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必修2文言知识点
《诗经》两首知识点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洪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2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
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3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伺。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用。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离骚》知识点
/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许:春(Jian)朝律(sui)而夕音(谏争)
3.替:骞朝讲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稼:谣涿(zhu6)谓余以善滓(造谣,诽谤)
8.fi&j:flfij(mia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温宁溢(ke)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之)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2通假字
1.错:彳面(mia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性(tun)郁邑余伟(cha)保(chi)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3一词多义
1.长:①氏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氏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豚(zhud)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①制菱(ji)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①余虽好修娉(kua)以鞋(ji)羁兮(美好)②退将夏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娉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娉(kja)以鞍(jT)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
使,纵然)
4词类活用
1.W:余虽好修娉(kua)以鞅(jT)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深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鹫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5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mia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溢(kd)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
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6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娉以鞍鞫兮,客朝谛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守节情不移便可白公姥可怜体无比汝岂得自由槌床便大怒本
自无教训举手常劳劳逆以煎我怀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府吏见丁宁恐此事
非奇寻遣丞请还否泰如天地渠会永无缘便利此月内蹑履相逢迎逼迫兼弟兄
叶叶相交通多谢后世人
2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虽与府吏要蒲苇纫如丝府吏见丁宁摧藏马悲哀合葬
华山傍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
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
语。)
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
手巾掩口啼()卿当日胜贵()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
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
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
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
用成了动词。)
槌床便大怒()自名秦罗敷()
谢家事夫婿()交广市鞋珍()
T万不复全()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
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
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
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
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
做......”)
逆以煎我怀()足以荣汝身()
便利此月内()
4偏义复词
偏义嵬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
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5“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
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义.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
"你"、"她"、"他"、"它"。
会不相从许,及时相遣归,还必相迎取,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誓天不相负不得便相许登即相许和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誓不相隔卿久久莫相忘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
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叶叶相交通枝枝相覆盖仰头相向鸣黄泉下相见
(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
儿已薄禄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
伯乐相马无物相之六、文言实词
不堪:妾不堪驱使不堪吏人妇
徒:徒留无所施徒有虚名
谢: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谢家事夫婿
见: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
迎:还必相迎取明日来迎汝不足迎后人
区区: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适: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适得府君书
念:念母劳家里念与世间辞
却:却与小姑别
令:便言多令才岂合令郎灯莫令事不举令母在后单
何:何意致不厚隐隐何旬旬汝今何罪过作计何不量
应:汝可去应之六合正相应零泪应声落以我应他人
意:何意致不厚若意久怀念处分适兄意
故:大人故嫌迟知是故人来故遣来贵门故作不良计
为:为仲卿母所遣十七为君妇为诗云尔非为织作迟阿母为汝求始尔未为久慎
勿为妇死
《兰亭集序》知识点
/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2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B.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C.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炀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3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4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5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由构成判断)
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赤壁赋》知识点
/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⑺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椎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蝇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2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修(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⑶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i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
3.一词多义
(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诃,往)
b如怨如蔡(副词,像)
(5)歌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
(6)长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型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蔑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3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
间相与枕藉乎舟中
3.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4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
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3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4状语后置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5多义词
1.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2.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3淇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代词,那)
(3)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FI"花止(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1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
"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1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12)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13)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14)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15)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1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吸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初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18)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
吗?)
的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首。(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6
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魂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息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乂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相关文言文知识;
2、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人生态
度;
3、学习文章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三位作者的文思、文米。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王羲之
(303—361或321-379年),字逸少,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卒于会
稽金庭。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事元帝、明
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羲之幼时不善言辞,长大后却辩才出
众,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誉。晋太尉都鉴选中他为女婿,“袒腹东床”的典故
就出于王羲之(见《世说新语•雅量》)。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器,屡屡
召举为官,他都辞谢。后为征西将军庾亮参军,累迁长史,进宁远将军、江
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后与太原王述
不和,称病去职,归隐会稽,自适而终。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
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初月帖》,
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
集序》为历代书法大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自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
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到元丰七年离
开黄州赴汝州,在黄州谪居了四年零四个月,共创作诗词文赋札740篇,其
中《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二赋一词,成为千古绝唱。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
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
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
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矣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
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
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多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
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
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纤折而不味薄。土安石的政
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是突出的,他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其言简练明快,
却无害于笔力雄健。其文以折为峭而浑激流转,词简而意无不到。《游褒禅
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
序
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
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
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
艺术特色。
赋
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
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
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
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
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
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记
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
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字词汇总
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4、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5、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智
6、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一词多义
1、修
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2、—
若合一契一起
其致一也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3、东
顺流而东名词动用,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4、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方眺望,远看
5、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动用,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6、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空
如诉如泣副词,像
7、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8、歌
歌窈窕之章唱
歌日:“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
9、道
有碑仆道路,道路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向西,向东
有泉侧出侧:从旁边
(2)名词动用
一觞一咏觞:喝酒
映带左右带:环绕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打鱼砍柴
下江陵下:攻占
顺流而东东:向东进军
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
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
名之曰褒禅名:命名,称呼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说明白
2、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动用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穷尽,走到尽头。
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2)形容词名用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长者、年长的人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幽暗昏惑:幽暗昏惑的地方
3、动词活用
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而其见愈奇见:见到的景象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往往有得得:心得,收获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流传的文字
4、数词动用
且贰于楚也贰:背叛
5、使动用法
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所以游目骋怀游,骋:使......放纵,使……放开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足以极视听之娱/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使……极,尽情享受
舞幽壑之潜蛟舞:使......起舞
泣孤舟之赘妇泣:使......哭泣
正襟危坐正:使…端正,整理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使……错,弄错
6、意动用法
齐彭炀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以……为侣,以……为友
古今异义词
1、列坐其次
其次古义:它的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2、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3、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4、徘徊于斗牛之间
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5、白露横江
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6、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7、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8、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9、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1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11、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12、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左右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1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
重点虚词
1、而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
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
竭
音节助词向之所欣扣舷而歌之
代词,代“歌”倚歌而和之
动词,去,往及其所之既倦纵一苇之所如
3、以
介词,在、从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连词,表并列,并且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连词,表因果,因此,与“故”组成固定结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连词,表原因,与“所〃组成固定结构,......的原因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其
代词,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的始舍于其址其文漫灭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那距其院东五里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代词,那些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第一人称,自己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其孰能
讥之乎
重点语句
判断句
固一世之雄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省略句
(众人)列坐(于)其次
(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悟言(于)一室之内
放浪(于)形骸之外
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
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状语后置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游于赤壁之F
渔樵于江渚之上
寄蜉蟒于天地
托遗响于悲风
月出于东山之上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干周郎者平
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定语后置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有穴窈然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兰亭集序》
以平易隽永的文笔,描绘了兰亭四周目触之处的自然景色和“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的聚会盛况,并从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生死观,驳斥了“一死生"、"齐彭
殛”的谬说,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抒发了作者对人生
盛年不常而年华易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眷念和热爱之情。
《赤壁赋》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
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出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
到对生的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反映了一种乐
观豁达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厚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
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游褒禅山记》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叙述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
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
的态度。
把握重点
《兰亭集序》
全文五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
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
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流赋诗的雅兴;下文自然转入
叙写雅事,叙写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
字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
忘却烦恼的情趣。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
第二段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
迁的情况。不管是“晤言一室之内"的静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躁者,他们
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这些眼前的美景和人世的欢乐,"俯仰之
间,己为陈迹”,乐极而悲生,他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老之将至"、“终
期于尽“,人生苦短。至此,作者自然提出“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本段末以
"痛"字反诘作结,不仅为呼应上段的"乐",更为引起读者深思"死生”这一人生
最重大问题。
第三段作者抓住死生问题,进一层表明自己的生死观。作者首先借古立论,
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接着作者针对当
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殛”
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
第三部分(第四段)点名作序的目的。
这一段,以"感”字作结,表明作者坚信后世读者会从“斯文〃(这篇序文)中产
生同感:认识死生问题的重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赤壁赋》
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揭示。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
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
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
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
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
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
音,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
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风流散尽。想到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20万吨锂辉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
- 2024年植保员职业发展机会试题及答案
- 整合知识体系2024年足球裁判员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模具设计中的环保意识试题及答案
- 农作物种子繁育应关注的技术动向试题及答案
- 模具设计师备考资料分享试题及答案
- 模具设计师资格认证考试必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业植保员考试中的问题讲解与讨论试题及答案
- 用电安全教学课件下载
- 2024年模具设计师资格考试问答试题及答案
- 按摩店技师免责协议书
- 声音与情绪管理
- 直播中控转正述职报告
- 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22年版)解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课件
- 高三小说复习之叙事技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中国石油吉林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经管员操作试题
- 军事AI模型优化
- 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
-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6 《散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