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_第1页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_第2页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_第3页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_第4页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1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

课口其他口

主要教学内容(为=明*重点#难点):

讲课内容: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隹茂义

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二、学习解剖学隹7目的与任务

三、学习和研究,、体解剖学的方法

四、人体解剖学隹7发展简史

五、人体解剖学隹7定位术语

1.人体解剖学姿势*

2.人体的基本的方位术语*#

3.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

总结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熟练掌握解剖学方位术语

3.掌握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姿势?

2、人体基本切面和基本轴有哪些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教学教学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手段组织与方法间

进行自我介绍讲授

点名认识一下学生结合

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下如何快速融入大学生活的引导多媒

说明几点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业、纪律、考体

试等教学

新授内容: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科的形态学范

畴。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

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

育动作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又属于形态学范畴:形态学是研究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繁殖

能力的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的研究科学;

机械运动:包括人体的运动和器械的运动两种形式。人体的运动从运动解剖

学上讲可以认为是人体各环节之间的运动,以及器官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相

互关系。也就是说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而器械的运动:如篮球、排

球、足球在空中运动的特点等;体育动作:动作是人体全身或一部分肢体的

活动,体育动作是指带有技术性的或者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动作。)

二、学习人体解剖学的主要任务: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三)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人体形态学方面的基础。

三、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基本观点:

1.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2.有机体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3.有机体变化发展及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二)基本方法:

1.尸体解剖法

2.组织切片法

3.组织化学法

4.活体研究法

5.动作分析法

6.各种仪器研究法

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自学)。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姿势:

人体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

并立,脚尖向前。

(二)常用的方位术语: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规定下列一些术语:

1.±:靠近头部称为上。

2.下:靠近足部称为下。

3.前:靠近腹面称为前。

4.后:靠近背面称为后。

5.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浅。

6.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深。

7.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为内侧。

8.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外侧。

9.内: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内。

10.外: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的术语,远离内腔者为外。

以上术语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11.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

12.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

13.槐侧:指前臂的内侧。

14.尺侧:指前臂的外侧。

15.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16.胫侧:指小腿的内侧。

以上术语适用于四肢。

(三)人体基本轴与基本面

轴和面是描述人体器官形态,尤其是叙述关节运动时的常用术语。人体

可人为的分为三种相互垂直的轴,即: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依据上述

三种轴,人体还可设立相互垂直的三种面,即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1.人体基本面:

(1)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称为矢状面。其中,

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面。(正中线:沿身体前、后面所作的垂线,其

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称为人体的前、后正中线。)

(2)冠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又称为冠状面。

(3)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又称为横切面。

2.人体基本轴:

(1)冠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称为冠状轴。

(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1>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姿势?

2、人体基本切面和基本轴有哪些及其相互关系?

本课教学

小结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2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M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

_________________课口其他口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课前导入

讲课内容:

骨概述

1、骨的分类

2、骨的构造*#

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4、骨化与生长*#

5、骨龄的概念及作用

6、骨的功能

总结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构造、功能。

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3.掌握骨的长长和长粗。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骨的构造是怎样的?

2、结合骨龄讨论骨的长长和长粗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教学教学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手段组织与方法间

提问并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课前导入讲授

新授内容:结合

多媒

骨的概述

教学

人体的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骨连接起枢纽作用;而肌肉的收缩则是

运动的动力。

一、骨的分类

(一)按形态分类

1.长骨:多呈管状,位于四肢。有一个体及两个端。体部空且稍细为骨干,

主要为骨密质构成。两端膨大称为骨髓,主要为骨松质构成。如:肱骨、股

骨等。

2.短骨:呈立方形,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多分布于运动较复杂

或受力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等。

3.扁骨:呈板状,位于人体中轴或四肢带部。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

质。可保护内脏、为肌肉附着。如:肋骨、肩胛骨等。

4.不规则骨:形状极不规则,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如:椎骨、

髓骨等。

此外,还有含气骨和籽骨。如:上颌骨和馥骨。

(二)按部位分类

1.中轴骨:包括颅骨(29块)【面颅骨(15块)、脑颅骨(8块)、听小骨

(6块)】和躯干骨(51块)【椎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

2.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上肢带骨(4块)、自由上肢骨(60块)】

和下肢骨(62块)【下肢带骨(2块)、自由下肢骨(60块)】

二、骨的构造

作为器官的骨由骨膜、骨质、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1.骨膜:由骨外膜和骨内膜构成。骨外膜一般分布于骨表面,其外层致密,

内层疏松且含有成骨细胞,参与骨质的形成。骨内膜位于骨髓腔内及骨松质

表面的结缔组织膜上,此膜主要有破骨细胞,参与骨质的破坏。

2.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可分为骨密质、骨松质两种类型。骨密

质厚、致密,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有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佛氏系

统(骨单位)和间骨板。骨松质往往形成杆状或片状的骨小梁。骨小梁的排

列与其所受外力有关。

3.骨髓:由网状组织和各种血细胞构成的,具有造血的功能。分为红骨髓、

黄骨髓两种。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1.有机物:骨的胶原纤维和粘多蛋白使骨具有韧性。

2.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使骨具有坚固性。

(二)物理特性:儿童少年时期,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约为1:1,此种

骨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成人骨有机物与无机物约为3:

7,这种骨既有弹性又坚固。老年骨有机物与无机物约为2:8,弹性小而脆性

大,易骨折。

四、骨化与生长

1.骨的发生

(1)膜内成骨:膜内成骨是在结缔组织膜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骨。

如:顶骨、额骨、锁骨等。

(2)软骨内成骨:是在软骨的基础上经骨化而成的骨。

2骨.的生长

(1)骨的长长:髓软骨细胞不断的增生和不断的骨化,此种方式为软骨

内成骨。

(2)骨的长粗:主要是依靠膜内成骨的方式,

3.骨龄:(生物年龄)骨化中心的出现、瓶软骨完全骨化及骨髓与骨干完

全愈合的年龄。

骨龄在运动领域的应用:

(1)用于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2)用于打假,比如虚报年龄等。

4.影响骨生长的因素:遗传、种族、激素、营养等。(VD促进人体对钙的

吸收。VD缺少时,骨的钙化不足,形成鸡胸、。型腿、X型腿等。VD过多时,

骨的钙化过早,身高受影响。VA协调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作用,VA缺少时,

成骨细胞活动增强,可造成畸形;当丫人过多时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可造成骨

折。)

五、骨的功能:支持、保护、杠杆、造血和储备等作用。

1、骨的构造是怎样的?

2、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怎样的?

3、结合骨龄讨论骨的长长和长粗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本课教学

小结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3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M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

_________________课口其他口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课前导入

讲课内容:上肢骨

1、上肢骨的组成及数量*#

2、上肢带骨的组成及数量

3、锁骨和肩胛骨的骨性结构*#

4、自由上肢骨的组成及数量

5、肱骨、椀骨、尺骨的骨性结构*#

6、手骨的组成及名称

总结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槐骨的骨性结构及其数量。

2.了解手骨的骨性结构

3.掌握肩胛骨、肱骨的骨性结构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并用骨骼模型现场演示

讨论、思考题、作业:

1、简述上肢骨的数目及组成?

2、肩胛骨和肱骨的骨性结构是怎样的?

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教学教学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手段组织与方法间

提问并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讲授

课前导入结合

新授内容:多媒

上肢骨

教学

上肢骨可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

锁骨(2块)

「上肢带骨肩胛骨(2块)

上肢骨1(4块)「上臂骨一肱骨(2块)

(64块)1自由上肢骨前臂骨1尺骨(2块)

(60块)1,骨(2块)

「腕骨(16块)

1手骨1掌骨(10块)

1指骨(28块)

一、上肢带骨

带骨:起连接、支持作用的骨。

(-)锁骨:

略呈“S”形,位于胸骨与肩胛骨之间,其内侧2/3凸向前方,其外侧

1/3凸向后,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因有一体两端,所以属长骨,无骨髓腔。

锁骨内侧端即为胸骨端,较粗大,其上有胸骨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相连。

其外侧端为肩峰端,扁平其上有肩峰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相连。锁骨的全

长可触及。全身共2块。

(二)肩胛骨:

为一个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胸廓的后、上、外侧方。上、下平齐第2—7

肋,可于皮下触及。可观察到有两个面、三个缘、三个角。全身共2块。

背侧面:有一靖为肩胛冈,将背面分为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

端膨大称为肩峰,其上有关节面称为肩峰关节面与锁骨的肩峰

端构成关节,另外它还是测量肩宽和上肢全长的骨性标志。

腹侧面:此面与肋面相对称为肩胛下窝。

上缘:较薄,有一肩胛切迹,其外侧有指状突起称为喙突。

内侧缘:靠近脊柱,又称为脊柱缘。

外侧缘:远离脊柱,又称为腋缘。

上角:位于上方内侧靠近脊柱,约平对第2肋。

下角:对第7肋,于皮下可触及,它是测量胸围的骨性标志。

外侧角:远离脊柱,外侧角较肥大,其上有向外侧的关节面称为关节盂,

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上分别有盂上和盂下结节

二、自由上肢骨

(-)上臂骨:

1.肱骨:

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肱骨体和近端、远端。全身共2块。

近端:肱骨头呈半球型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外侧有大结

节,前下方有小结节,两结节之间有纵沟,称为结节间沟。且两向下均有粗

糙纵行的幡,称为大、小结节幡。(解剖颈:肱骨头周围稍细的部分。外科颈:

肱骨近端与交界处稍细的部分。)

肱骨体:其上部为圆柱型,下部为三棱柱型。大结节崎远端有三角肌粗

隆,为三角肌的附着点。肱骨体后方,自内上向外下方走行的浅沟,称为槐

神经沟(有横神经通过)。

向两侧膨大为内上黑和外上牌,下面是关节面,关节面的外侧部较小,

称为肱骨小头,它与横骨相关节。肱骨小头的前上方有横窝,当前臂屈时可

容纳尺骨冠突。关节面内侧较大,呈滑车状,称为肱骨滑车,它与尺骨相关

节。肱骨滑车的前上方有冠突窝,当前臂屈时可容纳尺骨冠突。肱骨滑车的

后上方有鹰嘴窝,当前臂伸时可容纳横骨小头。此外,于肱骨滑车的内侧,

内上牌的背面也有一条浅沟,称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

(二)前臂骨:

1微骨:

槐骨位于前臂外侧,属长骨,有近端、远端及槐骨体。近端小,远端大。

全身共2块。

梯骨近端:有圆柱状的棱骨头(可于皮下触及),其上有槐骨头凹,与肱

骨小头相关节。侧面有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槐切迹相关节。棱骨头下方较细,

称为挠骨颈,其内下方有槎骨粗隆。

梯骨体:呈三棱柱型,其内侧有锐利的骨间缘。

横骨远端:内侧有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外侧有梯骨茎突,于体表可

触及。槎骨远端前方骨面较平滑且略有凹陷,后方的骨面较粗糙且略有凸起。

槐骨远端底部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2•尺骨: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属长骨,有近端、远端及尺骨体。近端大,远

端小。全身共2块。

尺骨近端:前方有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滑车切迹的上、下方

均有突起分别称为鹰嘴(可于皮下触及)和冠突。冠突下方有粗糙的骨面,

称为尺骨粗隆。冠突外侧有一凹陷的关节面,称为棱切迹。

尺骨体:上部呈三棱柱型,其外侧有锐利的骨间缘,与榜骨的骨间缘相

对。下部呈圆柱型。

尺骨远端:有一尺骨头,其上有环状关节面。远端的后内侧有一向的突

起,称为尺骨茎突(可于皮下触及)。

(三)手骨:

手骨主要分以下三部分:腕骨、掌骨和指骨。

1.腕骨:

一侧8块,均为短骨。排列成两列,每列为四块,分别称为近、远侧列

腕骨。

近侧裂:腕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自外向内)

远侧列:腕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自外向内)

2.掌骨:

一侧5块,均为小型长骨。从拇指起依次称为:第1、2、3、4、5掌骨。

掌骨的近端为底、中间为体、远端为头。

3.指骨:

一侧14块,均为小型长骨。除拇指只有近节和远节指骨外,其余手指均

有: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指骨粗隆)。

总结

1、简述上肢骨的数目及组成?

2、肩胛骨和肱骨的骨性结构是怎样的?

本课教学

小结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4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

_________________课口其他口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课前导入

讲授内容:下肢骨

1、下肢骨的组成及数量*#

2、下肢带骨的组成及数量

3、髓骨的骨性结构*#

4、自由下肢骨的组成及数量

5、股骨、胫骨、腓骨、骸骨的骨性结构*#

6、足骨的组成及名称

总结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偏骨、股骨、膑骨、胫骨、腓骨的骨性结构及其数量。

2.了解足骨的骨性结构

3.掌握虢骨、股骨的骨性结构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并用骨骼模型现场演示

讨论、思考题、作业:

1、简述下肢骨的数目及组成?

2、雕骨和股骨的骨性结构是怎样的?

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教学教学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手段组织与方法间

提问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授

课前导入结合

新授内容:多媒

下肢骨

教学

下肢骨可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两部分。

一、下肢带骨

(-)鼓骨

髓骨为不规则骨,在幼年时由骼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通过软骨连结而

成,成年后通过骨性结合而成为一块骨。骼骨、坐骨和耻骨的结合处为为一

深窝,称为虢臼,虢臼内有月状面,中心是髓臼窝,缺如的部分为髓臼切迹。

在其前下方有一大孔叫闭孔。虢臼的上半部以上属于骼骨,髓臼的后下1/4

为坐骨,髓臼的前下1/4为耻骨。髓臼的内部有髓臼横韧带(横跨于髓臼切

迹的两端)。全身共两块。

1.骼骨:骼骨体和骼骨翼两部分。骼骨体较厚实,构成髓臼的上部。骼

骨翼位于髓骨的上部,较扁呈扇型。其上缘为弓型弯曲称骼崎,两侧骼崎最

高点的连线平于第四腰椎高度。骼崎前、后两端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骼前上

棘和器后上棘。两棘下方各有一突起称为骼前下棘和骼后下棘。骼前上棘是

测量骨盆及下肢全长的骨性标志。器骨翼外面较粗糙,称为臀面。落骨翼内

面光滑凹陷成为骼窝,其下界为弓状线。鹘窝后有关节面称耳状面,与跳骨

的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后方的粗糙骨面为骼粗隆。

2.坐骨:坐骨可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坐骨体构成髓臼的后下部,体的

下端向前折曲部为坐骨支。体与支转折处有肥厚的坐骨结节。坐骨结节的上

方有坐骨棘,其上有坐骨大切迹,下有坐骨小切迹。

3.耻骨:分为体和支两部分。耻骨体构成傲臼的前下部,并向上移行为

耻骨上支,其上有一锐崎称为耻骨梳,它与弓状线相连续,终于耻骨结节。

耻骨上肢向后下方折转处的内侧面为耻骨联合面,其下为耻骨下支并与坐骨

支相连续。

二、自由下肢骨

全身的自由下肢骨包括:2块大腿骨、2块骸骨、2块小腿骨、14块附骨、

10块跖骨、28块趾骨。

(-)股骨

为全身最长的骨,约为身长的1/4,是典型的长骨,有一体两端。

近端:有球状关节面的股骨头,与髓臼构成髓关节。股骨头上有股骨

头凹。股骨头向下为较细的股骨颈,颈下为股骨体。颈与体延续处有两个较

大的突起,于外侧的称为大转子,可在体表触及,它是测量自由下肢骨长度

的骨性标志。内侧下方的突起为小转子。两转子间前方的连线为转子间线,

后方的边线为转子间脊。

股骨体:上部呈圆柱型,下部呈三棱柱型。体的后上方有臀肌粗隆,为

臀大肌的附着处。臀肌粗隆的下方有纵行的股骨粗线,分为内、外侧唇,两

唇在中部接近,而上、下两端分离。

远端:膨大形成内上牌与外上跳,两牌下方各有一向后的突起分别称

为内侧踝和外侧踝,其上有光滑的关节面。两跳前方的关节面相连形成繇面,

与骸骨相关节。两霞后方有牌间窝,容纳胫骨的螺间隆起。

(二)骸骨:为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其形态为上宽、

下尖、前面粗糙,后面光滑的关节面(外侧半大,内侧半小。)与股骨的骸面

相关节。骸骨的存在可加大股头肌的力臂。

(三)胫骨:位于小腿内侧,为典型长骨,有一个骨体和两端。

近端:向两侧膨大为内侧牌、外侧牌,两股上方有关节面分别与股骨

的内、外侧螺相对应,两跳之间有既间隆起。外侧和后下方有腓关节面。

胫骨体:最粗大,呈三棱柱形状,其前缘锐利称为胫骨前缘,向上为胫

骨粗隆,为肌股四头肌肌腱附着处。骨体的外侧缘较尖锐,为骨间缘。胫骨

体前缘、内侧面均可于体表触及。

远端:内侧向下突起形成内踝(在体表可触及)。其外侧有内踝关节面。

远端外侧有与腓骨相连结的腓切迹。胫骨远端底部有下关节面,它与内踝关

节面连成一体,共同与距骨相连结。

(四)腓骨:位于小腿外侧,细长,也为长骨,有一体两端。但腓骨不

承重。

近端:有腓骨头(在体表可触及),其内侧上方有腓骨头关节面,与胫

骨的腓关节面相关节。

腓骨体:细长,其内侧缘为骨间缘与胫骨的骨间缘相对。

远端:为外踝(在体表可触及),其内侧有外踝关节面与胫骨的内踝关

节面相对。外踝窝向后。

(五)附骨:人体一侧附骨包括7块短骨,分别称为:距骨、跟骨、足舟

骨、骰骨、三块楔骨。距骨位于小腿下方,其上面及两侧共同形成距骨滑车,

有光滑的关节面。跟骨位于距骨的下面,为全身最大的一块附骨,此骨向后

突出形成跟骨结节(在体表可触及)。足舟骨在足内侧,嵌于距骨与3块楔骨

之间,其内侧缘向下的突起为舟骨粗隆,是测量足弓高度的骨性标志。

(六)跖骨:与掌骨相似,一侧为5块小型长骨,由内向外分别称为:

第一、二、三、四、五跖骨

(七)趾骨:类似上肢的指骨,为小型长骨,一侧趾骨为14块。除拇指

只有近节和远节指骨外,其余趾均有: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

总结

1、简述下肢骨的数目及组成?

2、髓骨和股骨的骨性结构是怎样的?

本课教学

小结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5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M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

课口其他口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课前导入

讲课内容:中轴骨

(-)椎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

2.颈椎

3.胸椎

4.腰椎

5做骨

6.尾骨

(二)胸廓骨

1.肋骨和肋软骨

2.胸骨

总结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中轴骨的组成

2、掌握颈椎、胸椎、腰椎的形态异同点

3、了解肋骨、胸骨以及胸廓的组成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并用骨骼模型现场演示

讨论、思考题、作业:

1、列举在体表能触到的骨性标志

2、试述胸骨、肋骨的位置及形态特征

3、试述颈椎、胸椎、腰椎的形态差异

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运动解剖学习题集》

教学教学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手段组织与方法间

提问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授

课前导入结合

新授内容:多媒

中轴骨

教学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髓骨、1尾骨、12对肋骨、1块胸骨,共51

块。

一、椎骨的形态及数量

成年人椎骨(26)未成年人椎骨(33)

7C7C

12T12T

5L5L

IS5S

1X4X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为不规则骨,大多椎骨包括:一个椎弓、一个椎体、一个椎孔和七

个突起。椎体呈块状,位于前部。其内部为骨松质、外部为骨密质。椎体后

方是呈弓状的椎弓,它与椎体的连结部较细,称为椎弓根,此处上、下缘稍

凹陷分别称为上切迹、下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其内有

神经、血管通过。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称为椎孔。椎弓后方有板状的结构称

为椎板,其上发出7个突起:向后的一个称为棘突,向两侧的突起称为横突,

向上的一对突起称为上关节突,向下的一对突起称为下关节突。上、下关节

突的表面均有关节面。

(一)颈椎:

共同特点:椎体小、横突上有孔称为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

三个特殊的颈椎:

1.寰椎:是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有前弓与后弓及两个侧块。前弓

的内面有齿凹,侧块的上面有上关节凹,下面有下关节面。

2.枢椎:是第二颈椎,椎体上有齿突,实际上它是寰椎的椎体。齿突前面

有关节面,与寰椎前弓齿凹相关节。椎体两侧的上面还有上关节面,其与寰

椎侧块的下关节面相关节。椎体两侧的下面还有一对下关节突。

3.隆椎:又称第七颈椎,除椎体小、有横突孔外,棘突较长,但其末端不

分叉。

(二)胸椎:

共同特点:椎体较大,椎体两侧及其横突末端均有肋凹,棘突长而斜向

后下方,呈叠瓦状。其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额状位。

(三)腰椎:

共同特点:椎体肥大,棘突呈板状且短粗,水平伸向后方。关节突关节

面呈矢状位。

(四)一骨:

未成年时,由五块椎骨构成,成年后融合成一块即髓骨。其形状为上宽

下窄的三角形。上部为底,底的前缘中部向前突出成为解岬。繇骨前面光滑

且凹陷,有四对髓前孔。跳骨后面较粗糙,有四对髓后孔。微骨的两侧有耳

状面,它与骼骨耳状面构成概骼关节。耳状面的内上方有粗糙的骨面称为能

粗隆。髓管由髓椎椎孔连接而成。舐前、后孔均与髓管相通。舐管上端两侧

有上关节突与第五腰椎的下关节突相关节。

(五)尾骨:由四块已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二、肋骨

肋骨与肋软骨合称为肋。人体共有12对肋。上7对为真肋,下8-10对为

假肋,11、12对为浮月力。肋骨属扁骨,分为三部分:肋骨体、胸骨端、椎体

端。椎体端为其后部,膨大呈小球状称肋头,其上有肋头关节面与相应胸椎

椎体上的肋凹相关节。肋头与肋体的交界处为肋颈,在颈与体之间有助结节,

它与相应胸椎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的后份曲度最大称为肋角。肋骨体内侧

面下缘有肋沟,为肋间神经及血管通行处。肋骨的胸骨端即前端,有粗糙的

凹面与肋软骨相连结。

三、胸骨

胸骨属扁骨,全身共一块,位于胸前皮下,它由三部分构成:胸骨柄、

胸骨体、胸骨剑突。胸骨柄上缘中部为颈静脉切迹,上缘的两侧是一对锁切

迹,柄的两侧为第一肋切迹。胸骨柄与胸骨交界处稍向前突,称为胸骨角,

此处有第二肋切迹,它是计数肋骨的骨性标志。胸骨体扁平,其两侧面有第

三至第七肋切迹。胸骨剑突位于胸骨下部,尖向下。

1、列举在体表能触到的骨性标志

2、试述胸骨、肋骨的位置及形态特征

3、试述颈椎、胸椎、腰椎的形态差异

本课教学

小结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6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

_________________课口其他口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课前导入

讲课内容:观察骨的构造

本次课是实验课,主要是观察全身骨骼

1、通过观察人体骨架及散骨标本掌握骨的形态、分类*

2、观察上肢骨,重点是肩胛骨、肱骨

3、观察下肢骨,重点是慨骨、股骨

4、观察中轴骨,重点是椎骨#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

2、掌握全身骨的名称、数量

3、掌握肩胛骨、肱骨、偶骨、股骨的骨性结构

4、掌握各类椎骨的形态差异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观察散骨标本和人体骨架

讨论、思考题、作业:

1、人体骨按形态可以分为几类?

2、画图:肩胛骨、肱骨、雕骨、股骨

3、简述颈椎、胸椎、腰椎的形态差异有哪些?

4、写出本次实验课的实验报告

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教学教学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手段组织与方法间

讲授

观察全身各骨

结合

实验名称:观察全身各骨观察

实验器材:人体全身骨架、散骨标本散骨

实验目的:1、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分类标本

2、掌握全身骨的名称、数量和人

3、掌握人体主要骨的表面结构体骨

实验步骤:架

1、通过观察人体骨架及散骨标本掌握骨的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

骨和不规则骨。

2、观察上肢骨,重点是肩胛骨、肱骨。

观察肩胛骨:三缘、三面、三角;肩胛下窝、喙突、肩胛切迹、关节盂、

盂上(下)结节、肩胛冈、冈上(下)窝、肩峰。观察肱骨:肱骨头、大结

节、大(小)结节幡、结节间沟、三角肌粗隆、梯神经构、冠突窝、梯窝、

鹰嘴窝、肱骨小头、肱骨滑车。观察尺骨、梯骨、掌骨、指骨。

3、观察下肢骨,重点是髓骨,股骨。

观察嬲骨:骼骨翼、骼崎,骼前(后)上棘、骼前(后)下棘、耻骨上

(下)支、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面、坐骨体、坐骨大(小)切迹、坐骨棘、

坐骨结节、坐骨支、雕臼,闭孔。观察股骨:股骨头、股骨头凹、大(小)

转子、转子窝、股骨颈,转子间崎、转子间线、臀肌粗隆、耻骨肌线、股骨

体、内(外)侧唇、滋养孔、内(外)上牌、内(外)侧踝,收肌结节、髓

面、解间窝。观察胫骨、腓骨、骸骨、足骨。

4、观察中轴骨,重点是椎骨。

观察各部椎骨形态异同:①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横突上

有圆形小孔,称横突孔,有椎动、静脉通过。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

分叉,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②胸椎:12个椎体从上向下依次渐大,椎

体两外侧面的后方上、下各有一浅凹,分别称为上肋凹和下肋凹,与肋头相

关节。横突尖前面有一凹面,称横突肋凹,与助结节相关节。棘突细长,斜

向后下方,呈叠瓦状。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③腰椎:椎体厚大。

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上、下关节的关节面呈矢状位。观察颅骨、胸骨、助

骨。

1、人体骨按形态可以分为几类?

2、画图:肩胛骨、肱骨、髓骨、股骨

3、简述颈椎、胸椎、腰椎的形态差异有哪些?

4、写出本次实验课的试验报告

本课教学

小结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7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

课口其他口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由运动系统的概述导入

讲授内容:关节概述

(一)骨连结的分类

1直.接骨连结

2间.接骨连结

(二)关节的构造*#

1.关节的主要构造

2.关节的辅助结构

(三)关节的运动*#

(四)关节的分类

1.按关节的骨数分类

2.按关节的运动轴数目分类

3.按关节的运动方式分类

(五)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总结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的主要构造以及辅助结构

2、掌握关节的运动

3、掌握关节的分类

4、了解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关节的主要构造及辅助结构是什么?

2、关节的运动方式有哪些?试各举一例

3、关节的分类有哪些?

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教学教学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手段组织与方法间

复习、提问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讲授

课前导入结合

新授多媒

关节概述

教学

一、关节的概念: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结称为关节。

根据其连接组织相连结的情况可分为纤维连结和滑膜关节。

1.纤维连结:两骨之间以少量结缔组织直接相连,相联结的骨之间无腔隙、

不具有活动性或仅有微小活动性。

纤维连结分为以下三类

①韧带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相连。有的韧带连结可以骨化。

如:颅骨之间缝的连结。椎骨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均为韧带连结。

②软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软骨组织相连。分为暂时性、永久性软骨连

结两类。暂时性软骨连结如:儿童少年时期,髓骨为三部分,但成年后,软

骨可骨化成骨性结合。永久性软骨连结如:椎体之间的椎间盘,终生保持软

骨状态。

③骨性结合:骨与骨之间借骨组织相连。一般由韧带连结和暂时性软骨

连结演变而成。

2.滑膜关节:两骨之间以间接方式相连。简称关节。

二、关节的结构

(-)关节的主要构造

1.关节面:多为一凹一凸,凹的为关节窝,凸的关节头。两者的表面附有

一层关节面软骨(透明软骨),软骨内无血管、神经,所以损伤后,较难修复。

2.关节囊:为结缔组织囊,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由致密结

缔组织构成。内层为滑膜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出

形成滑膜裳,向外突出形成滑膜囊。可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

3.关节腔:为关节囊和关节面的密闭腔隙,为负压。

(二)关节的辅助结构

1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连结相邻骨,对关节起加固作用。

2.滑膜囊:滑膜层向外突出形成滑膜囊。

3.滑膜裳: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出形成滑膜裳。

4.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环状纤维软骨板,可加深关节窝的深度。

5.关节内软骨:由纤维软骨构成,分为半月板、关节盘两种。

三、关节的运动

运动环节:是指人体中能以关节为支点进行运动的部分。

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进行的运动,向前为屈,向后为

伸(膝关节、踝关节相反)。

2.水平屈伸:上臂在肩关节或大腿在做关节处外展90。,绕垂直轴在水平

面内运动,向前为水平屈,向后为水平伸。

3.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进行运动,靠近正中面为内

收,远离正中面为外展。

4.回旋: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进行的运动,由前向内的

旋转为内旋,由前向外的旋转为外旋。

5.环转:肢体的近端在原位运动,其远端作圆周运动,具有这样特点的运

动称为环转。

四、关节的分类

(-)按关节的骨数分类

1.单关节:由两块骨组成的关节,即一个关节头和一个关节窝。如:肩关

节。

2.复关节:由两块以上的骨组成的关节,被包在一关节囊内,其中每一块

骨都能独立活动,这样的关节称为复关节。

(二)按关节的运动轴数目分类

1.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

⑴滑车关节:关节头为滑车状,另一骨上有相应的关节窝,运动环节绕

额状轴在矢状面上做运动。如:肱尺关节、指骨间关节等。

⑵圆柱关节:关节头为圆柱形,关节窝为相应的半环,运动环节绕本身

的垂直轴在水平面上进行的回旋运动。如:槐、尺近侧和远侧关节等。

2.双轴关节:能绕两个轴在两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

(1)椭圆关节:关节头为椭圆体的一部分,关节窝与其相适应,运动环

节能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如:槐腕关节等。

(2)鞍状关节:相对两骨关节面均呈鞍形,此种关节可屈、伸;内收、

外展和环转。如:拇指腕掌关节等。

3.多轴关节:能绕三个轴在三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

⑴球窝关节:关节头是球体的一部分,关节窝与头相适应呈窝状,可进

行屈、伸;内收、外展;回旋和环转。如:肩关节等。

⑵平面关节:其关节面可看做直径很长的球体的一部分,因关节面的大

小相互一致,只能做微小的运动,故又称为微动关节。如:能骼关节等。

(三)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关节,在运动时需绕共同的运

动轴活动。如:槎、尺近侧和远侧关节在结构上是独立的,活动时必须共同

运动,使前臂做旋前和旋后的运动。

五、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1、关节头与关节窝之间的面积差

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3、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的骨结构

5、关节周围的肌肉的体积与伸展性

6、原动肌的力量与对抗性的协调放松能力

1、关节的主要构造及辅助结构是什么?

2、关节的运动方式有哪些?试各举一例

3、关节的分类有哪些?

本课教学

小结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8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

_________________课口其他口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由上肢骨骼及骨连结概述导入

(一)上肢带骨连结

1.胸锁关节

2.肩锁关节

(二)自由上肢骨连结

1.肩关节的结构及运动*#

(1)肩关节主要结构

(2)肩关节辅助结构

(3)肩关节的运动和运动特点

2.肘关节的结构及运动

(1)肘关节的主要结构*#

(2)肘关节的辅助结构

(3)肘关节的运动和运动特点

3.榜尺关节

4.手关节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肩关节的结构特点及运动

2、掌握肘关节的结构

3、了解胸锁关节、肩锁关节、槎尺关节、手关节的结构及运动特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简述肩关节的结构特点及运动?

2、肩肱节律是什么?

3、对掌运动是什么?

4、简述腕管的结构及功能?

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教学教学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手段组织与方法间

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讲授

课前导入结合

新授多媒

上肢的关节

教学

上肢的关节包括上肢带关节和自由上肢关节

一、上肢带骨的连结

(一)上肢带骨连结的构成及特点:

上肢带骨连结主要包括两处关节,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

1.胸锁关节

胸锁关节是上肢与躯干之间唯一的骨性连结、是由锁骨的胸骨端关节

面与胸骨柄的锁切迹组成。关节面形似鞍状,因关节腔内有关节盘的存在,

故成为球窝关节,有三个运动轴,绕其矢状轴,外端可作上、下运动,如:

提杠铃、耸肩等、两臂前交叉等动作;绕其垂直轴,可作前后运动,如:冲

拳等动作;绕其额状轴,可作回旋运动,如:吊环十字支撑等动作。

2.肩锁关节:是由锁骨的肩峰端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构成,属

于平面关节或称微动关节,但其运动相当微弱。

(二)上肢带的运动

上肢带的运动包括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的运动,但运动主要发生在胸锁关

节上,这对加大自由上肢骨的灵活性有重要意义。因上肢带的运动在肩胛骨

处表现得较明显,在运动中很难划分肩胛骨运动和肩关节运动之间的界限,

常常总称为肩的活动。并常用肩胛骨的运动来表示上肢带运动的情况。

肩胛骨的运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上提、下降:肩胛骨在额状面向上与向下的移动,向上为上提,如:

提杠铃、耸肩等动作。反之向下为下降,如:提杠铃后放下等动作。

2.前伸、后缩:肩胛骨顺肋骨向前移动,内侧缘远离脊柱称为前伸,如:

冲拳等动作。反之称为后缩,如:俯卧撑等动作。

3.上回旋、下回旋: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