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岛考命题点一埋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所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
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实词包
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近、量词五类。
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文言实词主要考
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但考查比
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2)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一般要求在所给的
四个选血中,选择其中“不正确的”一妨。对实词的理解在文言翻译中也有考查。
一、掌握五类常考的文言实词
(一)一词多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二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
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以“引”为例:
意义例句
本义拉开弓君子?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牵、拉左右或欲处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拉长引吭高歌(成语)
油、拔出引佩刀利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
伸着狼奄至,q首顾日《中山狼传》
拿牛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带领燕?兵玄国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引申义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贡《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奖弓1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乃设九其礼于廷,?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喻失义《出师表》
引导「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相如多主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时小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人万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方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战
③复前行,欲考其林
④方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⑤欲为「里目,更上一层楼
⑥子子孙孙,无学匮也
A.①(D/③④/⑤⑥B.①④/②⑥/③⑤
C.①@/②③/⑤⑥D.®®/®®/®©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穷”的多种义项。③⑤寻求打尽头/动词;②®穷尽/动词:
①④处境困难/形容词。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3分)
大树•将军
冯异为人谦退不佟,行与诸将相逢,物引车避道。进止皆布表手,军中号为整齐。每所
止今,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史部分诸将,
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①冯异为人谦退不仅伐:自夸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伐:讨伐,征伐
B.①进止皆有表识识:赏识
②天下谁人不识君识:认识
C.①每所止令舍:宿营
②逝者如斯夫,不含昼夜舍:舍弃
D.①光武以此多之多:赏赐
②以是入手以书假余多:大多
解析:选A。B项,①应弊释为“标志:C项,②应解粒为“停息”;D项,①应解
释为“赞扬”。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
停止都有标志,在各军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
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克邯郸,要重新安
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的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
赞扬他。
(-)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
容易被忽略的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变化情况示例
词范围色(古:脸色;今:颜色)
义扩大皮(古:兽皮;今:皮肤)
扩病(古:重病:今:病)
大江(古:长江;今:江河)
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
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词范围
金(古:金属;今:金子)
义缩小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缩
义项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小
减少怜(古:爱,怜悯:今:怜悯)
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词义转移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感情色
恨(古:遗憾:今:仇恨)
彩变化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
锻炼(古:罗织罪名陷害别人:今:锤炼)
【即时小练]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乂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方图来归丹
C.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堂,使不上漏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古今异义词。A项古义为“先例”,今义为“真实的或
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B项古义为“窘迫,走投
无路”,今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C项古义为“英明睿智”,今义为“懂事理,有
远见,想得周到”。
4.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超人随形
是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聊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
娜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今坦。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
问其妻日:“汝见我不?”妻始时恒冬言“见”,经日,乃今修不堪,绐云“不见”。嘿然
大斗.赍叶入市,个四取3电。更遂缚诣县。
A.不能复分别B.乃医傕不堪
C.刘■皿取人物D.对面取人物
解析:选B。A项“分别”在文中是“分辨”的意思,而现在多是“各自分离''的
意思:C项“对面”在文中是“当面”的意思,而现在多是“正前方”“对过”的意思;D
项“人物”在文中是“别人的物品”,而现在多是“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
人”的意思。
有一个处国人生活贫困.读《淮南方》.读到''螳螂窗伺蟀时用树叶遮蔽自己,这样可
以隐藏起身体”,于是到树下仰头摘取树叶——螳娜捕蝉时借以隐形的那片树叶,把它摘下
来。树叶落到树下,树下原先有落叶,他不能够再分辨出来了。他就扫了几斗回去,一片一
片地拿树叶遮蔽自己,问他的妻子说:“你看见我没有?”妻子开始时一直回答“看见”,
楚人整天这样问,妻子于是厌倦到不能忍受,就骗他说“看不见”。是人沉默不出声,心中
大喜,带着树叶来到市场,当面拿人家的物品。吏卒于是绑着池去县衙。
(三)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甲
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常见的通假的情况如下:
解说举例注意点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
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项王!(“蚤”同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
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早”"鸿门宴》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
通假字
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甚远。如:生之有时而
通假字德也。(“倍”同用之亡度。(“亡”通
“背”)《鸿门宴》“无”)
至荚夜月明,独与迈乘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小舟,至绝壁下。
几个意义,后为区别,(“莫”通“暮”)《石
中学教材中,把古今字
古今字另造一个新字(今字)钟山记》
也视为通假字
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几个意义惑也。(“受”同
“授”)《师说》
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
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
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僦’通"遍”)《曹
注释异体字
刿论战》
[即时小练]
5.对卜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个止确的一项是()(3分)
A.迷淮知返,往哲是也
涂:通“途”,道路
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
C.秦舞阳色变岖恐
振:通“震”,震惊
D.张良出.亭项伯
要:同“邀”,邀请
解析:选B。解:解除包围。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3分)
(沈周)奉亲至孝。父咚,或功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助周谒贵游以兔,周日:“往
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号供役而还。
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父汉,或劝之仕
B.孕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呼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解析:选B。本题重点考重辨析文中的通假字。A.联系下文沈周不离开母亲、赡养母亲
的决心可知,“父没”指父亲去世,所以,此处“没”是通假用法,通“殁"。B.“卒供役
而还”,是沈周被征劳役的结果,''卒”是“最后”“终了”的意思,没有通假用法。C、D
两项均选自《鱼我所欲也》,“眸”通“避”,躲,议法蛛开;“辩”通“辨”,分别,辨别。
(沈周)对父母很孝顺。父亲死后,有人劝他入仕途,他回答说:“你不知道我的母亲拿
我当命根子吗?我怎么能离开她呢。”……
有个郡守想征召画工在屋墙上作壁画。乡里有嫉恨沈周的人,将他的姓名告诉郡守,于
是沈周被征召去画壁画。有人劝他去拜见权贵通过游说来免去劳役,沈周说:''去做役工是
百姓的义务,去拜见权贵游说不就变成了耻辱吗!”最后做完役工才回去。
(四)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
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作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
提示:本知识点在高考命题点四”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
用法)”将做详细讲解。
(九)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
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类型例句
语义相对的此该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存亡:偏义复词,此处只有“亡”
偏义复词的意义,''存"为衬字。)
语义相近的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并序》(公姥:偏义复
偏义更词词,婆婆。)
[即时小练]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乂3分)
A.陟罚臧否,不宜号回
B.以先国本之急而后私讥也
C.亦以明如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中间力拉则南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偏义复词。A项偏在“异”:B项偏在“国”;C项偏
在“死”。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分)
A.伶般萦苦辛
B.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年掣者
C.昼夜勤作g
D.固知一殂生为虚诞
解析:选C。刘兰芝应该是昼夜勤奋地“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指“作”。A项“伶
传”是合成词,不能单独解释某个词案:B项“怨堂"是同义词连用,“怨”“望”都是“怨
恨”的意思;D项“死生”指"死亡””活着”,亦无偏指。
二、练中寻法,“七法”巧解文言实词
口方法一代人推断法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8•全国卷II)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成言平常持米到
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
德,为立拘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款而存之c延森中,桓南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
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荐:举荐、推荐
正误:错误。
推断过程:可用代入推断法,符题中的解释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荐”字
结合“立祠”一词,译为“举荐、推荐”不当,意思应是“祭祀”。
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案子加以祭奠。官
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都说平常带根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所掠夺,经常要损失一半。
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有被官吏侵夺冤枉,所以前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
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
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乱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祠堂全部毁掉,只
特别下诏让密县保存已故太傍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
I方法指导I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
境中疏通文意,解释正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方法二因文定义法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安徽卷)“闻宋伸温书《我亭十三跋》基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患钟铭》在
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蜴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
合古人呼居,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必合古人库层矩度:气度
正误:错误。
推断过程:运用因文定义法。“矩度”的意思是“规矩,法则”,“合矩度”即符合规
矩,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错误。
“听说宋件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临攀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察钟铭》在
码沙报恩忏院,如果您能够各惠赠一篇给我,我要感谢您的恩赐。”他高雅的情操就像这样。
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
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I方法指导I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
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口方法三联想推断法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9•全国卷II)令行于民那干,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
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时其
师公孙贾。明日,泰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是。
令行于民期年期年:一整年
正误:正确。
推断过程:运用课本联想推断法。“期年”,联想课文《军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
后,虽欲言,尢可进者”一句中的“期年”,便可知是,•一整年”的意思。
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奏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
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
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森刑。第
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丢失的
东西,山中没有猛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富足。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7・江苏卷)先生名中.字家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的书千市.
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
日益进。
助书贾承书于市鬻:卖
正误:正确。
推断过程:“鬻”可用联想推断法来判断,在成语“卖官鬻爵”中“簿”就是“卖”的
意思。
先生名中,字容甫,是江都人。年少时父亲去世,爱好学习。家贫没有能力购买书箝,
帮助书商在集市上卖书,趁机通读了经史百家书籍,看一遍就能背•诵出来。二十岁时,参加
院试考试,应试文章《射雁赋》被列为第一,补为附学生员,诗词古文每天更加有长进。
I方法指导I
1.课本联想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要善于联系
课内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
2.双音联想法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立,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通过
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
3.成语联想法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
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方法四句式推断法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9•全国卷II)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日:“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
“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
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渚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日:
“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更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圣人向可以强国,不举其故法:效法
正误:正确。
推断过程:运用句式推断法。“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荷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是一
个对偶句,“法”与“循”意思相近,先运用成语联想法,由“福序渐进”推出“循”为“遵
循:遵守”之意,进而判断“法”是“效法,遵守”之意。
孝公与他交谈,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国君呢?
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劝说他,他特别高兴。”孝公任
用卫鞅后,卫鞅想要变更法詹.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c卫鞅说:“行动犹球不决就不会
有名声,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效果。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
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有
利于国家就不必效仿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殷不更改旧礼制
而灭亡。反对旧法度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制的人不值得贷扬。”孝公说:“好。”于是
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法度的命令。
I方法指导I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偶句中,位置对称的词
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
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方法五语法推断法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6・江苏卷)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曲目音,下帏修坐者三
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翅目皆病:疲惫
正误;错误。
推断过程:运用语法推断法。“病目者"中"皆"的意思是"眼病",结合语法推断法
可知“病”应翻译为动词“患病”,故题目中的“疲惫”错误.
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进入南都,在鸣鸣山读书,日夜不止,患了眼病,在帏下安静
地打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
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渚住耳朵不敢听了。
I方法指导I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
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
词充当等。
D方法六通假代入法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6・山东卷)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尢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
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迅也。
若其衣服节俭而众啜也说:同“悦”,高兴
正误:正确。
推断过程:运用通假代入法。据上文“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
国君做得好,百姓才感念他们,国君“衣服节俭”,当然老百姓一定会高兴,“说”本身没有
“高兴”之意,只能看作通假字“悦”,代入,上下文通顺,因此正确。
效法古代圣盼之王的节俭就可以:效法他们算的衣服,居住在他们的宜宅,没有益处C
夏商周三代的明君穿不同的衣服而都能统一天下,不是凭借衣服使诸侯归附的。诚心地爱护
百姓,坚决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德行而归附于他们的道义,就像他们衣服节
俭老百姓一定会高兴那样。
I方法指导I
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
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D方法七常识识记法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浙江卷)甲申秋,直秘阁王侯和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
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侯下手,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
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
侯下车下车:初到任
正误:正确。
推断过程:运用常识识记法。“侯下车”中“下车”涉及文化常识,解释为“初到任”,
正确。
甲申年秋天,直秘阁王和来担任太守,正赶上发生水灾,把堤防都冲坏了,百姓没有一
粒粮食吃。到了冬天,边境地区又发生战事,当涂是军事要地,上下震动。王租初到任,救
灾的措施,防备敌人的方略,都安排得井然有序。饥饿的人能吃饱,倒塌的堤防进行了修筑。
紧急情报日夜送到,王和都平停地对待。
I方法指导I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
“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束发成年)等。例:“晁错为内史,贵幸
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题目解释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
事”专指“掌权”。
一、一词多义(每小题I分)
1.属(10年12考)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并诗》)
(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
答案:(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2)动词,隶属
(3)动词,属于(4)动词,连缀(5)动词,通“嘱”,嘱托
(6)名词,等辈、类(7)名词,等,辈(8)动词,接连
2.鄙(10年5考)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葡相如列传》)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6)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7)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并诗》)
(8)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答案:⑴名词,边避地区,边远的地方(2)形容词,庸俗,浅陋,鄙俗⑶形容词,
见识浅薄(4)动词,当作边境(边疆)(5)形容词,见识浅陋(6)动词,鄙薄,轻视
(7)名词,自称的谦辞(8)名词,村野之处,乡下
3.辞(10年2考)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海阳城(《琵爸行并序》)
(5)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8)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1)名词,言词,言语(2)名词,文辞,文学(3)动词,推辞(4)动词,告别,
辞别(5)动词,讲究,计较(6)名词,辞令,应酬的言辞(7)动词,辞谢,婉言道歉(8)
动词,推托、推辞
4.见(10年3考)
(1)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2)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3)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荆轲刺秦王》)
(4)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6)其进曲琲.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吾尝被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9)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在东南飞并序》)
(10)慈父见背(《陈情表》)
答案:(1)介词,表被动(2)动词,显露(3)动词,接见
(4)动词,拜见(5)介词,表被动(6)名词,见到的景象
(7)动词,出现(8)动词,看见(9)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10)放在动词前,
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5.卒(10年4考)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3)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6)始舍于共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
(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8)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张衡传》)
(9)卒惶急不知所为(《荆轲刺秦王》)
(10)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孔在东南飞并序》)
答案:(I)副词,终究,究竟(2)副词,终于(3)动词,终,善终(4)副词,终于(5)
名词,士兵(6)名词,死亡(7)名词,士兵(8)动词,死(9)副词,突然,仓促(10)动
词,终、尽
6.谢(10年4考)
(1)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史记》)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4)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E并序》)
(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在东南飞并序》)
(6)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7)及花之既谢(《芙蕖》)
答案:(1)动词,谢绝(2)动词,道歉(3)动词,请罪
(4)动词,辞别(5)动词,告诉,告诫(6)动词,感谢,谢恩(7)动词,凋谢
7,间(10年3考)
(1)千载谁堪伯仲问(《书情》)
(2)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陈涉世家》)
(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6)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10)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答案:(1)名词,中间(2)名词,期间(3)名词,一会儿
(4)副词,喑中(5)副词,偷偷地⑹副词,从小路⑺名词,缝隙,空隙(8)动词,
参与(9)动词,交杂,夹杂(10)动词,隔离,间隔
8.延(10年4考)
(1)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过秦论》)
(2)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赤壁之战》)
(3)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5)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答案:(1)动词,延长、延续(2)动词,蔓延、扩展
(3)动词,迎击(4)动词,邀请(5)副词,久久
9.质(10年4考)
(1)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触龙说赵太后》)
(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4)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5)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
(6)德有不成者,非大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
(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8)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
答案:(1)名词,人质(2)名词,通“贽”,信物(3)名词,底子,质地(4)名词,杀
人时作垫用的砧板(5)副词,正,刚刚(6)名词,资质、禀赋(7)动词,质问、质疑(8)
名词,木质、品质
二、古今异义(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里,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愈是()
①约为般姻②臣以供养不主,辞不赴命③备他盗之出入与小箪也④项伯洋带⑤
所以遣将守关者
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⑦臣战河南⑧君王为人不寻
A.①⑧B.②③@
C.©©⑦D.©©⑧
解析:选D。①''婚姻",古义为“儿女亲家”,今义为“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无主”,古义为“没有人主持”,今义为“没有主人”。③“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
今义为“属性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⑤''所以",古义为“……的缘故”,今义为“表
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⑦“河府”,古义为“黄河以南”,今义为省名。均与现代汉语意思不
同。
II.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军郡《阿房宫赋》)
C.歌台暖响,春光触颗《阿房宫赋》)
D.因书长句,歌以赠之(《琵皆行并序》)
解析:选C。A项,“气侯”,古义为“大气”,今义为“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现察所
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B项,“经营”,古义为“统治”,文中为“统治者搜刮的金
玉珠宝等物”,今义为“筹划并管理(企业等)”。C项,“融融”,古今意义均为“暖和”。
D项,“因为”,古义为“于是写”,今义为“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而感欢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过秦论》)
B.且夫禾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C.然秦以自冬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D.试使中冬之国与陈涉度长粼大(《过秦论》)
解析:选D。“山东”,古义为“靖山以东”,今义为省名。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七十者日以食肉矣(《盅子•堤人之于国也》)
B.华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并序》)
c.暮去朝来觑自故(《琵琶行并序》)
D.零丁孤苦,至于盛西《陈情表》)
解析:选A。A项,“可以”,古今意义均为“能够”oB项,“生人”,古义为“活着
的人”,今义为“陌生人”。C项,“颜色”,古义为“容貌”,今义为“由物体发射、反射
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等。D项,''成
立”,古义为“成人自立”,今义为“(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
有根据,站得住”。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练习试题 5x
- 美容减肥培训课件
- 办公楼改造施工协议
- 港口集装箱运输合同模板
- 2024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南省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砖厂股权转让合同:砖厂转让合同书
- 第四季度储气罐租赁合同书
- 职业教育培训合作办学合同书
- 度植树造林合作协议
- 肾病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
- 2024至2030年中国生物柴油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咨询报告
- 实习护生社会焦虑情况调查量表
- SL-T+712-2021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 深基坑专项方案论证流程
-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列宁人物课件
-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 大型文艺汇演活动物料明细表(模板)
-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库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彩光变变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