故XX染色体男性出现的原因是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含SRY基因的片段移接到X染色体上,导致产生了X染色体上含SRY基因的精子,B正确;C、XY染色体女性出现的原因是其父亲初级精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上含SRY基因的片段缺失,导致产生了Y染色体上不含SRY基因的精子,该精子参与受精、发育后形成了XY染色体女性,C错误;D、含有SRY基因时,个体即表现为男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和XYY的个体因均具有Y染色体(其上带有SRY基因),故其性别一般为男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2024秋•武汉期末)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如图是其中部分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据杂交一可判断红、白眼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B.据杂交一可判断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 C.据杂交二结果可以证明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若红、白眼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述结果依然成立【考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摩尔根用纯合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得到F1均为红眼,F1雌雄个体杂交,F2雌蝇均为红眼,雄蝇中红眼与白眼各占。【解答】解:A、根据杂交实验一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红、白眼基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B、F2中只有雄性有白眼,可知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C、杂交二白眼雄蝇与F1红眼雌蝇杂交,由于子代中没有分别统计雌蝇和雄蝇的性状以及比例,无法证明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C错误;D、红、白眼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若用A/a表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a,F1为XAXa、XAYa,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且白眼全为雄性,杂交二中亲本为XaYa×XAXa,子代中红眼:白眼也为1:1,因此若红、白眼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述结果依然成立,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伴性遗传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异常情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5.(2024秋•阳江期末)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红绿色盲家系并据此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由于Ⅰ代个体去世,图中Ⅰ1﹣Ⅰ4的患病情况未知,基因型无法检测。不考虑突变,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Ⅰ1和Ⅰ2均含有红绿色盲基因,且Ⅰ2患有红绿色盲 B.Ⅰ1和Ⅱ4的红绿色盲基因均来自母亲 C.Ⅱ2不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Ⅱ3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 D.Ⅱ2和Ⅱ3生育的后代中女孩不可能患病,男孩患病的概率为【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解答】解:A、根据色盲遗传特点,女性色盲的父母亲均含有红绿色盲基因,且其父亲Ⅰ2患有红绿色盲,A正确;B、Ⅰ1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父亲或母亲,B错误;C、男性正常Ⅱ2不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Ⅱ4为男性色盲,其母亲含有色盲基因,父亲情况未知,Ⅱ3可能不含色盲基因,C错误;D、Ⅰ2患有红绿色盲,男性色盲生育的后代中女孩可能患病,男性正常Ⅱ2与Ⅱ3生育的后代中女孩不可能患病,由于Ⅱ3基因型未知,不能得出后代男孩患病的概率,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6.(2024秋•广东期末)摩尔根的学生重复了白眼雌蝇(XwXw)和红眼雄蝇(XWY)的杂交实验,发现后代有占比约的例外:红眼雄蝇和白眼雌蝇。果蝇性染色体组成XXY为雌性(可育),XO为雄性(不育)。下列关于该例外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A.子代白眼雌蝇可能由母本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造成 B.子代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wXwY,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WO C.子代红眼雄蝇最有可能是由母本减数分裂时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 D.子代白眼雌蝇与亲本红眼雄蝇交配可产生一定比例的白眼雌蝇【考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白眼雌蝇(XwXw)和红眼雄蝇(XWY)的杂交后代为XwY和XWXw。【解答】解:A、母本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产生XwXw卵细胞,与含Y精子结合能形成XwXwY的子代白眼雌蝇,A正确;B、子代白眼雌蝇是由XwXw卵细胞和含Y精子结合形成,基因型为XwXwY;红眼雄蝇是由含XW精子和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基因型为XWO,B正确;C、子代红眼雄蝇XWO是母本减数分裂异常产生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W精子结合导致,并非基因突变,C错误;D、子代白眼雌蝇XwXwY能产生多种配子,与亲本红眼雄蝇XWY交配可产生一定比例白眼雌蝇,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伴性遗传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异常情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7.(2025•浙江模拟)已知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昆虫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这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只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个体与一只正常翅红眼雌性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其比例见下表。该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符合上述杂交结果的合理假设还有几种()表现型正常翅红眼正常翅朱红眼残翅红眼残翅朱红眼比例A.1种 B.3种 C.5种 D.7种【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1、由题意知,该昆虫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表格:关于翅形:子代正常翅:残翅=3:1,说明正常翅为显性性状,红眼:朱红眼=1:1。【解答】解:根据该同学的假设,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基因型为AaXBXb,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Y,除该种假设外,符合上述杂交结果的合理假设还有5种:①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则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②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朱红眼为显性,则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③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朱红眼为显性,则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Y,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Xb;④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则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Y,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⑤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朱红眼为显性,则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Y,正常翅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2024秋•朝阳区期末)家蚕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称为皮肤油性。研究者用油蚕品系与普通皮肤品系杂交,结果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杂交组合F1F2普通,♀普通,♂油性,♀油性,♂普通,♀普通,♂油性,♀油性,♂普通蚕♀×油蚕301421350295300275281A.家蚕皮肤油性和普通由1对基因控制 B.家蚕皮肤油性性状由Z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C.用“普通蚕♀×油蚕♂”可在子代幼虫期据皮肤性状筛选雄蚕 D.F2中普通皮肤的雌雄蚕相互交配,子代中油蚕均为雄性【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则雌性基因组成为ZW型,雄性基因组成为ZZ型。因多只普通蚕♀(ZW)与多只油蚕♂(ZZ)进行多组杂交实验,每组杂交产生的F1中均有普通雄蚕和油性雌蚕,则可推知亲代基因型分别为(雌)ZBW、(雄)ZbZb。【解答】解:A、题意显示,普通蚕♀×油蚕♂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普通雄蚕和油性雌蚕的比例约为1:1,表现为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因而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ZBW、ZbZb,即家蚕皮肤油性和普通由1对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B、普通蚕♀×油蚕♂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普通雄蚕和油性雌蚕的比例约为1: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ZBW、ZbZb,说明家蚕皮肤油性性状由Z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B正确;C、用“普通蚕♀(ZBW)×油蚕♂(ZbZb)”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油蚕雄(ZbW)、普通蚕♂(ZBZb),显然在子代幼虫期据皮肤性状筛选雄蚕,C正确;D、结合C项可知,F1中的基因型为ZbW、ZBZb,F2中普通皮肤的雌雄蚕的基因型为ZBZb、ZBW,则二者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油蚕均为雌性(ZbW),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2024秋•重庆期末)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DNA单链进行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待测DNA进行定性、定量或相对定位分析的方法。雄蝴蝶体细胞中等位基因A和a被标记为黄色,B和b被标记为红色,A、a与B、b都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和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Z染色体是其载体 B.一次FISH难以对Z染色体上DNA的所有碱基序列进行测定 C.FISH技术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 D.不考虑变异,1个雌蝴蝶体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4个红色荧光点【考点】伴性遗传;基因与DNA的关系.【专题】正推法;基因;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1、通常情况下,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真核细胞中,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2、DNA片段与DNA单链进行杂交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蝴蝶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蝴蝶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解答】解:A、对于蝴蝶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和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因此Z染色体是它们的载体,A正确;B、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DNA单链进行杂交,由此可见,一次FISH难以对Z染色体上DNA的所有碱基序列进行测定,B正确;C、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DNA单链进行杂交,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C正确;D、B、b(B和b被标记为红色)位于Z染色体上,而雌蝴蝶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因此不考虑变异,1个雌蝴蝶体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2个红色荧光点,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常见的性别决定方式;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能正确分析题文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10.(2025•1月份模拟)生物学研究中蕴含着宝贵的科学思路和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可用于探究细胞核的功能 B.X射线提高果蝇突变率的原理研究为航天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C.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和DNA复制方式的解释都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D.在暗室中饲养果蝇希望获得眼睛退化个体的思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考点】伴性遗传;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诱变育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教材经典实验;正推法;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答案】D【分析】艾弗里在探索肺炎双球菌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很好地设计了“加法”实验和“减法”实验:1、在“加法”实验中,艾弗里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了分离提纯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蛋白质等物质,结果,只在加入DNA的培养基上出现了S型肺炎双球菌,说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2、在“加法”实验之后,艾弗里又设计了“减法”实验,他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分离提纯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之外,还同时加入了DNA水解酶,结果培养基上没有出现S型肺炎双球菌。【解答】解:A、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可用于探究细胞核的功能,例如将蝾螈受精卵横缢为有细胞核的一半和无细胞核的一半,A正确;B、X射线提高果蝇突变率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该研究为航天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持,即航天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C、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和DNA复制方式的解释均使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C正确;D、在暗室中饲养果蝇希望获得眼睛退化个体的思路符合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多个基础实验或经典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思路和结论,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11.(2024•张家口三模)桑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性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结圆形茧(A)对结椭圆形茧(a)为显性,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体色正常(B)对体色油质透明(b)为显性,基因B/b位于图示Ⅰ2区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在研究桑蚕的基因组时,共需测定29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B.若两桑蚕杂交后代中结椭圆形茧体色油质透明的雄蚕比例为,则亲代基因型为AaZBZb、AaZbW C.体色正常雌蚕和体色油质透明雄蚕杂交,可通过体色判断子代的性别 D.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特点上相同【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图中非同源区段Ⅰ1上的基因为伴W染色体遗传,非同源区段Ⅰ2上的基因为伴Z染色体遗传。【解答】解:A、桑蚕有27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ZW,因此在研究桑蚕的基因组时,共需测定27+ZW共29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A正确;B、若两桑蚕杂交后代中结椭圆形茧体色油质透明的雄蚕比例为,即后代中aaZbZb的占比为,也就是后代中aa、ZbZb的占比均为,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ZBZb、AaZbW,B正确;C、体色正常雌蚕ZBW和体色油质透明雄蚕ZbZb杂交,后代雌蚕均为ZbW体色油质透明、雄蚕均为ZBZb体色正常,可通过体色判断子代的性别,C正确;D、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如雌性的Z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来自父本、只能传递给雄性后代,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特点上不同,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12.(2024•江西模拟)某种鸟(ZW型)的羽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E+控制红色,基因E控制蓝色,基因e控制灰色。研究人员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并得到结果如下。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变异因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亲代F1一蓝色羽♂×红色羽♀红色羽♂:蓝色羽♀=1:1二灰色羽♂×蓝色羽♀蓝色羽♂:灰色羽♀=1:1三灰色羽♂×红色羽♀红色羽♂:灰色羽♀=1:1A.根据三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为基因E+>E>e B.第二组实验中,F1个体的基因型为ZEZe和ZeW C.若第二组的全部F1个体自由交配,Ze的基因频率为50% D.若第三组F1红色羽与第一组F1蓝色羽杂交,则后代红色羽:蓝色羽:灰色羽=2:1:1【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为ZZ,雌性为ZW,鸟的羽色由Z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答】解:A、根据第一组可以判断基因E+>E,根据第二组可以判断基因E>e,根据第三组可以判断基因E+>e,因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为基因E+>E>e,A正确;B、第二组实验中亲代基因型为ZeZe和ZEW,F1个体的基因型为ZEZe和ZeW,B正确;C、若第二组全部F1个体自由交配,则Ze的基因频率为,C错误;D、第三组F1红色羽♂与第一组子代蓝色羽♀杂交,即ZE+Ze×ZEW,后代红色羽:蓝色羽:灰色羽=2:1:1,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二.解答题(共3小题)13.(2024秋•苏州期末)科学家在果蝇遗传学研究中得到裂翅突变体品系,裂翅基因用A或a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为研究其遗传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如下表所示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1)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分析,裂翅突变是发生于常(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显(填“显性”或“隐性”)突变。(2)实验一和实验二的亲本中的裂翅果蝇自繁(同种基因型雌雄果蝇交配),获得实验三所示结果。研究发现裂翅基因纯合时致死,且另有隐性致死基因b与其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请在答题卡相应的图中标注它们的相对位置:。若该裂翅果蝇不断自繁,则子代裂翅基因的频率将不变(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3)若用实验一的F1个体进行自繁,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裂翅:野生型=1:2。(4)欲检测某野生型果蝇该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翅的隐性突变基因d,用实验一亲本中的裂翅果蝇进行实验四(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染色体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①F2的表型及比例为裂翅:野生型:新性状翅=4:1:1,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该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翅的隐性突变基因d。②F2的表型及比例为裂翅:野生型=2:1,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该染色体上无决定新性状翅的隐性突变基因d。【考点】伴性遗传.【专题】实验性简答题;伴性遗传;实验探究能力.【答案】(1)常显(2)不变(3)裂翅:野生型=1:2(4)裂翅:野生型:新性状翅=4:1:1裂翅:野生型=2:1【分析】1、自由组合规律是现代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之一。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是指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应当说明的是,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不矛盾,它们是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的遗传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是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向后代传递的,而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则是按照连锁和交换。【解答】解:(1)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无论亲本是裂翅♀×野生型♂还是野生型♀×裂翅♂,F1中裂翅和野生型的性状在雌雄果蝇中都有出现,且比例接近1:1,这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无关,所以裂翅突变是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亲本为裂翅和野生型杂交,F1中出现了裂翅和野生型两种性状,且裂翅果蝇数量与野生型果蝇数量接近,由此可推断裂翅为显性性状,野生型为隐性性状,即裂翅突变是显性突变。(2)已知裂翅基因纯合时致死,且另有隐性致死基因b与其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裂翅果蝇自繁,子代只有裂翅类型,推测裂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b,因此它们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可以表示为:;该裂翅果蝇自交,产生的配子为A+和+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Bb:++bb=1:2:1,由于AA++和++bb致死,所以存活个体只有A+/+b,裂翅基因A和+的频率始终为,即子代裂翅基因的频率不变。(3)实验一亲本裂翅(为方便分析,记作AB/+b)×野生型(+B/+B)杂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B:+b/+B=1:1。F1个体自繁:AB/+B自交,由于AA致死,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B/+B:+B/+B=2:1;+b/+B自交后代+b/+B:+B/+B=2:1,均表现为野生型,综合考虑,F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裂翅:野生型=1:2。(4)实验一亲本中的裂翅果蝇基因型为ABD/+bD,待测野生型果蝇若有决定新性状翅的隐性突变基因d,则其基因型为+BD/+Bd,杂交后,选出裂翅果蝇ABD/+BD、ABD/+Bd自交,AA致死,子代裂翅占,野生型占,,新性状翅占,即裂翅:野生型:新性状翅=4:1:1;若待测野生型果蝇无决定新性状翅的隐性突变基因d,则其基因型为+BD/+BD,杂交后选出裂翅果蝇ABD/+BD自交,F2中裂翅占,野生型占,所以F2的表型及比例为裂翅:野生型=2:1。故答案为:(1)常显(2)不变(3)裂翅:野生型=1:2(4)裂翅:野生型:新性状翅=4:1:1裂翅:野生型=2:1【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2024秋•张家口期末)某昆虫(2n=18)的红眼和紫眼为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研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X、Y染色体),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所示:实验一:红眼♀×紫眼→红眼(♀)实验二:紫眼♀×红眼→红眼(♀)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为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或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分析实验结果推测,基因A/a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为了进一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选择F1雌雄个体杂交。(2)若实验证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对基因是否位于3号染色体,研究人员选择3﹣三体(3号染色体多一条)昆虫进一步实验,实验结果如下所示:三体昆虫进行减数分裂时,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8或20,得到F1后,还应选择F1中三体昆虫与紫眼昆虫进行交配,若实验结果为红眼:紫眼=5:1,则说明A/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若实验结果为红眼:紫眼=1:1,则说明A/a基因不位于3号染色体。(3)该昆虫野生型个体为正常翅,其两个单基因突变体均为短翅,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组合亲代F1表型及比例组合1突变体1×野生型正常翅组合2突变体2×野生型正常翅组合3突变体1×突变体2正常翅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两突变体均为隐性(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且两个突变体的短翅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组合3的正常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不考虑互换),子代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翅:短翅=1:1或正常翅:短翅=9:7。【考点】伴性遗传.【专题】实验性简答题;伴性遗传;实验探究能力.【答案】(1)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或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XY染色体同源区段F1雌雄(2)18或20F1中三体昆虫与紫眼红眼:紫眼=5:1红眼:紫眼=1:1(3)隐性非等位基因正常翅:短翅=1:1或正常翅:短翅=9:7【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解答】解:(1)基因A与a为等位基因,两者的根本区别为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或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由实验一、二可知,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基因A/a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F1全部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一、二中F1的基因型都是Aa,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无论雌雄,红眼:白眼都是3:1;若位于XY同源区段,实验一中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a,F1基因型为XAXa、XAYa,F1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1:1,但白眼全为雄性,实验二中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A,F1基因型为XAXa、XaYA,F1相互交配,F2雌性中红眼:白眼=1:1,雄性全为红眼,因此为了进一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选择F1雌雄个体杂交。(2)某昆虫中染色体数目2n=18,若为三体昆虫,则染色体为19条,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得两个子细胞,一个含有9条染色体,一个含有10条染色体,因此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8或20条;若A/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则亲本为aa×AAA,F1的基因型为Aa、AAa,可选取F1中三体昆虫与紫眼aa昆虫进行交配,AAa昆虫可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A:Aa:A:a=1:2:2:1,则子代中红眼:紫眼=5:1;若A/a基因不位于3号染色体,则亲本为aa×AA,F1的基因型为Aa,则子代中红眼:紫眼=1:1。综上所述可知,若实验结果为红眼:紫眼=5:1,则说明A/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若实验结果红眼:紫眼=1:1,则说明A/a基因不位于3号染色体。(3)该昆虫野生型个体为正常翅,其两个单基因突变体均为短翅,两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都是正常翅,说明两突变体均为隐性突变。且两个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翅,说明两个突变体的短翅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但两对基因的位置不确定,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组合3的正常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翅:短翅=1:1;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组合3的正常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翅:短翅=9:7。故答案为:(1)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或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XY染色体同源区段F1雌雄(2)18或20F1中三体昆虫与紫眼红眼:紫眼=5:1红眼:紫眼=1:1(3)隐性非等位基因正常翅:短翅=1:1或正常翅:短翅=9:7【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2025•湖南开学)若果蝇眼睛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将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眼,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F1中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为雌果蝇中野生型眼:朱红眼=1:1,雄果蝇中朱红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不考虑突变及X、Y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写出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XAbXaB。(2)F2中野生型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和XABXAb;F2的雄果蝇中朱红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1中雌果蝇XAbXaB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导致产生了四种配子:XAb:XaB:XAB:Xab=4:4:1:1。【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1)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XAbXaB(2)XAbXaB和XABXAbF1中雌果蝇XAbXaB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导致产生了四种配子:XAb:XaB:XAB:Xab=4:4:1:1【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解答】(1)依据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眼,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可以判断至少有一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再依据F2表型及比例为雌果蝇中野生型眼:朱红眼=1:1,雄果蝇中朱红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4:4:1:1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可以出现的比例,依据连锁和互换的经验,应该是4:4为主的变化,确认两对基因都应该在X染色体上。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XAbXAb(朱红眼)×XaBY(玉色眼),F1为XAbXaB(野生型眼)XAbY(朱红眼)。(2)结合(1)F1为XAbXaB(野生型眼)XAbY(朱红眼),F1相互杂交,F1产生的雌配子为:XAb:XaB:XAB:Xab=4:4:1:1,雄配子为XAb:Y=1:1,所以F2表型及比例为雌果蝇中野生型眼(1XABXAb、4XAbXaB):朱红眼(1XAbXab、4XAbXAb)=1:1,雄果蝇中朱红眼(4XAbY):玉色眼(4XaBY):野生型眼(1XABY):白眼(1XabY)=4:4:1:1故答案为:(1)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XAbXaB(2)XAbXaB和XABXAbF1中雌果蝇XAbXaB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导致产生了四种配子:XAb:XaB:XAB:Xab=4:4:1:1【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
考点卡片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知识点的认识】1、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4)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5)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6)验证实验:测交实验.2、相关概念(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自交:植物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传粉.广义上讲,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均可称为自交.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来测F1基因型的方法.(4)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5)常用符号的含义符号PF1F2×⊗♂♀C、D等c、d等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父本(雄配子)母本(雌配子)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3、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肯定是显性遗传病;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肯定是隐性遗传病.(2)指导杂交育种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收获性状不发生分离的植株上的种子,留种推广.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配种.(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理每个人都携带5~6种不同的隐性致病遗传因子.近亲结婚的双方很可能是同一种致病因子的携带者,他们的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法律禁止近亲结婚.4、基因分离定律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解决(1)确定显隐性方法:①定义法:具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②自交法:具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或一个亲本自交),若后代出现新的性状,则新的性状必为隐性性状.(2)确定基因型(纯合、杂合)的方法①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1:1全为显性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Aa:aa=1:1显性:隐性=1:1aa×aaaa全为隐性②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a、隐性纯合突破方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型一定是aa,其中一个a来自父本,另一个a来自母本.b、后代分离比推断法后代表现型亲本基因型组合亲本表现型全显AA×AA(或Aa或aa)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全隐aa×aa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显:隐=1:1Aa×aa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显:隐=3:1Aa×Aa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3)求概率的问题①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②实例:如白化病遗传,Aa×Aa,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2Aa:laa,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4.配子法的应用: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2×1/2=1/4.拓展:亲代的基因型在未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几率?例如: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多少?解此题分三步进行:a、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几率.由前面分析可推知该夫妇是Aa的几率均为2/3,是AA的几率均为1/3.b、而只有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时,后代才可能患病;c、将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2/3×2/3与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忠者的概率1/4相乘,即2/3×2/3×1/4=1/9,因此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1/9.(4)遗传系谱图的解读(5)杂合子自交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n次后,第n代的情况如下表:Fn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1/2n1﹣1/2n1/2﹣1/2n+11/2﹣1/2n+11/2+1/2n+11/2﹣1/2n+1(6)理论值与实际值的问题【命题方向】题型一:概率计算典例1:(2014•郑州一模)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A.1:2:1B.4:4:1C.3:2:1D.9:3:1分析:杂合的红果番茄(Rr)自交得F1,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rr),则剩余红果番茄中:RR占、Rr占.解答: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RR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而Rr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即RR、Rr、rr三种基因所占比例分别是+×=、×=、×=,所有RR、Rr、rr三种基因之比为3:2: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题型二:自由交配相关计算典例2:(2014•烟台一模)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呈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A.B.C.D.1分析: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呈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因此黄鼠的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解答:由以上分析可知黄鼠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黄鼠与黄鼠交配,即Aa×Aa,由于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因此第二代中Aa占、aa占,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第三代中AA的频率为、Aa的频率为=、aa的频率为,由于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因此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题干信息“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准确判断黄鼠的基因型;再扣住“自由交配”一词,利用基因频率进行计算.【命题方法点拨】1、分离规律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正推类和逆推类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亲代性状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比例逆推类问题(1)正推类问题:若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BB)→则子代一定为显性性状(B_);若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bb)→则子代一定含有b遗传因子.(2)逆推类问题: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显:1隐→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Bb×Bb→3B_:1bb;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显:1隐→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全为隐性纯合子,即bb×bb.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不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n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的对数1对2对n对等位基因及位置1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配子2种,比例相等4种,比例相等2n种,比例相等F2的表现型及比例2种,3:14种,9:3:3:12n种,(3:1)nF2的基因型及比例3种,1:2:19种,(1:2:1)23n种,(1:2:1)n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2种,比例相等4种,比例相等2n种,比例相等遗传实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减数分裂时,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而进入同一配子中实践应用纯种鉴定及杂种自交纯合将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联系在遗传中,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起作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既有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应用:(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提出问题﹣﹣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和F1的自交实验(1)发现者:孟德尔.(2)图解:2、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控制.(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1,黄:绿=3:1,圆:皱=3:1.(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2)预测过程:(3)实验结果:正、反交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说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三、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1、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2、特殊条件下的比例关系总结如下:条件种类和分离比相当于孟德尔的分离比显性基因的作用可累加5种,1:4:6:4:1按基因型中显性基因个数累加正常的完全显性4种,9:3:3:1正常比例只要A(或B)存在就表现为同一种,其余正常为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3种,12:3:1(9:3):3:1单独存在A或B时表现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3种,9:6:19:(3:3):1aa(或bb)存在时表现为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3种,9:3:49:3:(3:1)A_bb(或aaB_)的个体表现为一种,其余都是另一种2种,13:3(9:3:1):3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同一种,其余为另一种2种,9:79:(3:3:1)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2种,15:1(9:3:3):1注:利用“合并同类项”巧解特殊分离比(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后代分离比为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后代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后代分离比为15:1则为(9:3:3):1等.四、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不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n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的对数1对2对n对等位基因及位置1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配子2种,比例相等4种,比例相等2n种,比例相等F2的表现型及比例2种,3:14种,9:3:3:12n种,(3:1)nF2的基因型及比例3种,1:2:19种,(1:2:1)23n种,(1:2:1)n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2种,比例相等4种,比例相等2n种,比例相等遗传实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减数分裂时,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而进入同一配子中实践应用纯种鉴定及杂种自交纯合将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联系在遗传中,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起作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既有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命题方向】题型一:F2表现型比例分析典例1:(2015•宁都县一模)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A.13:3B.9:4:3C.9:7D.15:1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解答:根据题意分析: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3,有三种可能:(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因此,让F1自交,F2代可能出现的是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共三种情况.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典例2:(2014•顺义区一模)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解答:A、甲(AaBb)×乙(aabb),属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A正确;B、甲(AaBb)×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1:1:1,B正确;C、丁(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2:1,C正确;D、A与a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位置关系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图判断各生物的基因型,其次再采用逐对分析法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题型三:概率的综合计算典例3:(2014•山东模拟)某种鹦鹉羽毛颜色有4种表现型: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黄色鹦鹉占50%,红色鹦鹉占50%;选取F1中的红色鹦鹉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分析:本题是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偏离现象的应用考查,梳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回忆回忆子二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解答:由题意可知,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知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且F1中的红色鹦鹉进行互交配,后代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因此可以猜想,后代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理论上应该是A_B_:aaB_:A_bb:aabb=9:3:3:1,其中A_BB和aaBB个体致死,导致出现了6﹕3﹕2﹕1,所以F1中的红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又由题意知,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黄色鹦鹉占50%,红色鹦鹉占50%,因此亲本的基因型绿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黄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显性纯合致死对于子二代性状分离比的影响,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是解题的关键.其他经典试题见题库.【解题方法点拨】1、F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圆):一显一隐(黄皱):一隐一显(绿圆):双隐(绿皱)=9:3:3:1.F2中纯合子4种,即YYRR、YYrr、yyRR、yyrr,各占总数的1/16;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的杂合子4种,即YyRR、Yyrr、YYRr、VyRr,各占总数的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1种,即YyRr,占总数的4/16.2、F2中双亲类型(Y_R_十yyr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师题库2
-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科普
- 卓越物业员工入职培训
- 文案-中山黄圃某项目发展定位报告
- 2025室内涂料承包合同样本
- 2025二手房屋买卖合同范本版本
- 商业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 电商行业市场调研问卷
- 农业种植养殖综合开发利用协议
- 农业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手册
- DB22-T5020-201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 毕业设计(论文)-木料切割机设计
- 旅行社导游合同范本
- 倒立摆完整版本
- 2024年公务员考试常识题400道附答案【考试直接用】
- HG-T20678-2023《化工设备衬里钢壳设计标准》
- 2023年公立医院招聘考试专业测试试题集药师岗中药题库
- 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产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灭火设备:防护式呼吸装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