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绍兴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绍兴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绍兴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绍兴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绍兴名校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O2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82。吸入CO2时,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吸收的全部CO:中,有2/3转化为Na2c0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入"CO2时,钠箔为正极

B.“呼出”CO2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

C.“吸入"CO2时的正极反应式为:4Na+3CO2+4e=2Na2COj+C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LC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75mol

2、氢氧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温电池(600-700C),具有效率高、噪音低、无污染等优点,氢氧熔融碳酸盐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熔融碳酸盐只起到导电的作用

B.负极反应式为Hz-ZeFCCV--CO2+H2O

C.电子流向是:电极a-负载-电极b-熔融碳酸盐-电极a

D.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2mol电子,消耗3.2gOz

3、一种钉(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如下。

任合物讷TQ?镇Pt导电玻璃

透明导电欣瑞

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

Ru""》Ru"*(激发态)

Ru"Ru,H+e-

h+2e—31

Ru,n+3I->Run++h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中镀Pt导电玻璃为正极

B.电池工作时,「离子在镀Pt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和L-浓度不会减少

D.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4、“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东晋.葛洪。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A.铁与铜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通过化学变化可将铁变成铜

C.铁在此条件下变成红色的Fe2(hD.铜的金属性比铁强

5、下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检验浓硫酸和碳反应所得气体产物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按①一③-②顺序连接,可检验所有气体产物

B.若装置②只保留a、b,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C.若圆底绕瓶内碳粉过量,充分反应后恢复到25C,溶液的pHN5.6

D.实验结束后,应按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的顺序拆卸装置

6、在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A(g)=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

建立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新平衡较原平衡而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

D.化学计量数a和b的大小关系为a<b

4

7、已知:C(s)+H2O(g)==CO(g)+H2(g)AH=akJmol

2C(s)+O2(g)==2CO(g)AH=-220kJmor,

H-H、0=0和O-H键的键能(kJ-mol1)分别为436、496和462,则分为()

A.-332B.-118C.+350D.+130

8、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克液态水与18克冰中氢键数目均为NA

B.工业酸性废水中的O2O72•可转化为Cr*除出,现用电解的方法模拟该过程,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理论上电路

中每通过6mol电子,就有NA个CnO/.被还原

C.标准状况下,22.4LNO2含有的原子数小于3NA

D.ImolLiAIHU在125℃完全分解成LiH、H2、Al,转移电子数为3NA

9、仪器名称为“干燥管”的是

A.02制备装置

B.固体混合物溶解1

MnCVKQ

C.过滤回收MMh一,

D.

11、以二氧化锌为原料制取高锌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可在石英坦埸中进行

B.母液中的溶质是K2c03、KHCO3、KC1

C.“结晶”环节采用加热蒸发结晶的方法

D.“转化”反应中,生成的KMnOj和Mn(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①将湿润E过红色石蕊试纸

靠近试管1

NILC1

试纸不变色NHcl受热不分解

A於34

C==S^——^=3

(D

13、为模拟氨碱法制取纯碱的主要反应,设计在图所示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先从b管通入NM再从a管通入C(h

B.先从a管通入CO2再从b管通入Nth

C.反应一段时间广口瓶内有晶体析出

D.c中装有碱石灰以吸收未反应的氨气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SO2缓慢通入滴有酚醐的

A溶液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

NaOH溶液中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2NOz(gl=N2O〃g)为放热

B气体红棕色加深

在热水中反应

某黄色溶液X中加入淀粉一

C溶液变成蓝色溶液X中含有Bn

KI溶液

无水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

D产生的气体Y通入酸性溶液紫色褪去气体Y中含有乙烯

KMnCh溶液

A.AB.BD.D

15、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仪器合理的是

A.高温燃烧石灰石B.从KI和L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C.除去乙醇中的苯酚D.量取15.00mLNaOH溶液

16、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客霾纪录片《穹顶之下》,提醒人们必须十分重视环境问题,提倡资源的“3R”利用,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

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Recycle)

C.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D.中国古代用明矶溶液清洗铜镜表面的铜锈

C(CH])2土

17、以有机物A为原料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制得重要有机O化工产品)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分子式为CUH14,可发生取代、氧化、加成等反应

B.由A生成P的反应类型为加成聚合反应,反应过程没有小分子生成

C.A的结构简式为Q-CH2—CH=C(CH3)2,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

D.1molA最多能与4molEh发生加成反应

1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碱性:LiOH<RbOH

B.溶解度:Na2CO3<NaHCO3

C.热稳定性:PH3<SiH4

D.沸点:C2H5OHVC2H5sH

19、常温下,向20mL某浓度的硫酸溶液中滴入0.1mol-L「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氨水的体积

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点所示溶液中:C(H)-C(OH)=C(NH3-HzO)

+"

R.b点所示溶液中;C(NH4)=2C(SO?)

C.V=40

D.该硫酸的浓度为0.1mol-L-

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1gCL溶于足量水中,C1•的数量为NA

B.46g乙醇中含有共价键的数量为7N\

C.250c时,lLpH=2的H2s04溶液中含H+的总数为0.0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O2与足量NazCh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21、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B.常温下,lLpH=ll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的数目为10-"NA

C.273K、lOlkPa下,22.4L由NO和。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总数为NA

D.100犀4%双氧水中含有H-O键的数目为2NA

22、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与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探究Na与水反应可能有O2生成

B.探究NazOz与SCh反应可能有Na2s04生成

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S

D.探究向滴有酚酸的NaOH溶液中通入C12,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QO的漂白性所致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化合物H是一种高效除草剂,其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CH,COOHNH,

ICOOH

奇■一KCO,

AT弋2

Oil

AI)

()

ICHjSOzNHCOClCHJSOJNHCO

(CH—NHj

Cl—€—一€1回―1hn():

G

(1)E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和o

(2)A-B的反应类型为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能与FeCh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F的分子式为G5H7CIF3NO4,写出F的结构简式:

(5)已知:一NHz与苯环相连时,易被氧化;一COOH与苯环相连时,再引入其他基团主要进入它的间位。请写出

COOH

以A和D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

HOOCN()2

本题题干)。

24、(12分)苯氧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阵痛、消炎药,其药效强于阿司匹林。可通过以下路线合成:

o-s

及的发在8反应③

A

产jOOH

7H-CH,LII-CH.

4~。-6NaCN

反应④

完成下列填空:

(1)反应①中加入试剂X的分子式为CBHBOZ,X的结构简式为

(2)反应①往往还需要加入KHCXh,加入KHCO3的目的是。

(3)在上述五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满足下列条件:

I.能发生银镜反应,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h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口.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则M的结构简式:—.

COOH

(5)请根据上述路线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已有知识,写出以/、CHzCHOo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

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o

产一产2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3cH20H嘿修>CH2=CHz

BrBr

25、(12分)为探究氧化铜与硫的反应并分析反应后的固体产物,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如图连接实验装置,并c

⑵将氧化铜粉末与硫粉按5:1质量比混合均匀。

(3)取适量氧化铜与硫粉的混合物装入大试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打开和止水夹a并,向长颈漏斗中加

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止水夹a的上端导管口处,观察到木条熄灭,关闭活塞K和止水夹a,

打开止水夹bo该实验步骤的作用是_____,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

(4)点燃酒精灯,预热大试管,然后对准大试管底部集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气球膨胀,移除酒精灯,反应继续进行。

待反应结束,发现气球没有变小,打开止水夹c,观察到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槌色后,立即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替换盛装酸性高锌酸钾溶液的烧杯,并打开活塞Ko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o

⑸拆下装置,发现黑色粉末混有砖红色粉末。取少量固体产物投入足量氨水中,得到无色溶液、但仍有红黑色固体未

+

溶解,且该无色溶液在空气中逐渐变为蓝色。查阅资料得知溶液颜色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以下反应:4[CU(NH3)2J+

2+

O2+8NH3・H2O=4[Cu(NH3)4]+4OH"^HzOo

①经分析,固体产物中含有Cu2OoCu2O溶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o

②仍有红色固体未溶解,表明氧化铜与硫除发生反应4CuO+S=2CsO+SO2外,还一定发生了其他反应,其化学方

程式为o

③进一步分析发现CuO己完全反应,不溶于氨水的黑色固体可能是(填化学式)。

26、(10分)三氯氧磷(POCb)是一种工业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取有机璘农药、长效磺胺药物等,还可用作染料中间体、

有机合成的氯化剂和催化剂、阻燃剂等。利用。2和PC13为原料可制备三氯氧磷,其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PCh和三氯氧磷的性质如表:

熔点rc沸点rc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

PCI3-112.076.0PC13和POC13互溶,均为无色液体,遇水均剧烈水解,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磷的含氧酸和HC1

POCh1.25106.0

(1)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能否用长颈漏斗代替?做出判断并分析原因:

(2)装置B的作用是(填标号)。

a.气体除杂b.加注浓硫酸c.观察气体流出速度d.调节气压

(3)仪器丙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仪器丁的进水口为(填“a”或"b”)口。

(4)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装置中用温度计控制温度为60~65C,原因是________。

(5)称取16.73gPOCh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1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2mol・L」的AgN(h溶液

10.00mL,并往锥形瓶中滴入5滴FC2(SO4)3溶液;用0.20mol-L-'的KSCN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KSCN溶

液10.00mL(已知:Ag++SCN-=AgSCNJo则加入FeMSOQs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样品中POCh的纯度为

27、(12分)氮化钙(Ca.N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制备氮化钙并测定产品纯度。

已知:①氮化钙极易与水反应;②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用饱和NaNO2溶液和饱和(NHQ2SO4溶液混合制备N2;③焦性

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02。

I.制备氮化钙。

他们选择下列装置设计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

(NHJ2sO4溶液

(1)实验室将钙保存在________中(填物质名称)。氮化钙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是

(2)气体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为o(填代号)

⑶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⑷用化学方法检验氮化钙(Ca.N2)产品中是否混有Ca,设计实验方案:。

II.测定产品纯度。

利用如序装置测定氮化钙产品纯度(杂质不产生气体,氨气不溶干煤油)c

⑸当产品与蒸储水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调平液面、读数。调平液面的操作是

⑹取产品质量为卬g,开始量气管读数为HmL,最终量气管读数为匕mL(折合成标准状况),则该样品纯度为

(用代数式表示)。如果开始仰视刻度线,终点时俯视刻度线,则测得结果(填“偏

高”“偏低”或“无影响”)。

28、(14分)无水AlCh易升华,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等.工业上用铝土矿(AI2O3、FezCh)为原料制备无水AlCb

的工艺流程如下:

Jcco,CI,Al

铝土矿・奴化炉・冷卬器一升华器一无水A1C1,

(1)氧化炉中AI2O3、CL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Na2sCh溶液可除去冷却器排出的尾气中的CL,此反应的圈子方程式.

(3)为了测定制得的无水AIC13产品(含杂质FeCh)的纯度,称取16・25g无水AIC13样品,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

中,过滤出沉淀物,再洗涤、灼烧、冷却、称重、得其质量为0.32g。

①写出上述测定过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o

②AlCb产品的纯度为。

29、(10分)烯危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下:

催化剂_R-H

---------A/C-C、

II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核昔类抗病毒药物的重要原料W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DB的化学名称为—o

(2)由B到C的反应类型为—o

(3)D到E的反应方程式为。

(4)化合物F在GrubbsII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G和另一种烯是,该烯危的结构简式是—。

(5)H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6)化合物X是H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h溶液发生显色反应,ImoIX最多可与3moiNaOH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

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U写出两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o

(7)由':八'0『为起始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如下,请补充完整(无机试剂任选)。

、CI

HC1>^^0"KM0H。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解题分析】

A.“吸入"CO2时,活泼金属钠是负极,不是正极,故A错误;

B.“呼出”CO2时,是电解池,多壁碳纳米管电极是阳极,钠离子向阴极钠箔移动,而不是向多壁碳纳米管移动,故B

错误;

+

C.“吸入"CO2时是原电池装置,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4Na+3CO2+4e=2Na2CO3+C,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LCO2,物质的是量为ImoL结合阳极电极反应式2Na2cO3+C4e-=4Na++3cO2t,

所以每“呼出”22.4LCO2,转移电子数为1.3moL故D错误;

故选C。

2、B

【解题分析】

原电池工作时,%失电子在负极反应,负极反应为H2+CO32——2e—=H;O+CO2,正极上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则正

极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题目详解】

A.分析可知电池工作时,熔融碳酸盐起到导电的作用,和氢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正极生成碳酸根离

子循环使用,故A错误;

B.原电池工作时,%失电子在负极反应,负极反应为Fh+CCh?--2(f=H2O+CO2,故B正确;

C,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电极a-负载■电极b,电子不能通过熔融碳酸盐重新回到电极a,故C错误;

D.电极反应中电子守恒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2mol电子,反应氧

气0.05moL消耗Ch质量=0.05niolX32g/mol=1.6g,故D错误;

故选:B.

3、B

【解题分析】

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半导材料TiO2为原电池的负极,镀Pt导电玻璃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h•和「的混合

物,L•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b+2e-=3r,由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图示信息得,

A.由图可知,俄Pt导电玻璃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所以为正极,A项正确;

B.原电池中阴离子在负极周围,所以I一离子不在镀Pt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B项错误;

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的浓度和13•的浓度不变,C项正确;

D.由图可知该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项正确。

答案选B。

4、A

【解题分析】

A.铁与铜盐发生置换反应Fe+CM++Fc2++Cu,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化学变化不能将原子核改变,也即不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可能将铁变成铜,B错误;

C.由A的分析知,铁在此条件下变成Fe?+,赤色为生成Cu的颜色,C错误;

D.铁置换出铜,说明铜的金属性比铁弱,D错误。

故选A。

5、B

【解题分析】

浓硫酸和碳反应所得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气,应该先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再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

化硫,过酸性高钛酸钾氧化除去二氧化硫,过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都被除去,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所

以选项A错误。若装置②只保留a、b,只要看到酸性高钛酸钾溶液没有褪色就可以证明二氧化硫完全被吸收,所以选

项B正确。酸雨的要求是pH小于5.6,而本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所以溶液的pH一定小于5.6,同时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转化为稀硫酸就不再反应,所以还有剩余的稀硫酸,溶液的pH就会更小,选项C错误。从下

往上、从左往右是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拆卸顺序应该相反,选项D错误。

6、C

【解题分析】

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1倍,若平衡不移动,B的浓度是原来的50%,但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当达到新的平衡

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可知减小压强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以此解答该

题。

【题目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正向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平衡正向移动,生成B的物质的量增大,总质量不变,则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故C符合题意;

D、减小压强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则化学计量数关系a<b,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把握浓度变化确定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及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7、D

【解题分析】

1

由①C(s)+H2O(g)==CO(g)+H2(g)AH=akJmol-

②2c(s)+O2(g)==2CO(g)AH=-220kJ-mor,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②一①x2得到O2(g)+2H2(g)=2H2O(g),

△H=-220kJmol-2akJ/mol=-(220+2a)kJ/mol,结变等于断键吸收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贝!]

496+2x431-462x2x2=-(220+2a),解得a=+130,

故选D.

8、D

【解题分析】

A.冰中1个水分子周围有4个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接,每个水分子相当于含有2个氢键,所以Imol冰中,氢键的数目

是2N,、,故A错误;

2

B.铁为阳极,Fe・2(T=Fe2+,CMh?一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三价铁离子,其离子方程式为:Cr2O7

2++3+3+2-2

■+6Fe+14H=6Fe+2Cr+7H2O;得关系式:Fe?+〜2e~〜〜!Cr2O7,当电路中通过6moie,W0.5molCr2O7

6

一被还原,故B错误;

2241

C.所以标准状况下,22.4LNO2物质的量为:——--=lmol,含有的原子数等于3NA,故C错误;

aibftL?

D.依据分解化学方程式和盐酸化合价变化计算电子转移,ImolUAIH4在125c完全分解成LiH、H2、AL化学方程

式为:LiAIH4=LiH+H2t+Al,转移电子3NA,故D正确;

故选D。

9、B

【解题分析】

A、此装置为研钵,故A错误;B、此装置为干燥管,故B正确;C、此装置为干燥器,故C错误;D、此装置为分液

漏斗,故D错误。

10、B

【解题分析】

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A不符合题意;

B.MnO2难溶于水,KC1易溶于水,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蒸储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B符合题意;

C.根据装置图,漏斗的卜端应紧靠烧杯内壁,故C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蒸发皿,不能用用蜗,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1、D

【解题分析】

A.“灼烧”时,可在铁用烟中进行,KOH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选项A错误;

B.结晶后的母液中有K2Mli0八KMnCh和K2co3等溶质,若二氧化碳过量还可能存在碳酸氢钾,选项B错误;

c“结晶,,环节采用加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选项C错误;

D.由3K2MliO4+2CO2=2KMnO4+MnO2l+2K2cCh,氧化产物为KMnCh,还原产物为M11O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2、B

【解题分析】

A.氯化铁受热分解成氨和氯化氢气体,二者遇冷在气体发生装置的试管口附近化合生成氯化铁固体,A项错误;

B.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溟苯不能,故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溟苯中溶解的棕色澳,溟苯的密度大于水,故下

层液体颜色变浅,B项正确;

C.按图示操作不能形成喷泉,C项错误;

D.两烧杯中溶液放反了,闭合开关不能构成双液原电池,D项错误。

答案选

13、C

【解题分析】

A.不能直接将氨气通入水中,会引起倒吸,A错误;B.先从a管通入氨气,再从B管通入C(h,B错误;C.NaHCOj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广口瓶内有NaHC(h晶体析出,C正确;D.碱石灰能干燥氨气,但

不能回收未反应的氨气,D错误。

点睛: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直接将氨气通入水中;氨气的干燥应采用碱性干燥剂,对其回收应采用酸性溶液或水。

14、B

【解题分析】

A.SO2缓慢通入滴有酚酰的NaOH溶液中,因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使红色褪去,结论不正确,

A项错误;

B.对于平衡2N(h(g)=N2O4(g),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二氧化氮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正确;

C.能使淀粉一KI溶液变蓝的黄色溶液不一定含有Brz,可能含有Fe3+,C项错误;

D.乙醇易挥发,若产生的气体Y中含有乙醇和二氧化硫,乙醇和二箪,化硫都能使酸性高傲酸伴溶液褪色,所以无法证

明气体Y中一定含有乙烯,D项错误;

答案选B。

【题目点拨】

C项是易错点,要注意Fe"也为黄色溶液,且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转化为12使淀粉变蓝。平时做题要多思考,多

总结,将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15、D

【解题分析】

A.高温煨烧石灰石不可用瓷珀埸进行,氧化钙与二氧化硅反应,A错误;

B.L易升华,分离回收碘,应在密封的装置中,图中蒸发皿加热后不能回收碘,B错误;

C苯酚易溶于乙醇中,不会有沉淀,所以不能用过滤法分离乙醇和未酚,C错误;

D.量取I5.00mLNaOH溶液,可选择滴定管,移液管等精准的量器,D正确;

答案选D。

16、C

【解题分析】

A.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A正确;

B.资源的“3R”利用,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Recycle)

符合绿色化学理念,B正确;

C.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会生成CO2,可以形成温室效应,会造成大气污染,C错误;

D.明矶是KA1(S()4)2・12H2。,A四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A13++3H2O=A1(OH)3+3H+,明肌溶液呈酸性,可清洗铜

镜表面的铜锈,D正确。

故选D。

17、C

【解题分析】

由P的结构简式可知,合成P的反应为加成聚合反应,产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P,没有小分子生成,合成P的单体A

的结构简式为C^-(:H2—CH=C(CH3)2,则A的分子式为GIHW由A分子具有碳碳双键、苯环结构,可知A可发

生取代、氧化、加成等反应,A、B均正确;将分子中11个碳原

子有可能共面,C错误;由A的结构简式。HCH2—CH=C(CH3)2可知,1个苯环能与3个H2发生加成,1个双键能

与I个Hz加成,则1molA最多能与4moi%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18、A

【解题分析】

A.因金属性:LivRb,所以其碱性:LiOH<RbOH,A项正确;

B.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所以溶解度:Na2CO3>NaHCO3,B项错误。

C.因非金属性:P>Si,所以热稳定性:PH3>SiH4,C项错误;

D.C2H50H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而C2H5sH分子之间只存在范德华力,因此沸点:C2H2HsSH,D项错误;

答案选A。

【题目点拨】

本题重点要准确掌握元素周期律及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其中D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了解分子晶体中,若

存在氢键,则因氢键的影响沸点反常高;若无氢键,则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对应的物质沸点越高。学

生要准确掌握这些化学基本功,学以致用。

19、A

【解题分析】

++2+

A.c点所示溶液是硫酸铁溶液,电荷守恒式为C(H)+C(NH4)=2C(SO4-)+C(OH-),物料守恒式为c(NH4)

2+

+C(NH3.H2O)=2C(SO4),两式相减可得:C(H)-C(OH)=C(NH3.H2O),故A正确;

++2

B.根据电荷守恒:C(H)+C(NH4)=2C(SO4-)+C(OH-),b点为硫酸钱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呈酸性,c(OIT)«(H+),所以

+2

C(NH4)<2C(SO4-),故B错误;

C.c点水电离程度最大,说明此时钱根离子浓度最大,对水的电离促进程度最大,所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核,

而稀硫酸的浓度为0.05mol/L,所以氨水的体积也是20mL即V=20,故C错误;

D.根据20mL的稀H2sOJ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10-%根据水的离子积得到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

O.lmol/L,稀硫酸的浓度为0.05mol/L,故D错误;

答案选AB。

【题目点拨】

需熟练使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并且了解到根据图像判断出溶液的酸碱性。

20>D

【解题分析】

A.CL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的数量少于NA,A错误;

46g

B.每个乙醇分子中含8个共价键,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二":则共价键的物质的量=而。1x8=8inol,所

46g/mol

以46g乙醇所含共价键数量为8NA,B错误;

l

C.25C时,lLpH=2的H2s04溶液中,CGOlO'oi.L'nOlAlO-2nloi・fXlL=O.OlinoL所以含IT的总数为O.OINA,

c错误;

D.每ImolCCh对应转移电子ImoL标准状况下,2.24L的物质的量=0.lmoL故O.lmoKXh与足量NazCh反应转移的

电子数为O.INA,D正确。

答案选D。

21、B

【解题分析】

A.Ch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2+2NaOH=NaCl十NaClO+H?。,这是一个歧化反应,每消耗O.lmolCh转移电

子数为O.lmoLA项错误;

B.碱溶液中的H+均是水电离产生的,pH等于11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lO^mol/L,故1L该溶液中

H+的数目为10-"moLB项正确;

C.所给条件即为标准状况,首先发生反应:2NO+OZ=2NO2,由于NO和O2的量未知,所以无法计算反应生成NO2

的量,而且生成NO2以后,还存在2NO2=iN2O4的平衡,所以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明显不是NA,C项错误;

D.100g34%双氧水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其物质的量为ImoL含有H・O键的数目为2m°l,但考虑水中仍有大

量的H・O键,所以D项错误;

答案选择B项。

【题目点拨】

根据溶液的pH可以求出溶液中的c(H+)或c(OIT),计算微粒数时要根据溶液的体积进行计算。在计算双氧水中的H-O

键数目时别忘了水中也有大量的H・O键。

22、A

【解题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氢和氧三种元素,产生的气

体如果为氧气,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钠是还原剂,水只能做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需要降低,氧元素已是

最低价-2价,不可能再降低,故A选;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SO2和Na2(h反应可能有Na2SO4

生成,故B不选;C、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变化,浓硫酸与铜反应,硫酸中的硫元素被还原,铜有可能被氧化为

硫化铜,有探究意义,故C不选;D.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

氯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或生成的次氯酸钠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有探究意义,故D不选;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生成物成分推测,解题关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物质性质,易错点:C选

项,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特点及本质,题目难度中等。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NILCHO

noIOHHOIOH

23、酸键艘基取代反应或或

CHO

【解题分析】

COOHCH,CH,

16在浓

根据流程v,c,<>人可知,B被酸性重铝酸钠氧化生成3结合A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

回IL.XX

CH»HOCK,

硫酸催化下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生成NO:和水;

a

HrN

生成分子式为GSH7CIF3NO4的F,F与<EsoNL发生反应生成,结构两者的结构简式

可知F为,据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COOH冲'Hi

根据流程可知,B被酸性重铝酸钠氧化生成C,结合A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gz,在浓

0

HCOCCl

&和水;n

硫酸催化下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生成l!xN-件与o」Y发生反应

CH,SO:NHC()

生成分子式为Cl5H7CIF3NO4的F,F与(山、八H发生反应生成,结构两者的结构简式

可知F为

,含氧官能团名称为酸键和竣基;

CH,CH>

6在浓硫酸催化下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生成

(2)A-B是和水;反应类型为取代反

应;

、小

COOH

(3)D为C,满足条件①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能与FeCb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不含有肽键及酯基,含有酚

Oli

羟基;②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高度对称,若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则应为对位且有一个是酚羟基,则

为若苯环上有多个取代基,则为两个酚羟基且对称、一个醛基和一个氨基,符合条件的有

\u

CH»ICOOIICOOH

(5)A(「)和D()为原料制备z=\H,广、在氯化铁的催化下与氯

)-()-<)-N()U

夕2

()||

C(M)HCOOH

CH,CH»COOHCOOH。

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氧化得到,,与在碳酸钾作用下反应生成O-

ClClClCI

IC(M)H

NH:

浓硝酸、双氧水及冰醋酸作用下生成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有机合成及推断,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反应类型、推出各有机物及反应原理,本题的难点是结合题中合成路线

设计合理的合成方案,注意题中信息的解读。

中和生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