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2024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2024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2024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2024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其次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一、教材第87页探究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到2007年三十四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中,几乎全部涉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其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6个,与生态破坏有关的有9个。全部世界环境日主题都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那就是:“既要满意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意其需求的实力。”二、教材第88页阅读(1)基本内涵:中国古代道家就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强调天(自然)与人紧密相连,不行分割。“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自然与人类的“相类、相通、相应和相统一”。详细表现如下:(2)意义:“天人合一”思想蕴含了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观点和相识,其“天人相应”的思想在现在看来,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教材第89页思索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社会活动趋向利益和效益最大化,人类不但开发当前的自然资源,还想“预支”将来的自然资源,这种行为过度消耗资源,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使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四、教材第91页思索运用公共交通工具;运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采纳节水措施;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须要的人;以节俭为荣……以上生活方式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五、教材第92页思索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侧重以下几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强调的是发展;发展要有限度,不能超越环境的承载实力;发展要有持续性,不要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强调代际公允;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允,即代内公允。六、教材第93页思索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全球环境前景报告》,对将来30年人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预料。由于人类实行不同政策,从而会有不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七、教材第93页复习题1.各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演化过程如下表所示:生产力水平低→高人类文明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关系人类适应自然人类利用、改造自然人地冲突日益尖锐表现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改造自然的作用微弱耕作和浇灌技术得到发展;人类起先大规模改造自然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宝缘由生产力水平极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驾驭了肯定工具,具有肯定生产实力科技水平快速提高,人口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2.结合生活实际简洁描述即可。它的含义:人类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强调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公允。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公允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课堂小结][A级抓基础]读各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完成1~3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史前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下列行为和相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D.提倡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史前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环境文明时代,谋求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合理放牧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答案:1.A2.B3.B《平凡的世界》讲解并描述了发生在20世纪70年头后期陕北黄土高原上三水村的故事。下图为黄土高原农业劳动的场面。读图,完成4~5题。4.该图片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C.折服自然 D.追求人地协调5.该剧照所示人类活动给当地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雾霾增多 B.森林破坏C.水土流失 D.环境污染解析:第4题,图示反映农业劳动的场面,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人地关系。第5题,黄土高原人类过度开垦会加剧水土流失。答案:4.B5.C“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应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须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意。生命就是在这络绎不绝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根据生态学原理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其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完成6~7题。6.“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A.地理环境确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协调思想 D.人地对抗性思想7.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D.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解析:第6题,“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第7题,在该人地关系的影响下,环境质量渐渐好转,经济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答案:6.C7.CB级提实力我国于2024年1月1日开征环境爱护税。辽宁、吉林、安徽和新疆等地基本根据税额标准最低限征收,而北京、天津、河北和上海等地税率较高。据此,完成8~10题。8.开征环保税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①公允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④阶段性原则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9.各省级行政区环保税税额标准差异较大,京、津、沪等地税率较高的主要缘由有()A.排污总量大 B.环境压力重C.环境容量大 D.经济实力强10.征收环境爱护税对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①降低企业成本②优化生产工艺③削减原料投入④促进产业转型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第8题,开征环保税体现了人人同等,每个人要爱护环境的理念,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允性和可持续性原则。第9题,京、津、沪等地税率较高的主要缘由有环境压力重和环境容量小,提高税率可以削减污染物的排放,京、津、沪面积小,排污总量并不是最大,经济实力不是税收的主要依据。第10题,征收环境爱护税会增加企业成本;为了削减污染物的排放,企业必需优化生产工艺;对原料投入没有影响;限制严峻污染工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答案:8.A9.B10.D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定选择。右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平安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完成11~12题。1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行取的道路是()A.K2线 B.AC曲线C.AD曲线 D.AB曲线12.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 B.公允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解析:第11题,AB线显示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这是最不行取的发展道路。第12题,环境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保证。长期来看,没有环境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必定不会持续发展。答案:11.D12.C13.阅读材料,完成(1)~(2)题。材料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这是中丹两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甲烷气的收集与利用方面对发展中国家供应资金和技术帮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可从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削减量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1)减排CO2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此项合作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主动意义。(3)部分发达国家不签署《京都议定书》,不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其缘由主要是什么?这部分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基本原则?解析:第(1)题,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2)题,合作可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沟通,并获得资金和技术,同时也有利于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第(3)题,部分国家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主要目的是爱护本国经济的发展,但此举也干脆或间接地对其他国家造成不良影响,这违反了公允性和共同性原则。答案:(1)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共同性原则(2)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沟通,可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增加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3)爱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公允性和共同性原则。14.下列景观图分别代表了人类四大文明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①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看法是怎样的?(2)环境问题从哪幅图代表的阶段起先出现?(3)假如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供应怎样的启示?(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4)图④体现了人类怎样对待环境问题的道德观?解析:第(1)题,图①反映了原始人的活动场景,属于采猎文明时期,那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靠采猎才能维持生命。第(2)题,环境问题是在农业文明时期起先出现的,四幅图中②代表了该阶段。第(3)题,图③所示为滥砍滥伐导致植被的大量破坏,甚至消逝。第(4)题,图④反映了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为,说明人类意识到对后代应担当着道德的义务与责任。答案:(1)依靠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2)②。(3)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削减、水土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